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xi政治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113895170 浏览量:02023-06-20 20:08:55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xi政治思维导图

政治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xi政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xi政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23dae9898fc0bfe6a98f481b277c7ff

思维导图大纲

xi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本来提供的就不是到处可以套用的教条,而是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

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推导问题,而是一个对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2012至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1.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3.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20世纪70年代,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进入21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苏联弊端凸显,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和失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新世纪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党的18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

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我们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发展。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1997年,召开的党的15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明确指出,作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1989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发布。党的十四大系统论述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强调"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000年2月25日,江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指2002年5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辰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湘。

2004年3月,胡锦涛深刻闹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意义,明确界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2010年2月,胡锦涛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现代化建设全局。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纪马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形成和发展

历史条件

成功的宝贵经验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

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

发展过程

思想形成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基本思想,标志着思想开始萌芽。

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人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依托这样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去反对依靠城市进攻农村的强大敌人,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以便在长期斗争中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的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直到敌我力量强弱发生转化,再攻占中心城市,夺取全国政权和全国革命的胜利

成熟

在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以后,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期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予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理论依据基本点

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

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开创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学说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

提出处理十大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

革命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革命建设

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唯一宗旨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军事战略

总结中国革命的长期经验

确立主要作战形式

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双百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党的建设理论

思想理论的先进性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的条件下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特点: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的八大)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处理方式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关于区分两类不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

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营机制

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初步探索的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六章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在坚持三者相统一的过程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核心观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地前进方向

发展先进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元化统一起来,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先进文化,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发展先进文化,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法繁荣发展。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

发展是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

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另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

民主集中制

坚持反对和防止腐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世界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途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必须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提出必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观点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子主题 2



子主题 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愫霸惦钗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依据: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农业互助组织的增产,国家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科学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警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和其它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关于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于科学教育文化和知识分子工作

向科学进军

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国防建设

关于祖国统一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

关于执政建设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初步探索的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毛肚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国家基本制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国家基本制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国家基本制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1c94deaf7299fff8d51bc5ab2eb2669

第八章西斯蒙地的经济理论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八章西斯蒙地的经济理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八章西斯蒙地的经济理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230bcd867ed8983be5d2f0979e9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