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a7743185cf307ccef888d40a840ab5f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建立个人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1.1 学校教育与自我学习
书籍、期刊、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微博、微信、网站、专业论坛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自我教育的途径。
但是当一个十年过去后,有些人突飞猛进,而有些人却依旧在原地踏步。
在这个信息飞快发展的今天,自我教育一刻也不能停歇。
3.1.2 构建知识体系的意义
你阅读过多少信息不重要,你输出了多少自己的观点才更重要。
学会从多方位思考来判别事情的真伪;
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哪怕你的观点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找到向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尤为重要。
知识体系相当于骨架,有了这个架构,学习了新的知识,就知道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万物各得其所。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架构,新的知识就没有存储的地方,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会变得零散,甚至是变成一团乱麻。
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关注点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搭建自己的知识架构。
知识体系搭建好后,我们就可以像吸铁石一样,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吸”进来。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们的框架将会变得越来越有内容、越来越丰满。而我们对知识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成熟。
3.1.3 经典阅读与浅阅读
1.主题阅读与浅阅读
主题阅读
当你研究某个主题时,你可以通过对相关书籍进行主题阅读这种途径来获取知识。
豆瓣上有很多人列的主题阅读书单:个人成长、时间管理、心灵成长、芳香精油、营养健身等,你可以针对这些领域的书籍进行主题阅读。
经典的书籍容易让我们找到更初始的理论,而最新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未来的新趋势。
异领域阅读
对理解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内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的都是让知识为我所用。
用印象笔记建立个人图书库
这里不仅有各类书籍的书摘,还有各类读书笔记。
我们可以摘抄书中有用的部分,同时也可以关注各类书评或读书笔记,还可以收集作者或他人的观点,当然,最重要的是写下自己的观点。
你可以建立一个以书名来命名的标签,
阅读书籍比较系统,属于深层次阅读,但是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
而微博、微信上的文章,很多都是来自作者当下最新的感受,时效性很好,体会很深,阅读体验也更好。
我们使用微博或微信做的事情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部分:
刷:这个字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看你关注的人的动态以及他们的分享。这一点微博做得比微信好很多,通过分组,你可以关注很多乐于分享的人,他们不仅仅发布微博,还会原创和转发一些文章。但每天看的微博,就那几个人的微博信息而已。
阅读:如果你关注很多乐于分享的人,那么可供你阅读的内容就会有很多,我们的大多数时间都会花费在这里。这样的阅读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阅读的过程过于分散、无主题,而且内容很随机,哪方面的内容都有,虽然我们阅读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但同样我们也会很快遗忘它们,这样的阅读,缺乏系统性。
互动:处理各种留言、评论,或者给别人留言。评论、转发。自己发微博或微信,其实也是互动的一种。
明知道耗时却还不舍得离开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不愿失去自己的社交属性,希望与人互动交流。二是你关注的人会给你带来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这也是现阶段的有效学习途径之一。
而我们把时间耗费在这上面又觉得可惜的原因在于,明明花费了这些时间,但是感觉收获却没这么大,获取的知识不够系统,没办法很好地为我所用。即使有价值的信息被印象笔记保存起来,也很难再次看到或利用到。
用印象笔记建立自己的浅阅读
首先,你要找到固定的“刷”和“互动”的时间,刷微博、微信、淘宝、知乎、
