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岁末,总有农民工为讨薪而纠结。对于朝阳市喀左地区来沈打工的张俊学来说,这样的纠结已经整整3年了。自从沈阳凯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拖欠他的工资后,3年来他没过好一个年。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沈阳127名民工被恶意欠95万 家被搬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沈阳127名民工被恶意欠95万 家被搬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92d0045e5914fae7adff741cf0d9c94
沈阳127名民工被恶意欠95万 家被搬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昨日,与张俊学有同样遭遇的127位农民工,在沈阳市总工会的长期支持与帮助下,终于讨回了沈阳凯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拖欠了3年之久的95万余元工资,在他们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可以回家过个“好年”了。
一个家族
“是我带老乡们出来干这个活的,到年底了他们却白干了,我有责任。每年春节,他们都来我家。我打工一年赚点钱,全都被拿去顶债了!”张俊学痛苦地回忆着:“2009年腊月二十八那天,干了一年活没拿到工资的十几个老乡一起来到我家。‘既然没钱,就拿东西顶吧’,一个老乡不客气地说。于是,我家崭新的力帆牌摩托车被顶了4500元;饮水机、电视、沙发、茶几、电视柜,被顶了2400元。家里能拿的东西都被拿走了……”
昨日,记者见到了手里紧紧攥着1万1千多元欠款的李秀英。“自己应得的钱终于拿到手了,可以还一部分外债,其余的钱用在来年开学时给孩子交学费。重要的是,我们一家老小在老家又能挺起脊梁骨了。想想这几年,真是不好过,在老家走到哪都让人指着后背,说我们欠人钱。
一个奸商
2006年春天,有瓦工手艺的张俊学与姐夫张明义带着20名同县老乡来沈阳为凯琳公司打工,承包了北美家园二期住宅楼内外墙主体抹灰工程。工程结束时,凯琳公司欠他们工资25万元。
张俊学的经历,只是被欠薪的127名农民工的一个缩影。张俊学承包的工程只是凯琳公司8个工程中的一个,8个工程涉及农民工127人,共被欠薪95.13万元。同样被欠薪的常诚只有40多岁,因为眼底出血,右眼睛已经失明了。他说:“都是这场官司上的火,没一天心静的时候。”单亲母亲朱玉茹则流着泪说:“(和)凯琳(打)官司对我们的伤害太大了,当时正赶上我儿子上大学,3年来每到开学用钱我就揪心……”
一拍而起
2008年12月,沈阳市委检查组到于洪区检查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该区凯琳建筑工程公司拖欠127名农民工工资案件引起了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鞠秀礼的重视。他明确指示,一定要尽快帮农民工讨回欠薪。
于洪区劳动仲裁委立案后,由于案情涉及人员多、金额大,特申请转到沈阳市劳动仲裁委,后指派市农民工维权庭进行审理。张俊学等8人代表8个项目,成为127名农民工的仲裁申请人。沈阳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请辽宁恒敬律师事务所律师田中华作为此案农民工的代理律师,全程提供法律援助。
2009年1月20日,沈阳市农民工维权庭受市劳动仲裁委委托公开审理此案,次日做出裁决:裁令凯琳公司在裁决生效15日内支付127名农民工人工费共95.13万元。但是,凯琳公司收到裁决后,却找出种种理由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拒不清偿拖欠的这127名农民工的工资。面对这种情况,代理律师田中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波三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凯琳公司继续玩拖延战术,对诉讼主体资格提出异议。2009年3月17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终审裁定:撤销农民工维权庭的裁决书。
沈阳市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此案。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次论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6月10日再审此案,驳回了凯琳公司主张撤销仲裁裁决书的申请,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可不久,情况再度出现逆转,法院传来凯琳公司已无财产可执行的消息,要求中止此案,并要求农民工代表到法院签字,“除非找到凯琳公司的财产”。
所幸2011年11月,于洪区法院发现了凯琳公司的可执行财产其在于洪区有两套房子,但最终因流拍、保证人等问题没有进入拍卖程序,于是立即予以查封。当凯琳公司再次提出异议时,为时已晚。
12月10日上午,来自湖北、河南、朝阳、铁岭等地的农民工聚集到于洪区法院,一分不差地领回了劳动所得。本报记者 陈扶宜
律师释案
案件胜诉的关键所在是
127名农民工被欠款
此案的代理律师田中华认为:“正常情况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在劳动仲裁一个月后即可要回工资。此案之所以拖延这么久,是因为被欠款农民工人员多、金额大。而凯琳公司没有财产可执行,一直拖延时间。此案胜诉的关键性证据是,8名农民工代表手中有详细的127名农民工的全部被欠款对账单。铁证如山,凯琳公司无法再抵赖。坚持到最后,迎来了胜利。”
新闻延伸
沈阳市总工会提醒
1.向市总工会维权中心投诉
2.向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3.拨打维权热线电话96333进行咨询或报案
4.如遇维权冲突,拨打110报警
阅读延伸:劳动纠纷/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