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论文框架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课程分析思维导图

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课程分析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谎话最甜 浏览量:22023-04-12 10:20:40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课程分析思维导图

分析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基于跨界、融合的理念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课程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课程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fd33bfd7f169b8722fb3a8eb866708b

思维导图大纲

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课程分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自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颁布以来,"互联网+"已渗入各行各业,深刻影响和重塑各行业的结构。2018年4月,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1]。从教育视角认识"互联网+",它不仅仅是强调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技术变革,更注重开放、协作、跨界等互联网思维在教育领域里的运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可以进行"跨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跨界课堂"即跨越不同边界领域,实现协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遵循"知、行、创"合一的教学理念[2],借助教育信息化技术,实现产教跨界、专业跨界、时空跨界,进而重构课堂教学情境、教学资源、教学形式、评价模式等教学要素。跨界课堂让产教鸿沟、时空差异、专业壁垒都不再是教学的约束和障碍,从而最大程度的拓展教学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源,重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的成效。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综合性物流人才[3]。"产教融合"、"跨学科专业协同"是新时代培养综合性物流人才的核心理念,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倡导跨界、融合教研教改。"互联网+"视域下,积极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跨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对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校企在课程建设上的合作尚浅,课程未体现地区和行业特色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践行产教融合,物流专业基本上都建设有一定数量的物流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国贸、电商等方向的校外实训基地,但大部分的"校企合作"程度都还停留在"参与面小、深度浅、时间短"的浅层次阶段。物流管理作为一类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却缺乏共建共育理念,校企双方却没有把对接当地经济发展和区域特色作为课程建设的目标,未将当地经济发展产业链融入课程,造成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与企业需求不符,无法满足区域及行业发展。

1.2教师囿于本专业范围内进行教学,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仅局限于一门课或自身的专业领域传授知识,导致学生对其他专业的知识不够了解和重视。但物流管理专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交叉性和关联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商贸物流、跨境贸易、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由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和深度运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集业务、技术、营销、管理等多种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因此,跨学科专业缺少教学协同,满足不了物流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3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难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与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拘泥于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虽然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法,但由于固定课时的限制,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教师进行知识讲授,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只局限在较少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探索研究的机会,学习过程只能是一种"由外而内"的灌输,最多能实现知识的记忆与初步理解,难以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应用与创新能力。

1.4过程性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缺少对专业技能、实践技能进行评价的标准

随着应用型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大部分课程虽然增加了过程评价方式,但过程性评价工作只是处于初步尝试阶段,过程评价体系流于形式。对于应用型专业课程来说,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应该是过程性评价的三大核心指标,但由于评价主体依然以单一的教师为主,教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限制,很难建立起有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评价标准。

2"跨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总思路具体来说,"跨界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2.1教学理念:知、行、创合一

"跨界课堂"强调"知识、实践、创新"合一,即强调在创新实践中学习。跨界课堂的教学以设计精良的创新式实践项目为依托,通过做项目来组织实施教学,学生在做项目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多重发展。

2.2跨校企之界:开发知行耦合的课程教学项目

"跨界课堂"提出组建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以突出地方产业特色,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为落脚点,合作开发以岗位技能实践为目的的单一岗位实践、综合岗位实践等项目,开发以创新实践为目的的学科竞赛、企业横向课题等创新性教学项目。

2.3跨专业之界:共建交叉融合的课程教学资源

"跨界课堂"提出组建跨专业协作教学团队,打破专业本位课程体系的限制,建设大商科模块化课程资源体系。通过分析地方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建设跨境电商、电商物流、精准营销、跨境物流等相关专业共享的模块化教学资源。2.4跨时空之界:开展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跨界课堂"提出基于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教学项目,按需调用专业共建的课程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打破跨校企、跨专业各类教学主体所面临的时空限制,打通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通路,开展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深度,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

3"跨界课堂"改革的实施方法

上文阐述了"跨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总思路,下面将对实施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3.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项目的实施方法

教学项目的开发是跨界课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项目开发的关键在于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两个方面。项目的选择主要基于行动体系而非专业体系,项目应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如表1所示,岗位技能类项目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创新类项目则是为了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岗位技能项目是基础,创新类项目是拓展,不同层次,可以递进融合设计。为适应行业变革,可以设置教学项目体系更新的弹性空间,每年实现5%~10%的教学项目更新。项目的编排应该按照由简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进行编排,适宜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如表2所示,以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按供应链管理流程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岗位细分,分为规划设计岗和运营管理岗;针对指定岗位按技能点细分,如规划设计岗又可以分为市场环境分析、供应链设计目标确立、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等技能点。项目编排时则反过来,按技能点项目—单一岗位项目—综合岗位项目的顺序进行编排,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体系化培养。在具体到某个项目设计时,则要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细化学习领域为主题的学习情境。强调既要求关注职业工作特征六要素,即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又要求顾及个体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4]。

