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推拿手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推拿手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5c5c1f66ec3549bc0c8d39fe80d5e7c
推拿手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定义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分类
指推法
拇指端推法
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腕关节略屈并向尺侧偏斜。拇指及腕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
拇指平推法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置于其前外方以助力,腕关节略屈曲。拇指及腕部主动施力,向其食指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拇指罗纹面的着力部分应逐渐偏向桡侧,且随着拇指的推进腕关节应逐渐伸直。
三指推法
食、中、无名指并拢,以指端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腕关节略屈。前臂部主动施力,通过腕关节及掌部使食、中及无名三指向指端方向做单向直线推进。
掌推法
以掌根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略背伸,肘关节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部主动施力,通过肘、前臂、腕,使掌根部向前方做单方向直线推进。
拳推法
手握实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的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挺紧伸直,肘关节略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施力,向前呈单方向直线推进。
肘推法
屈肘,以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另一侧手臂抬起,以掌部扶握屈肘侧拳顶以固定助力。以肩关节为支点,腰部发力,上臂部主动施力,做较缓慢的单方向直线推进。
动作要领
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 2.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适中。 3.单向直线推进。 4.拳、肘推法参考经络走行及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 5.拇指端推法与拇指平推法推动的距离宜短,属推法中特例,其他推法则推动的距离宜长。
注意事项
1.推进的速度不可过快,压力不可过重或过轻。 2.不可推破皮肤。为防止推破皮肤,可使用凡士林、冬青膏、滑石粉及红花油等润滑剂。 3.不可歪曲斜推。
定义
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动作要领
1、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2、捏拿的方向要与肌胳垂直。 3、动作要有连贯性。 4、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5、应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胳,指间关节不动。 用拇指和食、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紧捏一定的部位。
定义
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
分类
指按法
1)拇指按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空拳,食指中节桡侧轻贴拇指指间关节掌侧,起支持作用,以协同助力。用拇指罗纹面或指端着力,吸定在患儿治疗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持续一定的时间,按而留之,然后放松,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如此一压一放反复操作。 2)中指按法:中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略屈,稍悬腕,用中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吸定在患儿需要治疗的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余同拇指按法。
掌按法
腕关节背伸,五指放松伸直,用掌面或掌根着力,附着在患儿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按而留之。余同拇指按法。
动作要领
(1)操作时,按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用力。 (2)按压时,应逐渐用力。 (3)按压时着力部位要紧贴患儿体表的部位或穴位上,不能移动。
注意事项
施用本法时,要根据治疗部位,选择着力部位。操作时,切忌用迅猛的暴力,以免造成组织损伤。一般在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撤力,而应逐渐减轻按压的力量。
定义
以双手握住病人肢体的远端,用力作快速、连续、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分类
抖上肢法
受术者取坐位或站立位,肩臂部放松。术者站在其前外侧,身体略为前俯。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将被抖动的上肢向前外方抬起至60°左右,然后两前臂微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使抖动所产生的抖动呈波浪般地传递到肩部。或术者以一手按其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做连续不断地小幅度上下抖动,抖动中可结合被操作肩关节的前后方向活动。此法又称上肢提抖法。
抖下肢法
受术者仰卧位,下肢放松。术者站其足端,用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两足踝部,将两下肢抬起,离开床面30cm左右,然后上、前臂同时施力,做连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使其下肢及髋部有舒松感。两下肢可同时操作,亦可单侧操作。
抖腰法
抖腰法非单纯性抖法,它是牵引法与短阵性的较大幅度抖法的结合应用。
动作要领
