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树形表格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树形表格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67a963871857d65229ec8a44ffbc9b3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知识总结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 人类居住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 村落的出现原因、构成、影响
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
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3、影响人类居住场所变化的原因
(1)人类最初选择穴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受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制约。
(2)人类离开洞穴开始营建房屋定居,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原始农业生产出现和房屋建造技术发展等紧密相关。
4、村落相对于城市有如下特征:
居民的生活依赖于自然界,通常从事种植、养殖或者采伐业;
聚居规模较小,并且是内向的;
一般都不经过规划,是自然生长的;
通常就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社区。
5、宋代集镇发展原因及特点
(1)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加。 ②宋朝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生产力水平提高,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 ③宋朝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④草市发展规模扩大,促进了集镇的勃兴。
(2)特点
①从规模来看,集镇数量总体还较少。 ②从分布地区看,多集中于水陆交通要道,分布不平衡。
6、古代中国民居的特点
体现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
7、城市的产生有哪些影响
(1)城市的产生和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稳定政治局势,促进工商 业发展,易于实现资源的高度集中。
(2)城市一般都有城墙,增强了安全防御。
(3)城市庇护了各种非农业人士,促进了技术、文化的发展。
(4)水利工程、道路等的完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5)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体育、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
一 城市化的演进
1.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
(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1851 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50%的国家。
3.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4.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
表现: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5. 建国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 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1. 建筑技术的革新
1. 建筑技术的革新,表现在:(1)1854 年,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2)19 世纪 70 年代,比列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 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 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3. 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
三 公共设施的完备
1. 19 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
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近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1864 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不断完善。
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 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
2. 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
3. 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
4.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二手书销售平台新航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二手书销售平台新航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92403b70afada50cf4fa4f56e0981c9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113爆卡会总结会会议纪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113爆卡会总结会会议纪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af6c152a765d5821e8e1787f2b322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