感兴趣的内容不要看,直接将这些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
保存后不着急看,先完成互动,例如回复留言、给别人留言或者做有价值的转发,等这些都做好了后,就可以把这些APP关掉了。然后你就可以打开印象笔记查看那些你所保存的感兴趣的内容。
其次,我们可以把上网的时间转化成浅阅读时间。
先整理好文章,再进行阅读。
你收集的信息涉及哪些主题,就建立哪些主题的笔记本,不要着急看,先把收集的文章移动到相关的笔记本后再进行阅读。
最后,是信息的加工。
只有加工过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你需要明确这一条信息的命名、分类和标签。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当你需要用到时,这条信息就一定能够为你所用。
之后,你可以对这一条笔记进行重新编辑,或者加上你的感想,这些都是直接阅读微博或微信所无法比拟的。
使用印象笔记订阅博客
(1)在印象笔记中建立博客订阅笔记本组
(2)将阅读的地点从网站转移至印象笔记
在阅读网页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干扰,这些干扰会让我们无法专注于阅读,我们可以将“读”博客的过程变成“刷”博客,快速浏览感兴趣的文章,将其保存至印象笔记,而不是打开网页读这篇文章。
买回家阅读相对于在书店阅读的最大优势在于,你可以在家里认真地读,还可以记笔记或做书籍摘抄。
作为笔记而存在的文章,在阅读结束后,你可以选择将文章留在当下的笔记本,或者放入你认为适合的笔记本中,并加上标签。这样我们从网站上阅读的信息就变成了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了。
3.1.4 聚焦关注领域,有目的地收集信息
1.聚焦领域收集信息
用印象笔记建立书单、电影系统
常用的渠道有豆瓣、知乎、微博。豆瓣上有很多豆列,豆列上会有很多不错的推荐;知乎上也可以搜索得到你想要的信息,通过提问你能得到很多有价值的回答;微博上经常有一些推荐图书或电影的主题微博,一条微博中可能会包含很多信息。
你可以在印象笔记中建立一个笔记本,将书单,电影单等平时从各类网站收集的信息都集中在印象笔记中。当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看什么电影时,看一下印象笔记中收集的信息,就不会没有半点头绪。
梦想里的旅行目的地
你可以在印象笔记中建立一个笔记本,用来收集那些你梦想中的旅行目的地,这样当你出发时,说不定会有一次不一样的旅行。
可以通过一些旅行网站来收集精彩的游记;可以通过微博来收集和目的地有关的实时信息;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来了解旅行目的地的资料。最后为自己定制一个个性化的旅行计划。
收集健康菜单
如果你每天为不知道吃什么而发愁,或者为提升厨艺而烦恼。那么你可以关注一些美食达人或美食网站,也可以下载一些APP。在APP选择上,你可以选择方便印象笔记进行收集的APP。
可以将好的菜谱一键收藏到印象笔记,也可以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来收集与饮食相关的信息。
2.关注每个领域的达人
你可以通过印象笔记建立一个笔记本,在一段时间内,专门存放某些专家达人的分享信息。一位从事知识管理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当他希望了解一个新的知识时,他会在Google 中搜索关键词,并认真阅读前20页的搜索结果。但其实我们需要做的不止如此。
如果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可以关注这个领域的达人,去读他们的博客。
为每一位达人建立一个笔记本,然后将他们的博客收集到印象笔记,除了博客、他们在知乎上面的问答、他们在豆瓣上写的书评和文章以及有价值的微博等,都可以被收集到这个笔记本。
从多方面收集到的信息是零散的,但是通过在印象笔记中整合后,我们就可以找到其中的逻辑和精华并深入了解一个人的观点。
我们对信息了解得越全面,我们对某个领域知识的理解就会越深刻。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慢慢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并融会贯通。
一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存放什么内容,与这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目标密不可分。
关注层面一:当前任务
关注层面二: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关注层面三:角色与责任
3.3.1 建立收集箱(Inbox)
你可以将印象笔记的默认笔记本设置为收集箱。用来存放未被加工过的信息或临时信息。
无论是从哪一类终端来浏览信息,都可以随时用印象笔记记录或收藏下来。
文字、图片或文件都可以直接在电脑或手机上新建立笔记进行保存微博、微信中有价值的信息可以通过绑定微博@我的印象笔记或关注“我的印象笔记”公众号实现对信息的收集浏览器中的网页可以通过“悦读”和“剪藏”插件来实现收集印象笔记百宝箱中有很多应用APP支持将信息保存至印象笔记印象笔记的便利贴摄像头可以对便利贴进行拍照,大脑中的想法可以随时记录在便利贴上,然后拍照将便利贴中的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中
