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生活娱乐综合知识动机介绍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动机介绍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762264862 浏览量:02024-05-19 13:32:36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动机介绍思维导图

动机的概念,种类,理论等内容讲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动机介绍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动机介绍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92c38e3707f985e8c521b8cb250e7ce

思维导图大纲

动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维持和指引。

动机是使其行为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静止➡活跃

无➡有

指向功能

主体有明确的对象或活动目标

维持功能

行为的坚持性

动机与需要

需要的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所处环境。

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或事件,即追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中得到满足。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人的各种活动与行为,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需要的种类

起源

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指向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需要的层次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

来源

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力量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就越强,潜力越大

产生的顺序

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满足的顺序

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评价

积极因素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 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需要层次理论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企业管理中 的运用。

消极因素

强调需要是天生的,模糊了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一方面,他提出了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趋势。另一方面,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需要层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看成是一种机械的上升运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改变需要层次的主次关系。

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 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

动机与目标

目标的含义

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

目标是个体期望的状态

目标的种类

明确的目标与模糊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可以对个体提出及时的要求,给人一种压力和被控制感)

不同难度的目标

难的,中等的,容易的。

目标的难度水平并非绝对的,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目标的动机机制

作用

注意力分配

努力程度

坚持性水平

任务策略

影响因素

困难的目标付出更多努力

没有时间限制下,难的坚持更久

选用恰当的策略可以带来更好的活动结果

动机与行为和工作效率

动机与行为

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不同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一般来说,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良好的动机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

但实际生活中,动机与效果不统一也可能发生

动机与工作效率

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影响因素

动机本身的强度

任务的难度

动机与价值观

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

饥饿

社会动机

兴趣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交往动机

学习动机

动机的理论

本能论

詹姆斯、麦孤独、洛伦茨、弗洛伊德

1.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

2.人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

3.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与动力。

4.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

5.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有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评价:

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如人为什么有攻击行为

人类的许多行为可以更好地由学习来解释,如自信、自卑

驱力理论

伍德沃斯,赫尔

驱力:

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食物、性等)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 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赫尔的驱力减少理论:

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可以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做出行为,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个体行为的动机:寻求驱力的减少。

人类的行为不仅是受生物驱力支配,还受到习惯的影响,提出公式:

P = D x H

驱力(D)、习惯强度(H)共同决定了个体有效行为潜能(P)。

习惯的强度指刺激和反应之间连接的力量

赫尔的实验

训练两组老鼠(剥夺进食22小时和剥夺进食3小时)走通道,老鼠通过通 道后会获得奖励。假设长时间的食物剥夺会引起高的内驱力,而一只老 鼠跑通道多次受到奖励后会形成跑通道的习惯。

结果表明,剥夺食物时间长,以及多次跑通道得到奖励的老鼠跑得更快

该实验说明,动机的强度跟驱力以及习惯的强度有关系。

评价

驱力减少理论能解释部分行为,如吃饭喝水,但不能解释另一些行为, 如强制性进食、惊险竞赛等,这些行为是为了唤醒紧张,增加驱力。

唤醒理论

赫布、柏林

1.人总是处在唤醒状态,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个最佳水平。

2.一般来说,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刺激,它带来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 太高或太低,个体都会感到不舒服。

三个原理

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唤醒水平

2.简化原理

重复进行刺激会使唤醒水平降低

3.经验对偏好的影响

经验丰富的个体喜欢复杂的刺激。

个体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有些人喜欢刺激性、 冒险性的游戏,因为他们的唤醒水平较高;有些人则相反。

诱因理论

驱力理论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 为上的作用。针对该缺陷,人们提出了诱因的概念。

人类的行为是由外在的诱因导致的,外在诱因可能直接刺激个体的动机。

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 用,如物质、事件和情境等。

赫尔

P = D x H x K

赫尔在驱力理论基础上(驱力-D、习惯强度-H),增加诱因(K)变量, 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

诱因与驱力是分不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的,只有当外在的诱 因变成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成为行为的动力。它们共 同作用,影响人类的行为。

认知理论

期待价值理论

该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expectancy)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托尔曼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目标的期待。

期待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S1-S2)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S1-R-S2)。

例如, 看见闪电(S1),就期待雷声(S2),这是由刺激引起的期待;平时努力学习 (S1-R),期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S2),这是由反应引起的期待。

期待是重要的,它能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归因理论

海德 假设人类有两种强烈的需要

第一种是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

第二种是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

韦纳 证明了成功和失败 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

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内部:满意、自豪,愧疚、羞愧;外部:无 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积极归因

消极归因

自我决定论

德西 自我决定是人的一种选择能力。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是自我决定,而不 是强化序列、驱力或其他任何力量。

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 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自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做出 的自由选择。这种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有利于能 力发展的行为,并且构成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自主动机–受控动机

自主动机指个体很大程度上出于自身意愿和兴趣而主动产生行动的动机。

受控动机指个体由于内心或外界环境的压力而被迫产生行动的动机。

两者并非绝对对立的维度,而是可以看作一维的连续体整体考虑。

三种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要

自主需要:个体感知到做出的行为是出于自己意愿的,由自己决定的。

能力/胜任需要: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体验到自己是有影响力的、体 验到实践能够表现自己能力类似于自我效能感

关系需要: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系、关心他人或被人关心,具有归属他人或群 体的归属感。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 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 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

效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成就目标理论

平崔克 认为,成就目标是一种有组织的信念系统,反映 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与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 错误和成就标准等有关

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 述目标就是成功。

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会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如选择适当的具有 挑战性的任务,并使用深层的加工策略等

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 成功。

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往往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有时不敢接受具有挑战 性的任务,遇到困难有时容易退缩。

逆转理论

阿普特尔

人的心理需要是对立的,包括四对相反的元动机状态

每种动机状态都是按相反的方向对应排列

每对动机的两种状态只有一种能被激活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认知过程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认知过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认知过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9e4a3c9dd8aecb8f977eee444068854

读书方法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读书方法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读书方法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8401603e4fc364bb49b653305d012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