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1)思维导图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1)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629766314 浏览量:672023-04-28 23:17:05
已被使用6次
查看详情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1)思维导图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1)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1)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1)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c4be93ceb5894948ef57bb421ffeead

思维导图大纲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1)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一节 总说

元明清初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它上承两宋第一-阶段的余绪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发展。

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保持大自然生态的“林泉抱素之怀”,为下一个时期-成熟后期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之兴起打下了基础。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它们多半利用水系而加以园林化的处理,都具备开放性的、多功能的绿化空间的性质。

叠山工匠 的出现: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 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造园家, 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而文人则更广泛地参与造园,个别的甚至成为专业的造园家。丰富的造园经验不断积累,再由文人或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为理论著作刊行于世。成为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境地的另一个标志。

写意山水园的进一步发展:元、 明文人画盛极 一时,影响及于园林, 而相应地 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精湛的叠山技艺、 造园普遍使用叠石假山,也为写意山水园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有利的技术条件。

《园记》文学题材,全面记述私家园林的文字材料

元明清初的造园家

张南阳

字山人,尝试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除规划设计外,还亲自参与施工,他的堆叠手法,是传统的叠山工匠堆叠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与张涟父子的平岗小坂不同。

开创了规划、设计、施工一以贯之的传统,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

代表作:豫园,日涉园,弇(yan)园

张南垣

名涟,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堆筑"曲岸回沙”平岗小板“陵阜 陂池”从而创造一种幻觉,仿佛 园墙之外还有“奇峰绝嶂”,人们看到的园内叠山好像只是真 山的一角,从而让人联想大山的整体形象。 开创了叠山艺术的新流派。

张然

字陶庵,追随其父(张南垣)。

叠山作品:冯溥(pu)万柳堂,王熙 怡园,吴时雅 芗畦小筑,汪琬 尧峰山庄,还参与了畅春园,玉泉山行宫,西苑南海,瀛台等规划

计成:文人的工匠化,《园冶》

文人的匠化标志着江南园林的兴旺,文人造园的广泛开展,形成了明末清初文人园林大普及和文人园林艺术甄于登峰造极的局面。

造园理论著作

明.计成(园治》

《园冶》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 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坦、铺地、掇(duo)山、选石、借景。

第一卷

兴造论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提出营园必须具备的一个先决条件:有能够主持其事的、内行的造园家。不过,造园家未必能够营构出好的园林,因面好的园林的评判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

园说

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一、景到随机(园林造景要适用于原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尽量扬长避短);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

第一篇:相地

造园首先要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段,可供选择的地段通常包括六类: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其中山林地是最好的。

第二篇:立基

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先乎取景,妙在朝南”

第三篇:屋宇

“屋宇”叩园林建筑。园林建筑不同于一般住宅建筑之有规制可循,哪怕室半室都要"按时景为精”

第四篇:装折

“装折”即装修。 园林建筑的装修不同于一般住宅, 要注意曲折有条, 相间得宜,错综为妙。书中介绍了四种主要的装修的做法:屏门、仰尘、㦿槅(li ge)、风窗。

第二卷栏杆

全张园林的栏杆应是信手画成,以简便为雅

第三卷

第一、二、三篇分别讲述门窗、墙垣、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并附图样:

第四篇“掇山”讲述叠山的施工程序、构图经营的手法和禁忌;

第五篇“选石”,指出选石不一定都要太湖石,首先应考虑开采和运输的成本,其次要注意石质,列举了江南园林中常见的叠山石料16种;

第六篇“借景,计成非常重视园外之借景,认为它是“园林之最要者”。提出“俗则摒之,嘉则 收之”的原则,列举5种借景的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 应时而借。

特点

通观《园冶》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它不仅是系统地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专著,也是一部很好地课徒教材。列为世界造园名著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明.文震亨与《长物志》

《长物志》共12卷,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魚四卷与园林关系最大

“室庐”卷 对建筑类型与装修提出雅、古两个标准,而建筑设计应“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花木卷 详细描写了42种园林常用观赏树木和花卉。提出了园林植物配置的些原则“庭除槛畔,必以虬 枝古干”“红梅绛桃 俱佛以点级林中,不宜多植"豆棚、菜圈,山家风味,可辟腺地数顷,别为一区”:

