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568690923 浏览量:812024-06-07 13:01:48
已被使用8次
查看详情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整理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e08a51d59b5884e083d31001a9ea963

思维导图大纲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狩猎生活:黄帝时期《弹歌》; (2)农牧生活:《葛天氏之乐》(八阙)(重点)特点如下: ①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共八首,选自《吕氏春秋·古乐篇》; ②表演形式:手持牛尾巴,边跳边唱; ③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为规整,常有感叹词出现; ④节奏突出,但旋律性不强; ⑤音乐尚无阶级性,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传授物质生产劳动的知识; ⑥反映了原始人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审美观念的提升。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4)情歌 大禹的妻、妾两人等候治水的夫君 (5)抢亲制度——《易经·贲挂》

②磬:现存最早的为山西陶寺和夏县出土的夏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 柔美。

③钟:最早出土为陶(土钟。演奏方法为悬鸣、执鸣、植鸣三种。同理,由 几个不同音高的钟编连起来形成编钟。

(2)吹奏乐器 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 七音孔骨笛,兽骨制成,能够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有六声、七声音阶的可能性。演奏方式:斜吹,竖吹均可。距今约 8000\-9000 年,是目前 出土的最古老的乐器。 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音孔:2\-3 个 ③埙:陶土、骨头、石头等制作成的吹奏乐器。一般为平底、卵形。制作材 料为陶土、石、骨等。 发展脉络:最早可吹单音——小三度音程——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八 个连续半音等。

⑤龢(hé):和。编管吹奏乐器,小笙的前身。是最早能够吹出和声的乐 器。

①乐悬(县)(悬挂贵重乐器的架子,一般为编钟、编磬):为了体现上 层社会人物的等级,按照等级地位将乐器进行悬挂,依照墙的面数划分: 乐队的规模 \[记忆点\]“宫、轩、判、特” 四面为宫悬——天子(王)使用;三面为轩悬——诸侯使用; 二面为判悬——卿、大夫使用;一面为特悬——士兵使用。

音乐礼仪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能僭越。“礼不下庶人”——老百姓不能 够使用礼乐。在政治、外交、军事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种礼节仪式。

音乐行政、音乐表演 (2)春秋时期——孔子 六艺:承袭周代礼(德育)、乐(美育)、射(体育)、御(劳动)、书(历 史文化知识)、数(算数、数学)六门课程,重视乐课,以“诗三百”作为唱歌 教材。音乐学是儒学重要组成部分。

a\.分为“风”、“雅”、“颂”三个类别: 风。北方民歌,十五国国风。流行在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 北部、四川东部等地; 雅。贵族文人作品,分为大雅(贵族)和小雅(个人抒怀)。反映现实、同 情人民、暴露统治者阶级内部矛盾; 颂。古老的祭歌和舞曲。

代表作品:《关雎》《桃夭》《蒹葭》等; 延伸:《诗经》《乐府诗集》《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 诗歌总集。

是楚国南部(湖南)民间祭祀时唱的套曲,“九”字不是实指,是成数、总 数的意思,共 11 首歌曲,标题为所祭的神鬼名字: 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女性云神)、湘君(湘水男神)、湘夫人(湘

特点:完全没有神秘气氛,充满了人间的感情,这些人性化的神鬼几乎在谈 恋爱,有的甚至为失恋而痛苦,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 ③楚国音乐现象(宋玉《对楚王问》): a《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初等水平 b《阳阿ē》《薤 xiè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中等水平 c《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高等水平 d“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极高水平(音律、创作、演奏都有很高造诣) 总结:楚国人虽能歌善舞,但技艺越高,善者越少。 (2)说唱艺术雏形 《荀子·成相篇》(哲学家荀况) 演唱形式: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伴唱。“相”又名“舂牍”,用几尺长的粗竹筒制成的乐器,演奏起来用两手捧着春击地面,打出节奏。 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的政治。

(3)声乐理论 《乐记·师乙篇》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稿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 端如贯珠。” 翻译:因此歌唱的人要注意:声音向上进行时激昂慷慨;声音在向下进行时 低沉压抑(气息通畅、下沉);曲调婉转动听;休止如同枯木一样安静,不能拖 泥带水;大的曲折要像矩尺那样明显,小的曲折要像钩子一样婉转;连续进行时 要像一串珍珠,圆润、连贯。 这样形象化的比喻唱法描述,已经说明了当时人对歌唱及表演的重视,也说 明当时歌者已经注意到唱歌的气息运用和演唱的严格性。 (4)歌手、声乐教师 歌手:王豹、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等; 歌唱教师:秦青及其学生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歌声高亢洪 亮)

(2)曾侯乙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三律”。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 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可完整的演奏五个八度,五声、七 声音阶,中部音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是我国古代最响亮、最有色彩感的旋律乐 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 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结构:上中下三层。中下是主体部分,又分成三个部分。共 64 枚\+1(楚惠 王)错金铭文(乐律) 出土意义: ①这套编钟音域宽广,十二个半音齐备。由于有了完备的中间音,所以能在 任何一个音上灵活自如地旋宫转调; ②编钟上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以及 曾和周、楚、齐等诸侯国的律名和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 所谓“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 ③它的出土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 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 2000 年; ④填补了中国早期封建时期的音乐史空白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奴隶社会、早 期封建社会以及东周王朝音乐文化和湖北地区音乐史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2)三分损益法 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 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进行加减(损则减,益则加)乘以 2/3 或 4/3 的因数。计算出来的五音,按照高低排列为:徵 羽 宫 商 角。

a\.重视音乐对人的美的塑造:兴于“诗”(文化)、立于“礼”(道德)、成于“乐”(美育、审美); b\.选人、用人方面,把音乐作为重要标准; c\.把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六艺”之一(礼、乐、射、御、书、数),将《诗经》作为歌唱教材; d\.乐是治理社会的标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建立和改造良好的社 会风尚,音乐是最有效的途径。(乐与人的关系); e\.“尽善尽美”——评价音乐最高水平,评价《箫韶》。

②孟子:a“仁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仁德的语言不如仁 德的音乐更能进入人的心里); b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王与民同乐”等; c 用“仁义”学说来看待音乐,认为音乐是表现“仁义”的重要手段; d 肯定音乐的存在和价值,音乐与人的情感是互相联系的,带给人美感; e 强调“中和”的审美原则; f 强调雅乐与俗乐均能平世治国,同等重要。 ③荀子《乐论篇》《富国篇》,针对墨子“非乐” a 论述了乐的本质和社会功能,认为乐是人们的情感需要; b 音乐可以使人们统一在同一个道路上,使人们充满力量,应付社会任何的 变化; c 音乐是社会所需要的,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这种力量对外能够征伐,对内 起到谦让、亲和的作用; d 音乐是“先王”用来表现欢乐的,礼和乐是最重要的; e 音乐具有感化人的作用,所以要谨慎选用; f 音乐既能够表达人的志趣,又能使人得到娱乐。

核心内容: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礼”和“乐” 音乐美学思想广泛,涉及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的审 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创作过程等。 a\. 音乐本质的解释,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的精神状态; b\.“物动心感”:“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 的产生与人的情感变化有关——情感美学的“他律论”; c\.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审乐已知政”、“乐与政通”,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d\.音乐的社会功能: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同等看待; e\.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音乐必须接受政治、伦理道德的制约; f\.对音乐美感的认知:认为音乐应该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所不 可缺少的等。 (2)墨家思想(非乐)代表人物:墨子《非乐》、《三辩》 主要论点:“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 巨患也。” 考点:墨子非乐的辩证观? 积极:站在百姓立场,反对侈乐;消极:反对一切音乐,忽视音乐的进步意 义。 (3)道家思想——老庄学派(老子、庄子)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 “五音令人耳聋”,反对享乐。但是,道教曲目比较恬淡,隐逸,幽静,空灵,这是 由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决定的。

庄子:“天籁”、“地籁”、“人籁”反对人的主观作用) (4)法家——商鞅、韩非子等(音乐要严格遵守创作规律,需要严谨、缜 密的乐风。这是由法家崇尚法术势相结合、苛刑思想决定的。)

(2)三种含义: ①音乐机构; ②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创作的类似于民间诗歌、文人诗作的作 品;③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

(2)分类: “横吹”②:马上演奏,演奏鼓和角等乐器;鼓吹:排箫、笳等,殿堂、宴 饮。

(6)意义:为后来的各种吹打乐、鼓吹乐、吹歌、锣鼓等乐种的发展奠定 基础。

(2)发展脉络: 民间无伴奏的歌谣“徒歌”→“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但歌”→“丝 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加入伴奏)较复杂形式“相和歌”。

(3)分类:①中原旧曲;②荆、楚西声;③江南吴歌。统称为清商,在宫 廷中作为“华夏正声”。

(6)伴奏乐器:节鼓、琴、瑟、筝、琵琶、箜篌、笙、笛、箫、钟、磬、埙等。

(3)节目:“东海黄公”(歌舞,戏曲重要雏形)、“鱼龙蔓延”、“总 会仙倡”、“跳丸剑”、“吞刀吐火”等。 (4)特点:规模庞杂、妙趣横生的娱乐性为主要特征,是汉代俗乐重要类 别。包含了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节目中有歌手、击鼓、击钟、吹笙、击筑等。 (5)意义:如此规模庞杂、妙趣横生的娱乐性百戏歌舞的出现,实在是汉 代民间俗乐中一簇瑰丽的花朵。影响歌舞戏等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2)重要节目:《大面》(又称《兰陵王入阵曲》)、《钵头》、《踏摇 娘》等。

(4)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 全文共 7000 多字,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反复论述“声 无哀乐”的观点。系音乐“自律论”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对立。

(2)魏晋以来音乐文化交流: ①歌舞伎乐的交流:大批中亚、西亚和印度人,包括乐舞艺人陆续进入中国。龟兹乐吸收一些天竺乐舞的因素,传到凉州,又和当地以及中原乐舞融合,形成 西凉乐。西域各地如龟兹、康国派遣艺人组成乐队,随突厥皇后到长安。乐队中 著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擅长龟兹琵琶,并把西域乐律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

此外,区别于秦琵琶、汉琵琶③的另一种梨形音箱的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约 在公元 350 年前后,通过天竺传入中国北方。筚篥也在此前后由西域传入内地。

④中原音乐文化经历着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过程。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使得 北方的民歌、鼓吹乐,以及相和歌等艺术形式的南流,为南方民族音乐注入新的 发展因素。(客家人)

(2)击乐器类 ①编磬(山东济南泰山洛庄汉墓,编磬达到 6 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编磬数 量最多,多数保存完整);②筑,击弦乐器,可张五弦。是我国弓弦乐器的远祖。其他乐器如方响、锣、羯鼓等。 (3)弹拨乐器类 ①箜篌:卧箜篌、竖箜篌两种,有西域传入,与古代“丝绸之路”有密切关 系。 ②琵琶:秦汉时期大致分为两类 a 共鸣琴箱呈圆形,直径;b 共鸣琴箱与颈 连接成梨形。 魏晋时期出现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已失传) 隋唐时期被称为琴琵琶、汉琵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此种乐器,故称为阮咸,简称“阮”。

嵇康的《琴赋》、阮籍的《酒狂》、蔡文姬的《悲愤诗》为该时期重要古琴 作品; 3)出现了如《广陵散》、《幽兰操》、《酒狂》等重要琴曲。

③《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以文 字谱记谱。碣石调为曲调形式,幽兰为乐曲表现内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2)新律:南朝宋何承天提出。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十分接 近十二平均律。 (3)笛律:晋时期的荀勖。在乐器改良中制成十二只用于定音的笛,每一 个笛适吹一调。后来出现“管口校正数”,以黄钟律长度与姑洗律长度的差数。 (4)南北朝时期的西域音乐家:苏祗婆及她的“五旦七调”。

高昌伎 汉族、少数民族、外来的曲调组成。

(4)歌舞大曲(燕乐大曲):综合器乐、歌唱、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 型歌舞。结构:散序(器乐)、中序(歌唱)、破(舞蹈)。

(5)法曲:因佛教法会而得名。风格清淡优雅,保存了汉族传统音乐、佛 教音乐并吸收道教音乐与外来音乐。唐玄宗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 园。法曲在唐代燕乐中具有很高的地位。《霓裳羽衣曲》 (6)鼓吹:隋唐时期的鼓吹在仪仗和宴饮中均使用,是隋唐时期宫廷燕乐

(7)燕乐机构:教坊、梨园;人物:唐玄宗——李隆基

(2)变文: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将深奥的佛教哲 理通俗化,这种方式叫“俗讲”,说唱本子叫“变文”。

(5)《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 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是目前所见的一首 中国古琴曲。 3\.音乐理论 (1)论著 ①《北堂书钞》隋代虞世南编纂,北堂秘书省的后堂,故此得名。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类书,“乐”是其中一部,包括“艺能”“律”“鼓吹”“歌篇”等内 容以及各种乐器类别,保存了许多古代音乐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 值。

(2)宫调体系 ①隋代八十四调:万宝常、郑译根据龟兹乐家苏祗婆的“五旦七调”理论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品: ①《梅花三弄》:唐代琴人颜师古改编④。全曲共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在相同的曲调在不同段落的不同音位上重复出现三次;第 二部分包括后四段,侧重于音乐的发展。全曲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的静态 与动态,富于高度洗练的音乐美感。《梅花三弄》的曲调优美流畅,由调式主音 和属音组成骨干音,其余用经过音填充,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的神韵。

(4)律吕字谱:根据十二律音高,以一字一音的格式用律名第一字标在歌 词的每一字下面。

①大乐署:训练艺人,是太常寺主体部分,训练、考核十分严格(每十年一 次考试);②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器乐),包括卤簿(皇帝、

(2)教坊:为唐代宫廷燕乐需要建立的音乐机构,专习歌舞,女性为主; (3)梨园:设于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乐工由唐玄宗亲自排练。以习法 曲、器乐演奏为主,男性居多。

7\.隋唐时期音乐文化交流 日本自隋高祖开皇二十年(600 年)至唐昭宗乾宁元年(894 年),先后派 出 22 批“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这些使团规模宏大,少則一二百人,多至五六百人。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2 年),日本派遣的第 10 次遣唐使 团人员达 594 人之多。这些使团担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目的在于吸收唐代文化, 包括学习政治、经济、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等,他们对于促进中日两国文 化交流和传播隋唐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①瓦子: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 ②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 技艺,又叫“乐棚”。(牡丹棚、莲花棚、夜叉棚、象棚) (2)艺术形式: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等。

(2)曲子词创作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周邦彦、范仲淹等大文豪。

(4)创作方法: ①依乐填词: a 歌词方面:减字(减少原词字数)、偷声(增加原词字数); b 在原曲基础上改编:摊破(在原曲牌的基础上增加乐句)、犯调(把属于 不同曲牌的乐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曲牌) ②自度曲(自制曲)代表人物:姜夔 (5)体裁形式:令、慢、引、近、序、歌头等。

(7)代表人物: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今存《白石道人歌曲》是极 为珍贵的音乐遗产。代表自度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鬲溪梅令》等。

(2)曲体结构: ①缠令:前有引子,中间有若干曲牌连缀,后有尾声:引子—A—B—C—D\.\.\. \.\.\.尾声;(曲牌连缀体) ②缠达:前有引子,后有两个不同的曲牌反复交替出现的形式:引子—A—B—A1—B1—A2—B2\.\.\. \.\.\.。(板式变化体)《二泉映月》 (3)由民间艺人张五牛进行改编,成为《赚》。节拍有散板和定板两种形

(3)体制: ①小令:又名叶儿,属只(支)曲结构,短小精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思》; ②带过曲:由两个或三个只曲连缀而成,前无引子,后无尾声,结构为 A—B,A—B—C 等如《雁儿落》带《得胜令》等形式; ③散套:有两个以上的同宫调只曲连缀而成的组歌,一般都有尾声。

两种形式: ①有说有唱,说唱相间,歌唱部分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属说唱音乐类。如《原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改编自元稹《莺莺传》); ②只唱不说,用同一曲牌以分节歌的形式歌唱多段曲词。如《十二月鼓子 词渔家傲》等。

(3)陶真: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大约起源于北宋而盛行于金元。宋代唱陶真者多为路岐人,伴奏乐器主要为琵琶。

①用箫管、笙、嵇琴、方响等乐器合奏者称为“细乐”; ②用笙、笛、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札子等乐器合奏者称为“清乐”; ③由一二人合奏者称为“小乐器”,如嵇琴合箫管、嵇琴合葫芦琴等; ④主要用拍板、和鼓、笛,有时也用札子、水盏、锣等乐器合奏者称“鼓 板。这种合奏形式常由三至五人为一队,在街市中表演。

