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生活娱乐综合知识普米族介绍思维导图

普米族介绍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468366963 浏览量:432024-06-04 00:52:59
已被使用4次
查看详情普米族介绍思维导图

宗教信仰,传统建筑,文化艺术等内容讲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普米族介绍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普米族介绍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d93920959874f7b4b8b927804a84237

思维导图大纲

普米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分布地理

分布地区

大部分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宁蒗彝族自治县

少数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

临沧地区的云县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

人口数量

42861人(2010年)

地理环境

普米族生活在横断山脉纵谷区中部。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金沙江和澜沧江由北向南贯穿全镜,形成高山峡谷、小块盆地交叉相间的地形。

土壤

红壤、棕壤、沼泽土、冲积土、水稻土

作物

玉米、大麦、青稞、马铃薯、荞子、燕麦、稗子(耐寒作物)

水稻、棉花、甘蔗(部分温湿地区)

地区资源

森林

云南松、冷杉、铁杉、香樟、漆树、花椒等优质木材和经济林木。

矿产

煤、铁、金、银、铅、锌、水银、石棉、铜等。

动物

虎、豹、熊、野牛、豪猪、麂子、白猴、马鹿等。

传统建筑

多数:板屋土墙结构的楼房或木楞子楼房

木楞房

建筑用材

备料时间

冬季(木质好,防虫蛀)

主体选材

选择直径4寸左右的云南松,断成4-5米的料件,用斧头、锯子等工具将料件加工成六棱柱体。

屋顶选材

选择直径粗且少枝的杉树,断成 1.6米的筒料,遵循其纹理,加工成厚约3厘米的薄木板。

其他选材

另需长约 4 米的椽条和 7 米的檩条各 20 多件。

用料多少

根据木楞房形制决定,一般一开间需木料 200 多根

建房习俗

建房仪式

建新房

搬新房

院落布局

三个阶梯

第一阶梯

正房

第二阶梯

厢房与院坝

第三阶梯

畜生圈房、松毛堆

空间功能划分

正房

厢房

其他用房

形制演变

建筑材料

全木——土、木、土、木、砖

木楞切面

圆柱形——六棱形——四方形——半圆形——木板

屋顶

木板——小青瓦——水泥瓦

结构体系

无——木框架——砖混

围护体系

全木——木骨泥墙——三面木、正面砖——三面砖、正面木

铺装

无装饰——木雕——垂花—、瓦当——瓷砖

门窗

通风口、一扇门——2至4扇窗、若干扇门

子主题 6

少数:汉式瓦盖楼房

历史沿革

普米族旧称“西番”,源出古代氐羌族群。

普米族先民原居于甘肃省南部和青海省东部,后来进入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并逐渐沿着金沙江、雅砻江南下。

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他们已分布在今四川越西、冕宁、汉源、九龙及石棉等地,是当时西昌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

唐宋时期,史籍中有关“西番”的记载很多。《宋史》记载,时人“如西番求良马以中市”,说明宋代时期,普米族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有了密切往来。

元灭之后,留居在滇西北地区的“西番”各部,就是今普米族的主要组成部分。

13世纪以来,普米族陆续迁入宁蒗、丽江、维西、兰坪一带定居下来。普米族迁入云南后,结束了迁徙的游牧生活,主要从事农耕,兼及畜牧、狩猎和手工业生产。

明朝时期,曾有普米族人被委任为土司之职,以后,逐渐被纳西族土司取而代之,普米族转变为纳西族土司的隶属百姓。

社会经济

生产形式

农业

其生产技术大致与邻近汉族、纳西族、傈僳族相仿,已普遍进入犁耕阶段,只极少数地区还遗留着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犁、铧、斧、刀、钉耙、镰等铁质工具

农作物

玉米、小麦、蚕豆、大麦、燕麦、青稞、荞麦

土地管理方式

轮作

在同一块地里不断更换作物品种,以充分利用并调节地力

间种

是在同一块地里每年多种一季和几季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常用肥料

绿肥

厩肥

草灰肥

土地制度

新中国成立前,兰坪、丽江等地的普米族已处于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宁蒗等地的普米族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阶段。