3.3.2 为关注的领域建立笔记本
我们日常收集的各类信息,就有了固定的去处,而不是被随意安置。
我们的个人目标可能会进行调整,所扮演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当这些发生变化时,我们的关注领域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3.3.3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
相应笔记本后,我们可以根据每一条笔记的具体内容进行加工,这样可以让这条笔记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情报库的角度看,我们日常存储的这些信息,是我们的个人情报库。有一定的战略储备作用,我们关注的领域是根据个人目标制定的,而有些目标比较久远,存放的信息不一定马上就能用得上,而有一些目标比较近,则可以随时拿出来用。
为每一条笔记加标签,让这些笔记,增加了另一维度的属性,即“战略储备”的信息,也可以在任何你需要的时候被使用。
3.3.4 定期对信息进行整理
可以考虑将“清空印象笔记的收集箱”放入到周回顾中,或者不定期进行收集箱整理,一旦收集箱里的信息过多,我们会因为任务过于繁重,而不愿意去加工这些信息,没有被加工过的信息是没有办法被利用的,没有办法被利用的信息是没有价值及储存意义的。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3.4.1 现阶段对信息存储的要求
首先,有价值的信息散落在各处。
你可能用智能手机对一张名片或一个场景拍照,然后,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保存到电脑,可能从微信上接收一张图片到手机。可能你的聊天记录中存储着合作伙伴的联系方式、通信地址或产品关键信息等,这些信息分布在微信、微博私信或短信中,除此之外你每天还可能接收大量邮件,需要处理大量纸质资料,例如名片、宣传资料等。
其次,现在的工作习惯对信息的搜索和共享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能快速搜索定位到你需要的信息,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分享给你的工作伙伴,那么,这将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最后,信息的有效存储也有利于个人知识体系的搭建。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每个人都要合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想将知识变成自己的经验库和知识体系,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组织。
3.4.2 存储不等于掌握
存储不等于掌握,存储在电脑里的这些资料,如果没有被我们学习、内化、应用,那只能叫作信息而不是知识。只有这些信息能够被我们应用,才能真正称得上知识。
3.4.3 聚沙成塔式的知识积累
李敖说:“自己的书柜中有很多盒子,分别存储不同领域的信息。在读书看报的时候,如果看到比较精彩的句子或灵感,会将这些内容剪下来,放在这个盒子里,当作自己的资料库。无论读书或看报都能把这里面的精华保存下来,时间久了,素材就会越来越多,在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意。”
设置信息暂存区(收集箱)
信息加工与组织
严格意义上,存储在暂存区的信息,还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还需要我们进行加工和组织。
印象笔记可以针对信息内容来建立笔记本和笔记本组,不同的笔记本组形成了不同的笔记分类。根据我们的目标、关注点及其他需求,就可以建立不同的笔记本组,也就是不同的分类。将加工好的笔记放入不同的笔记本组,就实现了对信息的组织。经过加工和组织后的笔记本组,就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架构。
知识就在我们收集、加工和组织的过程中,从凌乱变整齐。信息不再是只具备存储意义,而是每一条存储的信息,都可以在未来派上用场。
我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养成收集、加工组织信息的好习惯,让信息真正变成知识,为我所用。
3.4.4 信息加工三要素
只有加工过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
让一条普通的信息具备不同的价值。被加工过的笔记还需要能在不同的场合被我们搜索到,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印象笔记的规范使用
1.命名
日期
关键信息及地点
2.分类
建立笔记本分类
其实不会,适度分类即可。正如我们整理房间一样,需要把房间收拾整洁、物品收纳齐,但是如果我们把东西收拾得太深,反而会不方便。我们整理房间和办公室,干净整洁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效率。
通过数字标识为笔记本排序
FSR分类逻辑
你可以按照“工作流Flow—经验库Stock—知识体系Reference”这种逻辑来建立笔记本组,这种分类逻辑可以让你更加专注于当前的工作,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1)工作流(Flow)
就好比你的办公桌上只保存正在处理的文件,已经处理过的文件可以放在文件柜里,这样文件柜里的文件就不会对你的工作进行干扰,让你的工作更高效。
