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九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九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3e14687658b3b0bb6bbca54f1bbe491
九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树图网带来的九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 管仲 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 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兼并) 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教学目标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列强对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贩卖华工;列强在中国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2.通过分析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的状况;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培养和激发他们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势力逐渐侵入中国,终于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近代中国,海关主权是列强侵夺的首要目标。在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几乎大部分条款都与侵夺我国关税自主权及海关行政管理权有关。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使中国经济大门的钥匙揣在了帝国主义的袋子里。列强借此加快了对华的商品输出,并且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②通过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手段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而且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
重点分析
①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是重点。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的内容,又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重点。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突破方案
①关于"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建议教师首先简单介绍海关和海关关税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提问学生列强夺取中国海关的三个步骤,最后与学生分析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后果及英国占优势的原因。
②关于"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建议教师首先提问学生,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走私鸦片为主要方式对华经济侵略的原因,以便使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后果。然后提问学生,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商品输出开局不利的原因,以便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最后提问学生,1865年中国第一次出现外贸逆差说明了什么,使学生认识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重大后果。
难点分析
外国商品摧垮中国的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是难点,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未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难点突破方案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认识和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情况。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和"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关于"早期的资本输出",建议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是"资本输出",然后提问学生"列强"进行"早期资本输出"的手段都有哪些?再想一想,这些手段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重点:①"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②"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难点:一些基本概念的如"洋行"等的理解。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首先提问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有哪些?"引入本课主题。
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教师首先介绍背景: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是多方面的。因为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所以,在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关税协议后,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就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然后请学生看书整理具体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最后请学生分析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影响都有哪些?为什么英国在这场争夺中占有优势?
"学生看书整理具体过程"和"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影响"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而"英国在这场争夺中占有优势"的原因则需要学生从初三所学过的《世界历史》中去寻找答案,教师可以适当点题说明应该从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方面考虑。
二、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要讲清三个问题: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关于走私鸦片,照教材讲即可。关于倾销商品,要强调外国商品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开始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以后,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才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关于"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答出下述特权:如海关管理权、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关于掠夺原料,要提问学生,外商如何收购中国土特产品?最后启发学生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经济侵略活动的重要影响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已经被打开,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贩卖华工
教师根据教材讲授就可以了,主要是揭露殖民主义者的罪行,让学生知道贩卖华工跟奴隶贸易一样残酷。
四、早期的资本输出
教师在介绍"资本输出"的定义后,应该直接提问学生,早期资本输出的手段有哪些?影响是什么?
前一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学生回答完整后,教师简单介绍"洋行"的概念。然后再要求学生回答后一个问题,注意这一个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后面的章节还会详细讲到)。
小结(略)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看书整理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具体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通过引导他们分析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英国在这场争夺中占有优势的原因;通过引导他们分析早期资本输出的手段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背景的介绍,"资本输出"和"洋行"等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设计 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1.从关税协定到海关总税务司
2.英人赫德掌握海关大权
二、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1.鸦片走私更加猖狂
2.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倾销商品
3.压低价格收购原料
三、贩卖华工
四、早期的资本输出
1.办洋行
2.开银行
3.经营轮船公司
4.设工厂
第1课
一、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
1、A: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和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前); 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
2、特点:范围广,数量多。大多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大江大河流域)
三、"神州轩辕自古传"
1、黄帝;炎黄联盟;华夏族 2.炎黄联盟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
3.神话虽然是对历史事实的加工和想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社会的情况,保留了一些历史事实,所以神话是我们了解历史事实的宝贵材料。
第2课
二、先民的居所
1.干栏式;长江;半地穴式;黄河
2.(1)这两种房屋中干栏式建在地面之上,而半地穴式房屋建在地面之下。
(2)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同。南方湿润多雨,土壤潮湿,适合建造干栏式房屋,而北方地区土质疏松,气候干旱,适合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三、治水英雄
1.开挖沟渠、疏通河道,使洪水沿着沟渠河道顺畅地流入大海。
2.大禹治水成功后,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第3课
一、牧野战歌
1.夏——启;商——汤;周——姬发/周武王 2.盘庚迁殷
3.公元前1064年;是商周两个朝代更替的决定性战役
三、繁复的宗法关系网
1.因为乙不是嫡长子,有违宗法制 2.丙 3.丁为大宗;戊为小宗
第4课
一、"今天有雨吗?"
