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认识和改造世界,真理与价值内容讲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35513758fd2b6169f96487c90c9b498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
(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科学实践观的意义
1.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揭示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3.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4.为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基本结构
1.实践主体----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2.实践客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实践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两种
主体客观化
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客体主体化
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实践的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2.社会政治实践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政治实践不可避免地被打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科学文化实践
一种活动能否被称为实践活动的关键
是否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是否改变了除实践主体的意识状态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
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受物质生产实践的制约并对其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虚拟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
实质----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主要活跃于网络世界,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等特点
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式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直接来源
间接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
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一)认识的本质
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生而自知的
客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第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回答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这种认识论的缺陷
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而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活生生的认识运动凝固化,把多方面的认识要素片面化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特点
1.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的本质
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反映不但具有反映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的特征
一方面,认识的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反映的摹写性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
另一方面,认识作为能动反映具有创造特性----认识是一种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到认识
从实践到认识过程的主要表现----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作为“生动的直观”,其突出特点是直接性、具体性
它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及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故具有不深刻的局限性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
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本条件
1.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基础】
2.经过思考的作用,运用理性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加工,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非理性因素
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
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的特点,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作用
(三)从认识到实践
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表现
1.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第二次飞跃【实现由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认识能否一蹴而成?
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
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含义
1.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论有原则界限
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第二、真理的相对性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善的
含义
1.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的广度总是有限度的,因而,认识有待扩展
2.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或是近似性的,因而,认识有待深化
第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在于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三)真理与谬论
谬论----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真理与谬论
1.真理与谬论相互对立
2.真理与谬论的对立又是相对的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论
谬论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向真理转化
在批判谬论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形式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主观真理标准论
旧唯物主义真理标准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
实践具有就直接现实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的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
价值是反映主体和客体之回意义关系的哲必范威,是客体对个人,雅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在价值的本质问题上,存在客观主义价值论和主观主义价值论的对立。客观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而与主体无关。
价值既具有主体性特征,又具有客观基础。
(二)价值的基本特性
第一,价值的主体性
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直接与主体相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心。
1.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存在。
2.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创造,使客体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
第二,价值的客观性
价值的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第三,价值的多维性
价值的多维性是指每个主体的价值关系具有多样性,同一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第四,价值的社会历史性
主体和客体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
(三)价值评价及特点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评判或判断,因而也被称作价值判断。它是通过揭示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形成对客体的不同态度
价值评价是对客观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其主要特点
第一,评价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观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第四,价值评价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别
对于任何主体而言,是否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是否维护、满足了最广大人民的需要和根本利益,是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是判断特定主体实际需要是否合理的最高尺度。
(四)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这两种尺度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一、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就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认识世界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他们的基础是实践】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自由的条件----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
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只有注重事实,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思想路线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用以指导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达,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贯彻。
认识路线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思想路线是化为指导思想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是认识论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其基本内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三、坚持守正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一)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
(二)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另一方的互动中完成的,二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不断实现更高阶段的创新发展。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672f555831e7d9a3bb2cf2fb792cb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