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农村妇女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的对策研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的对策研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ed425d51d599bb47ac3afb683ce8b7e
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的对策研究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新农村之新,不仅要有新环境、新房舍、新道路、新设施、新制度、新风貌,而且最核心、最关键还是新农民。没有新农民,新农村就失去了根本和基础。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各级妇联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培育新型女农民的重要意义。妇女的观念、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其所在的家庭和农村的发展,也关系着其子女的未来前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村妇女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东渚镇的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开展比较早,04 年参加各类技能培训3115人,女性1881人,05年2457人,女性1508人,06年上半年814人,女性604人。自04年以来,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显示出良好的工作局面。但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急需解决。
东渚镇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的江南小镇,全镇24个村,共有32745人,就业情况:女16527人,实地女性9744人。受教育情况:小学文化程度10623人,占总人数的64.3%,初中文化程度4573人,高中文化程度531人,只占总人数的0.32%。大多农民从事雕刻、刺绣、缂丝等家庭作坊,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但随着东渚镇经济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动迁工作的不断开展,本镇的失地人员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失地女性的增多。原有的农业和手工等传统的就业方式不再适应。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劳动收益不高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能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的都是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还有7.5%是文盲和半文盲,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是妇女劳动力,她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妇女受教育情况还远远低于以上指标,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可以说,如果不努力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不能让妇女的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管理能力等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建设新农村只能是一句空话。
1、创办东渚镇技能学校培训基地
要想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转变就业观念,首先必须要有成人再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场地。为此向党委提出了这一设想,要求建立技能培训基地--东渚镇妇女学校。2004年1月份,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8万元增添了25台电脑等教育设施,创办了“东渚镇妇女学校培训基地”,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学习和培训的平台。
2、通过树立典型,培训多样化方式来转变观念
就业培训方式从去年的传统版书到今年的多媒体教育,到现在的 “听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创业篇”。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创业典型,我们邀请了本镇的摆水果摊的新市民安徽籍的苏启兰,单亲家庭东渚宾馆的张丽珍这些活生生的典型的创业例子,更快速的转变了农村妇女的创业意识、激发了她们的创业激情。
培训内容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了6到60岁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18项技能培训,和“多姿多彩的培训,总有一款适合你”、“从小学技能,活到老学到老”的主题活动。今年还开设一系列的免费技能培训如:创业培训、电脑初中级、办公室文员、家政服务、十字绣、珠绣、丝网花等等。清楚的记得的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一位学员说的话“拿到结业证真的好有成就感”。其实这简单的一句话不仅代表学员的心声,而且也说出了我们培训班的心里话。使广大农村妇女逐步树立不等不靠,知识改变命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到目前为止共培训118期,3993名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
3、整合力量,分类培训,充分挖掘农村妇女培训新路子
各级妇联紧紧抓住培训这一核心环节,一是强化培训基础服务工作。以被征地妇女为重点,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妇女的底线、个体素质及培训择业意向等。二是构建三级培训网络。以就业培训中心、各类职技校、乡镇成校为依托。选择相应的培训资质的几家作为培训基地。形成乡镇抓初级,培训中心抓中级,职技校抓高级的阶梯妇女培训网络。三是加大对培训信息、政策的发布宣传和服务力度。为把组织管理网络延伸至村,在村里设立了妇女培训联络员。共印制了10800份宣传学习资料,通过网络人员的上门宣传,发放。从而保证了全镇每家每户都能拥有一份详细的培训资料,就我们搞大宣传的第一天我们就接到了十多位农村妇女报名和几十个报名咨询电话,全镇妇女大学习的氛围再次的被掀起。把培训服务送到农村妇女家门口。四是挖掘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逐步建立五种培训模式。与学校联动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动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
4、积极推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搭建平台
就业是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为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各级妇联把就业推荐与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创办经济实体、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善于发挥女性优势,积极培育女经纪人、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这种非正规就业方式,灵活性强,成本低廉,对个人素质要求低,带动了近5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满足了一大批农村妇女不出家门就业的愿望。受到了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4050”人员的欢迎。