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并应使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 2.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向近端。 3.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一般抖动幅度控制在2~3cm;上肢部抖动频率在每分钟250次左右,下肢部抖动频率宜稍慢,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即可。 4.抖腰法属于复合手法,要以拔伸牵引和较大幅度的短阵性抖动相结合,使受术者腰部放松后再行抖动,要掌握好发力时机。
注意事项
1.操作时不可屏气。 2.受术者肩、肘、腕有习惯性脱位者禁用。 3.受术者腰部疼痛较重,活动受限,肌肉不能放松者禁用。
定义
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虚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处作拍打动作。
动作要领
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注意事项
拍击时力量不可有所偏移,否则易抽击皮肤而疼痛。要掌握好适应证,对结核、肿瘤、冠心病等禁用拍法。
定义
以指端、指间关节或肘部按压在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
分类
拇指端点法
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屈拇指点法
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屈食指点法
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动作要领
点法刺激大、着力点小、用力集中,按压应深沉,用力要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向肢体内部渗透,再逐渐减力,做到张弛有度。
注意事项
点按时间不宜太长,结束后要揉按局部,以缓解不适。
定义
滚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
动作要领
①肩部放松,上臂不要紧贴胸壁。肘关节的夹角约140°左右,肘部与胸壁约相距1~2拳,肘部相对固定,不要大幅度前后移动,也不要有明显的肩外展内收动作。 ②在来回滚动的全过程中,小指掌指关节背侧都应吸定于受术部位。向回滚动也应适当用力,不可单向用力形成撞击。 ③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或时轻时重,滚动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 ④指掌关节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掌背保持微曲面。若指掌过分紧张,掌背形成平面,则都会影响手法的柔和性。 ⑤前臂与受术部位的夹角约30°~60°,如欲加强刺激量可大于70°,如欲柔和舒适可减小夹角而加大小鱼际肌的接触面。滚法的压力是在腕、臂节律性摆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可一味追求力量,而使劲顶压治疗部位。
注意事项
(1)滚法具有刺激力较强,刺激面积较大的特点,假如操作手法未能娴熟,着力生硬涩滞,容易导致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甚至引起其他的不良反应。 (2)手法操作时,应尽量避免掌指关节的骨突部与脊椎棘突或其他各部关节的骨突处刚性接触。 (3)注意动作的连续性、圆滑性,消除前后滚动转换过程中的转折及棱角感。本法属滚动摩擦,不可拖滑、拧转和跳动(折刀样突变动作)。否则,会影响手法的柔和性,并容易擦伤局部肌肤。 (4)滚法是直接在皮肤上滚动,在施术时,可涂抹适量润滑剂(如冬青膏、滑石粉、温水、麻油),这样,既可以防止损伤皮肤,又可借助药力的渗透,加强疗效。操作时也可在局部垫上一层毛巾。 (5)在滚法操作过程中,可酌情配合病人的关节被动运动,如图2-1-5、图2-1-6、图2-1-7所示。
定义
医者一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手扶住被摇的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以该关节为支点,作肢体最大范围的环形往复摇动。
分类
颈部摇法
病人坐位,颈部放松。医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于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反方向施力,使头颈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摇转,可反复摇转数次。
肩关节摇法
(1)托肘摇肩法:病人坐位,肩部放松,被施术侧肘关节屈曲。医者站于侧面,两腿呈弓步式,身体上半部略为前俯。以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其肘部,使其前臂放在医者前臂上。然后手臂部协同用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 (2)握手摇肩法:病人坐位,两肩部放松医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扶按被医者侧肩部,另一手握住其手部,稍用力将其手臂牵伸,待拉直后手臂部协同施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的环转摇动。 (3)大幅度摇肩法:病人坐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医者立于其前外侧,两足呈丁字步。两掌相合,挟持住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前外方约45°时,将其上肢慢慢向其前外上方托起。在此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其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滑移至肩关节上部。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即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按并固定之,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动作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此为肩关节大幅度摇转1周,可反复摇转数次。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重心。即当肩关节向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向前外下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