②律吕字谱:采用十二律名记录乐音的一种记谱法。《白石道人歌曲》中 的《越九歌》采用此种记谱法。

意义:解决了三分损益法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具有一 定科学价值。

①是哪个朝代谁撰写(编著)的一部关于\.\.\. \.\.\. 的著作;②内容、特点;③ 评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梦溪笔谈》北宋沈括(音乐思想) 内容: ①关于歌唱艺术,主张:“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字音与乐调的搭配,声与字应该完美搭配融合,构成音乐之美,是一种审美效果); ②关于乐器演奏,主张文实兼备; ③音乐分类:“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部胡者为宴乐”。

(4)《词源》南宋张炎 上卷论述音律及唱曲方法,下卷主要论述作词原则。《词源》中关于八十 四调、管色应指字谱、拍眼、曲式、词曲唱法等许多方面的论述,价值很高,是 研究古代乐律及宋词音乐的重要参考书,具有较很高的艺术价值。 (5)《唱论》元代燕南芝庵 元代燕南芝庵所作,是我国最早一部论述声乐的著作,共 31 节。内容:音 乐名家,宋、金、元乐曲名目、格调、结构、品种、内容、流传地区、歌唱方法 等,多是具体的声乐方法,是根据歌唱实践所得。

(3)指出演唱者的演唱毛病 ①“散散”:声音不集中,位置不高;②“焦焦、干干”:声音不优美;③“囊鼻”:不符合歌唱语言、字韵所需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灌入鼻腔;④“歪 口、闭眼”:表演的毛病;⑤“雌雌雄雄、洌洌、哑哑”等,均为声音的不纯净、不圆润。

(2)杂剧(北方) 宋:①结构:艳段(表演简单的日常生活)、正杂剧(表演较复杂的故事)、散段(滑稽表演)。

b 马致远《汉宫秋》;c 郑光祖《倩女离魂》;d 白朴《墙头马上》、《梧 桐雨》等。

王实甫《西厢记》: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基本上是以《董西厢》为蓝本创作而成,反映了强烈的反礼教精神。(崔莺莺、张生) 乔吉甫《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等。 纪君祥《赵氏孤儿》 (3)南戏 ①起源于浙江温州,又叫“永嘉杂剧”或者“温州杂剧”。因区别于北方杂 剧,又称“南戏”,唱的是南曲。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原是在温州一带的 民间小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戏。宋室南迁后,南戏又吸收了词调、唱赚、诸宫 调、大曲及杂剧等艺术形式的因素,成为南宋时期影响较大的一种戏曲形式。产 生了《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王焕》等一批影响较大的作品。

③南戏特点: ①在宫调使用方面,南戏不受宫调的限制,且可以随时换韵; ②在演唱方面,南戏没有一人主唱的定规,剧中角色根据需要均可随时演唱,且创造了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③在音乐风格方面,南戏以唱南曲为主,风格细腻委婉,一般采用五声音阶; ④在曲牌的运用方面,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

②余姚腔(浙江余姚):唱法很难考证,不用丝竹弦管伴奏,语言为杭州湾 地区的土语。

④昆山腔(江苏昆山):元、明时期在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流传的南戏清唱腔 调,明初已有昆山腔的称呼,他是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最久的戏曲声腔。 (2)魏良辅昆山腔改革 ①唱腔:“平直无意致”→“细腻水磨,一字数啭,轻柔婉折,圆润流畅”的“水磨腔”,强调吐字、过腔、收音,新腔轻柔婉转,焕然一新; ②唱词:文人的进入,使得唱词格律、故事情节更加讲究、雅化; ③乐器:丰富了乐队配置,除笛(曲笛)外,加入笙、箫管、三弦、琵琶、鼓板等乐器。 (3)梁辰鱼《浣纱记》(选自《吴越春秋》中西施的故事),取得巨大成 功,促进了昆山腔的盛行,奠定了昆山腔的地位。 (4)汤显祖“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6)“花雅之争”(“花部”——以梆子腔为代表的各种地方戏曲剧种概 称,样式繁多;“雅部”——昆山腔),后来花部打败了雅部。 (7)京剧的形成 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与其他剧种相互融合(汉剧、秦腔等),形成新的剧种,由于当时在京城,因此叫做京剧。

谭鑫培谭派代表剧目《战太平》:唱腔高亢、凄厉、悲壮,表现了主人公花 云的忠烈气概和激昂愤恨的情绪。

(2)歌颂农民起义 特点:这类民歌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歌词内容揭露阶级矛盾,反抗统治阶 级,曾收到统治者的镇压。

(3)太平天国运动 特点:这些民歌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旋律悠扬,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 的,具有新内容、新形式的新民歌;有的民歌曲调原为秧歌调,有民间歌舞曲的 特点。

(4)明清时期艺术歌曲 特点:明朝时期的艺术歌曲,大多存在于一些乐谱谱集中,如《魏氏乐谱》;用带格的工尺谱记谱,反映了明代部分宫廷歌曲的风貌。

特点:是富有抒情性的古代歌曲,明代出现了专门刊录琴歌的谱集,如《浙 音释字琴谱》等;这些歌曲由于随着七弦琴弹奏轻吟低唱,故曲调多吟诵性。 代表作:《长相思》(白居易)。 (6)小曲 特点:小曲是民歌的进一步发展,用乐器伴奏,添加了过门,而有的唱段长 达 200 多小节;明清留下来的小曲曲调简洁朴素,情绪欢快热烈;有的歌曲则是 用几个曲牌连缀成套曲,结构比较复杂;这些牌子曲有的在风格、情绪甚至节拍 调式上都较为接近;有的却缀入了鲜明的对比乐段,但联成套曲后又都是一个完 整的作品。

(7)俚曲 特点:蒲松龄以当时流行的小曲填词,创作了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叙事音乐,称《聊斋俚曲》;这些音乐揭露了清代社会的黑暗,鞭挞了贪官污吏,赞扬的正 义的斗争精神。

①结构木卡姆一般为十二套,每套木卡姆由四个部分组成: a 木卡姆:是感情深沉的散版序唱,节奏自由,乐句长短不一; b 穷乃额玛:意为“大曲”,由若干首乐曲组成,是叙述性的歌曲和歌舞曲; c 达斯坦:意为“叙事诗”(说唱音乐),由三四首叙事歌曲组成,各歌曲 之间也有间奏曲。这部分音乐抒情优美,曲调流畅; d 麦西来普:由三至六首舞蹈歌曲组成,音乐结构简练,情绪欢快。 ②音阶、调式、节奏、曲式结构丰富多彩,节拍运用少用的 5/8、7/8、9/8 拍子; ③使用乐器:有萨它尔、弹拨尔、独它尔、手鼓等民族乐器; ④演唱方式:演唱时,大多席地而坐,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 ⑤特点:木卡姆句式一般为四行体,内容多描写维吾尔族人民的爱情生活,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艺术珍品。

①演出形式:主要是歌唱,有乐器伴奏; ②伴奏乐器:初期只有六弦琴,藏语称为“扎姆涅”,后期加入了扬琴、特 琴、京胡、竹笛、串铃、根卡等,丰富丰富了囊玛的音乐;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具有反封建意义,不少诗配上曲调,是囊玛重要 部分) ③曲式结构:常见的有引子——歌曲、引子——舞曲,引子——歌曲——舞 曲几种; ④特点:歌唱时曲调典雅,节奏舒展;舞蹈时急速欢快,情绪热情奔放,歌 舞两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歌慢,舞快) ⑤代表作:《囊拉穹色》(冯文慈记谱) (3)白沙细乐 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有一种以器乐演奏为主的歌舞音乐,叫白沙细乐。(丝

(2)子弟书 ①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短篇鼓词在清闲的八旗子弟中盛行,形成的子弟 书; ②代表作:为罗松窗的《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等; ③分类:子弟书有西韵和东韵之分; ④结果:但由于词语过于雅驯,音乐陈于和缓,缺乏广大群众所需要的开朗 明亮活泼的情绪,流行不到百年就衰亡了。 (3)西河大鼓 ①产生于河北地区,前身是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对大鼓进行改革,从唱腔 中揉进从戏曲、民歌里吸收进来的新腔和新板式; ②伴奏:改小三弦为大三弦,以铁片代替木板; ③意义:西河大鼓日益完善,不久向北京、天津地区流传。西河大鼓对各地 鼓书的影响很大,如山东的福山大鼓、蓬莱大鼓都是西河大鼓的支流。绕口令《玲 珑塔》、《偷年糕》等。 (4)梨花大鼓 ①受益于西河大鼓,梨花为犁铧片的意思; ②代表人物:为“南口”创始人王小玉,曲调刚健、明快,唱腔婉转、华丽,长于抒情;另一派称“北口”创始人何老凤,曲调浑厚朴质,咬字有力,富于乡 土气息。 (5)京韵大鼓 ①又称京音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书 相结合,吸收京剧梆子腔的声腔发展而成; 发展脉络:木板大鼓——怯大鼓(河间方言):胡十、宋五、霍明亮——刘 保全加入北京音韵:京音大鼓(京韵大鼓) ②特点:它的曲调流畅明快,跌宕起伏有致,强调字正腔圆; ③代表人物:刘宝全(武戏)、白云鹏(文戏)、韩永禄等,以北京话作为 说唱的标准语言; ④伴奏:除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吸收戏曲唱腔,进一步丰富了说唱艺术; 尤其是刘保全被称为“鼓王”,嗓音清脆明亮,高亢挺拔,行腔自如,对发

(6)弹词 ①是流行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地区的说唱曲种,如苏州弹词、评弹,与陶真有直接渊源关系; ②特点:弹唱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乐器,演员自弹自唱,又相互伴奏、烘托,再加上渲染书中的戏剧人物及情节,其唱篇一般为七字句式。 ③代表人物:有陈遇乾、余秀山、马如飞,号称陈调、余调、马调; ④发展形势:女艺人增多,后来出现了“弹词开篇”(演唱)、“拆唱”等 短篇演唱形式,唱腔流派也越来越多。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 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 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https://baike.so.com/doc/10017553-10365458.html)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

2)虞山派 虞山派创始人为严瀓,他组织众多琴家结成一社,名琴川派,因地处虞山,又名“虞山派”。严瀓主持编印了《松弦馆琴谱》。另外代表人物还有徐青山(徐 上瀛)。

②琴曲 1)《平沙落雁》 乐谱最早见于明崇祯朱常淓刊印的《古音正宗》。这首乐曲流畅生动,表现 手法简练,将抒情性与情节的发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易于听众理解,所以流传 甚广。乐曲表现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的场景,是借鸿鹄之 远志,显逸士心胸的作品。 2)《渔樵问答》 曲谱最早见于明嘉靖肖鸾刊印的《杏庄太音续谱》。古代文人常自以不得志 于社会,对隐身林泉的生活备加向往,崇尚陶渊明等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 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渔樵问答》即描写此种意境。 3)《良宵引》 曲谱最早见于明代严瀓刊印的《松弦馆琴谱》,一般初习古琴者多学习此去。它短小精悍,但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全曲气度悠闲,恬

(2)琵琶艺术 ①代表人物:李近楼、华秋苹、陈牧夫、王君锡等; ②琵琶曲: 琵琶武套《十面埋伏》 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是王君锡的传谱,标题为“十面”。全曲 共分 13 段,音乐素材可能取自民间音乐乐曲,按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将各乐 段用琵琶技法贯穿起来,成为武套琵琶曲。 《霸王卸甲》 是陈牧夫的传谱,乐曲旋律线起伏不大,主要靠琵琶演奏技法的变化来塑造 形象,其中“楚歌”“别姬”两段,悲切缠绵,含蓄内在,感人肺腑。 琵琶文套《月儿高》 《月儿高》是一首琵琶文套大曲,最早见于明代抄本琵琶谱《高和江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有小标题,其音乐进行、结构形式与白居易《霓裳羽衣曲》所描写的场景相似,因此将《月儿高》易名《霓裳曲》,可使人联想到唐大曲娴 雅、欢乐的情趣。 ③三弦 三弦又名弦子,是北方小曲、传奇的重要伴奏乐器。方形大三弦,以粗犷、豪放流行于北方;圆形小三弦以柔婉、纤丽,流行于南方。是后来清末盛行的说 唱艺术,北方鼓词用大三弦,南方弹词用小三弦。 5\.民间器乐合奏 ①十番锣鼓:十番锣鼓简称十番或锣鼓,流行于江南长江下游地区,特别在 无锡、扬州、宜兴等地最为盛行,民间则称之为"吹打"或"[苏南吹打](https://baike.so.com/doc/8409413-8729140.html)"。十番锣鼓 以锣鼓段、锣鼓牌子与[丝竹](https://baike.so.com/doc/6671954-6885795.html)乐段交替或重叠进行为主要特点。根据其所用乐器的 不同,可分为"[清锣鼓](https://baike.so.com/doc/7991251-8306306.html)"(又名素锣鼓)和"[丝竹](https://baike.so.com/doc/6671954-6885795.html)锣鼓"(又名荤锣鼓)两大类。只 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为"[清锣鼓](https://baike.so.com/doc/7991251-8306306.html)";兼用[丝竹](https://baike.so.com/doc/6671954-6885795.html)乐器演奏者称"丝竹锣鼓"。演奏时管、弦乐更番迭奏,管弦乐与打击乐又交替重复的进行,形成音色变化丰富、情绪热 烈的风格。

④福建南音: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泉州、厦门、龙溪等地,以及台湾省、东南亚等地。根据使用乐器、演奏特点和曲牌名称等方 面研究,与唐、宋、元、明时期的音乐有密切关系: a 乐器:使用的琵琶叫做南琶(面板开有两个月牙形音孔,演奏时横报)与 唐代的曲项琵琶相类似;吹管乐器洞箫与唐代尺八相近;拉弦乐器二弦与宋代奚 琴几乎一样。

(2)琵琶谱 ①《高和江东》:明代琵琶谱抄本,是目前仅见的一份明代琵琶谱,标记了 十首琵琶曲,如《清音串》、《竹子》、《平韵串》、《月儿高》等。指法比较 复杂,已与后世常用指法大体相同。

③《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收录了流行于江浙一带的琵琶大曲十三 套,小曲八套,编者李芳园。所选的 21 曲,有几套是华秋萍琵琶谱中不见的乐 曲终不见的, (3)词谱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成书于清乾隆十一年,由庄亲王允禄奉旨编撰。所收曲目较全,全书共计 82 卷,以工尺谱方式记录南北曲曲牌 2094 个,连同变 体共 4466 个。包括唐宋词、宋元诸宫调、元明散曲、北杂剧、明清传奇等内容。 (4)戏曲曲谱 《纳书楹曲谱》:是一本戏曲谱集,成书于清乾隆年间。收有昆曲、单折戏 和散曲诸宫调以及时剧共 360 出。其中有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其他还有《西 厢记谱》等,但此书只裁工尺,未标头、末眼。 (5)器乐合奏曲谱 《弦索备考》:是清嘉庆年间蒙古文人荣斋抄的一本器乐合奏曲,这部曲谱 收录 13 个套曲,故又称“弦索十三套”。除了合奏谱之外,还有但歌乐器的分 谱(胡琴、三弦、琵琶、筝)。 7\.乐律 (1)新法密律 朱载堉发明,成果最早见于《律历融通》。“新法密律”科学地解决了三分 损益法造成的“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朱载堉凭他精深的数学、律学造诣,用开方的方法来计算律的长度,使十二律间的音程达到严格的均匀性,这就是他 的有别于三分损益法的“新法”。将一个纯八度的振动体长度均匀地分为 12 份 比值相等的“十二平均律”原则。这是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 律学理论。

(2)工尺谱 “工尺七调”:即小工调、凡字调、上字调、六字调、尺字调、正宫调、乙 字调,各调的名称及调的关系是以小工调为基础,以工音来确定。 明、清工尺谱的广泛使用,对保存我国传统音乐和明清戏曲、民歌、器乐的 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戏曲音乐是对当时社会艺术生活影响最大的部类,京剧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 大剧种。

京剧人物: 老三鼎甲——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新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 桂芬。

南麟北马——周信芳、马连良 戏曲改良:汪笑侬(创立汪派,编演了《瓜种兰因》等具有爱国思想的新戏,对“海派京剧”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编写新剧目;上海潘月樵和“夏氏兄弟”创 造“海派京剧”(上海风格);梅兰芳创立“花衫”行当。

1\.梅兰芳 对京剧的贡献: ①角色:将“花衫”(青衣与花旦相结合,为王瑶卿首创,系梅兰芳老师)角色发扬光大; ②伴奏:在原有伴奏基础上增加二胡、月琴等乐器,丰富了乐队编制; ③派别:创立了雍容华贵的“梅派唱腔”,演唱凝重而流畅。梅兰芳演过 40 多种女性人物形象,主要体现在唱腔、打扮; ④种类:创造了“时装戏”(时装戏相对"古装戏"而言,因穿着时装而得名,亦泛指不穿古装、清装的戏剧。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剧目); ⑤改造传统剧目: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改造,如对剧目《宇宙锋》进行改 编,编演了《木兰从军》等爱国戏; ⑥文化交流:为京剧走向世界做出贡献,是一位重要的“文化使者”; ⑦表演体系:他的表演艺术同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合 并“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代表了东方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⑧民族气节:抗战八年时期,梅兰芳蓄须辍演,宁死不为日本列强演出,体 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代表剧目:《洛神》《宇宙锋》《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等。

