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探讨思维导图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探讨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947073363 浏览量:872023-10-06 08:44:49
已被使用13次
查看详情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探讨思维导图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探详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探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探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3d27d899d1a01ac48196a77f7b966a1

思维导图大纲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探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马秀芝 陈晓玉

波及很多城市的学潮平息以后,人们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和更审慎地评价这一代大学生了。 学生们的过激行动已经绐我们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和对外交往增添了复杂性。也许,人们在指 责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这一代大学生的不理解。在当代大学生展现的矛盾性格的背后,孤独 感作为目前大学生当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尚未引起人们尤其是高校学生思想教 育工作者充分的注意。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大学生孤独感的类型及分布和发展状况

所谓孤独,从心理学上讲,是个人友谊这种人的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空虚 的内心体验。它属于人的情感范畴,因而带有个人主观的色彩。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课题,处 世交往能力已成为大学生们广泛关心的问题。 一些学生公开承认自己是孤独的, “大学四年 是孤独的四年”。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既有共同的表现和特点,又随着年 级和需要层次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 心理闭锁型孤独

这一类型的孤独感主要是由一般的求友和尊重的心理得不到满足,从而转向自我封闭引 起的。考入大学以后,脱离了原来的人际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天地,心里充满了远离父 母、失去了高中时代知心朋友的悲哀的感觉,渴望得到新的友谊。然而,在新的集体中,大 家互不了解,互不熟悉。每个人都想给别人好的印象, “怕别人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短 处”,不愿贸然敞开自己的心扉,对一切都抱着试探的态度, “想在完全了解别人的个性以 后,再恢复以前的我”。因而,把自己包裹起来,甚至是伪装起来。有的学生过分自卑或是 觉得自己知识面窄,兴趣不广泛,没有特长,闲谈插不上话,正式场合轮不到自己去表现自 我,被人瞧不起;或是因为来自农村和偏僻地区,觉得在家庭条件优越和来自大城市的学生 面前低人一等,特别是不敢把自己诚实朴素的性格表现出来,心里充满了压抑感。他们说:

“世俗的偏见和城市孩子们的优越感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 “大学只是少数活跃同学的天 堂,美好的生活与我们无缘”, “面对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大学生,我们失去了交际的勇气”。 自卑感使他们不是积极地去充实自己,而是消极地自己封闭起来,陷入孤独之中。还有的学 生过高估计自己。他们或因自己高考分数较高,或因有些才华、特长,或因家庭条件较好,

自视清高,瞧不起其他同学,不屑于与其他同学来往,别人也不肯主动与他们交际,逐渐把 自己孤立起来。

大学集体成员结构的组成及入学后在学习上的不适应,绐很多同学带来心理情绪的变 化。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是学生于部或学习尖子,形成了强烈的参与感与优越感,但到大学 以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继续担任某项工作。 一些人不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失意的打

·6 ·

(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击压在他们心头,觉得自己由引人注目的中心变成了无足轻重的陪衬和旁观者。这种心情又 不愿让人了解,只能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也有的学生过去全部的优越都集中表现在学习 方面,但上大学以后学习效果和成绩都不理想,失去了精神的寄托,也感到孤独寂漠。对多 数学生来讲,随着对大学生活的渐步了解,这类由一般的友谊和尊重的需要而产生的孤独感将 会部分地得到解决。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孤僻,不善交友以及在入学初期受到挫 折,更紧锢地把自己封闭起来,直到毕业都很难摆脱孤独感的困扰。

2. 寻求理解型孤独

很多大学生认为,刚入大学后产生的孤独感是必然的,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同学互 相熟悉之后,仍没有真诚的友谊和心灵的沟通,则令人难以忍受。他们曾怀着强烈的期待 感,但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达到他们理想的境地。“人与人之间老是有一层 隔膜,好象人人都戴着一层虚伪的面具,包括我自己。”虽然相处时间长了,互相之间由 开始的容客气气,变成了打打闹闹,生活上不分你我,思想上仍然是互相戒备,没有真诚的 理解。虽然逐渐有了比较要好的伙伴,或形成一些各种类型的团体,但只是在某一方面谈得 来,并不象中学的知心朋友那样无话不谈。有的班级试图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学生增进了 解,淡化孤独感,但收效甚微,表面上热热闹闹,内心里仍然是空空荡荡,学生们对这些活 动越来越不感兴趣。 一些学生干部和比较活跃的学生乐于为集体工作,希望在社会工作中得 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但有时得不到同学们的公正评价和理解,辛辛苦苦工作换来的是讥讽 和嫉妒。他们感到自己的内心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 事,说自己不愿说的话,人格受到了扭曲,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 不断扩大,现实的自我是那么丑陋和无能为力,真实的自我在心底不断地发出呼唤。有的同 学说: “我过去曾那么强烈地向往生活,但还没真正走向生活,现在简直有些怕生活了。” 他们苦恼至极,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