(2)经验库(Stock)
和工作流相搭配,在工作流中的工作任务结束后,就可以整理放入到经验库中。
(3)知识体系(Reference)
你可以建立笔记本来保存各类参考资料,这些既不是正在进行的工作任务,也不是结束的任务,而是当我们开展下一项工作时,可能会用到的参考资料。这些信息主要靠平时收集。
工作任务与关注点分类逻辑
以工作任务的不同来进行笔记本的分类,其中,有些工作任务会长期进行,你就可以为这些工作任务建立笔记本组。
各种分类逻辑可以结合使用
你可以在每个笔记本组和笔记前增加从000~999的数字标识。这个方法主要是为了调整笔记本的顺序,当我们想新建笔记本时,填上适当的数字,就可以把笔记本放在你想放的地方,想调整位置的时候,只需要改序号就可以了。
3.标签
标签是印象笔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标签的使用非常重要。
标签可以给你的笔记增加很多维度,让你的笔记内容并不局限在某一个领域,而是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大脑的想象力,为一条笔记添加多个标签,让一条笔记发挥更大的作用。
怎么理解标签和分类的关系
我们在豆瓣上可以通过书名查找一本书;
也可以通过作者来进行查找;
还可以可以关注读书达人的豆列来查找。
读书达人的豆列都是以创建者自己的逻辑来进行组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豆列也是标签的一种形式。
如何给笔记加标签
如果给《当我谈跑步,我谈些什么》这本书加标签,我们会加些什么呢?没有阅读之前,跑步、村上春树、马拉松、晨型人、早起等都是我为这本书加的标签。但是在我读过这本书后,我的笔记里又多了很多如“番茄工作法”、“写作”、“青蛙”、“晨间日记”、“培训师修炼”、“TTT”(注:Train The Trainer培训培训师)、“习惯”或“创意”这样的标签。
重点不在于我们看到什么,而在于我们想到什么。
郝明义在《越读者》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你是一个工作十年的上班族,正在为自己熟悉而单调的工作感到苦恼,进而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想要找一本书,会想看什么书?
当你读这本书时,没用印象笔记来收录这段话,那当你想引用这个句子时,你需要新查阅原书,才能找到想要的内容,这样做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当时拍下了这段话,然后加上标签,那么,当你需要用到这段话时,它就可以很容易被找出来。
在为笔记加标签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使用原文中存在的字眼,在同一维度上给笔记打标签是徒劳的。
给笔记打标签,其实也是一个归纳、总结、整理的过程。
当某一个标签用得足够多了,那拥有同一标签的笔记数量也就增多了,当我们查找这个标签时,凡是拥有同一标签的笔记,不论这条笔记存放在哪一个分类下,我们都可以通过标签将它们搜索出来,这些平时的积累都会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当我打开“番茄工作法”这个标签时,里面会出现多个博客作者写的关于番茄工作法的文章,还会有我读书的感悟、工具介绍等,这就好像给“番茄工作法”这个主题建立了一个信息库一样,当我们需要用时,可以随时通过查找标签来调出这些信息。
3.4.5 养成加工信息的习惯
明确了信息加工中的命名、分类和标签这三要素之后,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可以随时进行笔记的加工。只有加工过的笔记才有意义,才有被利用的价值。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不仅要有“见到有用的信息要收集”的意识,同样也要有“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习惯
将存储的信息加工后放入个人知识体系,当我们需要时,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上调用到我们日常的劳动成果
存储的信息再多,用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快找到,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工作都是徒劳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3A Unit 1 A Proper Job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3A Unit 1 A Proper Job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d966446cda22e33b426cba15d3d981e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海洋之星产品体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海洋之星产品体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b01bc969dc4effe6a3ed46704da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