对京剧改革: ①唱腔,“以腔就字”的唱腔原则,“声、情、美、永”的演唱要求; ②广泛向其他戏曲、说唱学习,也向西洋音乐学习,创造了委婉幽咽(yè)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 ③赴欧洲考察各国戏剧,扩宽自己的艺术视野;④具有很高的民族气节、爱 国主义精神。

3\.周信芳——“海派京剧”上海“麒派”(七龄童) 特点:①他的演唱特别注意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对节奏、力度、吐字、气息 等刻意处理;②形成了爽直的艺术个性,表演富于激情。

4\.京剧培训: (1)“富连成班”:叶春善、萧长华等人在北京主持的,成立于 1904 年,以培养京剧表演人才开设的京剧培训科班。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七 科共达六百多名京剧演员。"富连成班"是我国京剧发展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首屈一指的科班,1904\-1944 年间,培养了众多京剧名家,对京剧事业的传承和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二)其他剧种 1\.评剧——河北地区莲花落子与东北“蹦蹦”合流而成。流传于华北、东北 地区。 ①特点: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 ②音乐体制:板式变化; ③伴奏: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打击乐器与京剧大体相同; ④代表人物:成兆才、李金顺(粗犷豪迈、有激情)、白玉霜(演唱形式擅 长使用“反调”,低腔演唱,适合悲剧演出)等。当代演员还有新凤霞、赵丽蓉 等演员; ⑤代表剧目:《杨三姐告状》、《大西厢》、《花为媒》、《刘巧儿》等; 2\.越剧(南方较为重要的戏曲种类)——由于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嵊县 一带而得名。 ①代表剧团:“四季春班”; ②代表人物:袁雪芬、傅全香等; ③后来,“雪声剧团”、“丹桂剧团”做出巨大贡献:袁雪芬创造了新越剧 基本腔调——“尺调腔”、范瑞娟与琴师合作创造了“弦下腔”等; ④代表剧目:越剧“十姊妹”(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等)合演的《山河 恋》,其他还有《祥林嫂》; ⑤风格特点:优美、抒情、文雅; ⑥乐器:二胡、琵琶、中西乐器兼有。

近代其他地方剧种有:晋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黄梅戏、汉剧、花 鼓戏等。

其他现象:新四军中的越剧队伍到了当时盛行的女子越剧风气,实行男女合 演,给传统戏曲带来了新的生机。

1\.河南坠子——河南道清与“颖歌柳”、“三弦书”等合流而成。是近代流 传最广的说唱曲种之一。 ①特点:歌唱性较强; ②代表人物:“乔派”乔清秀(“坠子皇后”)唱腔悠扬婉转、节奏流畅、吐字清脆; “董派”董桂芝:唱腔含蓄深沉、板眼规整。女演员作出重要贡献。

2\.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 ①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后来流传至重庆、成都等大城市,音乐 以明清俗曲和民间音乐为主; ②类别:大调、曲牌、小调三类; ③音乐结构:曲牌体、板式变化体、单曲体; ④代表人物:李月秋(女艺人); ⑤表演形式:坐唱自弹乐器; ⑥伴奏:渔鼓,“四川竹琴”、月琴、琵琶等; ⑦流派:后形成了“扬州调”(委婉细致)和“中河调”(粗犷朴素)大艺 术流派。 3\.苏州弹词 “蒋派”蒋月泉:在“马调”(马如飞)基础上吸收“俞调”(俞秀山)着 重抒情的特色以及京剧念白和声韵特点创立了运腔富于音乐性、叙事抒情兼长的 风格; 其他还有“杨调”(杨振雄)、“丽调”(徐丽仙)等。 4\.京韵大鼓 代表人物:刘宝全、张小轩、白云鹏; 近代较为突出的为:白凤鸣(“少白派”——苍凉悲壮);骆玉笙(“骆派”——抒情宽广)《重整河山待后生》 特点: ①节拍:以一板三眼和有板无眼的板式为主; ②腔调: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 ③曲目题材:以短篇为主。

④共产党领导区域民歌、歌颂人民军队,如《韭菜开花》《盼红军》等; 其他如歌唱新生活、领袖、英雄的民歌还有很多,与这些地区的社会生活密 切相关。揭示社会矛盾的如《种大烟》《提起哥哥走西口》《三元里抗英童谣》

(2)新民歌创作方式 ①吸收传统民族音乐(民歌、戏曲、说唱、器乐和部分古典歌曲)填词或编 配; ②吸收学堂乐歌或近代创作歌曲填词; ③词曲全为新创作,与西洋音乐技法相结合,一般为词曲同时出来。 (3)民歌研究场所 ①40 年代延安的“民间音乐研究会”:系统搜集、记录各地区的民歌,进 行整理,挖掘、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西北民歌; ②重庆国立音乐院“山歌社”、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对收集到的民歌进行润 饰,加工而又不失民歌原貌。 (4)民歌理论研究 音乐工作者对民歌的音乐形态、结构种类、旋律、音阶、节奏等作了专门的 研究。出现许多研究成果: ①冼星海的《民歌研究》、《略论民歌研究》; ②吕骥《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 (5)艺人: 吐尔地阿洪(木卡姆)、色拉西(马头琴演奏家)、仓央嘉措(囊玛创作者,六世达赖喇嘛) 2\.民间歌舞 汉族传统歌舞(广场舞):秧歌、花鼓、花灯、采茶等。

传统汉族歌舞代表性舞蹈为秧歌,陕北秧歌综合了民间鼓舞(腰鼓、花鼓)和化妆表演(舞狮、跑驴、旱船等)等艺术,是民间艺术中影响颇大的广场歌舞。

①道具:扇、鼓、棒槌、伞、高跷等;②动作:扭;③音乐:就地取材; ④乐器:锣、鼓、唢呐、镲等;⑤扮相:神话故事传说、才子佳人等; ⑥规模:扭大场、扭小场(后来影响秧歌剧);⑦种类:地秧歌(河北昌黎)、高跷秧歌、平地秧歌队、过街秧歌等。⑧地域分类:华北秧歌、河南秧歌、高平 秧歌、陕西秧歌、西北秧歌、东北秧歌、山东秧歌等。

非遗保护:2006 年 5 月 20 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一)音乐社团 1\.北大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成立于 1919 年,前身为“北京大学音 乐团”,蔡元培任校长,导师有萧友梅、杨仲子等。最多发展有 200 多人。聚集 了一批音乐教师。主要工作为:出版音乐刊物(1920 年出版《音乐杂志》),举行音乐演出。1922 年改名。

3\.中华美育会:近代美育社团,1919 年由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在上海 成立发起。1920 年发行了会刊《美育》,由吴梦非任总编辑。

①主要工作:采集整理研究中国民间音乐,整理民歌 300 多首。撰写了一批 高水平研究性论文,出版了相关的民间音乐周刊十余种; ②意义:对解放区的音乐剧种、民歌改编、合唱、秧歌剧、新歌剧而创作有 直接影响(鲁迅艺术学院)。 5\.国乐改进社\[北方\]:中国民间音乐社团,1927 年成立于北京,由刘天华等 人发起; ①宗旨:以改进国乐为宗旨,主张走中西音乐调和与合作来发展民族音乐,“改进国乐,谋求普及”; ②主要工作:刘天华等人对收集、整理民族音乐做过一些设想。举办音乐会 演出,出版了以音乐杂志为代表的相关刊物; ③结果:由于得不到社会重视以及财力等原因,它的发展并不理想。 6\.大同乐会\[南方\]:中国民间音乐社团,1920 年由郑觐文创于上海,是 20\-40 年代规模较大的民族乐团,先后聘请民师任教。 ①早期活动:演奏宫廷雅乐,曾效仿 164 件雅乐器。但此活动受到萧友梅先 生地批评,后转向演奏古典音乐、民间丝竹乐; ②乐队形制:乐队发展为吹管、擦弦、弹拨和打击乐等新型民族管弦乐队; ③曲目:《将军令》《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 ④做过改革实验:a 乐器改革:改革笛子,将单个笛子变为“二接笛”,解 决音准问题;b 乐曲改革:柳尧章将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为民乐合奏曲《春 江花月夜》; ⑤贡献:先后培养了一批民族乐器演奏者,整理改编了一批民乐曲目,改革 了一批民族乐器,对中国民族音乐继承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0\. 上海中华口琴会:中国近代口琴社团,1929 年由王庆勋等发起成立,创 办中国最早的口琴刊物《中华口琴届》。

①乐器:琵琶、二胡、扬琴、三弦、笛、箫、鼓、板、木鱼、铃等。主奏乐 器为胡琴(丝)和笛(竹); ②特点:乐曲有小曲、连套曲,各种乐器都可以在骨干音上加花装饰。音乐 以“花(花哨)、细(细腻)、轻(轻快)、小(小巧)、活(灵活)”为特点; ③演奏手法(原则):“你简我繁,你繁我简,你慢我快,你高我低”; ④“八大名曲”:《云庆》《行街》《三六》《慢三六》《慢六板》《四合 如意》《欢乐歌》《中花六板》; ⑤社团:“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

①乐器(中外乐器结合):高胡(粤胡)、琵琶、筝、笛、扬琴、小提琴、单簧管等; ②特点:活泼、明快、风趣、诙谐,音乐结构精短、简洁、集中,调式上常 用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但角调式较少,徵调式最为多见。广东音乐有许多精巧 的加花、变奏、装饰、滑音手法。题材有描写自然景色、风俗事件、神话传说等,富有艺术特色。 ③代表作:何柳堂的《赛龙夺锦》,吕文成的《平湖秋月》《步步高》,严 老烈的《旱天雷》《连环扣》,其他还有《双星恨》、《雨打芭蕉》等。 3\.器乐音乐家 (1)周少梅,民乐演奏家,江苏人。自幼接触民乐、学习民乐,二胡、琵 琶均擅长。 对二胡进行改革: ①用上、中、下三个把位变换演奏。扩宽了二胡的音域; ②喜欢用软弓(弓子变软,大大丰富了乐声,用它可以拉出类似唢呐、扬琴 的声音,可以模仿各种鸟鸣声,但要求演奏者具有十分高超的技巧。),有自己 不同的演奏风格。刘天华曾拜他为师。 (2)吕文成,广东音乐演奏家,深受江南丝竹和西方音乐音乐影响。器乐 曲《步步高》《平湖秋月》《渔歌唱晚》等。二胡改革: ① 首创二胡的丝弦变成钢弦; ②采用两膝适当部位夹住琴筒拉奏方法。

(3)阿炳(原名华彦钧) ①生平:民乐演奏家,江苏无锡人,道士之子。演奏二胡、琵琶。双目失明 后以卖唱为生,曾广泛学习民间音乐,能够超脱狭窄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 生活的感受,创作、加工、演奏各种器乐曲。 ②作品: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 ③音乐特点(阿炳音乐灵魂): a\.阿炳的音乐灵魂在于传统:他传统音乐底气厚足,精通道家音乐和二胡等 民乐演奏,熟悉苏南戏曲、说唱、丝竹和民歌。精致的展现了他个人深沉的音乐 构思和意念,在《二泉映月》中,我们熟悉的感受到了民歌、道乐的乡土音韵。

b\.阿炳音乐的灵魂在于大众:他生活在社会底层,靠音乐乞讨,换取生命的 延续,他已经广视人间烟火和苦乐。他的音乐有很强的可听性,曲调流畅,充满 世间真情。技法朴实,纯熟而又不故弄玄虚,有很强的民间性——大众化。富有 民众生活情趣,雅俗共赏,深受民众喜爱,他的音乐是植根于大众音乐生活的典 范; c\.阿炳音乐的灵魂在于心血:他的音乐感人至深、如泣如诉,让大众闻耳泣 下。他的音乐作品不是应时、实用、炫技性的“产品”,而是作者毫无他求的用 心血筑成的精致的“玩物”。 总体来说,阿炳的音乐曲调性突出,意境深远,与听众交流如诉衷肠。他的 音乐灵魂在传统音乐积累中,在大众音乐生活中,在奏者、编者心血的磨砺中。 ——节选自《阿炳音乐的灵魂在哪里?》(伍国栋,《人民音乐》,2014 (2):48\-49) 二胡曲《二泉映月》特点: ①采用江苏民歌音乐材料写成,运用多种二胡弓法和不同力度的变化; ②采用两个基本的曲调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具有古代唱赚和近代双主题变 奏的特色; ③细致的表现了饱尝生活艰辛的社会底层人们悲怆的心情和倔强的性格。

(4)其他音乐家: 近代古琴流派中泛舟派的传人——张孔山。近代早期流派中诸城派代表人 物——王露。管平湖:近代古琴家,为《广陵散》、《酒狂》等名作打谱。查阜 西:中国近代古琴家,早年组织“今虞琴社”,著作《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等。严老烈:广东音乐作曲家、演奏家,作品《旱天雷》、《倒垂帘》等。何柳堂:中国近代广东音乐代表人物,作品有《赛龙夺锦》、《七星伴月》等。杨元亨: 近代管子代表人物,河北人。擅长演奏各种管乐器,建国后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 管子教师,作品《放驴》、《小二番》等。

上海公共乐队(1881);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1923),被称为“远东第一”、“东亚第一乐队”的是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建国后改为上海交响乐团。 哈尔滨交响乐团:由旅居哈尔滨的俄侨音乐家所组成。

(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5)音乐活动: ①“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主张效仿日本和欧美,主张学习借西洋音乐之力创 造中国的新音乐,编写外国曲调填词的歌曲; ②开展了多方面的音乐活动举办了传授西洋音乐讲习会; ③发表以西乐改造中国旧乐的文章,出版相应的音乐刊物; ④创建音乐社团和管弦乐队。

2\.沈心工(1870\-1947) (1)简介:是近代音乐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在其 77 年人生中与上海关系密 切,“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曾前往日本留学,回国后写了大量乐歌作品。作为乐歌初创代表,他的乐歌写作集中在 1902 年后的 25 年间,共 180 多首作品,多为选曲填词,另有少量自度曲。“学堂乐歌之父”,组织“音乐讲习会”。提 倡白话文,被誉为“至直如话,而又神味隽永”。

(3)乐歌特点:①乐歌内容丰富,紧贴时代脉搏;②唱词易懂,富于形象,适合于儿童演唱;③节奏适度,曲调明快。 (4)唱歌集:《学校唱歌集》(我国最早的小学音乐教材)、《国民唱歌 集》、《心工唱歌集》等。

3\.李叔同(1880\-1942) (1)生平简介:近代音乐教育家,乐歌的重要创作者之一。笔名息霜,早 年留学于日本,学习绘画,旁攻音乐。1906 年留学日本期间独自编纂出版了我 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创办了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回国后 长期从事美术与音乐教学工作。1918 年出家为僧,号“弘一居士”。

(2)音乐特点: ①作品具有爱国情怀,多表现自然景色,抒情性强; ②作品大多数是咏物写景的抒情歌曲,所填歌词文辞优美,富有意境和韵味,词曲结合流畅自然; ③歌词多为旧体诗,旋律选用日本和西洋的曲调。

自度曲:《春游》(三部合唱,中国最早的合唱作品)《采莲》(三部合唱)《早秋》《祖国歌》《忆儿时》《悲秋》等。

《祖国歌》:李叔同创作的乐歌作品,用民间音调《老六板》加工而成,表 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刘质平、吴梦非、丰子恺(写作《音乐入门》等著作,起到了普及西方音乐 的启蒙作用)均是李叔同学生。

①1901 年去日本留学,其间学习音乐,发表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乐歌作品:《练兵》《海战》《游春》《新》等。这些乐歌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较早公开发表 的"学堂乐歌",也是现在能见到的中国人正式使用简谱的早期记录之一; ②1901 年曾志忞偕夫人曹汝锦赴日留学。1902 年参加沈心工发起组织的“音 乐讲习会”(中国近代最早的音乐社团),后将这个组织改建为“亚雅音乐会”(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第一个新式音乐社团); ③1904 年编写的《乐典教科书》序言上提出“新音乐”主张,也是最早提 出者; ④1908 年创办了“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我国近代第一支由国人组成的 西式管弦乐队); ⑤1913 年到北京参与京剧改革,组织了“中西音乐会”,聘请专家共同研 究京剧音乐的改革,发表了《歌剧改革百话》。作为乐歌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侧 重于音乐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特造一种二十世纪新中国歌”; ⑥作为音乐教育家,发表了《音乐教育论》(中国最早研究音乐教育的论文),编著或翻译的书籍还有《和声略意》(是中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 一篇文章,成为我国引进西洋和声学的先驱)《国民唱歌集》《风琴练习法》《简 易进行曲》等;梁启超评价曾志忞为“我国此学先登第一人”。 模板:是中国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课程及其演唱的歌曲,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乐歌,发展中国初等音乐教育。

