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读出诗歌的意象,通过分析意象读到了诗歌到底写了什么。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诗歌技巧阅读方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诗歌技巧阅读方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2c4d013cba2e7802a769824c171eb1a
诗歌技巧阅读方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诗歌技巧阅读方法3
我们要读出诗歌的意象,通过分析意象读到了诗歌到底写了什么。首先,你知道什么是意象吗?以下就是树图网整理的诗歌技巧阅读方法3,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总结】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解析(7)"一文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一)"读"标题蕴含的信息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6分)
答案:第一句,"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点出了冬天的天气。
(二)"读"注释蕴含的信息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在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释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赠花卿【注】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请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写作意图。(6分)
答案: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以长久。
(三)"泡"诗歌正文,多角度体悟情感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分析诗歌意境
①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②概括特点。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关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绿叶繁密春花稀少的时节离开京城,暮云低垂楼阁高耸蕴涵着古今幽情。远行之人千万不要听那宫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间悠悠岁月的正是这水声。)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及分析】(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赏析风格
"泡"诗歌正文,多角度体悟情感
诗歌正文是阅读鉴赏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如何读懂正文?借用谢冕的话说,就是要"泡"。"泡"诗歌正文就是要"泡"诗词意象,"泡"关键词句和"泡"诗词情感。下面我们就尝试"泡"开诗歌正文,以明诗情。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
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抓表明诗眼的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二是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的诗句或词句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重九夜偶成黄仲则①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从抓关键字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情感基调。(6分)
答案:从诗中的"悲秋""重阳""寒衣""异他乡"来看,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这"喜"是以"悲"为底色的,喜中有悲。
2.抓景、事、情,推导诗词主旨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还要注意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词的主旨。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抓住重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抓住重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c49e4799ddf94a339c56e46eb96a826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农村幼儿园利用绘本阅读开展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农村幼儿园利用绘本阅读开展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000927dcd222b18fa95af52d1709a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