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之资本与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导论、商品与货币的章节知识点汇总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bc985560f625845c6f6dfb873c17ac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生产力
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
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
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包括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
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
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W—G—W)
资本流通公式
货币—商品—货币(G—W—G)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 劳动力的所有者是完全自由的人
2、 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劳动力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
包括三部分
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劳动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2、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
价值形成过程
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C来表示。
可变资本
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v来表示。
划分标准
价值增殖中作用。
划分意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这一理论对揭露私人剩余价值的来 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具有重大意义。
它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不变资本也是价值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本身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生产和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和绝对的规律
1、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2、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一切方面;
3、剩余价值的生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提高生产技术)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由于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因而它实质上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二、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及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一切社会的一般基础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主要剥削方法)
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
1.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概念扩大了;
2.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劳动变得更加复杂;
3. 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生产资料,不会增加新价值。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
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反映着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工资的现象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的本质
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
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
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
3.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
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
计时工资
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
以计时工资为基础,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名义工资
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
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相对工资
是与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工资,也叫比较工资。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二、劳动的两重性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
生产某种个别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复杂劳动
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劳动生产力
通常也称劳动生产率,一般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用生产单个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
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而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
具体矛盾和抽象矛盾;
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
个别劳动时间按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使用价值和价值。
第二节 货币
货币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级
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
价值尺度
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支付手段
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延期支付或在预付商品定金的过程中产生的提前支付;
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税金、工资等职能。
世界货币
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
商品的价值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政治经济学之资本循环与周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政治经济学之资本循环与周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31d3e378ea6100838b8508df0676bea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政治经济学之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政治经济学之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ea5cdca401633d125df197c8117d8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