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疾人来说,捐献物资只能解一时之困,一份工作却可以使他们拥有与正常人平等的机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未来。据统计,在我国8296多万残疾人中,已经实现就业2266万人,其中城镇463万人、农村1803万人。但我国目前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当前,北京市残疾人的人口总数约为100万,占北京市总人口数的6%(含流动人口数),而且这一人数每年还呈递增趋势。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残疾人就业:提供救助不如提供机会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残疾人就业:提供救助不如提供机会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72dc4b70532514ca3ab147529424549
残疾人就业:提供救助不如提供机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残疾人关注——
就业保障金政策给残疾人带来的益处如何能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如何让更多的用人单位真正愿意接纳残疾人,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关注——
政府完全可以通过税收的方式来解决残疾人的就业保障问题,缘何要通过额外征收就业保障金的方式来实现?这是不是变相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负担,特别是企业负担?有些用人单位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但是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找到合适的残疾人人才?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代征标准是如何出台的?是不是合理?这个标准已经直接关系到各用人单位的负担问题,也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代征标准的出台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听证程序?
■残联关注——
如何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让它产生更大更好的社会效益?
■税务部门关注——
怎样防止部分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手段规避或逃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