2\.专业教育:上海国立音乐院,成立于 1927 年 11 月,是我国第一所高等专 业高校。

4\.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于 1938 年 11 月,目的是为抗战培养文艺人才。分为 音乐、美术、戏剧、文学四个专业,采用轮训班(一部分人)的方式。

(一)20 年代作曲家 1\.萧友梅(1884\-1940) (一)生平 ①萧友梅,近代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广东人;②先后在日本 和德国留学,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博士论文《17 世纪以前的中国 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是我国第一篇博士论文;③1922 年受聘于“北大音乐 传习所”;④1927 年成立我国第一所正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国立音乐院”。

(三)创作、作品 1\.声乐 (1)合唱曲:《别校辞》《春江花月夜》 (2)歌曲: ①反帝爱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音乐属于进行曲风格):《问》《“五 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⑤《南飞之雁语》 ②学校生活:《晨歌》《踏歌》 (3)歌曲集:《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 2\.器乐 (1)室内乐:《D 大调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2)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曲》(3)钢琴曲:《哀悼引》 (4)钢琴、大提琴协 奏曲:《秋思》等。

(五)作品解释 ①《问》 《问》是 20 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歌曲之一,易伟斋词、萧友梅曲,作 于 1920\-1921 年,发表于《今乐初集》中。歌曲借用德国古典歌曲的手法,词曲 结合较好,歌曲结构为分节歌(2 段,旋律相同,歌词不同)。音乐生动,唱出 了对国家沉沦的忧郁,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 ②《春江花月夜》(合唱) a 全曲共十段,基本上具有大型声乐套曲在演唱风格上的多样性(独唱、齐 唱、男女混声合唱);b 和声基本按照欧洲大小调功能体系的规范,并运用了一 些大型的作品所必需的转调和其他调性布局。 (六)总结 萧友梅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 者与奠基者。培养出许多音乐家,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中作出重大贡献! 2\.赵元任(1892\-1982) (一)生平 ①赵元任,江苏人,中国近代作曲家、语言学家,1910 年赴美留学;②1929 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主任;③1938 应聘赴美,先后在夏 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音韵)。 (二)作品 1\.声乐 (1)歌曲 ①民主革命精神:《卖布谣》、《劳动歌》; ②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 想她》、《听雨》、《也是微云》;③儿童歌曲:《儿童工歌》;④左翼电影歌 曲:《西洋镜歌》(选自《都市风光》);⑤抗日救亡歌曲:《自卫》《抵抗》;⑥“国统区”歌曲:《老天爷》等。

2\.器乐 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我国最早的钢琴作品) 3\.作品解释: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作于 1926 年,是中国近代著 名的艺术歌曲。曲式结构为变化分节歌,共四个段落,其中引子、间奏把调性连 在一起,第三、四段出现转调。唱词文雅,借景抒情,音乐含蓄,风格文静典雅,吸收京剧西皮过场音乐。钢琴伴奏与歌唱形成很好的配合,十分独特。表达了作 者对国家的思念。 (三)特征 (1)歌曲风格新颖,抒情性强,注重歌词声调与音韵特点; (2)有些作品对民族风格语言进行大胆探索,吸收戏曲、民歌、说唱等传 统民间音乐,例如《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京剧西皮原版过门的音调,《卖布谣》吸收无锡方言音调,《老天爷》运用北方民间说唱音乐风格,十分口语化; (3)钢琴伴奏织体音型得体,善于根据作品形象刻画要求创造合适的特殊 音型,如《听雨》中钢琴奏出“雨点音型”。《海韵》的钢琴伴奏以其风波不止,波涛滚滚的气势形象地刻画出大海的景象,大大地丰富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4)有意识的对西洋多声技巧民族化进行大胆的探索的代表;

(四)总结 赵元任在音乐方面的创造,不仅赢得了当时音乐听众的欢迎和音乐家的鉴 赏,还对后来我国歌曲的创作,特别是艺术歌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音乐与 语言之间的结合十分重要(音韵学)。 3\.黎锦晖(1891\-1967) (一)生平 ①黎锦晖,湖南人,我国著名教育家,作曲家,近代歌舞之父,流行音乐奠 基人;②1922 年创办了我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③1927 年创立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④1929 年组织了“明月 歌舞团”并到全国巡回演出,热衷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二)作品 (1)儿童歌舞表演曲(24 首): 《可怜的秋香》:黎锦晖作词作曲,形式为儿童歌舞表演曲,以孩子的口吻 描写了一位牧羊女孤苦伶仃的一生,寄托了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歌曲接 近我国传统民间小调,流畅婉转,有些段落类似于说唱音调。 《寒衣曲》《好朋友来了》《吹泡泡》《蝴蝶姑娘》 特点:①作品内容、文字用语、旋律风格、节奏特点等方面与儿童生活现实 紧密相连,抓住儿童生活心理特点; ②歌词语言的高度口语化,旋律进行的优美动听,平易通顺。 (2)儿童歌舞剧(12 部) 《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 特点:①既注意了儿童富于想象的特点,又非常注意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向少 年儿童进行新思想的启蒙教育; ②大部分剧目为作者自编剧本和唱词,富有民族风格,情节生动,语言通俗,影响了几代人; ③对人物性格的音乐刻画,以及对音乐戏剧化的突出才能的发挥; ④创作方法为“以腔填词”,曲调流畅,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

(四)音乐团体 “明月歌舞团”、“中华歌舞专修学校”等 (五)总结 其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有启蒙性的重要意义,表演曲在全国城市中 小学校产生很大影响,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音乐教 育史上有开拓性作用。(歌剧影响、初级音乐教育、普通话(国语)的推广与发 展)。

《国民革命歌》:工农革命歌曲,又名《打倒列强》,采用西方儿歌《两只 老虎》的曲调填词,表现的是打倒列强军阀的内容。

(二)音乐院校作曲家群 1\.黄自(1904\-1938) (一)生平 ①黄自,江苏人,1924 赴美深造,先后在欧洲柏林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心 理学和音乐;②1930 年,被聘为国立音专专任教授,兼教务主任,先后担任和 声学、单对位法、复对位法、赋格曲等课程教师;③1931 年“九一八事变”和 1932 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创作爱国歌曲。 (二)教育家 1\.国立音专,担任和声学、单位对法、复对位法、赋格曲、配器法、自由作 曲、曲式、音乐史等作曲类理论课程; 2\.四大弟子: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贺绿汀; 3\.普通音乐教材:《复兴中学音乐教科书》等 4\.专业音乐教材:《音乐的欣赏》《西洋音乐进化史鸟瞰》《和声学》等 (三)音乐美学:黄自的音乐美学思想在近代乃至现代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他将音乐欣赏过程区分为感觉、情感、理智三个阶段,美学思想集中在《音乐的 欣赏》一书中,鲜明地表达他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和音乐美学思想。黄自认为“美”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观念,而观念则随着人、地、时的变化而常变。

(五)音乐特征 1\.整体:音乐曲调流畅优美,形象生动鲜明,技法运用细致周密。乐曲结构 简洁严谨,十分注意歌词语言与曲调展开,声乐演唱与钢伴的高度结合,有意识 对多声部的民族风格做审慎地探索。 2\.合唱:音乐充满扣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慷慨的气势,如《旗正飘飘》。鲜 明的体现了当时群众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 3\.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篇幅不长,记法简练,结构严谨,形象鲜明。能够 较好地体现原诗所要求的意境和情感。

(六)作品解释 作品解释: 1\.《旗正飘飘》:四部合唱,韦翰章词、黄自曲,作于 1933 年,是电影《还 我河山》的插曲。属于回旋曲式进行曲风格。作品激昂悲壮,唱出了人们抗敌的 决心。 2\.《抗敌歌》:四部合唱,黄自曲。属于进行曲风格,单二部曲式。音乐雄 壮,表现了人们作战的决心。

(七)总结 总的来说黄自的作品曲调流畅优美,形象生动鲜明,技法运用细致周密,乐 曲结构简洁严谨,并十分注意歌词语言与曲调展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高度 结合。同时在一部分作品里,他也有意识对多声结合的民族风格做审慎地探索。他的作品音乐风格大多偏于严谨、内秀、精致、典雅,缺乏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 时代气息。 2\.贺绿汀(1903\-1999) (一)生平 ①贺绿汀,湖南人;②1931 年春,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主修理论作曲,师承黄自;③1934 年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荣获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头奖和名誉二等奖;④1941 年 6 月,在“鲁艺工 作团”及“新四军音乐干部培训班”等单位任教;⑤后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二)作品 1\.声乐 (1)电影歌曲: ①电影《古塔奇案》插曲——《秋水伊人》;②话剧《复 活》配乐——《怨别离》;③电影《十字街头》——《春天里》; ④《马路天 使》——《四季歌》。

(2)群众抗日歌曲:《上战场》《保家乡》等,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通 俗、亲切的特点。

《游击队歌》特点:结构严谨,质朴流畅的音乐语言,洗练的手法,进行曲 风格;《垦春泥》特点:格调清新,乡土气息浓郁,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两首作品生动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与必将取得斗争 胜利的坚定信念。 (4)艺术歌曲: 《嘉陵江上》:①歌曲具有强烈悲愤的激情,富有宣叙性戏剧张力;②具有 鲜明的革命倾向与完美的艺术技巧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2\.器乐 (1)钢琴 《牧童短笛》《摇篮曲》《闹新年》 特征:清新质朴的民族风格和创意的钢琴织体,给中国钢琴创作“民族化”探索开辟了道路。 (2)管弦乐 《晚会》《森吉德玛》。《晚会》原名《闹新年》,1934 年写的钢琴曲;《森吉德玛》是一首民歌。后来均被改编成管弦乐作品,是我国 20 世纪上半叶 管弦乐重要作品之一。 (三)作品解释 1\.《牧童短笛》作于 1934 年,属于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一、三段式流畅 的中国风的民族音乐主题,通过复调手法,将不同生活相互对比,使人浮想在风 光秀丽的田园,牧童在牛背上吹笛的悠然自得场景;中间转入属调,而活泼的旋 律与前段抒情主题成对比。在复调和声的民族化上有创新意义,在齐尔品征求“中 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荣获头奖。 2\.《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作于 1937 年,进行曲风格。旋律流畅轻快,带再现二段体。易记易唱,朗朗上口。 3\.《四季歌》是电影《马路天使》中的插曲,作于 1937 年,音调采用无锡 传统民歌《哭七七》为素材。 (四)理论: ①编译出版了英国普劳特的《和声理论与实用》;②评论文章《音乐的时代 性》等;③论文集《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 (五)总结 贺绿汀是学院派和抗日救亡音乐流派的典型代表,歌曲、钢琴等体裁在当时 处于重要地位,对后来民族复调等手法的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3\.刘雪庵(1905\-1985) (一)简介:作曲家,四川人,1930 年考入中上海国立音专学习作曲,师 从黄自。歌曲是其创作的主要领域。 刘雪庵:是近代作曲家,四川人,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黄自。歌曲是他 创作主要领域,如抗战歌曲《空军军歌》等,艺术歌曲《红豆词》等,流亡歌曲《长城谣》等。器乐作品有钢琴曲《中国组曲》,戏剧配乐《何日君再来》等。他的音乐旋律流畅、委婉动听,题材主要有艺术性作品与抗战音乐等。是黄自“四 大弟子”之一,具有较高的作曲技术,也有很好地创作构思,是学院派重要代表 人物。(①简介;②作品;③特征;④总结) (二)作品: ①抗战前后曾写有《空军军歌》《中国海军军歌》等军歌歌曲; ②艺术歌曲(古诗词为主):《枫桥夜泊》《春夜洛城闻笛》《红豆词》等;

③抗战歌曲:《离家》(流亡三部曲第二首)《前线去》(流亡三部曲第三 首)《长城谣》等; ④钢琴曲:《中国组曲》; ⑤话剧配乐:《屈原》(原为郭沫若话剧); ⑥电影配乐:电影《孤岛天堂》插曲——《何日君再来》等。 (三)作品解释: 《长城谣》:①作于 1937 年,潘孑农词,刘雪庵曲;②结构:七言四句,单二部曲式,是抒情与叙事兼容的独唱曲;③原为电影《关山万里》插曲,描写 东北民间艺人被迫流亡关内的故事,每段分四个乐句,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格;④ 在朗朗上口、缠绵的音调中,表达了人们的刚强性格;⑤选用民歌小调的手法,是极具抒情性的民谣音调。

4\.陈田鹤(1911\-1955) (1)简介:作曲家、教育家,浙江人,1930 年入上音学习音乐,师从黄自 学习作曲。

(2)作品: ①1936 年创作歌剧《荆轲》、《桃花源》; ②抗战时期写了一些救亡歌曲,如《认清敌人》《我们要夺回失去的地》《我 们要振起精神》《八一三战歌》《保卫上海》《八百孤军守上歌》等; ③钢琴曲:《血债》(反映当时中国人民惨遭敌机轰炸的愤慨之情),1934 年创作钢琴音乐《序曲》; ④歌曲《巷战歌》《江城子》《采桑曲》《山中》《秋天的梦》《制寒衣》; ⑤清唱剧《河梁话别》《苏轼》;解放后为歌舞《荷花舞》《采茶灯》等编 曲配器; ⑥合唱曲《森林啊,绿色的海洋》;

5\.周淑安(1894\-1974) (1)简介:女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声乐演唱家、指挥家,福建人。1914 年赴哈佛大学学习音乐理论,1927 年赴纽约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28 年去上海 任教,30 年代。 (2)代表作:①歌曲如《抗日歌》《不买日货》《同胞们》《纺纱歌》;②声乐文章《我的声乐教学经验》;③歌集:《恋歌集》《抒情歌集》等。 6\.应尚能(1902\-1973) (1)简介:作曲家、声乐家,浙江人。1923 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9 年毕业。1930 年到上音任教,解放后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3)特点: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气质和一定的民族风格,并且十分注意发 挥钢琴伴奏与声乐旋律共同塑造形象的作用。 7\.吴伯超(1903\-1949) (1)简介:教育家、指挥家,江苏人,1922 年入北大传习所学习,1931 年至比利时学习作曲指挥,1936 年到上音任教。1942\-1949 间,任国立音乐院院 长。指挥过一些西洋古典作品和其他作品。 (2)代表作:有民族器乐合奏《飞花点翠》,合唱《中国人》,女声独唱《桃之夭夭》等。 8\.江定仙(1912\-2000) (1)简介:作曲家,湖北武汉人。1930 年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师从 黄自。曾任湖北教育学院、重庆音乐院教授音乐。

(3)特点: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学者风味,技法精湛、结构严谨、情感抒 发浓厚。 9\.江文也(1910\-1983) (一)简介:①台湾音乐家,18 岁到日本学习音乐,1932 年大学毕业后从 事作曲,师从俄国作曲家齐尔品;②受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影响,30 年代重要的 作品有许多现代作曲技法的作品轰动世界;③1938 年回国,在北平任教期间创 作了许多具有民族特点的作品。

代表作:①管弦乐作品有《白鹭的幻想》《[台湾舞曲](https://baike.so.com/doc/1119593-1184555.html)》《孔庙大晟乐章》《第 二交响曲──北京》等; ②钢琴曲:《断章小品》《5 首素描》《16 首钢琴小品》《杜甫赞歌》等; ③歌剧、舞剧作品:歌剧《浔阳江》《大地之歌》,舞剧《香妃传》等;

④歌曲:《台湾山地同胞歌》《改编台湾民歌百首》,合唱曲《北京赞歌》《潮音》等; ⑤室内乐:小提琴奏鸣曲《颂春》,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管乐 五重奏《幸福的童年》等。 (三)特点: 1\.管弦乐: (1)《台湾舞曲》是一部曲调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乡愁幽情又富于浪漫 幻想的东方风格的交响诗。以纯朴的旋律、民间舞曲的节奏以及色彩鲜明的配器,运用了较浓厚的打击乐器。生动地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 思念。

3\.歌曲:①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质朴、粗犷,民族风情十足;②回国 后创作的古诗词歌曲追求民族风格,纤细优雅、富有感染力。 (四)总体特征\[先西后民\]: 一、追求西方现代音乐的技巧化:①作品个性鲜明,手法新颖,采用各种现 代技法广泛应用,运用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音乐、十二音音乐技巧等现代技法。②他很少用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喜欢用简洁的织体,采用简单的和声、复调组 合。四、五度叠置和声是其典型的和声风格,常出现二、七度尖锐音响,有时还 以二、七度音程结束乐曲;常用多调性或无调性的手法。

(五)总结 总之,他的创作力求将中国音乐风格与世界技巧相结合,这是中国音乐梦寐 以求的目标。而他在 30 年代已作出成功的尝试,是近代中国音乐创作走向世界 的先驱者之一。

