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历史新版高中历史教案思维导图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撩你成瘾 浏览量:32023-04-06 11:05:20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新版高中历史教案思维导图

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5fbf1b799b1666359eea727a70a2e63

思维导图大纲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树图网带来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1

罗斯福新政

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

(2)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劫难逃。

(3)这场经济大危机不仅范围广泛,持续时间也特别长。

(4)这场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罢工等-运动不断发生。

(5)在经济大危机初期,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结果,在胡佛任内,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2)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3)"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3.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 罗斯福新政吲起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留下深刻印迹,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3)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4)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5)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第二单元: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表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3)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到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4)1993年克林顿人主白宫后从1991年3月到-- 12月,美国经济出现了历空前的持续1 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5)然而从--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表现

(1)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

a.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

b.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c.出于美苏冷战的需要,美国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

(2)表现: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2

第6课

课程标准要求

1793年9月14日,星期六,一个重要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的使团在这一天将要受到大清王朝乾隆帝的接见。英国为了这次接见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带来了600箱礼物,包括钟表、地球仪、各种珍宝以及一些机械用品,使团成员有哲学家、文学家、医生、工程师以及一支卫队,浩浩荡荡800多人。他们在这天凌晨4点抵达皇宫,苦等了3个小时后,终于可以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但它们与清廷在觐见礼节上产生严重的分歧——是按大清王朝的礼仪行三拜九叩之礼呢,还是按谒见英王的单腿跪的礼节进行……

也不知道最终跪了没有,跪了哪条腿,但有一点可以跟定,乾隆对他们提出的"自由贸易,协定关税"等六项要求一律予以回绝。乾隆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鸡同鸭讲,云里雾里。

不过当时乾隆倒是很看重使团最小的一个成员——11岁的斯通,曾把这个金发碧眼的西崽唤上龙膝抚弄,惊诧不已。48年后,斯通参加英国议会有关是否对中国开战的投票,毫不犹豫投下了赞成票。他的理由是: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从此有了令中国屈辱不已的鸦片战争。学习"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明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新现象,培养概括归纳阶段特征的能力。

●通过分析17~18世纪中西方的不同社会状况,提高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易位,历史的悲剧告诉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

自主学习精要

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3-18世纪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

当时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所涉及的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地位。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大多为两石或三石,有的地区达到了五六石。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主导地位。

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加上广泛使用白银,商

业资本异常活跃。

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聚集了众多商贾、牙行,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仅江南苏、杭、嘉、湖五府地区,明中后期便兴起了30多个市镇,到清代前期增长到204个。

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到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仍大体保持地位。

思维激活

说一说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影响如何?

做一做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a.工商业市镇兴起

b. 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 对外贸易发达

答案:c

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是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他们每天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濂溪坊等处"听大户呼织"。这表明当地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这种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民营劳动组合,与传统的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明清时期产生于中国农耕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还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而面对民间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的趋势,清朝统治者非但不与鼓励,不加保护,反而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用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手段压制打击。

清王朝多次颁令实行矿禁,严格限制商人和工场主的活动。清朝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海禁政策。

海禁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思维激活

说一说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怎样产生的?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做一做 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其根本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入

b. 中国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 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答案:c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的新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在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抑制、阻碍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飞跃相比,在处于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便已大体定局。

正当明末农民起义以及明清之间战火纷飞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工业革命使西方资产阶级不到1--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毫无认识。他们对外紧闭国门,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力量的对比迅速发生逆转。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

经济 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政策 开展工业革命,相继完成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鄙薄科学技术,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启蒙思想兴起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政策 疯狂对外殖民扩张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3

【课标要求】

1、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2、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历史回顾和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教学要点:①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学要点: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②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③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④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教学要点: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教材引言图片,激发形式兴趣。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已感到苏联的强大竞争,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意在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上长期紧跟美国的日本,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极大冲击,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田中访华和中日邦交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终于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5、归纳与认识

⑴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大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通常是建立在利用中国的基础上,反复较多。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苏美争霸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不成后,撤走专家和挑起边境纠纷;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中是苏联攻势美国守势时期,苏联加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则改善对华关系后与中国建交;80年代美国对苏强硬,苏联全面收缩后,苏联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美国则采取不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错误作法,在台湾等问题上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由此对华政策可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⑵近--年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攻击最厉害的时期。自1990年到1997年,美国几乎每年都要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策动攻击中国人权的反华提案,但是每次都被中国挫败。可见①战后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每次对华政策调整都是由于本国政治经济强弱变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和东欧解体,美国成为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少数发达国家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问题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要挟,作为经济合作的前提;就实质而言,西方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在国际上的称霸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做法,每次都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都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干预我国内政,因此我们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违反了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因此必然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这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不得人心的,是一定要失败的。

五、教学资源建议

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陈宏等:《新中国外交》

六、学习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程度、课堂效果。

2、思维拓展:近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4

教学建议

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3)历史地位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第一,功大于过说。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第二,前功后过说。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第三,功过参半说。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伟大和残暴。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第四,功大过亦大说。秦始皇在中国历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综合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般都肯定其在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残暴、严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一面。

秦朝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非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这里应把"秦的暴政"和"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区别,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容易产生"暴政",这是因为专制主义制度具有其残暴性。但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不等于"暴政"。"暴政"是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过度的剥削和压迫威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统治。所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而是"秦的暴政"。

例: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它表明秦期不仅要取缔与-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说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开始。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开发西南,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这是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与中央政权设置郡县地方行政机构是两个不同的历史现象。

例: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A.战国时期B.西汉C.蜀汉建立以后D.南朝时

答案A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5

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⑴让学生仔细观看"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张图片,通过比较两者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异同,分析洋务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的后果。

⑵详见"重点突破"。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 洋务运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

新版高中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案5篇

★ 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5篇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 2021人教版高一历史优质课教案范文

★ 2021高一历史教案最新范文

★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案最新模板

★ 必选修一历史教案高中人教版最新模板

★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范文

★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高中数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数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数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b770aa7ffe0c98ce02f6b98aaf7779c

中考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考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考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c12278f4bcb0e2e58186f0b00ad63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