肘关节摇法
病人坐位,屈肘约45°左右。医者一手托握住患者肘后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
腕关节摇法
病人坐位,掌心向下。医者双手合握其手掌部,以两拇指扶按于腕背侧,余指端扣于大小鱼际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在稍牵引情况下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放下方向的摇转运动。其次,病人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并拢,掌心向下。医者以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并拢的四指部,在稍用力牵引的情况下做腕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另外,病人五指捏拢,腕关节屈曲。医者以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捏拢到一起的五指部,做腕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掌指关节摇法
以一手握住病人一侧掌部,另一手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握捏住五指中的一指,在稍用力牵伸的情况下做该掌指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腰部摇法
1)仰卧位摇腰法:病人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医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协调用力,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2)俯卧位摇腰法:病人俯卧位,两下肢伸直。医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双下肢, (3)站立位摇腰法:病人站立位,双手扶墙医者半蹲于侧,以一手扶按于其腰部,另一手扶按于脐部,两手臂协调施力,使其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4)滚床摇腰法:病人坐于诊察床上,医者立于其后方,助手按住病人双膝以固定。病人上身后仰靠在医者身上,医者以双手臂环抱医者胸部并双手交锁固定,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摇转。
髋关节摇法
病人仰卧位,一侧屈髋屈膝。医者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将其髋、膝屈曲的角度均调整到90度,然后两手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膝关节摇法
病人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放松,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医者以一手托扶其屈曲侧下肢的腘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
踝关节摇法
病人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坐于其足端,用一手托握起足跟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在稍用力拔伸的情况下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其次,病人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医者以一手扶按于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其足趾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本法较仰卧位时的踝关节摇法容易操作,且摇转幅度较大。
动作要领
1.摇转的幅度要在正常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不同,因此各关节的摇转幅度亦不同。 2.摇转的速度宜慢,尤其是刚开始操作时速度要缓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病人的逐渐适应稍微增快速度。 3.摇动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他部位不应随之晃动。
注意事项
1.不可逾越人体关节的正常的活动范围进行摇转。 2.不可突然快速摇转。 3.对于习惯性关节脱位者禁用摇法。 4.对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用摇法。
定义
振法是以掌或指在体表施以振动的方法,称为振法,也称振颤法。
分类
指振法
以食中指指端置于穴位,做连续、快速的上下颤动。本法主要用于百会、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掌振法
以掌置于治疗部位,做连续、快速的上下颤动。掌振法作用于腹部称为振腹,作用于腰部称为颤腰。
动作要领
(1)施用振法时,着力部位应紧贴皮肤。 (2)频率要快,每分钟大约施振200——300次。
注意事项
(1)施用本法时,医生的手不应离开治疗部位。 (2)应以意领气,运气至手,发出振颤,并将振颤传达至治疗部位的深层。振颤的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定义
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
分类
指摩法
腕微屈,掌指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以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附着于治疗部位,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指罗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
掌摩法
腕关节微背伸,诸手指自然伸直,将全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前臂和腕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掌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
动作要领
