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名誉权起诉书范本思维导图

名誉权起诉书范本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心不动则不痛 浏览量:22023-02-22 14:20:52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名誉权起诉书范本思维导图

人们在遇到别人说自己坏话时,多都会选择不予置理,但有时候一些恶劣的言论或行为却会给当事人造成名誉严重受损的后果,只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那么名誉权起诉书范本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由树图网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名誉权起诉书范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名誉权起诉书范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17c304b274b6146cb31fb78dbc99d07

思维导图大纲

名誉权起诉书范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名誉权起诉书范本

原告:**,女,汉族,*年*月*日生,住*市*区*号*幢*单元*室,身份证号*,电话:。

被告:**,男,汉族,*年*月*日生,住*市*区*号*幢*单元*室,身份证号*,电话:。

诉讼请求:

请求人民法院判令:

1、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

2、被告当面向原告赔礼道歉,并通过在本市报纸刊登道歉信的方式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

4、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原被告双方于*年*月结婚,并于*年*月*日生育一子*。然而被告一直怀疑孩子与其不存在亲子关系,系原告与他人偷情所生。故被告一直以各种方式对原告进行诽谤、诬陷,并在原告亲戚朋友之间进行散布谣言,有时候甚至殴打原告。虽经原告再三制止,但被告置之不理,致使原告的社会评价急剧下降,给原告的名誉权受到严重损害。

同时,由于被告多次诬陷,造成夫妻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四分五裂,使得原告身心疲惫、精神遭受极大痛苦。此后被告竟然起诉离婚,虽然原告还抱有双方之间重归于好的想法而不同意离婚,但是被告一意孤行。离婚后,被告依旧我行我素,不但没有收敛自己侮辱诽谤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并于*年*月*日起诉,称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孩子与其不存在亲子关系,诉请法院判令其终止向孩子支付抚养费。原告忍无可忍,同意委托司法鉴定所对原被告和孩子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司法鉴定所出具鉴定结论,支持原告与被告系孩子的母亲和父亲,从而证实自始至终完全是被告捏造事实,诽谤侮辱原告。

为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现根据《民法典》第一百零一、一百二十条以及《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请求法院判如所请!

具状人:

年月日   

二、民法典对名誉权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从新闻报导、舆论监督、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等方面对名誉权保护进行了规定,上述行为侵犯名称权的,要承担侵权的责任。

三、侵害名誉的构成要件

(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诽谤、披露其隐私权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三)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四)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在获得了荣誉之后,其他人是不可以继续诽谤侮辱的,要是情况比较严重的,一定要采取法律的方法制止,而且要求对方公开道歉,情况非常严重的对方还可能会构成犯罪。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滨江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滨江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滨江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9aa32ce02ef637a22eb28d8bb9504d7

合同范本名称怎么标记(优选5篇)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合同范本名称怎么标记(优选5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合同范本名称怎么标记(优选5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6e6d36afcb834e4ee1a184c857569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