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课文解析树形表格思维导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课文解析树形表格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蛋糕店老板 浏览量:162022-09-18 22:51:23
已被使用2次
查看详情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课文解析树形表格思维导图

有关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课文解析及知识总结。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课文解析树形表格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课文解析树形表格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dad6182e18890c8bb2c04cce2c1f120

思维导图大纲

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知识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课文主题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课文分段

第一段(1):

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段(2-4):

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段(5-18):

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段(19-29):

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句子解析

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人们也有钱买,而那时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强调“都”“只能”,有点儿辛酸,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2.那一受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丢”得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3.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的这种玩法的喜爱。

4.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既写出了裂缝的宽度,又写出了裂缝歪歪扭扭的样子,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学习条件,更写出了那时候玩具的稀少,衬托出竹节人在孩子们眼中的重要性。

问题归纳

1.作者为什么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2.作者写破旧的课桌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破旧的课桌,一方面是交代玩耍竹节人的主要场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竹节人作为玩具带给我们不可或缺的童年乐趣。

3.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课文讲解树形表格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课文讲解树形表格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课文讲解树形表格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178ec9757f0e11250dfbd1b8d4cd8d3

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文解析树形表格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文解析树形表格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文解析树形表格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07a21e01d428cf9727a81b2265f05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