压力均匀。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120次左右;掌摩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
定义
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质,如 红花油、葱姜水等。
分类
掌擦法
用掌根贴紧皮肤且手掌伸直,沿上下或左右方向做直线往返摩擦的手法称掌擦法。掌擦法的温热度较低,多用于胸胁及腹部,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及消化不良等多用本法治疗。
大鱼际擦法
用手掌大鱼际紧贴皮肤,沿上下或左右方向做直线往返摩擦的手法称大鱼际擦法。大鱼际擦法产生的热量中等,在胸腹、腰痛、四肢等部均可运用。 大鱼际擦法适宜治疗外用力、瘀血、红肿、疼痛剧烈者。
小鱼际擦法
用手掌小鱼际紧贴皮肤,沿上下或左右方向做直线往返摩擦的手法称小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产生的热量较高,多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特别是腰骶部八髎穴及背部夹脊穴,由于其作用面积小,故可产生较为集中的高热效应。
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注意事项
1.压力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擦法操作时如压力过大,则手法重滞,且易擦破皮肤;如压力过小,则不易生热。 2.擦动时运行的线路不可歪斜。如忽左忽右则不易生热。 3.不可擦破皮肤。擦法除要掌握好手法动作要领,以免擦破皮肤外,为保护皮肤,可使用润滑剂(如冬青膏、红花油等),既可保护皮肤,防止破皮,又可使擦的热度深透,提高手法效应。 4.擦法操作完毕,不可再于所擦之处使用其他手法,以免破皮。 5.不可隔衣操作,须暴露施术部位皮肤。
定义
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
分类
大鱼际揉法
沉肩,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做轻缓柔和的上下、左右或轻度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掌根揉法
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中指揉法
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腕关节微屈,用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运动。
三指揉法
食、中、无名指并拢,三指罗纹面着力,操作术式与中指揉法相同
动作要领
1.所施压力要小。 2.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 3.往返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 4.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而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注意事项
揉法应吸定于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能在体表上有摩擦运动。操作时向下的压力不可太大
定义
五指自然微屈、分开呈休息位状,以腕关节的屈伸为动力,以诸指指端为着力点,作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治疗部位,如鸡啄米状,称为啄法
动作要领
①腕、指均需放松,以腕力为主。 ②手法要轻快灵活,有节律性,双手配合自如。
定义
用拇指深按于治疗部位,做如弹拨琴弦样的往返拨动,称为弹拨法
分类
拇指拨法
拇指指端深按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助力,作与肌纤维、肌腱或韧带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若单手拇指指力不足时,可以双手拇指重叠进行弹拨。
屈指拨法
利用指间关节突起部深按于施术部位,作与肌纤维、肌腱或韧带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
肘拨法
屈肘,用肘尖部深按于施术部位,作与肌纤维、肌腱或韧带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
三指拨法
用示、中、还三指的指端深按于施术部位,作与肌纤维、肌腱或韧带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
动作要领
1.拇指弹拨法的肩、肘、腕与一指禅推法相似,要沉肩、垂肘、悬腕,腕关节要保持桡侧高于尺侧,以利于腕关节的微微旋动和轻度摆动。 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应固定不移,起到一个稳定的支架作用。 2.示指弹拨法关键是要用拇指和中指将示指固定好,以保证示指挺而有力。 3.弹拨法弹拨的方向是所用弹拨手指的腹侧面方向,用力须由轻而重,速度宜由慢而快,手法操作要轻巧、灵活。
注意事项
弹拨法在弹拨时指端和施术部位的皮肤有快速的擦动,应注意不要因多次而反复的弹拨而擦破皮肤。此外,骨折的愈合期、急性软组织损伤者禁用。
定义
子主题 1
分类
拳击法
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前臂主动施力,用拳背节律性平击施术部位。
掌击法
手指伸直,腕关节背伸。前臂主动施力,用掌根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
侧击法
掌指部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前臂部主动运动,用小鱼际部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侧击法可单手操作但一般多双手同时操作,左右交替进行。
指尖击法
手指半屈,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以指端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
桑枝击法
手握桑枝棒一端。前臂主动运动,用棒体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
动作要领
1.击打时用力要稳,要含力蓄劲,收发自如。 2.击打时要有反弹感,当一触及受术部位后即迅速弹起,不要停顿或拖拉。 3.击打动作要连续而有节奏,快慢要适中。 4.击打的力量要适中,应因人、因病而异。
注意事项
1.应避免暴力击打。 2.须严格掌握各种击法的适用部位和适应证。
定义
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夹住治疗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本法用于手指部和耳部。