3. 理想追求型孤独

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有少数高层次的学生。他们思想敏锐,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或是在 专业上有较高的追求,或是准备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位置,渴望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他们关注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每一个动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和创造欲望。他们不满足肤浅的抨击时弊,空发牢骚,不沉缅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 自我欣赏,而更重视从知识上充实自己,从能力上培养自己。他们不合群,也并不奢求他人 理解,认为没有理解历史也应该前进。他们只是深切体验到“知音难觅”。这类学生的孤 独感更加强烈,但又很少受孤独感的困扰,他们能够超越校系的空间,在更大的范圈内找到 知心朋友,互相激励,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

在上述大学生孤独感的三个类型中,第一、二两个层次占绝大多数。从发展阶段上来 看,第一种类型的孤独主要分布在一年级学生当中,随着年级的升高,第一种类型孤独感的 范围逐渐缩小。高年级仍有部分学生的孤独感属于这种类型,主要是因为个人条件较差,似 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还有的是学习上落后,既不能考研究生,又没有确定的事业目标 追求,对未来的职业和工作条件把握不定,心神不安,有一种听天由命的心理,倍感孤独。 从学生对待孤独感的态度上看,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陌生的环境,加之入学前后在亲朋的告 诫下形成大学生活孤独的心理定势,带着观念去着意体验新的生活,对孤独感的主观感受更 加强烈,并且有通过主观积极努力摆脱孤独感的愿望。高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

·7 ·

(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内在的和实质的体验,大部分同学也都有了专业目标和稳定的人际圈子,忙于为考研究生和 适应未来工作做准备,在客观上摆脱了孤独感。从产生孤独感的内容上看,低年级主要是寻 求友谊,渴望尊重和理解,高年级则更多地是考虑社会问题及面临的毕业分配问题。大学生 孤独感的范围,在一年级占30%左右,随着年级的升高,比例上逐渐减少,这与其他省市调 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见上海高教局杨德广《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剖析》 一文)。 值得提出的是,在一个学校的范围内,学生孤独感范围的大小与班级风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 系。

二、

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18-23岁,处于青年的中期阶段。按照青年心理学的 理论,这一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自我意识高涨的第二个时期,是开始走向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稳 定、探索和确立真正自我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发生分化,发现了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自我和他人的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带 来了对自己的怀疑和批判。他们试图从内部统一 自己,重新组织自己的人格结构,开始向社 会的自我过渡,进入懂得自我的范围,接受自己,并调整和融洽他人关系的青年后期阶段。 也就是说,青年在大学学习的阶段,是从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埋头于内心世界,获得内心 世界,同时也必须进入外部世界,谋求内部和外部、理想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统一的时期。 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在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中体验到了强烈的孤独感。

当然,大学生作为同时代条件下青年的一部分,有和一般青年相同的心理特点,但也必 然会有很多特殊的情况。因为,大学生较高的智力水平绐他们的自我概念带来了复杂性; “作用于青年期人格形成的社会性、文化性因素,给由生物性生理性因素决定的比较普遍的青 年发展的基本特点,添上了特殊的和具体的色彩”(〔日〕荫山庄司等著《现代青年心理学》 中译本,P74)。 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向,给这些涉世 未深、学识尚浅的大学生确立自我选择参照系带来了困惑。社会的、文化的、自身素质的特殊、 使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更加复杂微妙,对他们的思想情感,给予极大的影响。综合考察大学生 孤独感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生理性成熟带来的闭锁

处在大学阶段的青年一般初步结束了由生理性变化引起的极度躁动不安和心理不平衡状 态,萌生出明确的恋爱意识和要求,进入“浪漫恋爱期”,将爱情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异性,对 其他异性的关心显著减少。在客观条件上,与中学截然不同,老师和家长以各种理由不准男 女同学交往的禁令已经无形中被解除,犹如进入了爱情的“解放区”,在中学受到压抑的接 触异性的要求突然得到解放。在大学校园里,可以在各种场合公开讨论恋爱问题,广泛涉猎 爱情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集体生活为广泛接触和了解异性创造了条件,事实上,大学生恋 爱已经公开化、合理化和正常化了。心内的要求和两个信号系统的刺激使他们中的大多数强 烈地向往进入恋爱过程,在与异性的接触中往往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然而,恋爱是一个包括 很多社会性因素和人格因素在内的复杂课题,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条件、有机会进入一对 一的恋爱接触,找到自己理想的恋人。 一些学生在爱情方面失意,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孤 独感。另外,大学生们虽然不避讳谈及恋爱问题,把性爱作为经常谈论的话题,甚至在原则 上阐明自己的恋爱观点,但几乎每个人在心灵上都保留着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秘密领地,对知 心朋友也难以启齿。这就是他们对异性的向往,对理想恋人的构思和强烈期待所带来的苦闷

