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管理/培训工作总结计划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思维导图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催眠 浏览量:72023-05-09 03:42:29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思维导图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 第1篇范注《文心雕龙》“注论可通”体现在诸多层面,由字词溯源深入义理考释,由章句辨析阐述核心概念,由文脉转承启发文意联系,不同层面的相互融通搭建了范文澜对《文心雕龙》的认知体系。(一)核心概念解析中的论辩呈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44704802ed52a1718b5179098eb075e

思维导图大纲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 第1篇

范注《文心雕龙》"注论可通"体现在诸多层面,由字词溯源深入义理考释,由章句辨析阐述核心概念,由文脉转承启发文意联系,不同层面的相互融通搭建了范文澜对《文心雕龙》的认知体系。

(一)核心概念解析中的论辩呈现。《文心雕龙》首篇为《原道》,作为开宗明义的核心概念,对于刘勰所谓"道"何,诸家便有不同的理解。范文澜立足《文心》原文,并以《周礼》、《儒效篇》考之,对"道"之内涵做出定位:"按彦和于篇中屡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综此以观,所谓道者,即自然之道,亦即《宗经篇》所谓恒久之至道。《周礼》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其四曰‘儒以道得民。’郑注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孙诒让疏云‘儒则泛指诵说诗书,通该术艺者而言,若荀子《儒效篇》所称俗儒雅儒大儒,道有大小,而皆足以得民,亦不必皆有圣贤之道也。’彦和所称之道,自指圣贤之大道而言,故篇后承以《征圣》《宗经》二篇,义旨甚明,与空言文以载道者殊途。"范文澜立足其经史学养将《文心》之道推源至自然圣贤之道,并指出不同于空言文道关系的论断,作为统领全书的纲领性概念,对其进行辨析与定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范文澜有理有据地阐释了自身对于"道"体认。对于一个概念的发微往往需要对其中的字词深入考据与辨伪,力求接近概念创造之初的原貌。在《辨骚第五》中,范文澜就刘勰之"辨"为何义进行论述,"按彦和以辨名篇,辨者,辨其与经义之同异,计同于风雅者四事,同异既明,取舍有主,所谓‘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非先有辨别之明,曷足以语此?彦和鉴于齐梁文辞之靡丽,故论文首贵真实,于《离骚》尤谆谆以同异为言。其实屈宋之文,奇华者其表仪,真实者其骨干,学之者遗神取貌,所以有讹体制讥。试读贾生《惜释》枚乘《七发》相如《大人》杨雄《河东》诸篇,当悟昔贤摹拟变化之方矣。"由为何以"辨"名篇继而进入文章结构与所指,连同刘勰论"辨骚"之渊源一同梳理清晰,如此之论颇为精深。对于"风骨"之意的发掘同样体现出范注的"论"体特色。范注曰:"风即文意,骨即文辞,黄先生论之详矣。窃复推明其意曰,此篇所云风情气意,其实一也,而四名之间,又有虚实之分。风虚而气实,风气虚而情意实,可于篇中体会得之。辞之与骨,则辞实而骨虚。辞之端直者谓之辞,而肥辞繁杂亦谓之辞,惟前者始得文骨之称,肥辞不与焉。"黄侃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中对"风""骨"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范文澜在继承其师思想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阐释,指出文中论及的风、情、气、意只是有形式上的虚实之分,而没有内涵上的差别。针对文中"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能鉴斯要,可以定文,兹术或违,无务繁杂。"范文澜注释道:"辞必与义相适,若义瘠而辞过繁,则杂乱失统,失统即无骨矣。"并就文章高下标准指出:"风骨并善,固是高文;若不能兼,宁使骨劲,慎勿肌丰;瘠义肥辞,所不取也。故下文云‘并重气之旨’;又云‘鸷集翰林,雉竄文囿’。"《文心》中的文论概念有的十分抽象空灵,论者往往难以从实处着手对其进行解析。范文澜在注释中能够十分巧妙地从虚处借力阐释其内在意蕴。在《隐秀第四十》中,对于何为"隐秀"范文澜注道:"隐秀之于文,犹岚翠之于山,秀句自然得之,不可强而至,隐句亦自然得之,不可摇曳而成。此本文章之妙境,学问至,自能偶遇,非可假力于做作,前人谓谢灵运诗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可知秀由自然也。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正是自然之旨。"隐秀之致要自然而得,非强力所谓,而偶遇之成,源于学问功夫。从虚处入手而于实处落地,将此空脱的概念演示得可想可感。

