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政府、是社区给了我一个铁饭碗,现在我凭着自己的双手也能自力更生了,虽说一个月挣的钱不是很多,但是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我觉得我跟正常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七里河武山路社区的残疾居民杨作福感动地说。去年7月,肢体残疾的杨作福成为该社区的第一批免费培训的受益者,之后社区又免费为他发放修鞋机,让他成功就业。在全市,像杨作福这样的再就业残疾人不在少数,据了解,近5年来甘肃省兰州市全市介绍残疾人见工20530人次,就业8665人次。开发了社区卫生监督员和社区残协委员等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1010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千余残疾人不出社区实现就业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千余残疾人不出社区实现就业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982cbb78e1e5e7009c250afb97b2061
千余残疾人不出社区实现就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年近60岁的马如祥天生下肢残疾,妻子是农村户口,一直没有工作。几年前,儿子也因为车祸落下了终身残疾,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虽然社区为他们办理了低保,但是一家人的生活仍过得十分艰难,马如祥只能靠四处打零工谋生。社区也曾多次为马如祥找工作,但因为他年纪大,又缺少技术,很快就被用工单位退了回来。这让马如祥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今年7月份,社区找到马如祥,告诉他可以报名参加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免费技能培训班。马如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培训班。10天后,马如祥顺利地拿到了结业证,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区残联和社区又为他免费发放了配钥匙机,从此马如祥的生活开始起了变化。“以前打零工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活也没有保障,现在学会了配钥匙每天总能挣个十几块钱,比较稳定,我相信以后的生活还能过得更好。”马如祥自信地告诉记者。
而在我市,现在像马师傅这样的残疾人接受技能培训再就业的为数不少,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据了解,近年来,市残联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不下百个,参加培训的残疾人有数千人,而且这些培训班都是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而定的,有养殖、缝纫裁剪、机电维修、盲人推拿按摩、计算机等等,从源头上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问题。
社区担起职业中介责任
今年30岁的西柳沟街道古浪路社区居民卢保胜属于听力残疾,一直与已经近70岁的父母在一起生活,虽说父亲每月有80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由于老人患有脑梗塞,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基本上就花在了医药费上。卢保胜由于听力有残疾,一直不肯出门工作,母亲又没有工作,家里的生活十分困难。对于卢保胜的情况,工作人员也一直很担心,也一直劝说他出门工作,并不断的鼓励他。去年,社区组织了用工洽谈会,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地为卢保胜介绍工作,并带着他一起到现场面试。“多亏了社区帮忙,现在他在西固的华联超市当保安,有时候上上货,工资每月有600元左右,我们知足了。”母亲笑着告诉记者。这每月600元的收人对别人来说也许并不多,但是对卢保胜一家来说,生活一下子宽裕了不少。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社区再就业工作的不断深入,不断的扩展,社区都希望能够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一来由于大部分残疾人没有技术,再则由于很多残疾人由于用人单位“门槛”的限制,无法找到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就要担起“职业中介”的责任,在用人单位和残疾人中间搭起了一座供需桥梁,通过就业洽谈会等方式,让残疾人和用人单位面对面地洽谈用工需求,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仅2007年,七里河残联就举办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数4000多名,免费为残疾人发放了150台钉鞋机、100台配钥匙机、30套手机修理工具、150套美发工具,以及400多件其他用具,帮助1314人就业。而在我市,近五年来,全市介绍残疾人见工20530人次,就业8665人次。开发了社区卫生监督员和社区残协委员等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1010人。后街社区的倪主任感慨地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开始通过残联、就业部门、社区,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再就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来改善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