·8 ·

(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和烦恼。他们感到孤独恐慌,这在还没有正式进入恋爱阶段的大学生那里是非常明显的。

2. 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带来的矛盾

应当说,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下,青年自我意识的真正发展是在进入大学以后。大学 生较优越的自身素质及特定的生活环境,促使他们的自我意识急剧发展,他们开始把探索的 视线对着自己的内部,对着自己的精神生活和个性特点,把自己的主观世界作为一个完整的 对象来探寻,真正发现了自我。然而,他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所发现的自我又是一个不 完全成熟的自我,是自我内部的矛盾、动摇和混乱。这就打破了他们作为“时代骄子”的心 理平衡。他们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所设计的理想自我是美好和完善的,这造成他 们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更大,自我实现的期待感更强,焦虑也更加严重。在我们调查 的学生中,几乎都对现实的自我不满。尽管他们明确地主张自我,从理论上追求自我,集中 了人类人格的所有美好特征对自己做了理想主义的设计,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却是 一个难以逾越过的鸿沟。他们不满意现实的自我,另一方面又十分珍视自我,敏感地自我保 护、自我防卫,不许它受到外人的伤害,自尊心达到了高峰。他们十分注意自我的外在形 象,关心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件事会得到别人什么样的评价,认为自己正在被别人所观察和 注意,在头脑中产生了“假想观众”。而且,在大学生的潜意识当中,已经把外界对自己的 评价与自己的荣誉、地位和未来利益联系起来,十分关心同学和老师对自己能力、学识、个 性、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印象会对今后入党、谈恋爱、分配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内心 强烈地感受着这种自我分化的矛盾,希望得到同情和理解,但又不肯袒露自己内心世界,也 没有理解别人的愿望和体验。在这样一个由同龄人组成的集体中,他们碰到的是陌生的心 灵,无法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无法检验自己的行为, 一切全凭自己的感觉去试 探。所以,他们对孤独感的体验更加深刻。

3. 友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社会交往和友谊是人的一种本能的需要。作为朋友之间情感依恋和人际关系尺度的友 谊,对青年来说更为重要。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18-25岁是接 受别人亲密关系的时期。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18—19岁时的青年,对心理接近的需要达到 了顶峰。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革,大学生们越来越把人际交往能力作为适应社会生活 的基本条件。据中国医科大学孙宝志、韩民堂同志的调查,绝大多数学生把友谊列为需要的 第二位,仅次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亲密朋友的存在具有特殊意义。 一方面,共享心灵秘密的朋友,慰籍自己心灵的朋友,对他们的心理稳定起着很大的影响。 使他们在情绪上与别人相联系,增加安全感和力量。另一方面,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可以使 他们认识别人、认识自己和社会,获得必要的社交技巧和生活经验,得到精神上和人格上的 补偿;可以使他们在朋友身上体验到展现自己价值的幸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大学生 的自我教育。

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和矛盾,使他们一方面渴求得到友谊,另一方面又敏感地 自我防卫,戒备他人,无形中拉大了和别人的感情距离。他们也很少考虑到大学阶段青年心 理特点的变化,仍把中学知心朋友之间无话不讲的亲密关系作为在大学里交友的模式,使他 们友谊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同时,随着在大学学习方式中个人素质优劣的显露及主动性发 挥程度的不同,学生中的档次增多,档距拉大,相互间在人格、兴趣爱好和理想志向方面的 吸引力较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真正的友谊。

· 9 ·

(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4. 社会化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从接到入学通知书时起,就已经很明确地把即将开始的大学学习与未来的社会 职业联系起来了,已经意识到大学在职能作用方面与中学的不同,进入大学学习就意味着个 人社会化过程的加速,在大学应该为走上社会、立业成家做准备。 一方面,他们有社会化的心 理准备,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思维上的特点和经验的不足,对社会化的复杂性又估计不够。

进入大学,他们首先遇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他们想象中的大学是理想的殿 堂。当他们从幻想中跌落到生活的现实中之后,也并没有完全学会客观地看问题,更多的是 产生一种茫然的失落感,对他人、对社会的要求仍然是观念的、理想主义的和表现自我的。 眼界的开阔和对比参照系的变化、思想方法的片面和社会上严重的不正之风,很自然地使他 们把对大学生活的不满扩散到社会。同时,作为对过去压抑个性发展的逆反,他们有时会把 个性化与社会化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个性化,忽视社会化。对社会要求他们在政治态度、道 德、法律、民族意识等方面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感,认为这是社会对自我的干涉,甚至 悲叹大学生“在学习上是自耕农,在思想上是套中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大动摇了他 们的心理,使一部分同学可能走向逃避现实、自我封闭的极端。

