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025ec0db3017d0cce1608dbd6d34842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社会历史背景: 历史时期: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社会现实 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 工人运动发展 (理论和实践需要;经验和教训) 现实问题回应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 P114
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 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 清算机会主义 反对蒲鲁东主义 《哲学的贫困》 批判蒲鲁东主义 “国际”的性质和任务 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蒲鲁东改良主义) 消灭私有制(土地私有制) 反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
二、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 P118
《法兰西内战》中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 1.分析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深化暴力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 无产阶级大军: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成也萧何败萧何) 3.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实践层面) 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巴黎公社具体管理制度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特点。“人民管理” 彻底废除官僚制度,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4.探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问题(无产阶级专政)。 过渡时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过渡时期特点和任务。 5.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
三、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P121
《哥达纲领》 (拉萨尔主义) 《哥达纲领批判》 (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及其发表 1.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批判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批判不折不扣的公平分配理论。 批判“反动的一帮”,阐述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原则。 批判“铁的工资规律”,捍卫科学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批判依靠国家建立合作社的观点,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批判“自由国家”理论,捍卫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论。 2.科学地阐述了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 3.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马克思揭示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的特征。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按劳分配原则具有两重性。“同量劳动相交换”的分配原则,仍是一种资产阶级权利,这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一、对杜林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P125
杜林主义 杜林:“社会主义改革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 攻击马克思主义 《反杜林论》 创作背景 三大方面批判杜林主义 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论述
首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划清了它与旧哲学,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的原则界限。恩格斯指出,“现代唯物主义” 即马克思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和唯物辩证的思维观的有机统一。
其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恩格斯指出“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
第三,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首先是从发现和制定唯物史观开始的。 关于唯物史观出发点的原理。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经济基础与道德观、平等观等观念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阶级、国家的原理。
第四,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观
第五,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原理的阐述
第一,恩格斯给政治经济学下了经典定义
第二,阐述了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相互关系
第三,阐述了劳动价值论
第四,阐述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3.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阐发
第一,论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第三,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子主题 5
第四,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的科学概括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P139
1.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首先,揭示了文艺的性质
其次,阐述了文学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再次,阐述了文学艺术内部的特殊规律
最后,阐述了文学艺术的创作原则
2.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首先,深刻阐述了战争、暴力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其次,恩格斯在回顾和总结19师姐战争状况的基础上,从各国扩军备战的竞争中揭示了军国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一、古代社会的研究 P144
《古代社会史笔记》及其主要内容 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结构理论。(氏族起源、本质、趋势) 氏族组织和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过程。(私有制和阶级产生、分工) 进一步揭示国家的本质和起源。(产生、根源、趋势)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第一,进一步阐明了“两种生产”的理论。一种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的生产;另一种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的生产。前一种生产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后一种生产是指人自身的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以后,人自身的生产就越来越服从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血缘关系也越来越受到所有制关系的制约。 第二,揭示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论证了人类从原始杂乱向第一种家庭形式一一血缘家庭过渡的主要动因,是原始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还依次考察了从血缘家庭到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的演变过程,家庭的形式、性质职能、发展方向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伦理观念,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 第三,深刻地分析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过程。 生产、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而私有制又是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源和破坏氏族公社制度的杠杆。这一过程是通过三次社会大分工逐步实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牧业和农业的分离的基础上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和其他产业的分离,不仅彻底摧毁了原始公有制度,而且最终确立了奴隶制度。 第四,阐述了国家的起源、演变和消亡。国家在本质上是一个阶级压迫和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国家将自行消亡 。
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P147
原因 东方社会的特殊性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 东方社会反殖民统治斗争 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发展道路探索一一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分析 农村公社 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1881年回信查苏利奇:关于是否必经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 1.分析俄国农村公社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 土地公有制;与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可借鉴积极成果 2.揭示俄国农村公社的二重性及两种可能的命运 二重性:土地公有制基础&私有制因素 两种可能命运:私有制因素?集体因素? 3.指明俄国农村公社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前提条件 跨越峡谷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来论述) 前提条件:俄国革命的爆发(要在农村公社被瓦解之前爆发) 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配合 (中俄对比:打土豪分田地)
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1.分析俄国非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的背景和条件 俄国公社所有制日趋解体 农村公社转变为高级形式的条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 2.探讨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一资产阶级壮大一一农民沦为无产阶级一一公社崩溃 挽救农村公社:俄国革命(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的改造) 残存公社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比不可少的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点系统化 P153
恩格斯创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第一,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以取代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批判实证主义思潮,在自然科学领域确立唯物辩证法的影响和地位。第二,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揭示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以及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完整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客观世界辩证过程的科学观点。第四,恩格斯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批判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思潮,反击资产阶级学者利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对马克思主义发起的种种攻击。 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开创性著作,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创立的主要标志。
第一,揭示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
第二,系统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二、唯物史观的进一步阐发 P158
第一,突出强调了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第二,指出政治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第三,论述了社会意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第四,提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合力的观点。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科学总结 P160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 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 阶级实质:资产阶级二重性(既想革命又软弱妥协)理论矛盾 合理因素:指出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根本缺陷:“革命的辩证法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室息了。” 2.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超越;辩证唯物主义 (二)阐述哲学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关系一:何为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真正的“唯物”和“唯心”) 3.关系二: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科学的实践观) 4.历史意义 为唯物主义正名 过往哲学阵营划分 为反对唯心论提供思想武器 (三)论证唯物史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点、内容、基本途径) 1.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点(表现形式问题)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通过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表现出来。” 2.发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途径(整个历史、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规律 )“探讨使广大人民群众、整个民族、整个阶级行动起乱来的思想动机 。思想动机——物质动因 3.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 阶级社会:社会生产方式矛盾一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矛盾)是社会 发展直接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物质动因: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社会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构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矛盾&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规律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