作品:以岳飞词谱写的、用管弦乐队伴奏的合唱曲《满江红》,歌剧《郑成 功》;弦乐三重奏、女高音独唱曲《泣女》,为《无锡小调》编配的钢琴伴奏等。

12\. 王洛宾:创作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搜集整理《达坂城的姑娘》《阿 拉木汗》《青春舞曲》等西部少数民族民歌。 (三)器乐作曲家群 1\.刘天华(1895\-1932) (一)生平 ①刘天华,江苏人,自幼受到新式教育的熏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音乐活动;②1917 年,像江南名师周少梅学习二胡和琵琶;③1922 年,应聘到北京大学附 设音乐传习所任其国乐导师;④1927 年,成立了“国乐改进社”,宗旨:“改 进国乐,谋求普及”;⑤记录整理民族音乐,如梅兰芳出国演出所记录整理的《梅 兰芳歌曲谱》。 (二)音乐思想 ①五四时期时代精神对刘天华有深刻影响,科学与民主思想影响颇深。国乐 改革思想:国乐是核心; ②提出了“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的主张; ③主张发展国乐,一方面吸收自身精华,另一方面容纳外来音乐; ④认为音乐是人人必备的一种养生工具 (三)二胡成就 ①创作大量民乐,如十首二胡曲,47 首练习曲。3 首琵琶独奏,15 首练习 曲; ②改革二胡,从音色、音质、弓法、指法、定弦、工艺、演奏手法等方面进 行改革; ③将二胡音乐引入高校,从民间态走向专业化道路; ④敢于标新立异,从二胡的内容到形式,旋律到节奏,从中西方音乐语言综 合共同发展二胡音乐; ⑤总结前人经验,借鉴西方教学法,用练习曲、乐曲相结合,制定了由易到 难的练习曲。如《二胡练习曲》、《琵琶练习曲》等。

(四)作品内容 ①事业和生活受挫折的:《病中吟》(no1 表达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心 情)《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又名《忧心曲》,在一根弦上演奏全曲 而得名,表达作者对事业前景的忧虑和思索); ②对生活的满足:《良宵》(又名《除夕小唱》,乐曲表达了除夕夜与友人 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空山鸟语》(描写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的景象); ③对理想的追求:《光明行》(no2 采用进行曲风格,用振奋人心的曲调讴 歌了人们对光明的追求,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在不同弦上演奏而转调,弓法上用 顿弓和大段落颤弓),琵琶曲:《改进操》; ④触景生情:《月夜》《空山鸟语》。 (五)音乐特征:民族化\+西方技巧 1\.音乐发展:①民族“多段连缀”\+“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②吸收西方器乐的主题音调重复、扩展、对比乐思展开等手法。 2\.调式、调性、旋法:①民族:运用五声音阶基础;②西方:大胆吸收西洋 大小调。 3\.节奏、节拍、速度:①民族:坚持民间音乐的韵味;②西方:大胆引进西 洋音乐节律因素、记谱方法。

(六)总结 刘天华通过创作、演奏、教学到理论研究的全面长期实践,为我国民族器乐 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整个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 争得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揭开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 史新篇章。 (七)刘天华与阿炳的比较 相同点:①两人均是民族乐器重要代表性音乐家,两人都出生于江南水乡,二胡成为他们共同的谋生手段,以及表达人生理想的载体;②共同为我们留下珍 贵的作品,共同沐浴着科学和民主的精神,用自己的心智去演绎二胡艺术。

2\.马思聪(1912\-1987) (一)简介:①小提琴家、作曲家,广东人,被誉为“中国音乐的神童”。1934 年在法国学习小提琴,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30 年代以来有影响的 作曲家;②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在小提琴音乐中做出贡献最大的一位开拓 者,他的许多小提琴作品,至今仍是重要的教材与曲目。1940 年在重庆成立中 华交响乐团。 (二)作品: 1\.交响乐:《第一交响曲》《F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塞外舞曲》《山林之 歌》(根据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改编); 2\.小提琴曲:《小提琴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山 歌》《跳龙灯》《跳元宵》;注: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的《行路难》。

(四)分类特征 1\.小提琴、交响曲:①以中国民族音调为基础,自由运用多种现代多声写作 的技巧、小提琴演奏的特殊语言、特殊演奏技巧等方式表现出广博的中国民族精 神和恬淡素雅的个人抒情风格;②小提琴作品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和具有鲜 明的民族韵味。如《内蒙组曲》第二曲《思乡曲》的基本主题,引用内蒙河套地 区民歌《墙头上跑马》的音调。在保护原来民歌风味儿特征基础上,引发了一连 串新的曲调。 2\.抗战歌曲:①表达了马思聪对祖国、对人民的生活热爱,也表现了对帝国 主义侵略者的强烈仇恨;②体现了马思聪在音乐创作上不拘一格的独特个性。

3\.谭小麟(1911\-1948)\[先民后西\] (1)简介:作曲家,原籍广东开平,生于上海。1932\-1939 年间在上音学习 作曲、民乐,师从黄自等人;1939 年去美国学习作曲,师从兴德米特;1946 年 回国,在上音教作曲。

(四)音乐理论家 1\.王光祈(1892\-1936) (1)简介:音乐学家,四川人。大学专业学习法律,受社会主义思潮(空 想社会主义)很深影响,有政治抱负,走音乐救国道路;去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学 院学习小提琴,最后学习音乐理论。第一个取得音乐学博士学位的中国音乐家,论文名称《论中国的古典歌剧》(昆曲)。

(3)核心是:中国音乐有自己的生存发展历史和文化土壤根基,是在自己 的土壤上发展,音乐思想表现是中国固有的音乐形式。

(2)理论成果:书籍《乐话》《音乐通论》是近代较系统的阐述音乐美学 的论著。

(五)外籍音乐家 1\.齐尔品(1899\-1977) (1)简介:美籍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934 年,到中国旅游,一直在华工作。工作期间,学习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如京剧、皮 影、木偶剧等;1934 年在上海举办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作品比赛,其 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获头奖;他倡导五声音阶创作。 (2)作品:《五声音阶钢琴技巧练习曲》《五首音乐会练习曲》;有中国 风格的《中国小品》《皮影戏》;歌曲《桃花店·杏花村》《春眠不觉晓》等。 (3)贡献: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音乐传播做出了贡献,对于中国音乐文 化传播有巨大贡献的组织去欧洲演出,是一位中西方音乐交流的“文化使者”。 2\.阿甫夏洛穆夫 阿甫夏洛穆夫,俄国犹太作曲家。自幼对中国音乐和京剧武打发生兴趣。作 品有交响曲四部,小提琴、长笛协奏曲各一部,30 年代初作交响素描《北平胡 同》。后来创作歌剧《观音》、舞剧《琴心波光》,创作《古刹惊梦》、《杨贵 妃》、《孟姜女》、《凤凰涅盘》等音乐\-戏剧作品。

(2)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1\-1945) 一是以黄自为代表的专业群体,二是以聂耳为代表的社会音乐家群体。1934 年,聂耳创作《毕业歌》《进行曲》等作品,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为群众性的歌 咏运动作出了准备;1935 年以上海为代表成立了许多业余歌咏团体,人数日渐 增多;1935 年末“一二九”运动后,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1937 年七七事 变后,有更多的歌咏团体奔赴前线,工矿、农民开展救亡宣传,使群众性的歌咏 更深入广泛;1938 年元旦,武汉成立的全国歌咏届抗敌协会的活动,参加的人 数达数十万人,歌咏团体有数百个,使歌咏达到了历史高潮;1938 年以后,运 动的中心转移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歌咏运动鼓舞了民众投入救亡斗争。推动了 集体歌咏形式,促进了群众歌曲创作。

1\.聂耳(1912\-1935) (一)生平简介:①原名聂守信,笔名“黑天使”,云南人。②1931 年 7 月到上海,考入了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学习小提琴。③1933 年加入共产

(二)作品概述: 1\.改编、整理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昭君出 塞》; 2\.在音乐题材上可分为群众歌曲、抒情歌曲和儿童歌曲三类。

(三)音乐特点: ①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在救亡运动高涨的年代,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音乐。从观察到思考,看到民族危难的出路,以充满活力的歌曲唱出了民族的呼声,“不 愿做奴隶的人们”; ②是第一位用音乐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如《大路歌》运用了搬 运号子式的旋律,表达了筑路工人的痛苦。他用坚毅乐观的音调表现了要求反抗 的力量,在他的歌曲中,无产阶级不再是一群消极的被压迫者,而是革命先锋,是新社会的缔造者; ③音乐语言的艺术处理,善于概括群众在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呐喊、呻吟 的语调来进行艺术处理,善于运用新的音乐语言; ④探索新结构,打破规整性的结构原则,创造性的以短小动机或乐句做基础,形成了一气呵成式的发展结构。如作品《义勇军进行曲》,他的歌曲赋予动力性 与节奏感、内在的紧张性和统一性; ⑤节奏果敢(切分、连音、附点)——进行曲风格,音型和休止符合理得体,旋律发展在歌词感染力激发的感情基础上,一泻千里的向前展开。不规则的旋律 节奏(长短句)让人耳目一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乐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 格。 (四)作品解释: ①《大路歌》:孙瑜词、聂耳曲,作于 1934 年。是影片《大路》的主题歌,以劳动号子深沉的曲调,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豪迈气概和精神。

2\.任光(1900\-1941) (1)简介:浙江嵊县人,早年曾在法国学习钢琴修理与作曲,回国后从事 歌曲创作及电影、戏剧配乐等工作。是左翼音乐的主要骨干,牺牲于皖南事变。30 年代积极参加救亡音乐活动,创作了 40 多首歌曲,且大多数是电影歌曲,在 当时就被成为著名的电影作曲家。

3\.张曙(1909\-1938) (1)简介:作曲家,安徽人,1926 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科,后入国立音 专主修声乐,是左翼音乐协会骨干人员。30 年代积极参加救亡音乐活动,创作 歌曲 200 余首。 (2)作品:歌曲《保卫国土》《丈夫去当兵》《日落西山》《打豺狼》;大合唱《洪波曲》等。

4\.冼星海(1905\-1945)解放区 (一)简介:①作曲家,广东人。②学习经历十分坎坷:20 年代去北京学 习,但未考上学校;后来去上海学习,又被开除;最后去法国学习音乐,师从杜 卡,回国后在延安当老师。③他的创作数量丰富,富有特色。④留学归来,走上 了与民众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坚持并发展了从聂耳等人开创的音乐传统。通过广 泛的体裁和题材创作出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救 亡图存的生活作品。 (二)作品: 1\.抗战歌曲及合唱 250 余首:《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在太行山上》《做棉衣》《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等; 特点:①善于以鲜明有力的节奏和富于棱角性的、宽阔的旋律,来表现革命 人民及劳动群众那种坚决果敢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情绪;②通过抒情性的音乐,生动地反映了群众战斗生活中的一些侧面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2\.抒情性歌曲:《热血》《夜半歌声》《黄河之恋》,《茫茫的西伯利亚》等; 特点:前三首歌曲均为恐怖电影《夜半歌声》中的配乐,均是田汉作词,冼 星海作曲。歌曲形式结构较复杂,并且富于悠长宽广的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舒展和 缓的节奏,以富于起伏的旋律进行与充满深情、气息宽广的音调相结合,形成自 己独特的抒情风格。 3\.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谁来跟我玩》等; 特点:作品非常富于儿童的特点,很好地反映了在反帝斗争中中国儿童天真、活泼、勇敢、爱国的精神面貌,是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歌曲。 4\.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5\.舞台剧配乐:《军民进行曲》; 6\.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一交响曲》)、《神圣之战》(《第二交响 曲》); 7\.管弦乐组曲:《后方》《牧马词》《敕勒歌》《满江红》,管弦乐《中国 狂想曲》等。 (三)《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作于 1939 年 3 月。共九个 部分: ①《序曲》(管弦乐曲);②《黄河船夫曲》(合唱);③《黄河颂》(男 声独唱);④《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⑤《黄水谣》(女声合唱);⑥《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⑦《黄河怨》(女声独唱);⑧《保卫黄河》(齐唱、轮唱);⑨《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特点: ①各乐章自成一体又互相有联系、对比,创作吸收了民间音调,又有现代作 曲技法。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黄河船夫曲》)、民间对唱(《河边对口曲》)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巧《保卫黄河》,使其音乐 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 ②这首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 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的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 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 ③九个部分(序曲加八个乐章)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个乐章在 内容、形象、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套曲音乐 的发展是具有非常严密的内在统一性的; ④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 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河大合唱》是延安时期诞生的最具有影响力 的音乐作品之一。

5\.吕骥(1909\-2002) (一)简介:①作曲家,理论家,湖南人,笔名“霍士奇”。前期从事进步 音乐活动;②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https://baike.so.com/doc/281179-297641.html)名誉主席,出生于 湖南[湘潭](https://baike.so.com/doc/1817094-1921879.html);③1930 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主修钢琴;④1938 年参与创办鲁艺音 乐系,1947 年创办《人民音乐》。曾提出“国防音乐”的口号,推动了“新音

(二)作品 ①有群众化的进行曲,如《参军八路军》《中华民族不会亡》《武装保卫山 西》;②有充满战斗精神的艺术性独唱曲,如《保卫马德里》;③有赋予深厚情 感的悼歌,如《聂耳挽歌》《鲁迅先生挽歌》等;④有强大鼓舞力量的,如《抗 日军政大学校歌》、《自由神》;⑤有清新的民歌风独唱,如《新编九一八小调》(话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插曲)《开荒》《大丹河》等;⑥富有强烈戏剧性的 独唱曲,如《大郸会》;⑦大合唱:《凤凰涅槃》等。

《抗大校歌》:凯丰词、吕骥曲,创作于 1937 年。三部曲式,庄严雄壮,抒发了肩负救国重任的民族感情。 (五)总结:歌曲以其充满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革命热情,以及他个人 那种不落俗套、力求创新的艺术个性,给当时的进步音乐运动以深刻的影响。 6\.解放区音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所开设的音乐,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音乐是政治活动重要的表现形式。音乐同其他文艺形式一样,受到了 高度的重视。从抗战开始,以延安为代表,有许多音乐家在此从事音乐活动: (1)线索: ①成立了延安鲁艺音乐系,培养了一批音乐干部; ②1939 年成立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对多种传统音乐形式开展收集和研究; ③1942 年在延安开展的文艺整风运动,音乐工作者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 谈会”讲话指导下同工农兵相结合,使群众音乐有进一步发展; (2)作品:解放区出现了许多群众歌曲,表现人民战争和军队: ①歌曲:出现《东方红》《南泥湾》《绣金匾》《翻身道情》《解放区的天》《八路好》《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歌曲; ②合唱:出现了《黄河大合唱》《八路军大合唱》等合唱作品; ③秧歌剧:1942 年以后,秧歌剧发展起来,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剧目; ④以后又产生了新歌剧,《白毛女》《赤叶河》《刘胡兰》等新型歌剧产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核心内容为: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 治服务,文艺必须从工农军大众相结合。

合唱团、歌咏队:铜锣合唱团(新加坡,任光曾辅导)、“民众歌咏会”(刘 良模组织)。

13\.“边区”、“解放区”、“沦陷区”、“国统区”其他音乐家与作品: (1)李焕之:(1919—2000),福建人,中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 家,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1938 年 8 月到延安,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迅 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 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3)向隅 1932 至 1937 年学习音乐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7 年毕业后赴延安筹 建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并历任音乐系教员、音乐研究室主任等职位。1942 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 年参加过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代表作品有歌剧《农 村曲》、歌曲《红缨枪》、《歌颂毛泽东》、《黄自先生挽歌》等,出版有《向

