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中国高科技产业正面临一个新的转型机会。”谢德荪认为,这一转型可简称为,由“MadeinChina”向“MadeforChina”转变,即由“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制造”。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a2878293100e26304f93c135b616f3e
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如果从推动GDP发展的角度来说,目前中国高科技产业还很弱,因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没有自己的市场。”旧金山时间9月22日,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亚太中心主任谢德荪(EdisonS.Tse)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9月19日,谢德荪刚刚从中国返回。事实上,自2003年始,谢德荪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实战领域即是“中国创新之路与转型”,并成为中国政府与企业频频拜访和咨询的重要人物。
“但现在,中国高科技产业正面临一个新的转型机会。”谢德荪认为,这一转型可简称为,由“MadeinChina”向“MadeforChina”转变,即由“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制造”。
产生这一转型机遇的重要前提是,目前中国内部已有足够大的消费市场。据谢德荪估计,2015年中国的销售市场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市场。
“我认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应紧紧把握这一机遇,因为谁控制了市场,谁就能获得最高利润。”谢德荪说,现在首当其冲的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应积极参与中国传统经济的结合并从中产生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新商业模式,提高中国人民整体的消费水平,然后,再去谋略中国高科技产业自身的变革。
“因为借鉴全球科技行业发展历史,高科技这一行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可以单独割裂的东西。”谢德荪说。
《21世纪》:您怎么评价目前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谢德荪:竞争力还比较弱。为什么这么说?这里,我们需要先厘清思路。
目前,中国IT企业的做法通常是上游和中游做得比较多,下游做得少。我这里的上游指的是组件部件或材料,下游指的是提供给客户最终用途的手段。但IT企业的主要客户是谁?是企业,如果中国的IT行业要发展,一定要让中国的传统企业先强大。当国内很多企业还不会或不习惯用IT时,中国IT产业就不可能有大市场,你只能到外面去,但你也不可能控制得住外面的市场,所以你只能做做外包加工等。而美国已有惠普、IBM等那么多跻身世界500强的IT企业,也很难卖进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卖给惠普它们,变成它们上游。
但如果一直这样,中国IT产业就很难有竞争力,因为做上游永远也赚不到很多钱,必须想方设法去控制下游。也就是说,中国自己下游必须强大。换言之,中国传统企业必须先做大,只有这样,中国高科技产业才可能控制下游。而当一个企业或行业不能控制最终客户市场时,你是很弱的。
《21世纪》:你的意思是当一个国家传统行业不强时,高科技产业也很难发展。两者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全球高科技发展的历史中也是这样吗?
谢德荪:是的。在我看来,传统企业不强时,高科技产业是没有市场的。
其实外国科技行业的发展时间也很长,也是在传统企业慢慢做强后,IT进来时主要就是帮助它们增强生产率等,美国是这样,全球都是这样,前面的路也走得很艰难。而美国高科技产业是在什么时候真正获得快速发展时机呢?也就是在美国传统行业很强时,这是因为就像个人电脑这种东西的发展,最后客户不是你和我,而是企业买得最多。当企业需要自动化,他就会买很多高科技产品。虽然有些高科技产品可以最终卖到客户,但目前全球来说还很少,大部分高科技产品都是由企业购买。
还有一点,中国很多传统行业中,国有企业控制资源太多,没竞争时不一定需要IT来提高竞争实力,而国外竞争很激烈,所以需要IT。但现在,中国很多国有企业也有在这方面加强工作,不过,我觉得如果不是到一定水平,IT能带来的好处与其付出的钱可能会不平衡,比如一个小公司通过买一个软件技术能提高20%生产力,但这笔购买的费用可能就要花很多钱;如果我是大公司,增加2%就已经很了不得,而成本又完全能支付,所以还是要看你强势的公司有多大,有多少。
《21世纪》:你能详细评价一下目前中国高科技各行业的情况吗?
谢德荪:除像中移动这种最终客户与市场就在中国的这种垄断性行业外,比方说软件,目前中国很多做软件的企业都是跟着外国人做,外包或其它什么。现在,要给中国市场做软件业也很艰难,因为赚不了多少钱,中国企业需要软件的还不多,市场不大,本土市场不是很需要,因为中国企业没有强起来。这个就像电子商务或者广告一样,如果你中小企业都不是很多很大,电子商务行业和广告市场也无法茁壮成长。
以前,中国走的路一直跟着别人,别人做什么中国做什么,我就比你好,我就比你便宜,同时也是为人家市场做。我觉得抢市场时,中国确实有便宜优势,但这是过渡性的,中国的人力成本也在升高。现在,中国是到了一个应跳跃出来的时候,而且要很快跳跃出来。
《21世纪》:应该怎么跳、怎么转呢?
谢德荪:我希望中国的高科技行业企业能抓住机遇去和传统经济结合产生一些思路和商业模式,把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然后再去谋略高科技产业自身的一些变革。
至于具体方式,历史上传统行业的发展和现在有很多IT产业时不太一样,当时没有这些技术和捷径,因此已建立起一个顽固的生态系统,很难改变,如果当时就有IT行业,也许可以不用走那么长的路。这里的关键是,高科技行业可帮助传统行业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如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方式解决分销代理模式等。美国也是这样,因为已有很强的线下系统,发展线上销售系统就有一定阻碍。那么如果中国什么都没有时,新东西一出来,可能改变就完全不同。
我的意思是,中国IT产业可能要用不同商业模式,不能照搬美国,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做法。这里的转型主要是商业模型的转型,不是科技,没有什么新科技,而是一个新想法。我还是鼓励把高科技和传统企业结合起来转型,利用外国科技转变中国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这样传统企业就可以控制下游,把产品卖到中国。
现在,几乎所有中国IT都是在支持西方企业发展。如果中国有不同企业发展时,中国就可能有不同的IT企业,不同的发展机遇,而外国人也无法抢占这一市场。
《21世纪》:也就是“MadeinChina”向“MadeforChina”的转变。那为何是现在拥有了这一机遇而不是以前?
