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思维导图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女王驾到 浏览量:02023-03-03 21:40:32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思维导图

[摘要]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我国为履行作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和国际人权公约缔约国的义务,面对不断增多的非法雇用童工现象采取的立法对策,标志着我国童工保护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该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的行为,客体是童工的身心健康,主观方面是故意,主体是用人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该罪在认定时要注意与相关犯罪的区别。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64831c9106d279af4017a861d34c26e

思维导图大纲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关键词: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犯罪构成;司法认定

一、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立法溯源

对童工和未成年工给予必要的特殊保护,是最先受到现代世界各国劳动立法重视的问题。工业革命以后,严重滥用童工的现象相当普遍,成为资本家追逐高额利润的一种重要方法。恶劣的劳动条件摧残着童工的身心,曾是当初人们要求在国际范围内就劳动领域制订共同遵守的准则的重要理由之一。1919年成立的国际劳工组织把保护童工和未成年工人作为自己的一项迫切任务,先后针对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准许就业的最低年龄分别制定了10个公约,并在此基础上于1973年制定了统一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准许就业的最低年龄公约》。国际劳工组织自成立以来,和其成员国一起为消除童工作出了不懈努力,但童工问题当前依然是一个比较严重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年龄在5-14岁之间的工作儿童至少有1.2亿。约5000-6000万5-11岁的儿童在有毒、有害的环境工作。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在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认识到,童工劳动在很大程序上是由于贫困造成的,长期的解决办法,有赖于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社会进步。国际劳工组织提出,首先禁止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该公约规定: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须采取立即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将禁止和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成员国应将制订和实施行动计划作为优先目标,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该公约要求:成员国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规定和执行刑事制裁和其他必要的制裁,以保证有效实施和强制执行使本公约发生效力的各项条款。该公约和1973年的《准许就业的最低年龄公约》都已被国际劳工组织确立为核心劳工标准。

对儿童和未成年工进行保护也是国际社会基本人权保护的内容。1966年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规定:应当为全体儿童和青少年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和帮助,而不因为出身或其他条件的缘故施加任何歧视。应当保护儿童和青少年不受经济和社会的剥削,对于雇佣他们从事有害于他们的道德和健康,或对生命有危险的工作,应当依法受到惩处。国家也应当确定关于年龄的限制,凡是有偿雇佣该年龄以下的童工,应当予以禁止,并且应当依法给予惩处。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并且也已于2001年加入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有义务通过国内立法贯彻实施上述国际公约规定的内容,加强对儿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事实上,我国政府对儿童和未成年工保护一直都十分重视。我国宪法第49条第一款规定:“婚姻、家庭、妇女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199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出全面规定。1994年颁布、199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儿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也作出了特别规定。国务院还颁布实施了专门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1991年颁布,2002年修改)。这些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用人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童工),并就违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虽然如此,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非法雇用童工,甚至使用童工从事矿山、井下、高空、高压、或超强度体力劳动的现象依然经常发生,屡禁不绝。之所以如此,除了我国执法、司法实践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法律规定本身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足以威慑、遏制上述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1991年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1994年制定的劳动法虽然都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体户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这两部法律对违法招用童工行为规定的只有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并且对招用童工从事矿山、井下、高空或超强体力等危重劳动的行为,没有特别的处罚措施。处罚力度远远不够。2002年9月国务院修订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增加了关于招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该法规第十一条规定:“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使用不满14周岁的童工,或者造成童工死亡或者严重伤残的,依照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按照该条的规定,拐骗童工和强迫童工劳动的,可以分别依照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和强迫职工劳动罪的规定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使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或者严重伤残的”虽然也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现行刑法中却没有可以据以定罪量刑的条款和罪名,在立法上出现了空当。2002年底制定的刑法第四修正案及时弥补了这一漏洞。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的刑法第四修正案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四十四条之一:“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03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联合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二)》中将上述犯罪行为的罪名确定为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行为的独立成罪,弥补了我国在童工保护上的法律漏洞,标志着我国童工保护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有助于加强对实践中非法雇用童工行为的遏制、打击力度,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它也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履行作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和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加入国应尽的义务,是我国在劳工保护和人权保护立法上取得的新进展。