(4)瞿维 瞿维,中国作曲家。原名瞿世雄,1917 年 5 月 9 日生于江苏常州,2002 年 5 月 20 日逝世于江苏常州,当时他正在编写和整理《白毛女》管弦乐总谱。作 品有:钢琴曲《花鼓》。电影配乐《革命家庭》,交响幻想曲《白毛女》,钢琴 曲《洪湖赤卫队》,大合唱《油田颂》,室内乐《仙鹤舞》、交响诗《红娘子》(与王久芳合作)、钢琴与乐队《音诗》等。 (5)张鲁 张鲁(1917\-2003),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李村镇。1938 年 6 月奔赴延安参 加革命,并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转入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开始音乐 创作生涯。1939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品:组歌《七月里在边区》、歌剧《白毛女》、叙事歌曲《平汉路小唱》和《王大妈要和平》等。 (6)李伟 李伟(1914 年\-2005 年 8 月 25 日),男,汉族,又名李鼎声、伟华。河北 省沧县(今沧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音乐家。创作有歌曲《毛泽东之 歌》、《朱德将军》、《行军小唱》、《炮兵进行曲》、《东北民主联军之歌》、《军民一家人》、《我们是热血青年》等。 (7)老志诚 广东人,1925 年入北京师范学校艺术科学钢琴。曾任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 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作品:钢琴《牧童之乐》,提琴曲《叙 事曲》《钢琴小品集》,舞剧音乐《在森林中》《草原上的春天》等。 (8)时乐濛 时乐濛(1915—2008),原名时广涵,河南人。1938 年到延安,翌年入鲁 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52 年曾被总政治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总政 治部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作品:组歌《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合唱《祖国万岁》、《长征》、 《雷锋》,合唱曲《红军想念毛泽东》、《长 征》、《怀念周总理》,歌剧《两个女红军》、《南湖颂》,歌曲《歌唱二郎山》、《社会主义放光芒》、《我爱你长城》,为电影《万水千山》、《柳暗花明》、《泪痕》等配乐,二胡独奏曲《湘江乐》等。 (9)沈亚威 沈亚威(1920\-2002),作曲家,江苏吴兴人。作品有《淮海战役组歌》、(与人合作),歌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剧《打击侵略者》。有《沈亚 威歌曲选》。 (10)朱践耳 朱践耳(1922—2017),作曲家,音乐家,安徽人。1955 年赴苏联入莫斯 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 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实验歌剧院任作曲。1975 年调入上海交响乐团从事作曲。1985 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 理事。管弦乐曲《节日序曲》、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双簧管与钢琴《春 天的歌》、独唱曲《远航》和《清晰的记忆》,钢琴曲《序曲第一号“告诉你”》《序曲第二号“流水”》等,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 理而献身的勇士》,交响组曲《黔岭素描》,管弦乐音诗《纳西一奇》《第一交 响曲》《第二交响曲》等。

(11)刘炽 刘炽(1921\-1998),陕西西安人,电影作曲、歌曲家。历任抗战剧团舞蹈 演员(舞蹈班副班长),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教员。新中国最著名电影音 乐人,代表作《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主题曲)、电影《英雄儿女》主题 歌《英雄赞歌》、电影纪录片《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2)孙慎 孙慎(1916\-2021),原名孙立成,曾用名孙家模、孙学毅,生于浙江镇海,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革命音乐先驱,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第 三届、第四届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曾任中国文联党 组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首届中国音乐金 钟奖‘终身荣誉勋章’获得者。曾写过许多群众歌曲,以《救亡进行曲》最为有 名。此外,抗战期间写的《将军泪》《生命诚可贵》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民主 是哪样》《我们反对这个》等也较为流传。《救亡进行曲》创作于 1936 年初,由周钢鸣作词、孙慎作曲,与 1935 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同为抗战歌曲的 姊妹篇,激荡抗日救亡的洪流。 (13)李惟宁:近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41 年接管上海国立音专,改 为“伪国立音乐院”。主要作品合唱《玉门出塞》,独唱歌曲《偶然》等。 (14)陈歌辛:近代音乐家,中国早期流行音乐代表人物,被称为“歌仙”,沦陷区代表音乐家。代表作《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等。 (15)其他作品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阎述诗曲,作于 1936 年,著名抗战歌曲。第 一段十分抒情,采用支声复调。第二段激情澎湃,表达抗战胜利的决心,著名合 唱音乐。

何士德《新四军军歌》;卢肃《团结就是力量》;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等。

14\.中华全国歌咏协会:1938 年在武汉成立,由冼星海、张曙负责音乐工作,主要创作抗战歌曲,推动了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 15\.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1938 年成立,由郭沫若领导,大力推动 国统区的抗日救亡文艺宣传活动。

(2)代表作:歌曲《延水谣》《延安颂》《八路军大合唱》(包含《八路 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等) 《八路军进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作于 1939 年。原为《八路军大合 唱》中的作品之一,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解放战争时改名《中国人民解 放军进行曲》,1951 年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马可(1918\-1976) (1)简介:作曲家,音乐学家,江苏人。1939 年考入鲁艺音乐系学习工作,解放后入中国音乐学院担任副院长。

3\.安波(1915\-1965) (1)简介:作曲家,民族音乐家,山东人,1938 年考入鲁艺学习,后从事 民族音乐研究、写作。曾深入民间采集音乐(山西、陕北),对秧歌剧的开展和 新歌剧创作有重要影响。他创作和改编民间歌曲大约 140 余首,论文 60 余篇,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2)作品:有表演唱《拥军花鼓》;秧歌剧《兄妹开荒》《七月里在边区》;音乐理论著作:《秦腔音乐》等。 4\.麦新(1914\-1947),原名孙培元,别名默心、铁克,革命音乐家。原籍 常熟,生于上海。代表作品《向前冲》《马儿真正好》(儿童歌曲)《大刀进行 曲》等 60 余首作品。聂耳是他成长的光辉榜样之一,写了许多群众歌曲,是救 亡歌曲作曲家中的代表之一, 5\.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1930 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 盟,1934 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主要作品《松花江上》(流亡三部曲第一 部)《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 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7\.歌剧音乐 (1)歌剧发展阶段:①歌剧探索阶段(1919\-1944)黎锦晖的《小小画家》等儿童歌舞剧、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冼星海的《军民进行曲》等作品在内 容上与反帝爱国题材的需要相结合,在艺术形式上作有不同形式的探索。

(3)深入阶段(1956 年之后)。受到“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双百方 针”影响,新中国的歌剧按照新的文化政策,作曲家们继续进行创作和探索。

《白毛女》 (1)简介:是近代歌剧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到了一 个新的阶段。以传奇式的情节反映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表现了农民的斗争。 《白毛女》1945 年末在延安首演,贺绿汀词,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 等人曲。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 (2)音乐特点: ①通过音乐刻画剧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吸收民间音调创造剧中人物主题的音 调基础,根据人物性格和剧情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改造; ②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强烈的戏剧性。音乐吸收了大量民间音乐素 材,运用河北、山西等地的民歌、戏曲音乐,如喜儿唱段《北风吹》运用了河北 民歌《小白菜》的音调、杨白劳唱段《十里风雪》根据山西民歌《捡麦根》音调 改编。艺术与内容结合良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③创作形式和手法,大胆借鉴西洋歌剧经验(歌唱部分分为合唱、重唱、独 唱(宣叙调、咏叹调);器乐为管弦乐伴奏,除了伴奏部分还有序曲和幕间曲等 形式)。

