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振动的危害及防护民工业生产中思维导图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民工业生产中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迷人小天后 浏览量:02023-03-06 22:25:0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振动的危害及防护民工业生产中思维导图

引言(1)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民工业生产中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民工业生产中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316ac0aa523da0fb1eb2aa8ba98487f

思维导图大纲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民工业生产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在工业生产及日常工作中,高速运转的设备产生强烈的振动对人体带来严重甚至永久的危害越来越引起职业卫生专家们的重视。在美国,每天有大约800~1000万人接触职业振动,在全世界,这个数字更高。必须加强对振动和振动控制的研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

职业振动的划分(2)

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职业振动一般可分为两类:全身振动(WBV),又叫从头到脚的振动;手臂振动(HAV),又叫局部振动。

在有些场合,全身振动和手臂振动出现交叉。比如,利用气动工具开挖柏油路面,或者使用破坏性工具进行操作时,身体可以远离工具操作(接触手臂振动),也可以把身体靠在工具上操作(接触全身振动)。另外,在骑摩托车或山地自行车时,也有接触全身振动和手臂振动同时出现的情况。

1. 局部振动作业:主要是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使用电锯、电刨等进行的作业。

2. 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如振源车的振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野外活动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

3. 全身振动的频率范围主要在1~20Hz。局部振动作用的频率范围在20~1000Hz。上述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频率范围(如1000Hz以下)既有局部振动作用又有全身振动作用。

振动的测理及标准(3)

对于职业振动,需要同时测量3个方向(即上下、左右和前后)。全世界有许多关于全身振动和手臂振动的职业卫生标准。

美国现在使用的职业卫生标准是:①手臂振动:AMSI S3.34、ACGIH-HAV标准和NIOSH#89-106;②全身振动:ANSI S3.18和 ACGIH-WBV标准。

国际上使用的职业卫生标准是:①手臂振动和全身振动;欧盟2002/44/EC;②手臂振动:ISO5349;③全身振动:ISO2631-1997。

我国于1985年颂布了新的振动病诊断标准,即GB4869-1985《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共振”或天然频率;指人体本身不自觉的和有选择性的对振动的反应,拒绝某种频率的振动或响应某种频率振动。例如,人体对于全身振动在垂直方向的共振频率在4~8Hz之间,对于左右和前后方向的共振频率在1~2Hz之间。许多科学家认为,人体在共振频率上受到的伤害大于在其他频率的伤害。

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危害(4)

1. 全身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能通过支承面作用于坐位或立位操作的人身上,引起一系列病变。人体是一个弹性体,各器官都有它的固有频率,当外来振动的频率与人体某器官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会引起共振,因而对那个器官的影响也最大。全身受振的共振频率为3~14Hz,在该条件下全身受振作用最强。

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可造成各种类型的、组织的、生物化学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一般人可发生性机能下降、气体代谢增加。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能失调,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等症状。晕车晕船即属全身振动性疾病。全身振动还可以造成腰椎损伤等运动系统影响。

2.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局部接触强烈振动主要是以手接触动工具的方式为主的,则于工作状态的不同,振动可传给一侧或双侧手臂,有时可传到肩部。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引起未梢循环、未梢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严重时可患局部振动病。

① 神经系统:以上肢未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皮肤感觉、痛觉、触觉、温度功能下降,血压及心率不稳,脑电图有改变。

② 心血系统:可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及张力改变,上肢大血管紧张度升高,心率过缓,心电图有改变。

③ 肌肉系统:握力下降,肌肉萎缩、疼痛等。

④ 骨组织:引起骨和关节改变,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

⑤ 听觉器官:低频率段听力下降,如与噪声结合,则可加重对听觉器官的损害。

⑥ 其他:可引起食欲不振、胃痛、性机能低下、妇女流产等。

3. 振动病

我国已将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振动病一般是对局部病而言,也称职业性雷诺现象、振动性血管神经病、气锤病和振动性白指病等。

振动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长期受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由于振动加速度的作用,可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皮肤分析器与外周血管循环机能改变,久而久之,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主诉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多在夜间发生;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缺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x光片可见骨及关节改变。如果下肢接触振动,以上症状出现在下肢。

案例分析(5)

振动控制及防护措施(6)

振动的频率、振幅和加速度(加速度增大,可使白指病增多)是振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因素,气温(寒冷是促使振动致病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噪声、接触时间、体位和姿势、个体差异、被加工部件的硬度、冲击力及紧张等因素也很重要。控制职业振动要先做振动测量,测量结果超过相应标准,就需要控制振动: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

2.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减少接振;

3.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

4.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

5.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

6.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胶减振层、软木减振垫层、玻璃纤维毡减振垫层、复合式隔振装置);

7.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

8.控制车间及作业地点温度,保持在16℃以上;

9.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

10.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业成分;

11.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风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操作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对振动病患者进行治疗。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广播电视奖项及评奖标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广播电视奖项及评奖标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广播电视奖项及评奖标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4210651fa3a78355ac9f5101bb2c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