《文心雕龙》

(二)章句阐释的以注为论。范文澜阐明探究《文心》作意微旨的注释所向,也在章句注释中践行这一目标,注重揭示刘勰言何理,何以言。在《神思第二十六》中有"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范文澜注释:"古今文士之成名,半由于天才,半由于学力,失一焉则其所至必尽。若夫学浅才疏而徒以敏捷为能,是犹跛鳖不积跬步,而妄冀千里也。故彦和决绝其辞曰‘以斯成器,未之前闻’。"刘勰指出若非博学宏才之资,则鲜少成大器者,范文澜对此以比喻释之,说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孤陋寡闻不足以成才的道理。这一点还显著体现在《总术》一篇中,文中有"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动用挥扇,何必穷初终之韵;魏文比篇章于音乐,盖有征矣。"范文澜注曰:"此节言时人昧于文字之本原,惟辞采是竞,舍根趋末,玉石纷杂、所谓匮,芜,浅,诡,声悴,理拙诸病,皆由于不知研术之故。术者,自《神思》一下诸篇,皆造文之要术也。能明乎术,则少知所以接,多知所以删,术有定数,无待邀遇矣。"文中道:"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辞气丛杂而至。"范文澜注曰:"此节极言造文必先明术之故,本篇以总术为名,概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总谓之术,使思有定契,理有恒存者也。或者疑彦和论文纯主自然,何以此篇及称执术,讥切任心,岂非矛盾乎?谨答之曰,彦和所谓术者,乃用心造文之正轨,必循此始为有规则之自然;否则狂奔骇突而已。弃术任心者,有时亦或可观,然博塞之文,借巧傥来,前驱有功,后援未必能继,不足与言恒数也。若拘滞于间架格律,则又彦和之所诃矣。"该篇中范文澜多次注明此节所言为何,在章节的演绎论述中贯以重点字词概念,如"术"的解析,同时点明《总术》在下篇的定位,最终落实到刘勰论文中自然与执术不可偏废的重要论断。范文澜在注释中既博求文字训诂、考订,以求无所遗落,同时注重文意的剖析与梳理,二者的结合使得"注论可通"的注释观与注释实践呈现出极佳的效果。

范文澜故居

(三)文脉梳理中的注论可通。首章《原道》篇中,范文澜认为"《文心》上篇凡二十五篇,排比至有伦序",因而以图表形式呈现前二十五篇之间的关系,一至四为总论,"道沿圣以垂文",因而《原道》为首继以《征圣》;"圣因文而明道",因而《征圣》继以《宗经》,"纬以配经",故而《正经》继以《正纬》,"文体繁变,皆出于经",方得以下文体诸篇,并将其分为笔类、文类和文笔杂三类。其间伦序关系一目了然。至下篇,《神思》下注曰:"《文心》上篇剖析文体,为辨章篇制之论;下篇商榷文术,为提挈纲维之言。上篇分区别囿,恢宏而明约;下篇探幽索隐,精微而畅朗。"并将下篇而是篇列表于注中,以示彦和组织之靡密。看似不论而其意自明,这种注释方式可谓精妙。范文澜对刘勰造语生意之伦序十分看重,常常以此为发明之处,例如《神思》中"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一句,范文澜注道:"此四语极有伦序。虚静之至,心乃空明。于是禀经酌纬,追骚稽史,贯穿百氏,泛滥众体,巨鼎细珠,莫非珍贵,然圣人之经外,后世撰述,每杂邪曲,宜斟酌于周孔之理,辨析于毫厘之间,才富而正,始称妙才。才既富矣,理既明矣,而理之蓄蕴,穷深极高,非浅测所得尽,故精研积阅(阅有积历之意。研,䃺也,审也,有精思渐得之意。)以穷其幽微。及其耳目有沿,将发辞令,理潜胸臆,自然感应。若关键方塞而苦欲搜索,所谓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伤神劳情,岂复中用。怿,疑当作繹,抽也,谓神理之致,须顺自然,不可勉强也。"从中可以看到范文澜力求追索刘勰成文之思路,对其逻辑线索及内在意蕴进行严密地剖析和挖掘。对文论中刘勰论证的关键之处,范文澜展开议论之议论,在其基础上再翻出一层,使其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神思》一篇体现得尤为清晰显著。文中有"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对于此句的理解,范文澜注解道:"言语为表彰思想之要具,学者之恒言也。然其所以表彰思想者,果能毫发无遗憾乎?则虽知言善思者,必又苦其不能也。思想上精密足以区别,而言语有不足相应者;思想上有称密之区别,言语且有不存者。无论何种言语,其代表思想,虽有程度之差,而缺憾则一也。据此,知言语不能完全表彰思想,而为言语符号之文字,因形体声音之有限,与文法习惯之拘牵,亦不能与言语相合而无间。故思想发为言语,已经一层障碍,由言语而著竹帛,又受一次朘剥,则文字与思想之间,固有不可免之差殊存矣。"辞不达意是古人今人共同面临的难题,刘勰从意翻空而言征实的差异对比中寻找答案,范文澜更加具体地解释语言何以不能完全表达内心思想,其间不可弥合的间隔为何产生,对该问题的论述详赡而精当。对于"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的表述,范文澜论曰:"‘密则无际’即上文所云‘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疏则千里’即上文所云‘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纪评曰‘意在游心虚静,则腠理自解,兴象自生,所谓自然之文也。而‘无务苦虑,不必劳情’等字,反似教人不必冥搜力索,此结字未稳,词不达意之处,读者毋以辞害意。’案纪氏之说非是。‘或理在方寸’以下指‘疏则千里’而言,夫关键将塞,神有遁心,虽穷搜力索何益。若能秉心养术,含章司契,则枢机常通,万涂竟萌,正将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又安见其不见经营运用之功耶!"范文澜辩纪昀说之欠妥之处,点明刘勰论文前后的呼应关系,阐发秉心养术而至巧于无形的自然精妙之道。范文澜在注释中常常观照刘勰论文的转承关系,大至前面所言《文心》上下篇间架结构的梳理论述,小至每一篇中章与章之间,句与句之间乃至词与词之间如何相互承递,相互照应,相互启发,对于我们理解《文心》的论述逻辑大有裨益。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 第2篇

