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概述科举制度的演变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科举制度的演变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科举制度的演变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f8d111bf5abb075d1a1d5b8910cc519
科举制度的演变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为隋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材的制度。魏晋以来,均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任用人材,由是导致门阀世族垄断朝政。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故在开皇末年实行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铨举,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隋代的考试制度,除有秀才、明经科外,炀帝时又加了进士科;进士只试策,明经除试策外还试经。这两种科目都适应了一般士绅的要求,通过考试,即可入仕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才,采取了开科取士的方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吏部授官
唐代士人科举及第后,并不是立即授予官职,再经吏部的释褐试,才能做官。吏部重视士子的学问与才德,以身,言,书,判作为甄选的标准
进士特盛
唐代科举虽以进士,明经两科最盛,但因应考进士科目远较明经困难。政府又提倡文学,故进士地位凌驾明经之上。士人趋之若骛,进士科成为读书人做官的踏脚石
公卷通榜
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一旦临场失准,亦可获取录,称为公卷
宋代科举制的特点
科举地位提高,宋朝废除了两汉的察举制,视科举为取士正途
扩大考试规模和及第名额
考试时间改为三年一贡举
确定殿试为定制,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州试(地方考试)——省试(尚书省礼部主持)——殿试(由皇帝主持)
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
设置锁院制(主考官一且受命,立即住进贡院,与外界隔离,防止主考官漏题)
别头试(最早出在唐朝进士科考试中,凡考生与主考官有亲戚、子弟关系的,应该另设考场,另派考官
糊名制(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起来,防止考官徇私舞弊,也叫作“弥封”或“封弥”)
誊录制(在誊录官的监督之下,由书吏用朱笔誊抄后接受批改,誊抄后的试卷叫“朱卷”,原来的试卷叫“墨卷”)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确立了八股取士制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衰败的原因
科场舞弊层出不穷,积重难返
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丧失了作为教育机构的独立性
首先,学校以科举中式为目的。科举中式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是士人的志向所在
其次,教学内容空疏无用。科举考试实际上是八股文的考试,因此八股文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最后,教学管理松弛。学校中缺考现象相当普遍,也相当严重
清代的科举制与明代基本相同,沿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弊病日益显现,徇私舞弊严重,科举考试日益僵化、衰落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时间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时间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88d5b9fe5f8e1e003e3d2656207e48f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科举制度的演变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科举制度的演变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be92b58148c70a24b423a17ce0253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