二、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犯罪构成

根据刑法第四修正案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据此,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犯罪构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客观方面首先表现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这里的劳动管理法规,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定》以及其他关于劳动用工制度的法律法规中关于禁止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规定。其次是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或从事高空、井下作业,或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雇用童工。童工是指被雇用从事劳动的在国家允许就业法定最低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关于允许就业的法定最低年龄,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前述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公约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一般是14岁。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和禁止雇用童工规定》都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雇用童工规定》还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因此,我国法定最低就业年龄是16周岁。在我国,童工即指被雇用从事劳动的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雇用童工是非法行为。与童工概念相近的还有未成年工。未成年工是指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被雇用从事劳动的未成年人。根据《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规定,在我国,未成年工是指被雇用从事劳动的,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除了对未成年工允许从事的工作性质、内容有所限外,并不禁止用人单位雇用未成年工。二是安排其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或从事高空、井下作业;或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三种情况具备一种即可。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这里的超强度体力劳动是指《体力劳动强度分数》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高空作业是指《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井下作业是指矿山井下作业;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是指雇用童工在因其中存在易燃、易爆、放射、毒害等物质或其他原因,具有危险性的环境中从事劳动,并且雇用童工人数较多,雇用童工年龄过低,或采用暴力、胁迫手段强迫童工劳动等。

(二)本罪的客体是童工的身心健康。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身心尚未发育完全,正处在成长阶段。超强度体力或危险环境下的劳动远远超出了他们身体的承受能力,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的危害或威胁。同时过重或恶劣环境下的劳动也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透射下或多或少的阴影,影响其精神的健康成长。

(三)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而雇用并安排其从事危重劳动。这里包括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明知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而雇用,雇用后安排其从事危重劳动。这两方面同时具备才能构成本罪。如果仅仅是明知其未满16周岁而雇用,雇用后并没有让其从事本罪犯罪构成中要求的危重劳动,或者不知其未满16周岁,因过失而雇用,并让其从事危重劳动,都不能构成本罪。实践中,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被雇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用人单位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明知其未满16周岁而雇用的,也有未成年人因本人或家庭生活贫困出来打工,弄虚作假,隐瞒年龄,用人单位把关不严过失雇用的。虽然《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但实践中有些未成年人或其家长往往通过不正当渠道弄到假身份证或真的但年龄记裁虚假的身份证。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用人单位过失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安排其从事危重劳动的,不能构成本罪。但是,如果未成年人在求职时虽然自称已满16周岁,或提供证件证明自己已满16周岁,但从各种情形看其不可能有16周岁,用人单位明知如此,却不对其年龄认真审查而径直雇用,并安排其从事危重劳动的,也应当认定为故意而非过失。(四)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主体是用人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的规定,这里的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因此,用人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是指上述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本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直接责任人员包括用人单位直接负责招工、用工安排工作的人员及其直接负责人。

三、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司法认定。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司法认定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本罪在实践中与强迫职工劳动罪等罪存在牵连关系时的认定问题。实践中,用人单位雇用童工并安排其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时,因劳动强度过大或环境过于危险,童工往往不愿从事安排的工作。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常常采取暴力、威胁、要挟或限制人身自由等方法强迫童工劳动。其强迫行为又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故意(或过失)杀人、强迫职工劳动等犯罪,进而与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形成牵连关系。根据刑法关于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这种情况下应当按照两罪中法定处罚较重一个罪定罪处罚。以与强迫职工劳动罪形成牵连关系为例,由于强迫职工劳动罪的法定刑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应当以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来定罪处罚。

二是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又造成其他事故时的定罪问题。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之一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这里的“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主要是指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指挥童工违章作业,或有其他违规行为,导致责任事故的发生,造成童工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又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没有违章指挥作业,而是由于童工不能承受或适应高强度、高危险的劳动以至于出现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应当认定为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情节,在该罪“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量刑幅度内决定判处的刑法,不实行数罪并罚。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劳动部关于颁发《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通知》

[4]《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第四条

[5]《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第二条

[6]《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8]《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第两百四十四条

[9]《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第244.1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列强侵略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列强侵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列强侵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243171fe4c25bb47907dbddc30ce0b2

5、犯罪未完成形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5、犯罪未完成形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5、犯罪未完成形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ac89e5d9b117aa08f34163c5e5fd6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