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如何认定?思维导图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如何认定?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心不动则不痛 浏览量:22023-02-19 06:08:5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如何认定?思维导图

新的《婚姻法》首次确立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仅完善了婚姻法的立法体例,也为制裁有过错方、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传统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法律思维下,立法者“不仅不愿法律对婚姻家庭领域的过多介入,甚至不愿借法律的语言进行规范,寄期在抽象的法律规则下,将案件任法官依据社会优势及个人的道德直觉自由裁量。”[1]在这种法律思维的影响下,《婚姻法》虽然规定了损害赔偿制度,但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制度设计,使得在适用过程中,显得立法过于宽泛、笼统。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01年12月25日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如何认定?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如何认定?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ba72b0daa2f9f58299fc672f9cbfc68

思维导图大纲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如何认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认定标准的客观化

由过错方对无过错方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一个难点就是赔偿数额的认定,这与财产损害赔偿中“损害多少,赔偿多少”不同,精神损害缺少可视性,这就给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准确认定带来了困难。在日本,将由于离婚而请求的精神损害赔偿称之为离婚抚慰金,而金额的确定由法官以自由心证之原则来量定,并且没有必要显示该数额的算定依据。很显然,这种立法主义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法官赋予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官个人主观价值判断介入其间,势难防止,因而不免发生金额算定不平衡之现象。”[3]为此,学者提出实行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表格化或定额化,也就是认定赔偿数额客观化。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也认为很有必要。

二、离婚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

就民事侵权引起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10日正式出台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但是这一司法解释并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在其草案中曾规定过具体数额以及最高赔偿标准和最低标准,但后来并没有将其写入解释。其理由是:第一,侵权的具体情形不同,无法统一规定;第二,各地经济状况差异较大,无法制定统一的标准;第三,加害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不同。因此,精神损害的数额只能由法官依职权酌定。[4]但该解释确定了6种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认定因素和其他因素,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认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婚姻法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但是,与其他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相比,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得充分考虑到。

1、主体的特定性。离婚精神损害的主体是夫妻,具有合法的夫妻关系是适用这种特殊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而一般精神损害的主体没有特指。

2、行为的法定性。离婚精神损害中,有过错的一方实施的侵权行为是由法律规定的,具体就是四类法定行为,而一般精神损害行为没有这种限制。

3、客体的单一性。离婚精神损害侵害的客体是存在于夫妻之间的配偶权和无过错方的人格权。而在一般精神损害行为中,过错方的侵权行为导致了公民的姓名、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方面和身份方面的伤害。

5、结果的双重性。离婚精神损害行为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导致无过错的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夫妻感情的破裂、婚姻关系的结束。而一般精神损害只能导致了相应权利的损害,不会引起人身关系的变化。

三、认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

《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十条确定了认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六个因素。这对认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有指导意义,结合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认定标准和应考虑的因素。

1、法定因素。

(1)过错方的过错程度。离婚精神损害行为中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其中过失包括推定过失的情形。根据过错方的过错程度不定来确定赔偿的数额,过错与责任呈正向关系,所以故意侵权造成的精神上的损害要比过失侵权造成的精神上的损害要大,因此对故意侵权的赔偿数额应大于过失侵权的赔偿数额。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断过错方的过错时,不仅仅从过错方的主观状态来考察,而主要从行为的过错性质来认定。所以,除特殊情况外,导致行为过错的主观原因,不应作为减免责任的法律依据,法官的审理重点应是法定过错行为。

(2)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包括过错方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根据这些具体情节恶劣程度可以确定损害事实的大小,从而为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提供依据。

(3)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这是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依据。根据损害后果的轻重,可确定赔偿责任和赔偿数额的大小。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亦可作为确定赔偿责任大小的理由。这种结果包括受害人的精神状态、健康状况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

(4)过错方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笔者认为这一点在认定赔偿金额时也应作为法定因素予以考虑,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将来案件执行的可能和判决的严肃性。如果过错方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承担赔偿或赔偿能力有限,那么应适当减少赔偿的数额。

2、酌定因素

(1)加害人的具体情况。所谓加害人的具体情况就是要考虑加害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能力等。在实际生活中,导致离婚的过错方多是一些在经济上具有明显优势、社会地位较高的“成功人士”,往往引起的社会影响也较大,所以也有必要对加害人的情况进行分析,以酌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3)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如前所述,我国各地生活水平不平均,差异较为明显,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也有一定的影响。法官应充分地考虑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并结合其他因素确定最终的赔偿数额。

(4)加害人的事后态度。由于离婚往往是由众多社会因素所导致,不能一味的局限于表面的原因。所以,在确定赔偿数额时,要考虑到加害人的事后态度。如果加害人事后认错态度较好,或者受害人谅解了加害人,这些情况也成为影响赔偿数额的原因。

(5)其他情况。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是婚姻关系的结束,那么,由此会产生子女抚养、家庭财产的分割等问题。所以,在具体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还应考虑到其他情况,比如:夫妻用于家庭劳动和子女抚养、教育上的时间和费用等因素。

很显然,以上这些因素只是概括性的标准和因素,在具体实践中,要求法官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法律规定,运用自由心证,综合考虑以确定赔偿的具体数额。

注释:

[1] 孙若军:“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载于《法学家》2001年第5期。

[2] 田岚、何俊萍:“论离婚有过错方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载于《东南学术》2001年第二期。

[3]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2),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第267页。

[4] 杨立新、杨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释评》,《法学家》2001年第5期。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四十六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山西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山西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山西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ff54148f5d8282989e489c0056e45a9

中国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教育传承机制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教育传承机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教育传承机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6dd074e5f92023ccf013ee4f7c837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