"水石”卷”小单字带 描述了园林常见的水体石料:“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提出叠山理水的原则:"峰则太华干国,一勺则江湖万里”;

“禽鱼”卷 突出自然生态特点,使得禽鸟能修生活在宛若大自然的环境中,悠然自得而无适之感。

清李渔与《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

《一家言》共九卷,其中第四卷"居室部”为建筑和造园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园林植物和园艺著作

群芳谱,王象晋。广群芳谱,汪灏(hao)。花镜,陈淏(hao)子。

园林用石和赏石著作

素园石谱,林有麟

主要理论

一拳代山,一勺代水

"房含”一节中竭力反对墨守成规,提倡勇于创新:

“窗栏”一节中开窗要“制体宣坚,取景在借”, 提出了“尺幅窗,无心画”的框景;

“山石”节中主张山石“贵自然,重经济”,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

对土石山与石山进行了比较“鱼高广之山,全用碎石则如百衲僧衣,求一无继处而不得,此其所以不耐观也。以土间之,则可泯然无迹,且便于种树”。提倡多用土石相间或者土多于石的士石山做法:

清中叶清末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清中叶清未是中国古奥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一个终结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的末世衰颓的迹象。

(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世盛衰消长,乾嘉两朝,无论园林建设的规模或艺术造谐,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2)私家园林一直承裘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宅园是这个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别墅园林失去了上代兴旺发达的势头。文人园林风格虽广泛地涵盖私家造园活动,但它的特点逐渐消融于流俗之中。

(3)公共园林有了长足发展,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

(4)宫廷和民间的活动频繁,“娱于园”的倾向显著。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治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同时又受到封建末世的过分追求形式美和技巧性的艺术思想的影响。

(5)造园理论停滞不前,再没有像明末清初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园林雏形的理论著作,更谈不上进一步的发展。

(6)随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西方的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第二节大都、北京都城规划

元大都的都城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中轴对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1)元大都,就是北京城的前身。大都城略近方形,城为三重环套配置形制:外城、皇城、宫城

外城东西6.64公里、南北7.4公里,共有11个城门。皇城位于外城之南部略偏西,周围约10公里。皇城中部为太液池。池之东为宫城即大内,宫城居中,位于大都的中轴线上。

大都城的总体规划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皇都规划的模式一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但不同的是突出了《周礼●考工记》所规定的“前朝后市,左相右社”的古制:社稷坛建在城西的平则门内,太庙建在城东的齐化门内,“后市”即皇城北面的商业区。

城市供水系统 大都的引水工程巨大,主要的供水河道有两条

引城西北郊的玉泉山的泉水,经过“金河”,从和义门南之水门导入城内,流经宫城而注入太液池,供应宫苑用水。

为解决大运河的上源补给以利漕运,引城北六十里外的昌平神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注入西湖(瓮山泊),在西湖南端开辟一条平行于金河的输水干渠“长河”连接于高梁河,从和义门北之水门流经海子积水源),再沿宫城的东墙外南下注入通惠河,以接济大运河。海字与太液池之间虽然很近,却是完全断流。

明清北京的都城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明清北京城放弃大都城北的一部分, 将南城墙往南移少许,就是内城,内城面积比大都略小,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5.7公里。

官城即大内,又称紫禁城,位于内城的中央,大内的主要朝官建筑为三大殿,高路在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整个宫城呈前朝后寝的规制,最后为御花园。

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的正南门为承天门(清代改为天安门),左右建太庙、社稷坛。

城市供水系统

明代北京城,城市供水系统发生变化,由于西湖与昌平神山水道淤塞,改引玉泉山之水汇入西湖,经长河流入内城的海子(积水潭、什刹海),再分为两股,一股南流入太液池以供给宫廷御苑用水,另一股仍循东南流入通惠河。什刹海与太液池沟通,原来的金河遂废弃不用了。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c248038eedd533c6e475027c13ca59f

厌卷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厌卷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厌卷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e46f965fa2746a47737c4a14f0938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