1.商代;甲骨文 2.占卜;卜辞 3.占卜之风;
二、铸鼎祭母
1.B E A D C 2.司母戊方鼎 3.尊、编钟、盘等
第6课
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秦国;李冰父子;都江堰
2.四川成都平原;都江堰不仅有效控制了水患,还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7课
一、孔子讲学图
1.打破陈规,开办私人教育 2.儒家学说;《论语》 3.ABC
二、圣贤各抒己见
1、孔子;老子;道家;道德经
2、老子会说: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老子主张观点
三、亚圣的激烈言论
1.战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B
3.孟子把孔子"仁"的理论发展成为仁政的思想
第8课
一、千古一帝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僚机构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
文字: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
交通:修筑以驰道、直道为主干道的交通网络;统一车轨
防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三、群雄灭强秦
1、陈胜;项羽;刘邦 2、甲——C;乙——A;丙——B
3、楚汉相争;(1)注意收揽民心(2)重视人才,知人善用
第9课
二、有为的汉武帝
1、统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王朝统治思想
政治制度:颁布"推恩令"。 影响:基本上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与匈奴的关系: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影响:稳固了北方边疆
第10课
一、奸雄还是能臣
1、B
三、"白鹭官"与他的后人
1、姓氏:改汉姓; 服装:穿汉服; 俸禄:实行俸禄制度
语言:说汉语; 官名:用汉官名; 婚姻:与汉族通婚
2、北魏孝文帝
3、孝文帝改革加快了鲜卑族学习汉文化、改革落后习俗的步伐,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把少数民族文化带入中原,促进民族融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第11课
一、从竹简到"蔡侯纸"
1、笨重、占地方,携带不方便 2、制作粗糙,书写不易
2、东汉;蔡伦;东晋 4、物美价廉
第12课
一、史家之绝唱
1、《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西汉武帝 司马迁 西汉
《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 西汉 班固 东汉
2、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第13课
一、"田舍郎"登上"天子堂"
1、隋;进士 2、进士科考取难度,但一旦考中可身居高官
3、科举制逐渐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4、(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给社会各阶层入仕的平等机会
(3)有利于扩大范围选拔人才; (4)积极推动教育文化发展
二、一相分三省
1、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礼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户部
第14课
二、众说纷纭大运河
1、隋炀帝/杨广;
2、他认为大运河的开凿直接导致隋朝灭亡;因为开凿大运河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隋炀帝建造豪华龙舟,生活奢侈,造成民无宁日。
3、他认为大运河开凿的功绩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值得肯定。因为大运河开通后,它联系南北经济,促进了城镇繁荣和经济发展。
第16课
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C 2、浪漫;诗仙 3、与繁华开放的大唐盛世有关/与李白豪放的性格有关
第17课
一、将帅交兵权
1、宋(北宋);赵匡胤 2、杯酒释兵权
3、防止武将权力过重,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皇位
第18课
一、城下之盟
1、澶渊之盟; 2、第二条和第三条; 3、B
4、有利于宋、辽间的长久和平与稳定,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第19课
三、货币知识我知道
1、C 2、BCD 3、C
第20课
二、"十省分天下之治"
1、元朝;忽必烈;大都;1279年;2、腹里;中书省;宣政院;行中书省3、江浙行省
第21课
四、"三大发明"
1、中国人在宋元时期发明的 2、阿拉伯人
第22课
一、柳苏词风
1、B 2、婉约派;豪放派
3、婉约派以抒情为主,词风婉转柔美;豪放派题材广泛,词风奔放苍劲
第23课
三、"没有骗我"
1、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2、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加强对百姓的控制 3、侦察、逮捕、审判等
第24课
一、三保太监下西洋
1、B; 2、输出:丝绸瓷器、铁器金属货币。输入:香料珠宝、珍禽异兽
3、促进明朝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亚非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第26课
三、边疆大事记
新疆——汉:张骞通西域;设立西域都护
西藏——唐: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清: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康熙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
第28课
三、自大与封闭
1、康熙、雍正、乾隆;康乾盛世
2、(1)反映清朝孤陋寡闻,妄自尊大的现象;(2)闭关锁国政策
(3)限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交易;对中国商人的对外贸易颁布禁令
3、在不知不觉中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练习卷:选择题答案( 注:18、23不做)
1-5 B C C A D 6-10 B C D A B
11-15 A A A B C 16-20 B C D B
21-25 B C B B 26-30 C C B C D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 革命准备
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
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
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
4、 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5、 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6、 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
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板书设计
1.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2.租地农场的出现
3.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 九年级校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初中生法制主题班会教案
★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
★ 法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三篇2020
★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19中学生
★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教案范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北京鲁迅博物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6dd5fb39ac0566fc4fa2033f0feb486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a22832470b2860422e8670dd7637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