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俯首甘为孺子牛,挥蹄勇做千里马。呕心沥血育桃李,两袖清风朝父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特点方法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学历史教学特点方法5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学历史教学特点方法5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ae6189acb6733c4694928c1cbf1cbd4
中学历史教学特点方法5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俯首甘为孺子牛,挥蹄勇做千里马。呕心沥血育桃李,两袖清风朝父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特点方法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了解历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内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
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内容。同时,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也可以视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阐释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宋朝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进步基础。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
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宋代的插图,描述画面中人物的服饰,或者通过不同的服饰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
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第二,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第三,在宋朝出现的缠足陋俗,说明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这些历史现象。
2、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导学生思考当时南北方饮食习俗的差异和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饮食习惯的影响。
4、住:茅屋、瓦房、宅第。
展示各类住房的图片,要求学生指出宋代的民居有哪几类?各类的民居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城市和乡村住房的不同,便于学生认识和比较。
4、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引导学生认识宋朝主要有哪几类交通工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异?除了交通工具以外,宋朝时便利人们出门旅行的条件还有哪些?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
要求学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要求学生指出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庆日的?哪些活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
教师最后阐述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课后作业
课标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①唐朝疆域的四至;②唐朝与东 突厥的关系;
③唐太宗尊为"天可汗";④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⑤文成公主入藏;⑥金城公主入藏;⑦唐蕃会盟。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4、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导入新课: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2、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教学纲要:一、天可汗: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唐蕃和亲与会盟: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课后作业
1、唐的疆域:东到(),西达(),东北至()以北和(),南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突厥,俘其首领(),对他进行了优待。
3、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在天山以南设立()都护府,()在天山以北设立()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
5、吐蕃是()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今西藏的拉萨)为都城。
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7、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了。
8、()至今还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9、()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都是空前的。
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120吨100吨50吨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学生讨论、归纳。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4枚),请学生结合各枚邮票的内容,弄清各幅画面所反映的史实,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回答)
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 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 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词片段: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 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
由学生在课上简要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小结: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作业:课后作业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件艺术品是什么?
生:鼎
师:我们还看到,鼎的下部有三足,成鼎足之势,中国历史上恰恰有一个时期,三个政权,三分天下,并且这种局面相对稳定了几十年,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国鼎立。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影视资料。
(通过影视资料,感受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情景)
师:刚才的影视资料,把我们带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情景,对这一时期的人物和事件,同学们各有偏爱,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作进一步的探讨。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说出书中介绍了几个大的事件。
生:作出回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师:板书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布置学生讲述官渡之战。
生:讲述官渡之战(略)
师:展示电子地图《东汉末年形势图》。
生:分辨官渡、赤壁的具体位置。
师:(过渡语)提到官渡之战曹操之所以取胜,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是许攸,同学们根据故事编排了课本剧,下面请他们为大家展示。
生:学生担任曹操、侍从、许攸等角色表演。
师:刚才的课本剧让我们体会了曹操的善于用人,而且还有远大的抱负,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在他北征乌桓的时候,曾经表明了他的理想,同学们学过的《龟虽寿》就很典型,请大家背诵……
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师:那么曹操的壮心是什么呢?
生:一统天下。
师:在曹操统一南北的过程中,一场大战在赤壁展开。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布置学生利用地图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生:观看《赤壁之战形势图》,并准备描述赤壁之战的经过。一名学生讲述赤壁之战经过(略)。
师:和同学们一起看地图体会赤壁之战的经过。利用动画效果,使赤壁之战更具有直观性。并且强调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曹操逃回北方,再也无力南下,赤壁之战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老师有个疑问,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为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并把结果写在纸上,各组的召集人发言人做好准备。
生:讨论、记录、准备交流。
师:让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生 :第一组认为:曹操军队不习水战,又有瘟疫在军中流行,所以失败了。
第二组认为:曹操大军失败,孙刘联军取胜,是老天安排的,那天晚上恰好刮了东风。 这是天意。
第三组认为:孙刘联军运用的作战原则正确,采用了火攻的方法,使得曹操失败。
(其他组的观点与以上三个小组的观点相近……)
师:刚才我听到了各组不同的讨论结果,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善于用人,火烧袁绍的粮草,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除了同学们分析的原因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还不具备,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需要澄清的是,刮东风是当地的特殊天气现象,并不是天意。
过渡语:除了战役以外,还有我们熟悉的故事,让我们共同走进三国故事。(点击电子课件)
生:各组学生说出了以下成语,草船借箭、望梅止渴、刮目相看、一臂之力、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手不释卷、三顾茅庐……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三顾茅庐?帮助学生配音乐画面。
生:一位同学介绍三顾茅庐的故事,其他同学感受故事的氛围。(略)
师:三顾茅庐,刘备请来了诸葛亮,后来,孙刘双方联合抗曹,使得曹操在赤壁大败,再也无力南下,与此同时,刘备、孙权两股势力再也无力向北讨伐曹操,因此形成了一种什么局势呢?
生:三国鼎立。
师:好!请同学们阅读书中P105的内容,迅速记忆,看谁记得又快又准!老师考考你们,做好准备。(点击历史诊所)
生:全体同学快速记忆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师:这儿有一张三国鼎立地图,同学们看看有没有问题?根据你看书的结果,帮助老师改正。
生:几个同学到前面改正《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的错误,其他学生共同学习。
师:需要注意的是魏国称帝的是曹丕,吴国孙权称王。这样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三个国家都想把自己的政权推向全国,魏蜀吴三个政权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同学们作出回答。
生:生1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生2蜀国的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生3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州,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有关三国的问题,其中最有争议的人物是谁?被人们交口称赞的是谁?
生:曹操和诸葛亮。
师:请同学说出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子的?心中的诸葛亮又是什么样的?
生1:我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诗人,从他的《观沧海》中我们能体会他的才华,而且曹操非常爱读书,登高必赋、手不释卷。
生2:我认为曹操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表现出来,虽然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但是我认为也不能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生3:我不同意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因为在戏剧和文学作品中,我看到的曹操是一个奸诈多疑和杀人成性的形象,例如,他杀掉杨修和华佗就是最好的证明。
生4:我认为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报复,想一统天下。但是在他有生之年没能实现他的愿望,他从未称帝。
生5: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他为恢复汉室江山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在赤壁之战中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在草船借箭中表现了他的智慧。
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以一分为二的原则,要把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分析,所以历史上的曹操和诸葛亮与艺术形象之间是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夸张性,我们不能和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划等号。
教师小结
(指向板书)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等项进行小结,为以后历史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很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 中学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5篇
★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
★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怎样写5篇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方案5篇
★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
★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5篇
★ 中学历史教学科研总结5篇
★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最新5篇
★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
★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5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Li River--Beautiful Water and Mountains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Li River--Beautiful Water and Mountains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90a608b69a3b300c4507d9cae90acde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多层正交结构三维织物性能分析与检测方法优化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多层正交结构三维织物性能分析与检测方法优化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a0523bc400912eb3ea7ee635ab43f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