在实践中,感到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普遍六种心理障碍的问题和四种不足。
(一)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自卑狭隘心理
农村妇女的心理受社会与自我双重影响。自卑感强、自我意识弱化、自我压力大是农村妇女最大的心理障碍。多少年遗留下来的“阳主阴次”和“妇女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使许多农村妇女的自我意识被扭曲,她们的创造力在长期的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被压抑、被摧残。“我不行”成为广大农村妇女的一种心理定势。
由于几千年来父母们总把女儿视为家庭中的“过路人”,认为她们总要嫁人去服务于别的家庭,所以整天都把她们束缚于自己的小天地里,使她们产生出了自卑、狭隘、羞怯等病态,也造成了她们的兴趣和利害冲突局限在私人范畴。经济上不能独立,缺乏自强、上进的意识,再加上“三从四德”,更养成了她们心理的狭隘性和依赖性。
2、安于现状心理
大部分农村妇女感到现在的生活不太困难,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缺乏自尊、自强、自立意识。许多的农村姑娘十五、六岁便缝衣补裳纳鞋袜或者在家刺绣,十七、八岁谈情说爱找婆家,二十一、二结婚过门生娃娃,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她们心安理得地尽“贤妻良母”的职责,对缺少文化知识的现状显得无所谓,有的甚至麻木不仁。
3、贫困虚荣心理
东渚经济不是很发达,人民经济生活一般,造成了家庭妇女们整天为生计而操劳家务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学文化。她们往往被束缚在家庭这个小天地中,不去思索造成困难的原因,看不到文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知道有了知识、技术能改变生活环境。许多女孩子由于贫穷等原因不能入学读书,有的已经入学的又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退学。她们心灵的窗扉没有透进知识的气息,常被无知与愚昧所困扰。造成了这些农村妇女的特点是胆小害羞,知识面狭窄。一旦让她们参加各类学习,她们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有的大龄的妇女,认为自己与十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一起上课脸上无光。她们在有文化人面前,总是感到自己相形见绌,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劣势与对方的优势进行参照,仰视她人的结果必然是小视自我,自卑感油然而生,丧失了争取成功的信心,一起学习发大多又是熟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有的妇女担心自己底子差,怕成绩跟不上被人耻笑;有的则担心学习生活单调,习惯自由散漫,心理承受不了被自然淘汰等。
4、讲求实惠心理
如今的市场经济,给一些人注入了一切向钱看的因素,要她参加各种学习,她怕耽误喂鸡、喂猪的时间,又怕耽误接送孩子的时间;要她识字,她说识字不能当饭吃。不少农村妇女从中感到,花费时间去看书、听课不如搞点家庭副业,搞点创收,给自己多一份收入。追求时尚,认为只要有了钱一切事都好办,没有钱寸步难行。
除了社会因素外,长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把农村妇女拴在徒有四壁的家庭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农村女性自己也感到,女性就是天生的要待在家里做饭、洗涮、带孩子、料理日常生活、拘泥于生活琐事和儿女情长之中,认为认几个字用处不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理好地,种好菜,有粮食、有菜吃算得温饱,不受饥寒,也就安逸了。
5、墨守陈规心理
有些女性懒惰怕苦、徘徊观望,对生产、经营、创业、用人机制不理解,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基调上,看到许许多多有文化的人,初中、高中、中专甚至大学生还要自己去自谋职业,也有不少乡镇企业滑坡而下岗又另谋职业,她们这些有文化的人都闲散在农村整理地,有的还待业在家,无所事事,所以也就没有参加教育学习的自觉性了。农村妇女的这种墨守陈规心理使其形成了自我封闭并同社会发展相背离的行为模式,心甘情愿地铆死在一个僵化了的固定框架之中。
6、失去信心心理
有一小部分女性,有求学求知的愿望,看到别人发家致富,心理也会痒痒的。由于没有学习的有利条件和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没人去组织,或者舆论宣传的不力,教者的责任心不强,学习流于形式等原因,也造成了一些女性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存在四种不足
1、培训比例不高。在东渚镇外出务工妇女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数不超过20%,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参加过正式技能培训的比例则更低。
2、培训力量不足。与城市比较,农村的技能培训发展缓慢,适合妇女参加的技能培训机构更是少之又少,现存的多由社会力量兴建,数量少、规模小。在我市,适合和便于妇女技能培训基地寥寥无几,平均每个乡镇不足2个,满足不了需要。
3、培训质量不行。在乡镇,大部分妇女参加的技能培训多是应需、应时培训,因受到培训设备、资金、师资的影响,只能是初浅的入门培训、单一的技能培训,没有技能鉴定和资格证书,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4、培训机制不全。由于缺乏培训的基础条件和资源、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多是短期行为,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更缺少长效的激励机制。这一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的提高。
妇联组织如何找准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的着力点,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及长效性。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拓思路、寻求新径,即明确一个标准、抓好两大重点、寻求二个突破。
(一)明确新型农村妇女的标准
农村新型妇女的标准是“思想观念新、文明诚信好、致富技能高、经营能力强”。要按照全国妇联提出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增加观念新、讲文明、重参与。
(二)抓好基地建设和妇女培训两大工作重点
首先,整合资源,抓好基地建设。通过“四个一”来发展妇女技能培训基地:一是呼吁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建立一批,为广大的农村妇女参加正规技能培训提供保障。二是依托各类学校及企业建立一批,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和企业的培训资源优势,到乡镇建立技能培训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定向培训、岗前培训。三是动员各级妇联自建一批,各级妇联应在发展、壮大现有妇联技能培训基地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能够成为定点培训基地,增强为妇女培训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四是联系民间力量建立一批,要加强与女农民企业家、女能手、女经纪人和返乡务工妇女的联系,建立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致富项目示范推广基地、创业培训实践基地等等。