一、远古、夏、商时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音乐起源学说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作品《朱襄氏之乐》(求雨)、《阴康氏之乐》(防涝)②感情说(求爱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古歌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古代祭歌——《礼记·郊特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古乐舞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古乐器(吹奏、打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单个磬名特磬,一组磬为编磬,一般三个为一组,可演奏简单旋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金石之声:钟磬(器乐合奏形式)礼乐制度 其他打击乐器还有缶、鸣球、铃、编铙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④籥(yuè)古老的吹奏乐器,编管乐器,排箫前身。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西周礼乐、音乐教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制度名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名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乐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规格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名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乐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规模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等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宫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八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4 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诸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轩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三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六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6 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卿大夫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判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两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6 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士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特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 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乐佾(乐舞人数规格)按照规模大小分为 64、36、16、4 人次。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八佾:天子使用每行 8 人,每列 8 人,64 人;六佾:诸侯使用 36 人;四佾:卿、大夫使用 16 人;二佾:士兵使用 4 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音乐教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礼崩乐坏”表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乐舞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歌唱艺术(声乐作品、歌唱理论、歌手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以“风”为代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楚辞》(《九歌》《离骚》《天问》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水女神)、大司命(主寿命男神)、东君(太阳神)、少司命(主寿命女神)、河伯(男性河神)、山鬼(女性山神)、国殇(阵亡烈士)、礼魂(结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意义: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乐器和器乐的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演奏手法;音色;用途:独奏、合奏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7.古乐理、乐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宫——徵——商——羽——角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8.音乐思想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荀子主要针对墨子“非乐”思想,认为音乐对人是很有用处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④儒家音乐思想集大成者——《乐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大音希声”——空间是有限的,艺术上最高级的音乐是人们听不到的音乐。提倡自然音乐,认为最自然的声音是最美的声音,把音乐艺术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约翰凯奇受其影响《4 分 33 秒》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乐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代表人物、作品:①李延年(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最早记载)“为 之新声曲”,作品《佳人曲》①;②司马相如(《凤求凰》)造诗赋;③郭茂倩 所编《乐府诗集》中的歌曲包括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歌、清商曲、琴曲、乐府 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兴盛时期:汉武帝时期;由盛转衰的标志:汉哀帝对乐府进行了裁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鼓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鼓吹分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题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特点:①行进中使用的军乐形式,演出场合在户外,动荡不安定;② 声音宏大,乐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③满足了当时各个阶层人们的需求(娱乐、礼仪制度、社会地位、仪仗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乐器:鼓、角、箫、管子、笙、铙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相和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节奏型乐器——节(边打节奏、边唱)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① 原文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② 马上演奏,演奏鼓和角等乐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7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相和大曲(汉魏时期):相和歌进一步发展的大型歌舞套曲。结构:艳、曲、解、趋、乱。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已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 本结构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清商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音乐机构:清商署——专门管理清商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结构:与相和诸曲相似。调式:“清商三调”也是平、清、瑟三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楚、侧:宫调体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百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歌舞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大面》中的面具是后世戏曲脸谱的雏形。《钵头》是西域胡人的故事,反 映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踏摇娘》描写了一个妇女遭丈夫欺凌的故事。是后世二小戏(河南地方小戏)之雏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7.嵇康的音乐贡献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8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观点: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的感情,是主观 产生的,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乐本体是“和”,是 音乐的形式、表现的手段和美的统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评价:嵇康大胆地反对了两汉以来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地等 同于政治的观点,这是有其进步意义的。而且他所看到的音乐的形式美、音乐的 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理解之间的矛盾,也是前人所谓论及的。《声无哀乐论》所反 映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德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 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扩展延伸:古代三大美学论著《乐记》《声无哀乐论》《溪山琴况》。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8.音乐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汉代域内外音乐文化交流:1)传出方面:a 新疆中亚地区,b 朝鲜,c 北 亚、欧洲地区;2)传入方面:a 张骞出使西域,《摩柯兜勒》西亚文化传入中 国(“丝绸之路”),b 印度佛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地区,后传入内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乐器、乐曲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得《摩柯兜勒》一曲,带回长安。乐器交流也逐渐增多。乐器名称常出现混乱现象,如中原地区的排箫,商代称为 籥,西周后称为箫,战国时期称为籁。在此期间,国内外几种民族语言中有些吹 管乐器的名称,和籁的读音相近。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③佛教音乐文化;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十分盛行。中国僧人将梵音翻译成 汉文,改用中国音调歌唱,是一种融汇中外的宗教音乐。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梵文拼音的启发,还直接促成我国音韵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歌唱和作曲 都有影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9.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③ 琴琵琶、汉琵琶共鸣琴箱呈圆形,后来被称为“阮咸”,简称“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9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吹管乐器类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③七弦琴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琴曲介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酒狂》相传为阮籍所作。表现作者虽心中有理想,却不得志,又不甘心 随波逐流的悲愤心情。乐曲打谱为三拍子,在弱拍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音,造成 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感觉,有种醉酒后迷离恍惚、步履蹒跚的神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0.乐律宫调理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隋、唐、五代时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宫廷燕乐(宴饮之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0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多部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隋代七部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隋代九部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唐代九部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唐代十部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清商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清商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清商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清商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高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高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高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高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天竺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天竺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天竺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天竺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安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安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安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安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龟兹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龟兹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龟兹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龟兹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文康伎(礼毕) 文康伎(礼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燕乐(首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燕乐(首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康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康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康国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疏勒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疏勒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疏勒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燕乐不是广义宫廷燕乐的含义,而是一个具体的乐部名称。即《景云河清歌》(协律郎张文收制作),是一部宣扬帝王功绩、歌颂太平盛世的歌舞,一般用于 庄重场合表演。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多部乐中有歌曲、舞曲、解曲几种形式。舞曲分为①健舞(风格刚劲有力,音乐多繁弦急管),如《胡旋》等;②软舞(优美抒情,柔美轻盈)如《绿腰》、《兰陵王》等。歌曲即为有曲与词的形式;解曲为器乐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二部伎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坐部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立部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表演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堂上坐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堂下立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特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规模小,人数少;优雅抒情,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规模大,人数多;场面宏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曲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表现细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伴以擂鼓,气势磅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共 6 首,《破阵乐》《小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共 8 首,如《安乐》《大定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阵乐》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秦王破阵乐》:唐代宫廷燕乐歌舞,表现秦王李世民英勇杀敌的英 雄形象。人们将隋末军中流传的一首歌曲《破阵乐》填入新词,在凯旋庆功时演 唱,后来又不断加工、改编。是一首将汉族音调基础上加入西域音乐的重要作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作:《霓裳羽衣曲》唐代歌舞大曲作品,(李隆基)。充满着浪漫主义 色彩。舞者上衣绣缀者洁白的羽毛,下身穿着彩云般的裙裾,无论是音乐或舞蹈,都洋溢着仙境般的情调。共 36 段:散序 6 段,中序 18 段,曲破 12 段。后来姜 夔将其中一段进行填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保存在《白石道人歌曲》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有着浓厚的外来音调成分,可能是唐代《霓裳羽衣曲》中序十八阙中的一段。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1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民间俗乐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演唱方式:先由散文讲述一遍,再由韵文演唱一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种类:①宗教性质的,如《目莲变文》、《地狱变文》等;②世俗性质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董永变 文》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散乐(百戏同义词)各种乐舞杂技表演的统称。舞马:唐代宫廷燕乐 中十分壮观的散乐节目,将舞马三十匹或百匹分列左右两部,马群跟着音乐节奏 整齐地做出各种动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参军戏:古时一贪官命令人身穿军装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 弄者叫苍鹘(hú)。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角色外,还有女角色出场。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乐书要录》唐代元万顷等编纂,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原著 10 卷,国内已失传,目前日本存有五、六、七卷。如卷五有“七声相生法”,卷六的“纪律吕”,卷七“律吕旋宫(转调)法”等内容,对于了解唐代乐律宫 调有重要价值。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③《教坊记》唐崔令钦编著,有关教坊制度和轶闻趣事。全书为散记形式,共 28 个条目,如“两京教坊”、“内人”、“曲名”等,记录了有关教坊的许 多具体材料。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④《羯鼓录》唐南卓写成的一部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著作。全书不分章节,记 述了羯鼓的由来,唐代羯鼓名手的轶闻趣事以及 128 个羯鼓曲名等内容,是古代 具有乐器专史的一部著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⑤《乐府杂录》唐段安节编纂。内容:歌、舞、乐器、乐曲等。还涉及唐代 著名歌手永新(声情并茂)、张红红的事迹,琵琶名手段善本、康昆仑的活动。是唐代音乐见闻录。歌唱艺术:“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2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a 以何律为宫即为何均;b 苏祗婆“五旦七声”,如以黄钟为宫称为“黄钟 均”,以太簇为宫叫“太簇均”,以此类推,共有 5×7=35 个调;c 同理,“八 十四调”为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十二律构成十二均,每一均可构成 7 种调式,即 7×12=84 个调,为“八十四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唐代燕乐二十八调(又称“俗乐二十八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宫七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记谱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离骚》: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长诗创作的一部抒情 气息浓郁的大型琴曲。乐曲共有 18 段,表现诗人屈原一心在楚国实行开明的政 治改革,但远大抱负终究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引子是叙 述性的音调,如歌如诉,抑郁动人;中间部分是全曲的主体,音调明亮宽阔,两 种对比性的音调反复变化出现,推动乐曲情绪进一步发展;最后是尾声,音乐由 慷慨激愤渐渐转入缓慢低沉,在悲愤、忧伤的情绪中结束。全曲通过低沉悲愤和 高亢豪爽两种对比性音调加以交织发展,有着磅礴的气势和感人的激情,是唐代 琴曲中一部优秀作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其他琴曲还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风雷引》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燕乐半字谱:是我国工尺谱的早期形式,这些谱字由笔划简易的半字 符号组成。作品:《敦煌曲谱》(曲项琵琶用)中的《长沙女引》、《品弄》、《西江月》等 25 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音乐机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④ 改编自东晋时期桓伊的笛子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3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皇后、太子等出行使用,军乐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隋唐时期音乐家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李龟年:能歌能舞,善于创作,如《渭州曲》,擅长演奏羯鼓、筚篥(觱篥)。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琵琶名手:贺怀智、段善本、康昆仑(“历史上第一次琵琶比赛”)其他乐器名手:尉迟青:善吹觱篥;李謩:著名笛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于开元四年入唐、留学 18 年,开元二十三年归国时带回《乐书要录》10 卷,铜律管 1 部,铁如方响写律管声 23 条。天宝九年,吉备真备 作为第 11 次遣唐副使再度来到长安,归国后竭力主张效法唐制,被提升为右大 臣。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当时也有不少中国音乐家东渡日本,如中唐著名音乐家皇甫东朝和女儿皇甫 升女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 年)去日本演奏“唐乐”,后定居日本,皇甫东朝被 日本朝廷任命为雅乐员外助。唐代燕乐大量流传到日本,逐渐成为日本雅乐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至今仍存在着某种痕迹的血缘关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朝鲜在唐朝初年起也不断派遣留学生入唐求学。唐文宗开成五年(840 年)回国的留学生多达 105 人。朝鲜的传统音乐分“唐乐”和“乡乐”两类,其中,唐乐”显然是从中国传去的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唐朝音乐向西传播也达到很偏僻的地域,说明当时交通极不便利的西藏也拥 有众多的汉族艺人和唐代名曲。唐代名僧玄奘到天竺时,国王对唐朝音乐也有浓 厚的兴趣。唐代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受到亚洲各国的青睐,对于当时世界文明起 到了相互交流、促进的作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五、宋、元时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市民音乐的兴起——俗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4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艺人:李师师、徐婆惜、孙三四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与宫廷的关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路岐人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书会、社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宋代曲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曲调来源:继承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曲、法曲的片段。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表演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特点:题材主要为纪游与咏物之作;内容主要是慨叹身世的飘零和情场的 失意,偶尔流露出几丝爱国情怀;自度曲文美雅致、高远清秀,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唱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5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代表社会:遏云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元代散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伴奏乐器:不用锣鼓,只用琵琶、筝、笙、笛、箫、拍板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7.说唱艺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诸宫调:北宋时期,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出一种新的大型说唱音乐形 式。因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 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伴奏乐器主要有:鼓、拍板、笛、锣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如《西厢记诸宫调》:又名《弦索西厢》,作者董解元,故又称《董解元西 厢记》,简称《董西厢》,内容根据唐元稹《莺莺传》改编。全书采用了正宫、道宫、南吕宫、黄钟宫等 14 个宫调。基本曲牌达 151 个,连变体在内计 444 个。《西厢记诸宫调》是一部结构庞大,音乐丰富的诸宫调作品,是宋元时期说唱音 乐高度成熟的标志。《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不 仅存有全部文字,且有三分之一的乐谱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货郎儿:宋元时期城乡间以摇串鼓招揽顾客而流动叫卖杂物的小商贩 谓之“货郎儿”。货郎儿的叫卖调渐渐发展成为一个民间曲牌,叫做《货郎儿》或者《货郎太平歌》。进一步发展为《转调货郎儿》。转调为在本曲牌中间夹用 别的曲牌。它一方面保持了音乐结构的统一性,另一方面插入曲牌增强了音乐的 表现力。乐器:演唱者一手摇动串鼓,一手打板演唱。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8.乐器与器乐的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作品:《海青拿天鹅》是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此曲生动地描绘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情景,表现了北方人民的狩猎生 活。全曲共 18 段,主题鲜明,结构也较为完整,以合尾的形式贯穿全曲。该曲 运用了琵琶演奏的多种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6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和《养正轩琴谱》均收此曲谱。(武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其他乐器还有排箫、轧筝、云璈、火不思(是由西域传来的一种弹拔 乐器。四弦,长颈,无品,梨形音箱。其译名有浑不似、胡拨四、胡不思、虎拨 四等。宋代已传入中原,元代非常流行)、兴隆笙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器乐合奏:细乐、清乐、鼓板、小乐器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宫廷中的器乐合奏也很盛行,主要有教坊大乐、随军番部大乐、马后 乐等。教坊大乐是宫廷燕乐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随军番部大乐和马后乐均属 鼓吹乐。前者用于宫廷仪仗,乐队規模约 50 余人;后者是随在皇帝驾后骑在马 上演奏的一种鼓吹乐,规模较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9.乐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十八律:蔡元定(南宋)创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方法:利用三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作为正律,再继续算出六律作为变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0.音乐论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前 95 卷记录《礼记》《春秋》《周易》等著作中有关音乐的文字,并为之训义;后 105 卷论述十二律、五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7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乐舞、百戏等,并记述前代和当代的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乐器部分大多附 图说明。评价:乐书的思想体系是保守的,但由于该书保存了极为丰富的音乐史 料,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尤其是关于乐器的绘图及释文,是研究古代乐器的 珍贵资料。“五音、十二律,乐之正也(雅乐);二变、四清,乐之蠹也”(民 间、少数民族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宴乐/燕乐地位已经初步确定下来)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关于声乐规律性问题——歌之格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在演唱中需注意的问题——歌唱风格: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谈论歌唱气息:偷气、换气、取气、泄气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8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子真问题:歌唱语言的基本功,如出声、归韵、收音、咬字等问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总之,篇幅虽短,但提出的问题很全面,也很丰富,对此前的声乐理论做出 生动的、细致的、系统的总结。切合演唱实践,是一部最早践行于社会的声乐表 演理论论著,对后世的古典戏曲演唱方法的规范形成、我国民族声乐体系化在理 论上奠定的基础,对我国声乐学的发展有极大历史作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1.戏曲音乐的成熟与发展(论述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角色行当:付净(丑角)、付末(对付丑角)、孤(军官)、旦(女性)。③宋杂剧可分为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金:④金杂剧与宋杂剧大体相同,又叫“院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元:⑤元杂剧。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⑥表演分为曲(歌唱)、宾白(对白)、科(表演)三部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⑦音乐特点:a 元杂剧的音乐属曲牌体,其曲牌来源有出于大曲、诸宫调、词调和其它旧曲者,也有当时的创作;b 元杂剧的音乐结构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 关系,每折只能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称为一个套数,一本四折则使用四 个套数,有四个不同的宫调布局;c 在每一套数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曲 牌联缀格式;d 元杂剧是以唱曲为主的一种戏剧,所用音乐称北曲;e 元杂剧的 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健豪放;f 主要伴奏乐器为鼓、笛、拍板、锣 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⑧元杂剧四大家:a 关汉卿《窦娥冤》(《吃糠》《斩窦》):《窦娥冤》是世界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悲剧。该剧通过窦娥悲惨的遭遇,掲露和鞭挞了黑暗 的社会现实,塑造了一个至死不屈的善良的平民妇女形象。其他作品还有《救风 尘》、《单刀会》、《望江亭》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e 王实甫和 f 乔吉甫与前四位合称“元曲六大家”。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9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因元代南戏又称传奇,“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杀狗记》(又名《杀狗劝夫》)、《拜月亭》。高明的《琵琶记》:该剧以忠 孝节义的封建道德规范为主题思想,因而极受封建帝王们的赞赏。该剧结构宏大,唱腔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全剧共 42 出,其中有唱腔 302 段,运用不同 的曲牌 230 个。作者在曲牌运用方面十分考究,作品影响较大与前四大传奇合称“五大传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南北合套:如南戏不仅使用南曲,还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将同一宫调的南、北曲牌相间连缀成套。丰富了南戏音乐,对其后南 北曲合流具有重大的影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六、明、清时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戏曲音乐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③弋阳腔(江西弋阳):弋阳腔的音乐属曲牌体,但形式灵活,与各地戏曲 声腔、民间音乐相结合,能融进地方方言;音调高亢,情感奔放,很受群众欢迎,(高腔)对各地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如赣剧、湘剧、川剧等。演 唱保留了古老民间歌唱的唱、和等特点,伴奏用效果强烈的打击乐,随腔烘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牡丹亭》:乃是王实甫《西厢记〉之后戏曲史上又一部里程牌式的作品。剧本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信故事,塑造了女主人公鲜明的形象,表达了在封建 制度重压下,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呼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 与腐朽。它的文词造句纤巧,用意深远。音乐上不受格律的束缚,大胆革新,作 曲时强调文采,注重曲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0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梆子腔:也称西秦腔、乱弹、秦腔,起源于陕西、山西、甘肃一带的 古老戏曲剧种,明后期流行;清康熙以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已逐步形成了众多的地方梆子剧种,如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等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清代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唱腔:皮黄腔(西皮腔、二黄腔)西皮较明朗流畅,常用于表现喜悦、激动 高亢的情绪;二黄较深沉柔和,常用以表现回忆、沉思、感叹、悲愤的情绪。除 了西皮、二黄外,还有反西皮和反二黄。反弦的风格色彩多低回阴暗,常用于表 现忧伤、悲凉痛楚的情绪。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人物:程长庚、张二奎、俞三胜、谭鑫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歌曲(民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作:《凤阳花鼓》《长工苦》《揽工歌》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作:《洪秀全起义》《四四方方一盘棋》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作:《敦煌乐》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抒情性歌曲——琴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1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作:《五瓣梅》《山门六喜》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作:《叠断桥》。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少数民族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藏族囊玛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2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竹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说唱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3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展和丰富京韵大鼓作出了卓越贡献。代表作:《大西厢》、《丑末寅初》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器乐的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徐青山著有音乐表演美学著作《溪山琴况》,共总结了和、净、清、远、古、淡、逸、丽等 24 况,作者对每一况都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以第一况——和 为例,他讲到弦与指、指与音、音与意相结合,即乐器、演奏技巧、音乐的表现 等方面要合为一个整体。在况与况之间或每况的论述中,徐青山继承和发展了道 家和嵇康等先哲的见解,强调孤高、寡和的情调,追求静穆古雅的风格。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广陵派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4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静而无杂扰之音,有良宵美景之情趣。