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化学的这门课程时,同学们要学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综合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学科。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b0c92d9996da36ecfd8c17345869d0e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在学习化学的这门课程时,同学们要学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综合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学科。下面树图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1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2金属活动性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重要的化学物质
1.空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是混合物。
2.氧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固体和液体均为淡蓝色、 不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大(后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4元素
1.定义: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化合价口诀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5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铜CuO;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氯化氢H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铝AlCl3;
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KNO3;
硝酸银AgNO3;硝酸铜Cu(NO3)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
乙醇(酒精)C2H5OH;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盐酸HCl;硫酸H2SO4
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
"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描述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示能力的字眼,如"易"、"能"、"会"、"可以"、"难"等。
练习: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B.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面包发霉
C.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答案:A。
2."燃烧"、"点燃"、"加热"和"高温"
"燃烧":是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和"高温"则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的目的都是提供反应物所需能量,促使反应发生。"点燃"是物质直接接触火焰并使其燃烧。
"加热"是物质未直接接触热源而吸收到热量,温度一般不超过500℃,在实验室中,一般用酒精灯提供加热条件。
"高温"一般是指800℃以上,一般的火焰无法达到的温度,在实验室时一般用酒精喷灯提供高温条件。一般只有在固体与固体及固体分解时使用。所以,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加热、高温要有所区别。
练习:下列化学反应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氧化铜+氢气→铜+水 ;
氧化铜+碳→铜+二氧化碳 ;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答案:加热;加热;高温;点燃。
3."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固体,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雾":是大量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液体。比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发现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
4."气味"和"味道"的区别
"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
"味道"是用嘴尝出来的。
5."焰"和 "光"的区别
"焰":是可燃性气体,熔沸点低、易气化的可燃性固体、液体燃烧时形成的,如氢气、甲烷酒精、硫等。
"光":是木炭、镁条等高沸点难气化的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达不到气化的条件,因此只会发光,不可能产生火焰。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白光。
6."浑浊"和"混浊"的区别
"浑浊":是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混浊":是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明澈。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
7."碳"和 "炭"
"碳":是指碳元素,是一个与化学的"元素"密切相关的概念,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如:二氧化碳,碳化物,碳酸等。
"炭":是指无恒定组成及性质的含碳的具体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煤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01空气成分
二一氧,七八氮
(氧气21%,氮气78%)
零零三,是二碳
(二氧化碳0.03%)
污染气体共有三:一碳二硫和二氮
(污染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02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注释:连接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03电解水实验
现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04组成地壳的元素含量
养闺女贴 (氧、硅、铝、铁)
05常见元素化合价与化学式
化合价口诀: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要记清。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口诀:正价左,负价右;
06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按顺序背诵)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07元素序号1-20
氢害李皮蓬,碳担杨福奈,那美女归您,刘氯亚嫁丐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元素符号还必须记住)
0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竖立;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113爆卡会总结会会议纪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113爆卡会总结会会议纪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af6c152a765d5821e8e1787f2b3226e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抓住重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抓住重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c49e4799ddf94a339c56e46eb96a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