其次,围绕妇女需要,切实抓好培训。农村妇女数量的庞大、分布的广泛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满足培育新型农村妇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实用原则,培训内容要与妇女需求结合。要开展调研,明确妇女的培训需求,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参与度。重点开展六类培训:1、是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发展壮大,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2、是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促进妇女转移就业;3、是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4、是开展营销知识培训,帮助妇女掌握现代营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增强网上销售的能力;5、是开展基层妇联干部培训,让她们更好地发挥“双带”的作用。6、是开展文明教育培训,新型农村妇女不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妇女才能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的作用。
二是坚持实际原则,培训形式要与妇女实际情况相结合。1、要重心下移、服务妇女。培训地点应设在乡村,方便妇女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2、要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3、要培育典型、示范引导,长期以来,农村妇女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更容易相信身边人、身边事,用妇女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妇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来向广大妇女宣传创业典型、致富典型,通过典型户的示范带动,提高妇女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是坚持实效原则,培训目的要与创业增收相结合。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向培训、致富项目培训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等,使妇女培训后能直接受益。我们要确立转移也是培训的理念,继续深化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妇女通过劳务实践,经历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各种实用技术,具备了在城市创业定居的条件,同时也可带动更多的人外出务工;另一方面,一部分务工妇女还学到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掌握了技术,积累了资金,并返乡创办经济实体,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开拓思路寻求二个突破
1、培训要与发证同步。妇联在开展妇女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农业、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联合,按照部门要求开展规范培训,使妇女培训后能够达到相关技能标准,拿到社会认可的技能培训证书,增强学员的社会竞争力,也增强妇联培训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建立职能部门定点培训基地,不断增强妇联培训的综合实力。
2、培训要与城市资源对接。农村各类资源不足,我们要采取“内引外培”的形式积极寻求与城市资源的对接。在内引方面,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各类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引进人才、技术和项目,开展妇女的教育培训,同时,有重点的组织妇女参加外出培训,如:科技项目培训、实用技能培训等,带动更多的妇女提高技能和收入。
1、加强各项考核、奖励制度。首先,妇联组织要加强培育新型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培训任务和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到村、目标到人。其次,要建立培育新型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建议争取一部分专门用于培育新型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用于乡、村的妇女培训基地建设和奖励。
2、建议政府建立新型培训管理机制。要创新培训管理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议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开放运行的社会化新型农村妇女培训体系。针对妇女培训现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有重点的将符合条件的社会技能培训机构纳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点,规范其培训师资、内容和标准,委托其招生、培训农村妇女,培训结束后,由职能部门统一考核,并根据合格人数由政府支付培训费用,利用“与学校联动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动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的五种培训模式。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市场嗅觉灵敏的优势,使培训内容符合妇女的需求,又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社会资源整合和作用发挥,迅速扩大妇女培训的规模,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培训力量的发展,有可能短期内实现农村妇女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有效地解决政府培训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政府、市场和妇女培训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平等竞争、市场导向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整体素质。
综合以上几点,如何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力量,如何实现农村的综合发展,应首先从帮助、改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开始。中国妇女向来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通过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改变她们的面貌,改变她们下一代的命运,进而推动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健康、持续发展。
对于今天的女性而言,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赶上了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一个让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我们可以不再为女性赢得社会经济地位而慷慨陈辨,也可以不再为女性赢得人格独立而刻意追求经济上的独立。如今,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完全可以挽起臂膀,用双手、用智慧、用创造力,去装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