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流程及治疗的概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医康复》 康复流程及治疗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医康复》 康复流程及治疗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11cf73979ef94397711c02654373530
《中医康复》 康复流程及治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脑血管病的康复流程分为二个阶段:即卧床期、离床期
卧床期
从发病到开始坐位、站立训练这一期间为卧床期,病情轻重不一,这一期间长短不一,一般说梗塞是1~2周左右,出血是3~4周左右,病情稳定梗塞大约在发病后2~3天,出血在发病后一周左右,即可进行康复
卧床期康复治疗的目的
预防由于静卧不动引起的废用综合症等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这期间以康复护理为主
例如定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肺炎、尿路感染发生
保持良好肢位和被动运动
给予适当的心耳刺激,防止精神退废
离床期
这一期是在卧床期进行了充分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入以康复治疗为主的期间
一般病人意识清楚,状况许可应尽可能早的开始
康复治疗的内容主要是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和ADL能力的训练
如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斜面台训练,床(垫)上训练,步行训练包括辅助器训练,及穿衣、吃饭等等
此外还包括语言功能的康复
卧床期早期(急性期)
卧床期早期常规治疗
脑梗塞
治疗的最佳时间在发病6小时以内
脑梗塞的早期治疗原则
尽快地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液及氧的供应和利用
预防及消除缺血性脑水肿,降低脑代谢
防止并发症及复发
卧床期早期(急性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防止并发症(如压疮、肺炎、泌尿道感染、肩手综合征等)、废用综合征(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和误用综合征(如关节肌肉损伤、痉挛加重等)
从床上被动等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运动
独立完成仰卧位到床边坐位转换
初步达到I~II级坐位平衡
调控心理状态,争取患者配合治疗
开始床上生活自理训练,改善床上活动自理能力
康复治疗方法——以康复护理为主
急性期康复治疗包括良姿体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按摩等治疗方法
一般康复护理措施
房间布置:房间的布置应尽可能地使患侧在白天自然地接受更多的刺激
医护工作:所有的医护工作尽量在患侧进行(医师、护士、家属)
床垫宜软硬适中,被子以松软为好,枕要低平
在肘、踝、尾骶等骨突处用海棉或羊皮垫好
床上体位(良姿体位)的摆放
保持抗痉挛体位,其目的是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
良姿体位是防止和对抗痉挛模式,保护关节,维持软组织长度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良姿体位的摆放贯穿康复的全过程
方法
头部由枕头良好支持
在患侧臀部,大腿下面放置一个枕头,以使骨盆向前,防止患腿外旋
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其前伸,从而使上肢处于正确、抬高的位置,使伸肘、腕、背和伸指
作为一种替换体位,白天可在一段时间内将患侧上肢伸直放于头上
下肢轻度屈曲,但防膝屈曲过度
健侧正常伸展
患侧卧
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
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
另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健手自由地活动,如拉起床单或摆放枕头
方法
头应有良好支持
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
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角度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
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边的枕头上
如果健侧上肢放在前面,它将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这将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
下肢呈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同时也应用枕头使偏瘫侧腿保持在伸髋、稍屈膝的体位
体位变换
无论是轻症或重症脑卒中,其体位变换都十分重要
即使病人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每2~3小时变换体位一次
体位变换不仅对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肢体的良好位置和防止挛缩有利,而且对防止压疮、呼吸道感染、改善血循环也有利
重症或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以左右侧卧位为佳
除可避免仰卧位伸肌紧张容易增加外,有益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外流,从而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的作用
被动运动应包括患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运动
如肩关节的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后伸、上举,患侧手触摸(从背后)对侧肩胛
肘关节的伸直、屈曲、内旋、外旋
腕关节的背伸、掌屈、尺屈、桡屈
五个指关节的伸直、屈曲,拇指的对掌、外展、握拳
髋关节的伸直、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膝关节的伸直、屈曲
踝关节的背伸、跖屈
