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历史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思维导图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南归 浏览量:12023-04-06 10:22:5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思维导图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历史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树图网带来的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4c8f0a7d6966f5cebc7dba39159c63d

思维导图大纲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历史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树图网带来的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1

《明朝的统治》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教学中还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采用了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文、史料、图片等资料,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讨论交流,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思路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参与其中,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感受、掌握历史,并运用历史,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凤阳花鼓"和"朱元璋画像",设问: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落实课标]部分:

(1)采用课件出示明确课标要求,确定所学内容,据此浏览本课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小组之内通对答案,教师据学生问题鼓励别组学生进行释疑并评价。

(2)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设问: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多媒体出示"明朝建立基本情况"学生阅读,依据教材内容回答。教师引导: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明太祖将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将学生按(中央、地方、军事、特务)分组并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学生讨论后一一出示相应内容,最后用自制课件"行政机构改革示意图"进行归纳,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讲述"锦衣卫"部分内容时,采用小故事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八股取士"是本课的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回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教师出示问题:(明朝科举考试内容、解释题目、答题格式),学生通过图示加深印象。组织学生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八股取士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关于"明朝经济的发展",课件展示有关明朝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明朝青花瓷器等图片,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结]部分采用学生尝试回忆后,课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示意图,给学生明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六、板书设计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结构式板书;既归纳了本课知识要点,也有助于学生梳理本课历史的基本线索,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2

《明朝的灭亡》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部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

(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李自成起义-明朝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明朝:1644年,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2: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培养同类知识的比较能力)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6页,找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谁?是谁于何时改国号为清?清兵如何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在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还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王闯"指的是谁?

2、材料中说"近来贫汉难存活",为什么会这样说?

3、"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喜和拥护?

4、"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

5、"闯王"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

6、"闯王"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如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局面及影响,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了明朝的统治。(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3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打开文本——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本科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两个字目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的繁荣。

二、贴近生活—说学情

再来看我们七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情况是只从语文课堂中知道《红楼梦》的作者和其中的几个事件,并未完整的详读《红楼梦》,对于该书的思想艺术特色和思想高度完全体会不到;另外,对于昆曲和京剧的来源与发展,学生更是一片茫然,我们希望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与文学、戏曲进行亲密接触,去体会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感受市民文化的繁荣。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

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

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

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

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

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情景再现和微课观看,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激起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三、结合课标—说教法

教法与学法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采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上让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实现课堂上的小翻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看视频、迁移拓展来完成学习目标。

四、走进课堂—说设计

(一)【乘趣味先导之舟】

教师在上课前播放视频"朗读者",引领学生欣赏董卿朗读《红楼梦》片断,让学生感受《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起学习之旅。

(二)【达学而不厌彼岸】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导自我学习之路】老师引领学生看导学案中的任务单,带着任务去自学。【扬自主学习的风帆】开启学生的自学旅程,通过认真观看"微课"学生能够完成自学任务,产生疑问,老师把教材知识解读成图文并茂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挑错求真的欲望,更认真的自学。

(四)【点燃学生参与的火种】通过各类艺术形式的视频展现进行测试,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激起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五)【让异议焕发光彩】是希望学生能够提出可以适度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六)【我们一起写板书】老师出示本课的知识纲要,让学生编写板书,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线索,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最后,运用常规的"当堂训练"来检测学习效果,效果怎么样呢?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4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一、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二、授课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1、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了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面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强调: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之后,利用人们失望的情绪来诋毁民主共和,妄图使人们相信只有尊孔复古才能救中国,为其复辟大造舆论。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大搞尊孔复古,重谈"三纲五常",使思想界乌烟瘴气,但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的行为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他们以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在思想领域里向封建思想发起猛烈地冲击,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具体情况如何?结合小字,了解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学生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的指导思想:民权、平等、达尔文的进化论

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兼容并包":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这种进步的思想,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学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在北大里,在《新青年》这个主要阵地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要以新文化取代封建旧文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边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以十月革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看书讨论、总结)

1、前期:

①提倡民主、科学

"民主、科学"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

它体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希望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但是我们也看到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并非全是科学的事物,但是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是全盘接受。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所谓旧道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所以新文化运动中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旧道德,提出"-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活动:大家思考一下:他们这样做是否正确?)

对儒家传统道德要予以批判,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来说,其中不乏有糟粕,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仁"的学说、以德治民、选贤任能、教育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是一定思想和精神的载体。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包括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胡适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侧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要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内容上进行一些改革,-旧文学,建设新文学。鲁迅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被誉为是文学革命的主将。

也正是这一项内容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封建旧道德的束缚。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学生活动:新文化运动反映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愿望能否实现呢?)

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就在中国人民陷入迷茫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

2、后期:宣传社会主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1页关于《庶民的胜利》的节选材料,回答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待十月革命是什么态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宣传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同志,他发表众多文章宣传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给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作为资产阶级新文化与封建旧文化的这次激烈交锋,它究竟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阅读、总结)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往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此次运动,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学生活动:前两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指的是什么?答:第一次是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2、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3、宣传动员: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4、最重要的成果: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繁荣、普及

五、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0页节选材料——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结合本节内容评价新文化运动。老师点评)

积极:沉重打击了封建文化,宣传、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局限:由于前期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自身局限性决定他们提不出实际的反帝反封的政治方案,不能给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态度;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内,没有形成一场-。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川教版5篇

★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范文

★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篇

★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教案5篇

★ 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五篇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9.战斗的基督教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

埃隆·马斯克的商业版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埃隆·马斯克的商业版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埃隆·马斯克的商业版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464362ac911e8a334867bb3fc7a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