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由教学计划网发布,主要内容:初二的同学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社会学科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066b7a8189031fafa0868d2c08b5c8e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初二的同学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社会学科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以下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供您参考!
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特点:
(一)凸显时序线索,充实历史内容;
(二)强化综合;
(三)运用史料更注意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丰富教材的思想内涵;
(五)充分发挥阅读卡的功能;
第一单元讲述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继续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线索。
第二单元讲述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三单元讲述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单元讲述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任教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社会学科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而且学生对于初二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措施
1、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
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2、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3、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4、强化史地知识的联系。
一方面,在历史叙述中,注意地理知识(包括地图)的运用,帮助学生营造空间观念,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深化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识。
另一方面,在活动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个角度分析、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5、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字。"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
环节一:西汉初年的统治
师: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他得到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后来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过程?
汉景帝的继任者是谁?
学生阅读课本,一一回答。
教师讲解后,展开幻灯片4,介绍汉武帝,问与汉武帝相关的知识,大家学过的纪年方法。
展示幻灯片5,提示大家,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过渡)汉武帝即位后,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学生简要说明。
师:经济上,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政治上,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但是政局依然非常不稳定,诸侯王问题悬而未决。
展示幻灯片6,教师介绍"七国之乱"
出示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问:这说明了什么?有怎么样的影响?
省略
问: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环节二: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一)政治上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
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 )
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过渡)推恩令的作用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除此以外,汉武帝还有怎样的政治措施呢?
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有何必要性?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 )
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官员的名称叫什么?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官员的名称叫刺史)
3、他们的主要职责上什么?
(监察地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反映情况)
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有监察地方政府和皇族,惩治吏治诸,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
(二)经济上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2、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背景是什么?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不一致,民间和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
3、西汉五铢钱上怎样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700多年)
4、统一货币、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与销售收归中央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央的收入)
(三)思想上
展示对话,资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问:1.董仲舒提出了说明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目的是怎么样的?(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
3.主要的观点如何?(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
4.具体做法有哪些?(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5.有哪些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
6.学生 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用历史地眼光看待问题。
环节三:两汉交替
展示PPT,教师讲解
王莽与"新"政权
公元前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
东汉后期,在黄巾军的打击下,政权名存实亡。
为后一课的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做准备。
环节四:课堂小结和当堂练习、作业布置。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672f555831e7d9a3bb2cf2fb792cb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