被动运动时应注意先小关节,后大关节,从远到近,运动幅度逐渐增大,动作切忌粗暴,勿引起疼痛或超过关节生理活动范围
肌张力高的病人,手法宜柔和,以免过分牵引肌肉引起反射痉挛
被动运动常在按摩后进行
每日3~4次,每次5遍,动作要轻、慢、稳,切忌粗暴或过量活动
自我辅助式被动运动——诱发随意运动(病人意识清楚)
破动的拍打按摩
卧床期后期(亚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发病后一周,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发病或手术后2-3周
此期康复的重点在于降低肌张力,促进神经-肌肉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
运动疗法
被动运动:继续
主动运动
一旦患肢有主动运动能力,哪怕是肢体的轻微移动,也应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主动训练
一般这时肌力恢复到2~3级了
主动运动的目的——练肌力、练关节、练平衡
主动运动内容包括床上运动和床下运动
此期以床上运动为主,辅以床下运动
作业疗法
该期作业疗法主要
鼓励视扫描
注意患侧上肢的体位
用静止夹板将手保持于相对张开位置
鼓励多用患手
ADL:转移、自助具
防肩手综合征和肩关节半脱位
中风后并发肩、手疼痛及运动障碍
模拟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动作,如抹桌子、擦玻璃推椅子等
针灸治疗
不同阶段的选穴
古人治疗中风有“治痿独取阳明”一说,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在广大针灸工作者中的普及,大多数针灸医生都认识到了“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局限性,即在软瘫期或是对轻型患者,本法确有明显效果;而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大多只能使其改善到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初级恢复阶段为止,并使这种低级反射过度增强,最终出现以异常运动模式为主的、难以恢复的“偏瘫步态”“误用综合链”等
因此,近几年,也鲜见有关独取阳明经穴治疗中风尤其是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报道
软瘫期——巨刺法
首见于《内经》,《内经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日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指机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相应部位针刺的方法
《针灸大成证治总要》曰:“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
早期患侧虚,健侧实,只针健侧,泻实以补虚——泻法
健侧取鱼际、合谷、外关、手三里、肩髃穴,强刺激手法,患侧取鱼际穴,以较强刺激手法,不留针
健侧下肢: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穴
痉挛期
对于痉挛期中风的治疗则采用拮抗肌针刺法
患者上肢多表现为肩的内收肌、肘部的屈肌、手旋前肌、掌屈肌肌张力增高,下肢多表现为股四头肌、比目鱼肌、屈拇屈趾长短肌的肌张力增高,这时应重点取其拮抗肌部位的穴位
上肢:肩贞、天井、手三里、外关、阳池、中渚等
下肢:居髎、承扶、殷门、足三里、绝骨、丘墟、足临泣等
电针不宜用强刺激
配合灸法,温热缓解痉挛
离床期(含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调摄情志
药物康复
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脑血管意外再发,针对易引起本病的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给予治疗或消除
对症治疗
降压:钙阻、ACE拮抗剂
抗凝:阿司匹林、丹参
改善脑组织代谢:胞二磷胆碱、喜德镇卡兰、爱维治等
中药辨证康复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疏通经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杞菊地黄汤加减
脾虚痰湿证——健脾化痰祛湿——香砂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
针灸康复(辨证、辨瘫痪的肢体)
上肢瘫痪者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天泉、少海、内关
下肢瘫痪者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三阴交、昆仑
每次取2~3穴,交替使用
语言蹇塞加通里
吞咽困难加廉泉
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下关等穴
平补平泻,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亦可在上述穴位上施行电针、激光针、微波针治疗
按摩疗法
运动疗法(功能训练)
在前期(亚急性期)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主动运动的范围和内容
垫上训练(床上训练)
坐位、跪位、跪立位
平衡控制(坐位平衡训练)
正确的坐姿
病人坐位,双脚平放在地上,治疗者指导病人伸腰挺胸,头颈保持直立,使整个背柱垂直于骨盆,上身的重心平分在两侧臀部,两上肢自然放在体侧或大腿上
从有依靠到无依靠,从坐在垫上到坐在凳,再进而改变躯干的位置
逐步训练在坐位上作上肢和躯干的各种动作,最后练习在坐位时能应付特殊情况如疲推挤突然倾倒时维持平衡等
对线
下肢的关节控制
搭桥等
髋、膝关节屈伸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广播电视奖项及评奖标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广播电视奖项及评奖标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4210651fa3a78355ac9f5101bb2c616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环境设计各业务版块流程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环境设计各业务版块流程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b759aacdf9404fdef4191a55771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