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思维导图主要总结医疗卫生医学影像学知识:CT图像后处理技术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医学影像学知识:CT图像后处理技术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医学影像学知识:CT图像后处理技术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e6d9fc59a502918daa46e8d3ae14de3
医学影像学知识:CT图像后处理技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重建技术是指使用原始数据经计算机采用各种特定的重建算法处理得到横断面影像的一种技术。
即扫描一次,也可通过不同的重建算法来获取不同的图像。
常用的算法有
1.标准算法:
最为常用,使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达到均衡,如颅脑重建;
2.软组织算法:
适用于需要突出密度分辨力的软组织图像重建,如腹部器官;
3.骨算法:
适用于需要突出空间分辨力的图像重建,如骨质结构和内听道。
重组技术是用重建后的数据实施进一步后处理的技术方法,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
目前的重组方法有
1.多平面重组(MPR)
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可较好的显示组织器官内复杂解剖关系,有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常作为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而广泛应用。
2.曲面重组(CPR)
可将扭曲重叠的血管、支气管等结构伸展拉直,较好地显示全貌。也正因此变形操作,导致重组后的图像无法真实反映器官的空间位置和关系。
3.多层面容积再现(MPVR)
(1)最大密度投影(MIP)常用于显示和周围组织对比具有相对较高密度的组织结构,如注射对比剂后显影的血管、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等;
(2)最小密度投影(MinIP)主要用于显示密度明显低的含气器官,如胃肠道、支气管等;
(3)平均密度投影(AIP)此法因组织密度分辨力较低,临床上很少应用。
4.容积再现技术(VR)
多用于观察头颅和脊柱四肢骨关节外伤,脑血管、内脏大血管等血管性病变,胆管、尿路及肿瘤性病变。缺点是不能显示内部细微结构和微小的病变。
5.表面遮盖显示(SSD)
空间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晰,有利于病灶的定位。多用于骨骼系统、空腔结构、腹腔脏器和肿瘤的显示。但不如VR图像操作灵活方便,现已较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