各地普米族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部分土地被土司和地主占有。

在兰坪等地,地主和富农占有耕地达四分之三左右。

游牧民族

擅长饲养和放牧

畜牧业在普米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饲养牛、马、骡、羊、猪、鸡、狗等

黄牛

供役使也兼食用和祭祀用

水牛

耕地

马、骡

供骑用和驼运货物

牛、羊

除食用外,还用于祭祀牺牲

采集和狩猎

采集火草

狩猎组织三五人集体活动

手工业

纺织

用麻或绵羊毛、牦牛毛在木织机上自编自织

皮革

铁器制造

酿酒

“苏理玛”酒是普米族特有的传统名酒

榨油

竹器编织

商业发展

普米族多住山区,交通不发达,没有形成定期的集市,很少有商品交换活动,一般是外地商人带着生活日常用品进入山区,走村串寨,挨家挨户的开展交换。

后来,普米族中也逐渐产生了季节性的赶马经商活动,北至四川木里、西康甘孜等地,南达丽江、大理。商品交换最早是以物易物,后来也采用货币做媒介,并产生不等价剥削现象。

社会组织

氏族组织

以氏族为单位组织宗教活动

在丧葬活动中,把现存的氏族组织与祖先发源地紧密联系起来,将死者的亡灵送回本氏族祖先的发源地。

语言文字

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

南方言

云南省宁蒗、兰坪及丽江、维西等地区的普米语属南部方言

北方言

四川省木里、盐源等地区的普米语属北部方言

普米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历史上,木里和宁蒗一带的普米族,曾经使用一种简单的图画文字

还使用一种用藏文字母拼写的文字,用来拼写普米族读音的原始宗教经典,用以记载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诗歌故事等。

宗教信仰

多数

原始宗教:丁巴教

“丁巴教“信仰的最高神是“巴丁剌木”,意为“普米土地上的母虎神”,她是“白额虎”的化身,是普米族崇拜的母系氏族的始祖

少数

道教

藏传佛教

其他宗教信仰

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

多神崇拜

文化艺术

民歌

分类

风俗歌

时政歌

情歌

生活歌

特点

调式调性与旋律

以五声音阶为主体

以“哩”类民歌为例,主要以五 声调式的羽调为主

“格黑”类的以徵 调式为多

音乐风格

跌宕豪迈

厚重粗犷

情感真挚

演唱风格特点

真声混合声

假声混合声

声音贯通

舞蹈

自娱型舞蹈

搓蹉

游牧迁徙

《团聚舞》

《相追舞》

《放羊调》

《过山调》

狩猎、纺织

《出山调》

《洗麻舞》

娱乐生活

《碗筷舞》

《相撞舞》

《鞋底相碰舞》

《臀部相撞舞》

飞禽走兽

《鸡食水舞》

《龙跳舞》

比朴蹉

礼仪型舞蹈

仆瓦蹉

祭祀型舞蹈

寨细蹉

醒英蹉

民间文学

神话传说

《洪水朝天》

《开天辟地》

《捉马鹿的故事》

《戛达米》

习俗起源

《给羊子的来历》

《狗救主人的故事》

《打猎的来历》

民间诗歌

习俗歌

史歌

《创世歌》

《族源歌》

婚歌

丧歌

祭社歌

生活歌

山歌

苦情歌

情歌

《放牧牛歌》

《马帮歌》

欢乐歌

《贡戛岭歌》

传统节日

二月八

尝新节

转山会

吾昔节

大过年

大十五节

绕岩洞

传统习俗

饮食习俗

以玉米为主食,兼食大米、小麦、青稞等。蔬菜种类较少,有青菜、萝卜、茄子、瓜类等。

传统的饮食方式有石头烤粑粑、羊胃煮肉、木桶煮食、糌粑面。

普米族喜食肉,主要是猪、羊、牛、鸡肉,以猪肉数量为多。

猪膘肉是普米人及摩梭人加工整猪的一种特殊方式,又名“琵琶肉”。

喝茶

早茶

中午茶

晚饭茶

烧酒

水酒

婚丧习俗

婚姻

发展过程

母系制到父系制

群婚到一夫一妻制

宁蒗地区还保留着古老的“抢婚”习俗

丧葬

出嫁的妇女死后要先向舅家报丧,舅父披着白毡来吊,婿方要屈意奉承。

形式

火葬(宁蒗地区)

土葬(兰坪靠近白族)

传统服饰

在保留游牧民族简洁利落的基础上,吸收周边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以适应定居地气候为主要目的,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服饰体系。

青年男性系白色包头, 身穿染色麻布或细布对襟衣,裤装以蓝色、黑色和白色的宽口筒裤为主,通常选择皮质长靴或短筒尖头鞋。

中年男性多佩戴毛毡制“盘盘帽”,身着对襟氆氇短衣或长衫。

未婚青年女性多留长辫,且在发饰中增加由彩色丝 线或染色牦牛尾毛编织的丝质发辫。

中年已婚妇女或老年女性多佩戴黑色布料缠头,不再 佩戴彩色丝辫,配色沉稳朴素。

首饰

女性以银质、玉质器物为主,包括耳环、吊坠、 手镯、戒指等。

寇邦平先生细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哩哩”

普米查哩(古歌):“普米族家族史歌”,或称古歌。

曲调短小,但演唱的内容却很冗长,丰 富庞大,到今天还在流行的主要有“支萨 哩”(格萨调)、“荣哩”(祝福调),以 及“喔席哩”(过年歌)和“帕米查理”(普 米史歌)等。

