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单位考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单位考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09dcdb709c6dffca06bdeb529fd9f8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单位考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是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
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能够认识世界,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不能够认识世界,不具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实物(王羲之/张载/荀子/范缜)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孤立、片面、静止的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我”决定)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条件
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传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基本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最根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物质
物质是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整个世界整体上就是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可知性/可利用性
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
意识
意识的产生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意识不能独立地存在,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
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两大特征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包括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表现(要通过中介进行联系)
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多样/条件/系统
整体与部分
整体决定部分
部分影响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总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发、相互渗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种因素
辩证的否定:扬弃-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内容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肯定)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含义与基本属性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矛盾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决定性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影响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矛盾的次要方面-被支配地位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外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第二次飞跃)
真理,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两种历史观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反作用力
上层建筑(核心是国家政权)包括
政治上层建筑: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治部门
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的本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