动作要领
(1)捻动要快,移动要慢。 (2)捻动时以食指运动为主,拇指运动为辅。 (3)动作要有连贯性。
注意事项
施用拿法时,应注意捻动要快,移动要慢。
定义
子主题 1
分类
颈椎扳法(又称“颈椎旋转复位法”)
(1)颈部斜扳法:病人坐位,颈放松,头略前俯。医者站于后侧方,用一手扶住其头顶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颏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左或向右慢慢旋转。当旋转到一定幅度(即有阻力)时,稍停顿一下,随即用劲再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5°~1°)的快速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嗒嗒”的响声。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2)颈椎旋转定位扳法:病人坐位,颈前屈15~30°,再侧屈到最大幅度。医者站于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患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其下颏向同侧方向慢慢旋转(要注意旋转时头不能仰起来),当旋转到有阻力时,随即用劲作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与此同时,顶按棘突的拇指要协同使劲向对侧推动,此时常可所到“嗒嗒”的响声,同时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 (3)寰枢关节旋转扳法:病人坐于低凳上,颈微屈。医者站于一侧,用一手拇指顶按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以肘部托起病人下颏,手掌绕过对侧耳后扶住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有控制的稍为增大幅度的扳动,顶按颈椎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此时常可听到“喀”的一声或有拇指下棘突的跳动感。
腰椎扳法
(1)腰椎斜扳法:病人侧卧位,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肢屈曲。医者面对病人站立,两手(或两肘)分别扶按病人的肩前部及臀部,作相反方向的缓缓用力扳动,使腰部被动扭转。当扭转到有阻力时,再施一个增大幅度的猛推。此时常可听到“喀喀”的响声,表示手法成功。斜扳法的定位可根据病变位置的高低,控制上下旋转幅度来实现。 如病变节段在上腰椎,则下半身旋转幅度应大于上半身;病变节段在下腰椎,则上半身旋转幅度应大于下半身。 (2)腰椎旋转复位法:病人坐位,腰部放松,助手站在病人侧方,用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按压其膝上方以稳住下肢。医者坐于病人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推腰椎偏歪的棘突,另一手从病人腋下穿过按住其颈,然后分三步(即前屈、侧屈、旋转)完成整个动作。先嘱病人主动慢慢弯腰,当前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时即停止前屈并维持这一幅度。然后再向同侧侧屈至一定幅度,使病变节段被限制在这个脊柱曲线的顶点上。此时再做旋转运动:医者按住颈的手下压,肘部同时上抬,拇指用力顶推棘突;助手则协力推压对侧肩部,各方协调动作,使病人腰椎做最大幅度酌旋转,常可听到“喀喀”的响声,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 (3)腰椎后伸扳法:病人俯卧,屈肘,两手放于颏下或头前。医者站于侧,用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将其下肢托起并用力向后扳伸,如此两手协同动作,使腰椎向后过伸。另一种方法是医者用膝部顶压病人腰椎,两手分别提住病人两踝慢慢向上提位,使腰椎过伸。如此一拉一放,可重复5~10次。
肩关节扳法
(1)上举:病人坐位,医者半蹲站于其前侧,将患手搭在医者肩后,使其肘部搁在医者上臂部,医者两手抱住患者肩部,然后慢慢站起并同时伸展手臂将术者患肢抬起。 (2)内收:病人坐位,将手置于胸前,医者紧靠其背后稳住其身体,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肘部做内收扳动。 (3)后伸:病人坐位,手自然下垂。医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扶住其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向后扳动并做屈肘动作。屈肘时要使掌背沿脊柱上移。 (4)外展:病人仰卧,医者一手按住患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肘部做向外牵拉扳动,同时做旋内、旋外动作。
肘关节扳法
病人仰卧。医者一手握住其肘上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反复作肘关节屈伸扳动
腕关节扳法
病人坐位。医者用双手握住其手掌,两拇指按住腕背部,先将腕关节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再做屈伸及左右侧屈扳动。
踝关节扳法
病人仰卧,医者用一手托住其足跟,另一手握住其足趾部,两手协调用力对踝关节做屈伸及内外翻扳动。
动作要领
本法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要领,一要动作稳妥。扳法应该是一种被控制的、短暂的、有限度的、分阶段的被动运动;二要准确。要预先确定活动部位和范围,一达到目的,随即停手;三要轻巧。每个关节都有其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运动方向,扳动时要因势利导,不能超出其生理功能,更忌强拉硬扳,急躁从事。
注意事项
1.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超越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扳动,容易使关节自身及附着于关节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受到损伤。 2.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所谓粗暴用力是指操作时手法粗糙,无准备动作,不分操作过程的阶段性,入手即扳,且扳动时所施力量不知大小,不能有效控制。所谓蛮力是指所施扳法力量有余而灵巧不足,能发而不能收,呆板笨拙。 3.不可强求关节弹响。在颈、胸及腰部施用扳法,操作过程中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这是关节弹跳或扭转摩擦所发出的声音,一般认为是关节复位、手法成功的标志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未能出现这种响声,也不宜过于追求。若反复扳动,易使关节紧张度增大,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4.诊断不明的脊柱外伤禁用扳法。 5.老年人伴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
