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2022年绑架罪辩护词怎么写思维导图

2022年绑架罪辩护词怎么写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暖橙 浏览量:32023-03-08 16:26:1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2022年绑架罪辩护词怎么写思维导图

辩护权是法律赋予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权利,对于检察院控诉的内容,被告人可以聘请律师进行辩护也可以自己予以辩护。今天树图网小编就带您一起了解下2022年绑架罪辩护词怎么写。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22年绑架罪辩护词怎么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22年绑架罪辩护词怎么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831f805786240cd5539965e04ab3383

思维导图大纲

2022年绑架罪辩护词怎么写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绑架罪的辩护词

XX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第三被告人亲属之委托并指派我作为第三被告人的辩护律师,依法参与本诉讼,维护第三被告人合法权益。通过阅卷、会见被告以及今天的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本案的事实已经基本查清,辩护人对公诉机关关于五名被告人涉嫌所犯罪名的指控不持异议。辩护人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应在于对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大小的认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在本案量刑中的具体适用。现就定罪与量刑提出以下辩护意见:

一、关于定罪

1、应认定起诉书指控的第二宗犯罪中第三被告人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和要求,成立犯罪中止。理由是:

(10事实依据

第三被告人虽然同意并同其他被告人一起开始实施对方某的绑架,但在内心里他本人因为与方某关系较好,不想绑架方某,所以就编谎说方某请假了没在学校,使其他被告人不得不放弃了对方某的绑架,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具体见侦查卷P62、P69页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WH(第三被告人)笔录》、侦查机关《询问张某笔录》)。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2、应认定第三宗犯罪属于刑法第239条规定的“情节较轻”,理由是:

第一,从绑架手段来看,各被告人对被害人使用的是诱骗的手段。

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绑架犯罪的手段包括暴力、胁迫、麻醉、诱骗等。而绑架手段的不同,直接影响到的是该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显然,上述四种手段的社会危害程度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递减趋势,诱骗手段的社会危害程度最低。本案中,各被告人对被害人采取的正是诱骗的手段,具体见侦查卷第P119-125页2009.12.8《询问LX(被害人)笔录》:

你如实讲一下你被绑架的详细情况:……走到那男的跟前时那男的就问我“你是不是LX”我说是,他就说你是不是惹谁了,我说没有,他就说那娃家在下河寨二队,叫我和他一块去找那娃当面说一下……打完电话后他过来给我说等一会人就来了,那人来了后你俩就一块到学校去,不要害怕,我一会用摩托车把你俩送到学校去……他又给我说咱先把你嘴一缠,做个样子。我说那就放快点,我还要上学……。

第二,从人身损害后果来看,各被告人的绑架行为仅仅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恐惧。

一般而言,绑架罪作为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的犯罪,既可能造成被绑架人的死亡、重伤,也可能造成被绑架人某种程度的轻微伤害,或者仅仅造成被绑架人精神上的恐惧。相较而言,上述四种损害后果同样影响到该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也同样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递减趋势,仅仅造成被绑架人精神上的恐惧的社会危害程度最低。本案中,“他们把我绑到房子后,我冷的不行,不停的动弹。他嫌我动,就骂了我几句,没有动手打我”(见侦查卷第P119-125页2009.12.8《询问LX笔录》)。

3、应认定第三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系从犯。

(1)事实依据

第一,从犯意的提起来看,本宗犯罪犯意的提起不是第三被告人,是本案的其他被告。

第二,从对整个犯罪过程细节的安排、节奏的掌握、各人的具体分工的来看,第三被告人仅仅是简单的服从,没有任何自主权,即第三被告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受其他被告人的领导和指挥。

第三,起诉书指控的第三宗犯罪涉及到的赎金数额虽然巨大,但案发前在预谋的过程中,并未涉及到具体索要的赎金数额以及对赎金的分配办法;绑架行为实施过程中,第三被告人对所索要赎金的数额、过程也根本不清楚,第三被告人是到案后的第二次被讯问中,才被告知了赎金50万元的数额。

第四,从第三被告人实施的具体行为来看,就是踩点、指认犯罪对象,这些行为均是绑架犯罪的次要的实行行为,不能单独、直接地引起犯罪结果的行为。

以上事实,具体见讯问各被告人笔录及各被告人当庭供述。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4、应认定第三被告人人身危险程度相对较低

根据刑法理论,反映人身危险程度的事实包括:行为人的一贯表现、是否有前科、是否为初犯和偶犯、是否能真诚悔罪如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等。本案中,第三被告人此前一贯表现较好,无前科,本次犯罪系初犯、偶犯;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有悔罪表现。

二、关于量刑

建议对第三被告人减轻处罚,理由如下:

1、事实依据

(1)起诉书指控的第二宗犯罪中,第三被告人成立犯罪中止。

(2)第三被告人在本宗犯罪中系从犯

(3)第三被告人人身危险程度相对较低。

(4)第三被告人系未成年人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对未成年罪犯量刑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应当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综上,辩护人认为:第三被告人作为一名未成年人,其基本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是有的,所缺少的正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这与未成年人大脑的生理发育不够成熟有关,也与外部教育、自身素养有关。如果能够减轻处罚,给他机会,让他改变,被告人其实是能够成熟起来并变得遵纪守法的。请合议庭考虑。

以上辩护意见,供合议庭评议时参考!

辩护律师:XX律师事务所

XX律师

二O一八年七月二日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七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十四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十一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c248038eedd533c6e475027c13ca59f

山西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山西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山西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ff54148f5d8282989e489c0056e45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