比仃哩:是普米族男婚女嫁,在结 婚程序过程中演唱的“婚事调”。

在新中国成立前,普 米族村寨举办婚礼时格外庄重,仪式繁杂, 整个婚礼过程都要用歌唱来表达,头绪很 多,异常热闹。

师哩:指的是“丧调”“师”的意思 是悲伤或送老人、送死人之意。

在民间的 “师哩”有两种调子,实际情况是同一个曲 调包括两种唱词,“师日”和“师哦”

茸里:汉语意思是祝福歌。在普 米族语言中,“茸”指的是“福” 或 “愿望”,这种歌主要与各种礼仪相联系。

在普米族的走亲串寨,亲朋交往,良辰吉 日,宴会以及新房落成等活动中,所演唱 的祝愿祝福歌

年节歌:在过大年过年节及其它重要节日时演 唱的民歌。

普米族在过大年、小过年、转 山节、端午节、尝新节等重要节日时,都 要有演唱民歌活动来娱乐,渲染节日喜庆, 表达庆祝。

“格黑”

阿注哩:指“有情人”“小伙伴“”朋 友“的意思。

普米族民歌中最能表达 感情,音乐旋律抒情优美动听的一类民歌。 阿注哩也指情歌。

呀哈巴拉:是一 种比较古老的民间曲调,节奏自由,旋律 悠扬,情感委婉。

其显著的特 点是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交替演唱,以 及触景生情灵活运用,随编随唱和一曲多 用等。

“洛白哩”

“洛白”,指做活,干活、劳动、做活 的意思。

“哩哩”中的做活歌主要有《推 磨调》、《砍柴调》 和《赶马调》等。

“国”(kue)

“国”的汉语意思是唱,歌唱的意思。 主要指少年儿童所唱的歌,习惯上,普米 族把少年儿童演唱的歌统称为“国”。

“蹉国”

直译为“跳唱”“舞唱”,意思为“舞 蹈歌” “跳舞时唱的调子”。

“哩哩”与“格黑”两种曲牌中 都有跳舞时唱的歌—— —“蹉国”。

音乐旋律比较虽然简单,曲式结构也比较单一,旋律的发展出现了重复、展衍、承递、合头合尾等技法发展旋律,它的起承转合完美,旋律变化合理,展现民间歌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制作的方法是先在茶桶内放一块酥油或者猪油,加入少量盐和瓜子仁,将开水倒入桶中,用打茶棍在桶内搅拌,直到油水融为一体,倒出后即可饮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使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单纯使用普米语区

兰坪县河西乡箐花、玉狮、三界、大羊四个行政村

宁蒗县永宁区温泉乡和翠依乡

以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为主,本民族语言为辅

藏族使用普米语

四川木里、盐源县部分地方

宗教文化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祭祀

祭山神

祭龙潭

图腾

白额虎

蟾蜍

巫师和巫术

占卜

合婚

治病

安灵

禳灾

主持神判

原因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木材生态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

受政策影响,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瓦片

在民族交往中,受当地主体民族和强势文化的影响

经济结构由游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和家庭手工业

信仰从低级向高级转变

概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具体分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直接原因

民族关系的影响

兰坪县

白族影响下

平面布局

三坊合院式布局

结构体系

木构架

围护体系

土坯墙、夯土墙

铺装

雕花门窗

傈僳族影响下

结构体系

土木结构

铺装

屋顶以木板覆盖,板上压石

其它

置火塘、架三脚

宁蒗县

藏族影响下

平面布局

功能整体布局

结构体系

木构架、墙外增加落地支撑柱

其它

大三脚、粗中柱

纳西族影响下

平面布局

“回”形布局

汉族影响下

平面布局

合院式布局

其它

檐牙高啄

客观原因

经济结构的影响

子主题 1

主观原因

信仰崇拜的影响

韩规教

建房习俗

新居动土、立中柱请韩规算日子

新房建好后举行火仪式

五行属火带火进正房

五行属水提水进屋

五行属木拿柴进屋

五行属土带一把土进屋

五行属金带铁器进屋

室内装饰

藏传佛教

布局

中柱位于正堂

火塘和三脚举行祭祀活动

主屋右侧设神龛

牛头、羊头悬挂室外

室内装饰

佛教图案

白海螺

宝伞

吉祥结

金轮

金鱼

莲花

宝瓶

祖先崇拜

认为人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灵魂离开肉体人就会生病

灵魂不灭,死亡时灵魂离开肉体,可以成神或成鬼

图腾崇拜

厢房设经堂

正房火塘上放置净水碗、三齿叉

室内悬挂牛头、羊头、弓箭、长刀等武器以及蜂房、羊角

立顶杆(宁蒗地区)

自然崇拜

海螺崇拜

花海螺

白海螺

黑海螺

认为祖先的灵魂依附在中柱和三脚边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人格介绍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格介绍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格介绍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1bd2307a155f025df01cdd9f9f530d1

2024.03 万相台无界序列化投放-玺承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24.03 万相台无界序列化投放-玺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24.03 万相台无界序列化投放-玺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f3d2b5d5479a825358f4f0e49bece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