《滕王阁》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滕王阁》主要内容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滕王阁》主要内容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2fb5b1f1d9a337d822b7e210029e475
《滕王阁》主要内容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
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都督阎伯舆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译文
原文: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原文: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译文:早晨南浦飞来的轻云在画栋边上掠过,傍晚时分西山的雨吹打着珠帘
原文: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译文: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荡,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原文: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
注释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颔联紧承第二句写南浦飞来的轻云掠过画栋,西山的雨卷入了珠帘内,表现了阁的高峻
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
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