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病因学说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病因学说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12eb610fe17ad52d894a46c5a5da861
病因学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发病邪气与正气交战,决定发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又称为“正邪分争”。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指人体的自我修复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等。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体质、情志、地域、气候等,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病机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病理”。
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内生五邪,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一)诸子百家学说——儒学产生的土壤(23分钟)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一)诸子百家学说——儒学产生的土壤(23分钟)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1d7b901b01e24c661b919301dc1d26a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5e2514418dd7c1483aedc7f8cd6c8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