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思维导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我有一颗少女心耶 浏览量:52023-04-04 21:08:12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思维导图

本模板介绍了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点,教学要求形式的多样化,希望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介绍了教学模板中针对统计知识的具体编排,例如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两点教学建议,一是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二是要把握好教学要求,确保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思维导图模板还通过教学模板的具体编排,介绍了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思维导图大纲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学要求形式的多样化,如探究式教学、游戏教学、自主合作教学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今天树图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版1

一、教学内容

信息的误导

二、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

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

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页,练习二十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90页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在学生回答时,可以举例说明各种运算的意义。如:

"为什么说整数的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为什么说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如:

"加法与减法有什么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与乘法有什么联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与除法有什么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把四种运算的联系整理成下图。

加法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 除法

2.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指名分别说出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教科书第90页的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仿照前面整数四则运算的讨论,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联系。然后与整数四则运算进行比较。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和除法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小数和分数的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比有所扩展。)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l,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每种运算各要注意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仔细观察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如果学生说得不清楚.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整数加、减法数值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也就是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相加、减。)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教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计算小数乘、除时,需要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计算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2)分数乘法和除法。

教师:"分数乘法有几种情况?请分别说出它们的计算法则。"学生回答后可以继续提问: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为什么适用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因为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l的假分数。)

"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1页的中间试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4.口算的复习。

教师:"整数、小数的加减口算与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满十向前一位进l。从前一位退1当十。不同点:笔算一敏从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做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口算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l,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教师:"在四则运算中关于0和1的运算,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谁能说一说是怎样规定的?"指名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2页上面的三组题,再让学生说一说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颊:。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形式进行板书。

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分别整理。如: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把这些关系整理成下表。

教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四则运算进行验算。请分别说—说对四则运算应该怎样验算。"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l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权.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的。使学生明确一道计算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验算,自己认为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2、4、6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二十的第13_、14_题。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3

教学内容:

《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比例》中的内容。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设计《反比例的意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限度地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

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

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

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

生:(略)

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

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查看,并做适当指导。)

3.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分析到表3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

生1:剩下的路程随着已行路程的扩大而缩小,但积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总路程(一定)。

生3:我认为第一个同学的说法不准确,应该换成"增加"和"减小"……

(最后通过对比大家达成共识:只有表2和表3的变化规律有共性。)

师:表2和表3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师: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完成板书。)

师: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C表示它们的积,你认为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关系式表示?[板书]

反思:教材中两个例题是典型的反比例关系,但问题过"瘦"过"小",思路过于狭窄,虽然学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增加表3,更利于学生发现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这一关系式,有助于学生探究规律。同时还增加了表1、表4,把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雷同("和"一定)的情况混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甄别问题的机会。

4.做一做(略)

5.学习例6

师:刚才我们是参照表格中的具体数据来研究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如果这两个量直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你还会判断它们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吗?(投影出示例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略)

2.拓展应用。

师: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先自己举例,写在本子上,再集体交流。)

交流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列举了许多反比例的例子。课正在顺利进行时,一个同学举的"正方形的边长×边长=面积(一定),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的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论。,教师没有马上做判断,而是问学生:"能说出你的理由吗?"有的学生说:"因为乘积一定,所以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关系。"对他的意见有的同学点头称是,而有的同学却摇头……忽然,一名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声叫起来:"不对!边长不随着边长的扩大而缩小!这是一种量!"一句话使大家恍然大悟:对啊!边长是一种量,它们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所以边长和边长不成反比例。后来又有一名同学举例:"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一定),边长和4成反比例。"话音刚落,学生们就齐喊起来:"不对!边长和4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

反思:通过"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这样一个开放性练习题,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同时也是对数量关系一次很好的整理复习机会,通过举例进一步明确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3.综合练习

四、总结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现行的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内容偏窄、偏深,部分知识抽象严密、逻辑性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教材相比明显滞后。如何将新的课改理念与旧教材有机整合,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探索的课题。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7、"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6~2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朋友"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能说说教室里哪些同学是你的朋友吗?

指名回答。

谈话:在将近六年级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朋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一些关系,比如两个数的乘积是1,就可以说是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哪些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呢?怎样找这样的两个数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7,学生独立完成。

(2)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 和 互为倒数。可以说 是 的倒数, 是 的倒数。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些算式里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指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4)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小结:倒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分别找出 和 的倒数吗?

提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各组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小组讨论:引导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7题。

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的倒数,并选择几个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独立宛成,再集体交流,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做练习六第19题

练习之前明确要求:观察每组的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写出的倒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带着问题边写边观察。

全班交流结果,板书每组里各数的倒数。

提问:你发现每组数和它们倒数的特点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

提出:从这四组数可以看出: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几分之一的倒数是几,几的倒数是几分之一。

4、做思考题。

启发:联系倒数的意义想一想,要使三个分数乘积是1,[板书:( )×( )×( )=1]必段符合什么条件?

引导:通过交汉我们知道,三个分数乘积是1,其中两个分数的乘积和第三个分数互为倒数,你能在这七个分数里分别找出这样的3个分数吗?试着找找看。

学生先尝试练习,再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计划: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75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 (2/5+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共同评议。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决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四、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小结:简便 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相关文章: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 2021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 2021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 2021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2021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

★ 2021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模板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模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模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5c54c10c862c49ced7b141b67f405be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模板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模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模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2a080cb7d05d34a63c9e63f6b90d2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