3.2跨专业共建模块化知识资源体系的实施方法

在完成课程教学项目组织的基础上,接下来是要建设配套的课程教学资源。经管类专业天然的交叉性、"互联网+"环境下产业的融合发展,决定了要解决校企基于当今经济环境下设计的教学项目的问题,这必然涉及到多专业知识的交叉应用。现阶段课程资源体系以专业本位课程体系为主,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需要构建模块化课程资源体系。模块化课程资源体系的建设是跨界教学的前提,第一步,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是岗位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体现,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模块化课程构建要从产业、岗位、知识点三个层面进行:产业模块是通过调研,确定商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领域;岗位模块构建的依据是研究各个产业领域对应的岗位群;知识点模块是对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点。然后,遵循"知识—岗位—产业"的对应关系组合成模块化课程。如图2示例,通过对重庆地区产业的分析,发现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领域呈现交叉融合发展,进而确立了电商物流服务的产业领域;然后,分析产业领域对应的岗位,集成岗位群,比如电商物流服务产业就包含了规划设计岗、运营管理岗、技术服务岗等岗位构成的岗位群;再次,对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如规划设计岗需要掌握配送中心选址、物流设施设备规划、作业区域设计等知识点,运营管理岗需要掌握作业流程管理、绩效评价与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知识点,技术服务岗需要掌握信息识别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知识点;最后,完成模块组合,形成跨专业模块化课程。第二步,根据模块化课程的划分,组建跨专业协同教学团队,共建模块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资源库。课堂教学资源库确立了以微视频为主,配套相应的学习方案、测试习题、拓展资料等资源的建设思路,旨在为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开展提供有益的保障。

3.3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法

跨界课堂建设的落脚点是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混合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旨在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成效。跨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包括准备阶段、活动与资源设计阶段、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5]。首先,准备阶段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课程教学学习目标分析、混合式学习的环境分析。然后,活动与资源设计阶段是对混合式学习课程教学的一般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概括,并按照课程开展的时间序列,呈现出教师和学生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分别承担的基本工作和任务,如图3所示,下文将进一步解释。最后,实施与评价阶段,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服务以及协作管理策略支持教学的实施,建构相应的多元化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图3描述的是项目驱动混合式学习课程教学的一般过程,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面授阶段,教师根据本次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分析,同时设定一定的教学问题情境,学习小组在课堂中针对老师的问题情境分组讨论,发散思维;第二阶段,学习者根据项目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确立个人的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习者在学习通等教学管理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和主题交流讨论,最后完成个人部分方案的设计。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导师、跨专业导师也可以参与讨论,可以在学习平台分享资源并通过移动平台进行资源的推送;第三阶段依然是线上学习阶段,小组完成方案的整合,利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完成方案实训部分内容的实施,也可以进行方案设计部分内容的验证,然后修改完善方案;第四阶段,在课堂上小组进行方案的展示与答辩,教师和班级其它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完成反思总结。

4结束语

"跨界课堂"强调跨校企、跨专业多元协同,顺利实施依赖于建立有效的动力机制、沟通机制和保障机制。动力机制研究从人才需求、学校政策、学生期待和教师发展方面进行,沟通机制则从学校顶层统筹协调组织建立、协同育人合作会议制度、改革成效主题交流报告等方面入手,保障机制包括协同人才培养支持政策、经费使用及评价监督制度等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研【2018】6号)[Z].2018.

[2]陈耀华,陈琳."互联网+"教育智慧路向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9):80-84.

[3]蒋娟."互联网+"时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21):70-71.

[4]韩伏彬.课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新视角[EB/OL].(2018)[2022-06-30].

[5]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1、课题1:早期风险识别、筛查与管理技术遴选、整合和评估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课题1:早期风险识别、筛查与管理技术遴选、整合和评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课题1:早期风险识别、筛查与管理技术遴选、整合和评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e741c193ec4e0e81ec2e43505a19df0

项目档案用例管理 (1)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项目档案用例管理 (1)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项目档案用例管理 (1)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08cb4af246dffcffe1a253ab18021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