定义
分类
颈椎拔伸法
掌托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施术者立其后。双手掌心向上,双前臂尺侧放于受术者肩颈部,以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顶住其两侧风池,两手掌分置于其两侧下颌部,用两手掌及拇指顶托住受术者头部,缓慢向上拔伸,同时两前臂下压,利用杠杆力的作用,使受术者的颈椎持续地向上牵引1-3分钟
肘托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施术者立其后。用一手掌托住受术者的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上肢肘弯部托住其前下颌部,手掌自然扶住一侧面部,两手协调用力托住受术者的头部缓慢地向上牵引,使其颈椎持续地向上牵引1-3分钟
肩关节拔伸法
上举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施术者立其患侧后方,用一手托握住患肢上臂下段,并将其手臂自前屈位或外展位缓慢抬起,至肩关节外展120°-140°,用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同时托上臂的一手自然上移,握住其前臂,两手协调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至有阻力时,以钝力持续进行牵引。
对抗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施术者立其患侧,用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肘部,保持肩关节外展位持续牵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或嘱受术者身体向另侧倾斜对抗用力。
指间关节拔伸法
受术者坐位,施术者面向受术者,用一手握住其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水平用力,缓慢地进行拔伸。
腰椎拔伸法
用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另一手捏住患指末节掌背面,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缓慢地拔伸其指间关节。
骶髂关节拔伸法
受术者俯卧位,双手用力抓住床头,或一助手双手扶住其腋下,帮助固定其身体上部。施术者立于其足端,用双手分别握住其两踝部,同时向足端斜上方逐渐用力牵拉。
踝关节拔伸法
受术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另一侧下肢自然伸直,会阴部垫软枕。施术者立于患侧,面向受术者头部,一手扶按患膝前部,另一手臂穿过胭窝,握住扶膝一手的前臂,并用腋窝夹住其小腿下段,同时用一足后跟抵住其会阴部软枕上,手足协调用力,将其下肢向下方逐渐拔伸,施术者身体亦随之而后仰,以增强拔伸之力。
动作要领
1.力量应循序渐进,由小逐渐增大,拔伸到一定的程度后,则需维持一个稳定的牵拉力,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度。 2.动作要稳而缓,用力均匀而持续,不可突然暴力牵拉3.牵拉时要注意固定好近端,牵拉远端,牵拉的方向应顺应肢体的纵轴线,不可歪斜。 4.临床操作中,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和施术部位的不同,控制好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注意事项
1.拔伸时要注意顺应关节的生理特点,调节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2.拔伸中禁止突然的暴力牵拉,以免造成神经、肌肉组织的牵拉损伤。 3.关节复位时不可在疼痛、痉较重的情况下拔伸,以免增加受术者的痛苦及软组织的对抗反应,造成手法的失败。
定义
用拇指螺纹或掌面在体表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称为抹法。抹法为一指禅按摩流派的辅助手法,它实际是成人按摩所用推法平推法与小儿按摩所用推法的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及合推法的综合动作。
分类
指抹法
以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置于一定的施术部位上,余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以拇指的掌指关节为支点,拇指主动施力,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及弧形曲线的抹动,或做拇指平推然后拉回,或做分推、旋推及合推,可根据施术部位的不同而灵活运用。 指抹法亦可以示指、中指与环指螺纹面于额颞部操作。具体方法为: 病人仰卧位,医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以双手示指、中指、环指螺纹面分置于前额部近正中线两侧,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自前额部向两侧分抹,经太阳穴至耳上角,可重复操作数次。
掌抹法
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一定的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施力,腕关节放松,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及弧形曲线的抹动。
动作要领
1.操作时手指螺纹面或掌面要贴紧施术部位皮肤。 2.用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和缓灵活。 3.要掌握好各种推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抹法是各种推法的综合动作,所以各种推法操作要熟练,并将其融会贯通,而后才能做到抹法的正确把握,以致运用自如。
注意事项
1.注意把抹法同推法区别开来。通常所说的推法是指平推法,其运动特点是单向、直线,有去无回。而抹法则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线往来,或曲线运转,可根据不同的部位灵活变化运用。 2.抹动时施力既不可过轻,又不可过重。过轻则手法飘浮,抹而无功;过重则手法重滞,失去了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