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单元第二十六课总结概括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单元第二十六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单元第二十六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239c577a1560a1cfdd5411369de2839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单元第二十六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 1949 年 9 月, 在北平开幕。
内容: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 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 结束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
(3) 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1 土地改革:
背景: 大部分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农民遭到地主的经济剥削和压迫。
措施: 1950 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目的: 废除封建地主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为新中国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巩固了人民政权。
2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意义: 从根本上稳定了物价, 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3 抗美援朝:
背景: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越过三八线, 侵略朝鲜, 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经过: 1950 年, 以彭德怀为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1953 年, 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 上签字。
意义: 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背景: 1953 年, 中印两国就历史遗留问题举行谈判, 周恩来首次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影响: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印度支那问题得到解决。
4. 1955 年万隆会议:
特点: 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概况: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同”, 是指亚非国家都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 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任务。“异”, 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有所差异。
意义: 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平相处、 反对殖民主义的精神。 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 友好合作。
1 一五计划
背景: 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 重工业基础薄弱。
内容: 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同时进行三大改造。
意义: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2 1956 年完成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实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3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 我国三大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单元第二十九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单元第二十九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4b52776944df2e22b753f1f74c1c102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单元第二十八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单元第二十八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bd721c5b2adaa9f8c547698777f1e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