谢德荪:因为中国目前已有足够大的市场,这是一个重要前提。
你想中国有13亿人口,那我问你中国有钱人在其中有几个percent?如果是12%,那剩下来也约有1.6亿,而整个日本人口数就2亿,中国消费市场是不是很大?以前,中国没这个基础,一定要卖到外面,如果他们不买,就死掉了,因为自己没有钱,但现在不同了,所以中国要发展自己的市场。而另外,如果中国能用新商业模式帮助中国农民富裕,使他们也有消费能力,你再想想中国市场会有多大。
《21世纪》:您怎么评价以前中国“用市场换技术”的思路?
谢德荪:用市场换技术,这个思路在以前是对的,但现在再这样做可能就不对,中国现在已经有自己市场,不要再给人家,要自己开发自己市场。以前中国人多且穷,除了给市场,也没有什么可给。但现在再用这个思路不好,因为市场是最宝贵的。
《21世纪》:您怎么评价中国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呼吁?
谢德荪:以前中国一直呼吁自主产权,我觉得不需要,最好办法是买人家东西,然后做自己的下游。
美国是传统产业和IT产业都发展得比较强,结合比较好,现在美国主要是要降低IT成本,美国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时研发成本投入比较高,所以现在一直在试图降低IT行业成本,如把生产制造放到外面,不关乎核心机密的研发也放到外面等。目前,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实力中还是NO.1,全球技术最多也在美国。但中国和美国不一样,因为中国人口非常多,所以不一定要从上游而可以从下游着手。
但是为什么中国当时会提这个?也有原因。通常想法是,市场是固定的,只要拿了知识产权就可以怎么样等;其次,中国为此支付的钱也很多,上游支付了大量成本而下游又给别人赚去利润,自己赚到的钱不多;再次,也不能从一开始就从控制市场开始抓,因为外国市场你不懂,中国内部市场此前又不够大。
《21世纪》:能否简单介绍下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对市场的做法,以及它们对中国现在的转型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
谢德荪:1930年代时,全球最大市场不在美国,而在欧洲,当时也正值全球经济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说要开发自己市场,不走别人市场,这是美国一个大走向,同时那时美国移民已越来越多,所以市场也越来越大。
现在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市场,那么日本是怎么发展的?首先,日本人口不少;其次,日本从没给过别人它的本土市场。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内部发展并延伸到外,自己市场控制很厉害。自二战后,日本就一直在发展内部市场,用外面市场发展里面市场,通常赚钱不是在外面而在日本,就是用日本市场增加国民收入,然后再用这个去打外面市场,所以外面市场价格就比日本国内价格低,现在日本人也普遍有一种要买日本货意识,对他们来讲,这是一种荣誉,他们觉得日本东西好,所以贵。
韩国也是和日本模式差不多。我认为现在中国应做同样事情,不要再理“轮胎”这些事了。中国人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一定要买外国货。民族心理不太一样,文化方面可能也有一些因素。
《21世纪》:造成这种“外国货为强”的现象,您认为中国企业自身有没有一些责任?
谢德荪:日本和韩国很早就从质量控制角度入手,而中国企业普遍强调便宜,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不完备有一定原因,但我觉得很多时候这和主观意识是更相关的。
再比如中国人口多,通常卖一次就够了。我记得有一次在中国看到一个广告,但这个东西不怎么好。我说,它卖一次就没人买了,结果旁边一个学生说,对啊,但在中国只要能卖一次就够了。你想想韩国那么小,卖一次是赚不到多少钱的,所以这个事情和人口也是有关系的,它必须很注重不让客户跑掉,但中国企业人那么多可能就不怕。
另一原因也要结合前面提过的话题。现在很多中国科技企业把东西卖给国外,责任是落到要卖给最终客户的那个外国企业,所以,中国科技企业易缺乏责任感。一没有品牌,二没最终对客户的责任,这也造成“外国货为强”的观念。
《21世纪》:我是否可以说,您这一转型思路,与目前中国鼓励内需的策略是一致的?
谢德荪:中国现在鼓励内需的大方向是好的,但重要的是怎么做内销,不能光说,需要引导。我觉得做内销最重要的是两个:一是企业要为中国人民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消费者愿花钱,现在,中国很多消费者因福利不够、医疗没保障等喜欢把钱存起来,我觉得如果这两方面能做得较好时,就可以鼓励和加速。
另外,怎么增加农村收入也很重要。农村收入增加将带来一个消费群,使中国企业市场变大。具体到高科技产业政策,能否用高科技产业来开发农民收入和开发中国市场也很重要。如果农民生活好,他们会买很多在中国城市出产的产品,同时,这个城市收入也增加。如果这个循环能良好运动起来,就很好。
《21世纪》:在经济转型中,地方政府一直非常活跃,您认为在高科技这一转型过程中他们应该和能够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谢德荪:地方政府应该是主要执行单位。在西方,最活跃的细胞是企业,而中国则是区域,因为中国还是离不开政府的。
我认为地方政府可以积极引导所有企业来走一条路。现在,至少有几个地方政府来找我谈的和我正在做的几个项目,确实是和这方面相关的。我感觉地方发展是中国发展的方向,地方可以直接干和做,中央则可以认同、引导和配合。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a22832470b2860422e8670dd7637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