三、大学生孤独感消极后果分析

诚然,大学生的孤独感和人的任何情感一样,并不是仅有消极后果。按照心理学的观 点,同一种情感体验对不同的人来讲,既可能是有效情感,也可能是无效情感,还可能是负 效情感。 一种情感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和后果,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意志和世界观。我 们现在探讨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阶段的大学生,他们是强调自我意识但自我意识并不成熟 的假成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客观上没有能力做自己情感的主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随 着年级的提高逐渐增加)能够有效地控制自我、剖析自我、完善自我,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有的则是用埋头苦读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补偿心灵上的空白。对为 数不少的同学来讲,入学以后强烈的孤独感已经成为他们成才的严重心理障碍,并构成大学 生指向社会的过激行动的因素之一。

消极后果之一,阻碍大学生尽快成才。

对很多学生来讲,考上大学曾是中学阶段唯一的追求。进入大学以后,虽然意味到仍要 去追求和奋斗,但毕竟失去了具体的追求目标。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没有了精神寄托和感 情依赖,感到异常的孤独和寂寞。有的同学写道: “入学后,我简直快要被孤独所吞没”, “好象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引起我的兴趣。我就象人生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不知漂向何 方”。按照“皮克马利翁效应”,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会干扰智力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学 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很多学生孤独悲观,加上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在入学第一学期考试就 遇到了最难堪的问题——考试成绩不理想或不及格。这对他们来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他们 已经习惯于名列前茅,自尊心受到很大挫伤。有的学生不善于总结经验,连续几次考试的失 败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大学生活“没意思”的想法,对学习不再感兴趣,用 玩来刺激自己,用“六十分万岁”来安慰自己。应当看到,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开始进入大学 时并不接受这个口号,他们从小培养起来的优越感不允许他们接受这个口号。他们从不愿落 人之后, “六十分万岁”是他们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现在他们的追求不得不转向一张文凭 和一个好工作。所以说,孤独感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障碍,并将为他们走上

(下转第49页)

·10 ·

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青年研究》是对当代青年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性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紧密结合 现实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刊登关于青年本质、青 年文化、青年研究学科化中的问题,以及关于当代青年特点、人生观、价值观,青年与马克 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就业、恋爱、婚姻、犯罪等青年社会问题的学术论文和调查 报告。欢迎从事科研、宣传、文化、教育以及与青年工作有关的各个部门、单位和个人订阅。

本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编辑,系内部刊物,全年12期,信汇 定价8.70元(中含银行手续费0.20元),邮汇定价8.50元。欲订阅者,请向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科研服务公司发行组索取订单。发行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西里3号。收 到订阅单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青 年研 究》编 辑 部

1987年9月

(上接第10页)

工作岗位带来新的问题。

消极后果之二,造成部分大学生盲目恋爱。

一些学生毫不隐讳,为了摆脱孤独感的纠缠,他们要在异性那里寻求温暖。 他 们 体 验 到,异性同学之间更容易互相同情、理解和依赖。他们愿意把心灵袒露给自己信任的异性同 学。这种状况,既可能促成由友谊有意识地发展到爱情,也可能由单纯的思想交流和信赖不 自主地发展为恋爱。如果后来发现能够同情和安慰自己的人在某些方面并不适合做自己的终 身伴侣,那么两个人将会经历更大的孤独和痛苦。近年来一些学生入学后很快进入恋爱阶 段,二、三年级后又分手告吹,很多属于这种情况。

消极后果之三,导致指向社会的过激行动

大学生们感情丰富,彼此容易产生情绪和情感共鸣。生活空间的高度集中,又为情绪感 染和扩散提供了条件。他们说“进入大学以后,孤独感象疫瘟一样传染开来”。很多学生的 孤独感是先有观念后有体验的。处于孤独、不安、焦躁和苦闷之中的那些学生,必然会寻我 机会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极易产生过激行动。而那些指向社会政治生活的游行、示威等, 更加符合这一层次青年的精神需要和社会地位,并给他们消极情绪的渲泄带来某些神圣的 色彩。1985年“九 · 一八”事端和去年年底的学潮中, 一、二年级的学生热情较高、从众者 较多的情况,就是很好的说明。

以上对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初步探讨,意在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以期引起高校学生 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对这一 问题的关注,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和引导方法。我们认 为,作为去年年底学潮平息后的负效应,也由于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全面理解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的意义,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学生孤独感问题会更趋严重。了解这一点,对在目前这 一特定条件下提高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十分必要。

(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解决自卑问题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解决自卑问题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解决自卑问题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24b9de40cec41d332a3b50565b4f6e4

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以西柏坡为例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以西柏坡为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以西柏坡为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bef6df727cd176a6f1e1aa3aaa3ce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