《指瑕第四十一》中说道"若夫注解为书,所以明正事理;然谬于研求,或率意而断。"范注有:"纪评曰‘此条无与文章,殊为汗漫。’案《论说篇》云‘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离文虽异,总会是同。’据此,注解为文,所以明正事理,尤不可疏忽从事,贻误后学。何晏间王弼《老子注》,乃以所注作《道德二论》,郭象注《庄子》,亦即以意阐发,无异单篇之论,注与论本可通也。"范文澜对于纪昀的评注或许不以为然,他指出注解的功用之一在于阐发以正事理,从这个维度而言,注与论同质异构,可通其旨归。在《例言》第五条中范文澜便明确指出:"昔人颇讥李善注《文选》,释事而忘意。《文心》为论文之书,更贵探求作意,究极微旨。古来贤哲,至多善言,随宜录入,可资发明。其驾空腾说,无当雅意者,概不敢取。"若说李注《文选》忘意之举尚无妨其注释宏旨,作为论文之书的《文心》则不可忽视探求作意旨归的重要性。《论说第十八》中说:"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范注:"凡说解谈议训诂之文,皆得谓之为论;然古惟称经传,不曰经论;经论并称,似受释藏之影响。"注中引用《释名·释典艺》:"论,伦也;有伦理也。"《说文系传》:"应诘难,揭首尾,以终其事,曰论。论,伦也。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语各有伦,而同归于理也。"《说文》:"论,议也。"贾逵曰:"论,释也。"《礼记·曲礼目》注有《正义》曰:"注者,即解书之名。"范文澜按:"注解为注,以解释为主。"总而观之,范文澜的"以注为论"、"注论可通"思想贯穿于其注《文心》的实践中,本此观念,在注释中不仅注重文本的校勘、考订,究其本源,亦就关键问题广泛搜罗学界观点,在取舍中阐发己见,涵泳《文心》这部经典文论著作的思想旨趣,形成有论有辨的重要特色。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 第3篇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在"龙学"史上的地位毋庸赘言,其正如书后《校记》所言"余友范君仲澐,博综群书,为之疏证。取材之富,考订之精,前无古人,询彦和之功臣矣。"诚为灼见。作为"探求作意,究极微旨"的途径之一,范注以"注论可通"的注释观精析《文心》义理及伦序,既从精微处考求字词,亦重剖析章句内涵,更从宏观序志中揽求《文心》要旨,多层面的深入解读为"龙学"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和阐发模式,实乃"龙学"研究史上的高峰。

向上滑动查看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

[1] 范文澜著《从烦恼到快乐》,延安《中国青年》第3卷第2期,1940年12月。

[2] 本文所引刘勰《文心雕龙》原文,范文澜注均出自《文心雕龙注》(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以下不再分别出注。

【参考文献】

1.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 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 詹瑛著.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_.

4. 戚良德. 《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

5. 刘跃进.《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02).

6. 王运熙.范文澜的《文心雕龙讲疏》[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7. 运丽君.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之"势"内涵辨析[J].阴山学刊,2015,28(02).

8. 周文玖.范文澜的经学与史学[J].史学史研究,2014(04).

9. _.《文心雕龙》的组合式文体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03).

- 全文完 -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思维导图: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思维导图: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思维导图: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d8530c4b68e0584800437e9b7e5cfd8

 第六章 卤代烃 饱和碳原子商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_副本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卤代烃 饱和碳原子商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卤代烃 饱和碳原子商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ac3b58217e610cbb988ad7e1c77a6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