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十番鼓:十番鼓流行于江苏南部无锡、苏州和常熟等地的一种民间器乐乐 种。从曲牌分析来看,有一小部分源于唐宋歌舞曲牌、词牌,大部分是明清南北 曲。十番鼓的演奏,乐手一般为 5-10 人,鼓和笛是主要乐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③潮州音乐: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主要 乐器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b 曲牌名称:曲牌名称有唐代之前的《后庭花》、《汉宫秋》、《摩柯兜勒》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5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等;唐代的《凉州曲》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南音的曲调受到大曲、宋词、元曲、佛曲、地方戏曲等音乐的影响,保留了 古代某些音乐风貌。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其音乐主要由"指"(有唱词、乐谱和琵琶演奏符号的大型套曲)、"谱"(有标题 的器乐套曲)、"曲"(结构简短、词曲活泼的散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 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⑤西安鼓乐: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 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 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存。西安鼓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种大型乐种,内容丰富、乐队庞 大、曲目众多、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音乐乃至世界民间音乐发展史中的奇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鼓乐的曲调源于宋词、元杂剧曲牌、南北曲,也有少量民歌小曲、器乐曲牌。演奏形式分为坐乐、行乐两种。坐乐在室内演奏,有严格而固定的曲式结构,演 奏风格热烈,气势浑厚,曲调生动活泼;行乐在街上行进或在庙会等群众场合演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奏,节奏平稳,徐缓,风格典雅。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⑥智化寺音乐:又称智化寺京音乐,是北京以明正统年间修建的智化寺为中 心进行流传的音乐。目前最早的乐谱抄本是《音乐腔谱》,音乐曲调有的源于唐 宋词牌和元明南北曲,有的来自于民间久已流传的器乐曲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⑦山西八大套:民间鼓吹乐,因有八首大型套曲而得名,简称"八大套",主 要流传于山西省五台、定襄、忻县、原平等地。每一套又有二三个至十个左右的 曲牌组成,其曲调源于民歌、民间器乐曲、戏曲曲牌和宗教音乐,演奏风格简朴 清雅,快板部分情绪欢快,气氛热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⑧辽南鼓吹:流行于辽宁省海城、牛庄、南台、鞍山和沈阳等地区的民间鼓 吹乐种,明清时期已经开始流传。辽南鼓吹分“汉吹”、“大牌子曲”、“小牌 子曲”、“水曲”四类,演奏风格多数热烈、高亢也有的乐曲哀怨凄凉。代表作《江河水》,就是以辽南鼓吹中的笙管曲牌改编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重要乐谱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琵琶谱》:又称《华秋萍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收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月儿高》等名曲,注定 了一些琵琶指法符号,使琵琶的演奏技艺从口传心授转到以字谱形式记录保存,对后世琵琶演奏与收集整理琵琶曲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6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异径管律:朱载堉找到了较完満的吹管乐器的管口校正方法。他则从管口的 内径不同,找管口的校正方法。他的新法密律体现在管律上包括了管长和内径的 两个等比原则,其内径的等比原则则实现了管口校正,保证了十二平均律律管发 音的准确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中国近代音乐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线索一: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传统音乐是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传统音乐分类: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由分为: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戏曲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京剧艺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7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改革创新者是京剧艺术能够长久发展流传的重要贡献者,其中梅兰芳、程砚 秋、周信芳对旧戏做了许多革新,扩大了京剧艺术的表现力,对京剧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梅雨田:梅兰芳伯父,著名琴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程砚秋——唯一一个“学院派”,中国戏曲学院第一位院长。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剧目:《荒山泪》《青霜剑》《春闺梦》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剧目:《宋教仁》《四进士》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8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南通伶工学社:伶工学社是培养京剧演员的学校。1919 年初,南通实 业家张謇倡办,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担任学社主任。戏剧课以京剧为主,用昆剧 打基础。欧阳予倩亲自编写教材,示范演出,为了加强舞台实践,在开办伶工学 社的同时,还在南通兴建了一所新型剧场,取名更俗剧场。梅兰芳、程砚秋、王 凤卿、杨小楼、谭富英、盖叫天等许多知名演员,都曾先后在这里演出。伶工学 社学生也数次与梅兰芳等配戏,或同台演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中国近代著名戏曲教育机构,1930 年在北京成立。初名“北平戏曲专科学校”,一度改名“中国戏曲音乐北平分院附属戏曲学校”(程砚秋为院长),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除此之外,全国性剧种还有昆曲(昆曲衰亡启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延安平剧研究院”——传统戏曲研究、表演机构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代表剧目《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李香香》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说唱音乐(曲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9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新种类:北京琴书、西河大鼓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③乐器:坠胡;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⑤曲目内容:富有生活气息,与老百姓业余生活、劳动、娱乐等息息相关。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三、民歌、歌舞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民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0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洪秀全起义》《矿工苦》《引狼入室的李鸿章》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少数民族歌舞:维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傣族、彝族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后来发展成歌舞剧——秧歌剧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意义:秧歌是中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 了鲜明的民族风格。秧歌人群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 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器乐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1922 年成立,蔡元培任所长、萧友梅任教务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1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任,其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分为本科、师范科、选科三个部分,并设有 一个小型西洋管弦乐队,排演《新霓裳羽衣舞》等作品。任课教师有萧友梅、刘 天华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1939 年成立于延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7. 天韵社:是清唱昆曲社,设立在江苏无锡,最初创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公 元1621—1627年],明清两代统称为“曲局”。民国九年,曲局定名为“天韵社”,天韵社因抗战中断活动,抗战胜利后,于 1948 年复社,终因成员年事已高,50 年代初逐渐停止公开活动,转入私人宅园进行曲聚,以此方式延续到 80 年代而 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8. 今虞琴社:中国近代著名古琴音乐社团,1936 年在苏州成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9. 北京爱美乐社:中国近代音乐社团,1926 年由柯政和等发起成立。以“研 究提倡普及音乐为宗旨”。该社创办杂志《新乐潮》,开设音乐学校,举行过多 次音乐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器乐乐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①乐器:管子为主,其他还有笙、笛、云锣、鼓、钹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2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④音乐特点:音乐凝重、庄严多于喜悦、欢快,常用于民俗白事中;⑤音乐盛会:“音乐会”(保定地区常见)、丰宁吵子会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江南丝竹:太湖流域盛行的一种民乐合奏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广东音乐:珠江三角洲流传的器乐合奏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这种二胡叫做“高胡”或者“粤胡”,现已成为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运用了“加花变奏”、曲体“鱼咬尾”转换等多种传统作曲手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3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意义:在近代新生的民间器乐曲中是极富创造性的作品,成为我国流传最广、最著名的二胡曲,之后被改编成多种器乐曲。后来被许多指挥家青睐,如日本的 指挥家小泽征尔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线索二:音乐教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新式军乐队:①赫德乐队:清末海关总税务司署长赫德建立,主要用于官场 的礼仪活动,是中国最早的军乐队。②民国初期的军歌,以冯玉祥的西北军队影 响最大,《射击军纪歌》《战斗动作歌》《利用地形歌》等“三大军歌”。《总 理遗嘱》开创了“语录歌”的先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基督教的宗教圣咏:①太平天国的宗教音乐;②20 世纪 30 年代六大基督教 联合编印的赞美诗集《普天颂赞》(杨荫浏等人翻译),是内容最丰富、影响最 大的中文赞美诗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初级音乐教育——“学堂乐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基本内容:(1)定义:是中国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课程及其演唱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4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的歌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作品一般以齐唱为主;③大多数是选曲填词,利用现成曲调填上歌词,曲 调大多是日本、美国的学校歌曲;④音乐风格主要以进行曲风格为主,节奏规整、结构短小、音域不宽,歌唱性强,朗朗上口,旋律平和,适合儿童演唱。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意义:这些音乐活动促成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新歌创作,产生了一批作曲者和作品,输入了集体歌咏、演奏西洋乐器,举行了音乐会等活 动方式。在国人音乐生活中增添了新因素。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乐歌种类及作品:①鼓吹富国强兵的,如《黄河》(词作者为杨度,曲作者沈心工)、《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②有鼓吹民主 革命的,如《革命军》;③有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如《女子体操》;④ 有教育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惜时爱物的,如《地球》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贡献:作为一名教师,编写《小学唱歌教学法》,培养了我国最早的 一批音乐教师。是我国视唱练耳的鼻祖,他是第一个将简谱从日本带入中国的人,为学堂乐歌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5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代表作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佛教歌曲:《三宝歌》,歌集《清凉歌集》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中华美育会,中国第一个美育学术团体。1919 年冬创立于上海,由上海专 科师范学校和爱国女学的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姜丹书、萧蜕、胡怀琛等发 起的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会址设于南市小西门外黄家阙路的 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内。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曾志忞(1879-1929)——社会音教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艺术特点:①题材:鼓吹富国强兵、宣传科学民主、倡导妇女解放、反映学 校生活、抒情性自然风光等;②作品一般以齐唱为主,大多数是选曲填词,曲调 大多是日本、美国的学校歌曲;③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节奏规整、结构短小、音域不宽、歌唱性强、朗朗上口、旋律平和,难度不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6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高等音乐教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北大音乐传习所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①办学模式:采用西方(主要为德国)的音乐模式;②办学内容:a 对于老 师采用外聘用制(大多以外国教师为主);b 对于学生采用学分制度,学生可自 由选择老师、课程、上课时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代表音乐教育家:萧友梅、黄自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线索三:专业音乐作曲家群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929 年“国立音乐院”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专)。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音乐教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艺术歌曲音乐特点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⑤ 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国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7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合唱:《海韵》《呜呼!三月一十八》。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歌集:《新诗歌集》《儿童节歌曲集》《民众教育歌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8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歌曲注意歌词声调和音韵的结合,探索音韵对音乐的民族风格的创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悼歌:《总理纪念歌》(孙中山)、《鲁迅悼歌》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家庭歌曲:《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花生米》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工农革命歌曲与工农歌咏运动(20 年代)依曲填词手法最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赤潮曲》:瞿秋白创作,是工农革命歌曲中留存的唯一的创作歌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国际歌》:最早翻译者为瞿秋白,目前流行的是萧三译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工农兵联合歌》:以学堂乐歌《中国男儿》曲调填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9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源于德国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后来演 变为袁世凯、张之洞、张作霖等人的军歌《大帅练兵歌》,后来演变成红军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作品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器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音乐会歌曲:充分注意通过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来进行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 渲染。各有独自的艺术个性和不同意境,旋律优美,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色彩 变化鲜明而丰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学生歌曲:充分重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形象生动鲜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0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易于理解、易于传唱。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作于 1932 年。借玫瑰花的口吻,表达 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表现了女性的温柔典雅。是我国 20 世纪 30 年代一首优秀 的艺术歌曲,自问世以来,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长恨歌》:中国近代大型声乐作品。是黄自在 1932 到 1934 年创作的,是中国第一部清唱剧。以白居易的同名长诗为题材,韦翰章词。音乐共七个乐章,表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各个乐章之间音乐情感和色彩对比鲜明。充 分有效地运用了各种不同特色的合唱配置。各乐章的音乐主题均各有自己独特生 动的形象。所有乐章的音乐设计既有各自合理的逻辑布局,又符合整体作品,以 爱情幸福一步步趋向生离死别悲剧的统一安排。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贺绿汀:贺绿汀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湖南人,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作曲,师 从黄自。创作领域主要为钢琴曲,如《牧童短笛》等;还有歌曲,如《秋水伊人》、《嘉陵江上》等,合唱如《游击队歌》等。音乐主要是学院风格与抗战风格,旋 律风格多样,既有优美、抒情又有激昂、向前的风格。是学院派代表人物。后来 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特征:①注重优美、抒情的旋律对人物内心做深入细致的刻画;②注重歌曲风格的民族化与大众化。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合唱:《游击队歌》、《垦春泥》。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1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2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红豆词》:①作于 1943 年,是话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词,刘雪庵 曲;②通过回环模进的旋律展开,刻画了相思之情;③以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为 曹雪芹的词章增添了艺术感染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音乐特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既有古诗词的淡雅怀古,又有抗战时期的激动、热情;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五)总结:刘雪庵致力于我国的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事业,以自己的耿耿 忠心和辛勤劳动,培养了许多专业音乐人才,创作了大量音乐艺术作品,丰富了 中国民族音乐的宝库。他尊重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并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 精神,因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 了宝贵贡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陈田鹤:①陈田鹤是我国近代作曲家、教育家,浙江人,考入上海国立音专 学习音乐,师从黄自。②他的音乐以声乐为主,如救亡歌曲《认清敌人》《保卫 上海》等,艺术歌曲《江城子》、《山中》等,其他音乐还包括歌剧、钢琴曲、合唱等。③他的音乐风格优美、旋律流畅,题材多样,如抗日救亡、古诗词、民 间音乐等。④是学院派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救亡音乐重要的创作者。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3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⑦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陈田鹤 1945 年配伴奏)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特点:①风格优美、旋律流畅,题材多样,如抗日救亡、古诗词、民 间音乐等;②体裁丰富,歌剧、舞剧、歌曲、钢琴曲、清唱剧、大合唱等种类均 有佳作;③钢琴织体灵活多样,富有个性,笔法简练,和声处理有独到之处;④ 艺术技巧精湛生动、独特个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代表作:①有歌曲及练习曲 150 余首,歌曲《吊吴淞》(怀念爱国将 领,韦瀚章词)、《国殇》、《请告诉我》;②学校歌曲《燕语》;③书籍《以 字行腔》:1981 年出版,应尚能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作品:代表作有抗日歌曲《打杀汉奸》、《坚持到底》、《碧血》、《国殇》;艺术歌曲《浪》、《树》、《小马》、《岁月悠悠》等;歌曲集《江 定仙歌曲集》等。器乐作品有钢琴曲《摇篮曲》,交响诗《烟波江上》,交响曲《沧桑》,电影配乐《早春二月》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作品:他将 20 世纪西方技法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4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北京点点》运用钢琴曲《午后的胡琴》前六小节音乐作为该曲的“序 奏”的基本主题,再将它与其他各曲以回旋性的方式灵活地串联在一起。这种写 法类似于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孔庙大晟乐章》共六个乐章,取材于北平国子监祭孔礼乐舞所作的 大型交响组曲。作者曾对古代雅乐的有关文献进行专门研究,企图以现代的交响 音乐手段、现代的音乐创作技法,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哲理精神的新的中国 现代民族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钢琴音乐:①题材主要以民俗生活现实的个人感受为题材,形式一般为小 品套曲;②从我国传统器乐(琵琶、筝、古琴等)曲的音调、结构特点和演奏特 色来进行新的艺术风格的探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彰显音乐创作的民族化:①1938 年回国后,研究传统音乐,受儒家的 伦理观、音乐观影响,追求古典音乐风格;②创作有明显的五声音阶特点,重视 四、五度音程的结合,谨慎运用不协和音程,调性明确,内容上选用大量古典诗 词和风俗人情来做题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0.郑志声:(1903—1941),中国作曲家、指挥家,广东人,被誉为“中国指 挥第一人”。从 1927 年起,他先后在法国学习作曲和指挥。曾指挥该院管弦乐 队公演。“七·七事变”后返国。1941 年任重庆中华交响乐团指挥。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1. 程懋筠:(1900-1957),近代音乐家,20 世纪 30 年代成立“江西省推 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出版音乐刊物《音乐教育》。创作《中国共产党党歌》,后被称作《中华民国国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5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⑥培养了许多二胡演奏学生,创建第一个二胡流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6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演奏法:在二胡演奏上借鉴中西方弦乐手法。①民族:吸收中国传统乐器 方法,如类似于古琴演奏的泛音《良宵》,单弦卡戏的大幅度移动把位与模拟自 然音响《空山鸟语》;②西方:如小提琴的某些弓法《光明行》,大大丰富了二 胡的演奏技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音乐结构: ①民族:采用鼓板和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空山 鸟语》;②西方:如“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的《光明行》,变奏曲式结构《烛 影摇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记谱法:①民族:传统工尺谱 ; ②西方:对简谱和五线谱加以改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不同点:①阿炳音乐有强烈的传统性,刘天华艺术性较高;②由于二者的出 身,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差异,将他们的二胡音乐在表现主题、艺术风格、演奏 手法、音乐语言的方面各有所长;③也就他们两人的二胡音乐对我们认识如何继 承传统(阿炳),如何吸收外来事物(刘天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总之,文化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思考的空间 和变异性会越来越大。造成他们两人以各自的音乐创作与表现,共同丰富了二十 世纪二胡音乐,促使二胡艺术的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合唱:《民主》《祖国》《春天》《抛锚》;4.抗敌歌曲:《自由的号声》《控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三)总体特征:①有意识探索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现代创作经验的结合,以及民族风格与其艺术个性的结合。表现出他对时代和现实的感受,抒发了对祖 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7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在马思聪的各类创作中,以小提琴独奏影响最大,他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 特色演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结合,创作了许多有现代民族风格 和意境素雅的乐曲。以优美的小提琴的艺术表现力,讴歌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 社会生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大合唱:①鲜明的体现了他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恨以及对建立自由民主的新 中国的向往;②将民族音乐的音调和群众歌曲的气质引入源于欧洲的传统声乐体 裁,大大丰富了合唱艺术的魅力;③在声乐中大胆引用更为形象化的器乐性的思 维,使作品的若干段落气势宏伟、形象生动、音乐语言新颖。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总结:马思聪的小提琴的演奏、音乐教育、创作领域为近代音乐文化 发展做出毕生贡献。他是立足于民族根基的作曲家,一贯主动的为探索创作的民 族风格进行反复努力,并在努力创造中形成独特个性。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 感受到一种中国的风土人情、气质、时代精神,以及他个人的抒情性和史诗性。他常以作为一名中国的作曲家而自豪,从没有放松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的责任和 使命感。他以毕生努力,为中国小提琴创作演奏开辟了一条发展道路,为中国各 类音乐创作和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留下积极影响,为中国音乐创作在世界乐坛取得 声誉。用西方乐器来演奏具有中国风味、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特点:作为作曲家,留下的作品为数不多,创作分为两个时期:第一 个阶段(纯中国)在国内学习,立足于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创作作品,风格清 雅古朴,富有中国民族音乐气韵;第二个阶段(纯西方)去美国随兴德米特学习,学习期间掌握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作品新潮。他试图摆脱欧洲浪漫派与印象派 过分强调主观感情和色彩对比的影响,冲破欧洲传统音乐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调 性格局的束缚,使所有音响材料都按作曲家所要求的逻辑结构和表现要求形成一 个严密精致的艺术整体。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作品:①民乐合奏《子夜吟》《湖上春光》,改编民乐曲《飞花点翠》等;②室内乐《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弦乐三重奏》;③艺术歌曲《自君之 出矣》(独唱)、《别离)(独唱);④合唱《江夜》《正气歌》;⑤重唱《清平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总结:创作风格较含蓄,一般不易取得强烈的演出效果,需静心品位,是可以细致分析的艺术品。他在 40 年代采用的新技法,在开拓作曲技巧的追求,将现代技法和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探索有深远意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丁善德(1911-1995)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8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改钢琴;1935 年回河北师范大学任教,1946 年去南京国立音专任;1947 年到巴 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49 年回国后在上音任教。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作品介绍:①钢琴:其钢琴作品在 40 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作品,如《春之旅》(是中国第一首钢琴组曲),四首小品作品分别是《待曙》《舟中》《杨柳岸》《晓风之舞》。其他钢琴曲有《序曲三首》;②管弦乐《中 国民歌主题变奏曲》;③歌曲《神秘的笛音》;④小提琴与钢琴曲《夜景》等;⑤钢琴套曲《欢乐的童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总结:对西方 20 世纪现代音乐激发感到兴趣,在创作中做了大胆突破。并且对中国钢琴组曲、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和音乐织体的“钢琴化”方 面有更为进步的意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音乐理论成果:从 1923 年起,王光祈有 40 余种音乐理论成果,有三 本著作《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音乐史》,主要涉及到东 西方音乐的比较、中国音乐、乐律学、中国音乐史等。他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 研究东、西方音乐,创立的世界三大音乐系学说: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欧洲乐 系)、波斯-阿拉伯乐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青主(1893-1959)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美学思想:①“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内界”:内心世界(精神 世界),“外界”:自然界(物质世界)。音乐使用的“乐音”并非直接取自自 然界的音响,而是人们所创造的、有规律的音响。他认为一切音乐艺术都是人们 在接受了外界的刺激而引发内心情感的冲动后所创造出来的音响所构成的,并非 是自然界所客观存在的;②如何发展中国音乐?想要发展中国音乐,应打开大门,向外界学习,通过向西方学习,再产生出一种新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比较理想的,是追求的最高目标,中国音乐的发展必须走“以西为师”的发展。学习西方音乐 以后的中国音乐才是最理想的,音乐思想是学习西方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杨荫浏(1899-1984),江苏无锡人,自幼学习民间乐器演奏和工尺谱;其后又学习钢琴、乐理、和声、对位、复调等西洋作曲技术课;12 岁学习音韵、昆曲等,还曾向阿炳学习演奏琵琶、三弦等乐器;1936 年在燕京大学音乐系教 授中国音乐史课,开始了乐律学的研究。他对国乐有着独特的见解,完成了《中 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中国音乐史专著的写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杨荫浏以他的毕生的努力,通过大量对古代乐谱的潜心研究、结合对中国民 间音乐的直接考察,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坚实的基础。《中国 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是中国 20 世纪有关中国古代音乐领域集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49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史料最翔实,并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史学宏 著,对海内外所有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和教学都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线索四:群众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抗日救亡歌咏作曲家群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1927 年秋至 1936 年,共产党成立自己的军队,红军歌曲产生。是指在共 产党从诞生起重视文艺的特殊作用,宣传内容包含政治主张、党政军民关系、部 队战斗生活等。特点:大多数使用填词歌曲,所用曲调都用于学堂乐歌,少数是 民歌。音乐风格:进行曲风格较多,抒情性的较少。演唱形式以齐唱为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作曲家: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0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党,开展了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④1935 年 1 月任上海公司音乐部主 任,后来不幸溺水而亡。左翼音乐联盟代表人物。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①群众歌曲:如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塑造工人形象的,如《大路歌》《开路 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等,有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英勇斗争精神 的,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等;②抒情歌曲:《铁 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塞外村女》等;③儿童歌曲《卖报歌》(安娥词)《小 野猫》《牧羊女》《小工人》等。主要为电影、话剧、舞台剧配乐⑥。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②《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作于 1935 年,进行曲风格(长短 句)。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在雄壮的旋律表现了义勇军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中华人民救国的必胜信心。在民族危机时代,给民众以巨大鼓舞。是影响 最大的群众歌曲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③《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 1934 年,是电影《桃李劫》的主题 曲。表达了青年学生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担负天下兴亡的决心。属于进行曲,多段 体结构(共四段)。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五)总结:聂耳不仅在创作的方向和方法上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而且在 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也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聂耳通过自己的创作体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⑥ 聂耳电影、话剧、舞台剧配乐作品:1.《大路》:《大路歌》《开路先锋》;2.《飞花店》:《牧羊女》《飞花歌》;3.《扬子江暴风雨》:《码头工人》《前进歌》;4.《桃李劫》:《毕业歌》;5.《新女性》:《新的女性》;6.《回春之曲》:《告别南洋》《梅娘曲》;7.《逃亡》:《塞外村女》《逃亡曲》;8.《风云儿女》:《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1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了我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并且初步解决了音乐如何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如 何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如何创造各被压迫阶层的典型形象,以及如何创造性的继 承传统、借鉴西方来发展中国新的民族音乐的问题;为我国“左翼音乐运动”的 开展和为我国人民大众的革命音乐的成长,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作品:歌曲《渔光曲》《抗敌歌》《打回老家去》《王老五》《新凤 阳歌》等;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采用探戈节奏 );歌剧《洪波曲》(编 剧作家田汉夫人安娥)。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渔光曲》:任光曲、安娥词,同名影片主题曲。作品从抒情的角度表达了 他对劳动人民被剥削、受压迫的真挚的同情,通过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旋律,刻 画出一幅朴实动人的渔民生活景象。体现了他前期创作的一个特点——偏重抒 情、委婉的带有民歌风的特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日落西山》:田汉作词,张曙作曲,作于 1937 年。运用民族风格,具有 鲜明的民族性与抒情性,运用“慢-快-慢”的节奏特征。歌曲曲调流畅自如、风 格清新。用非常抒情的歌调表达了人民抗战的决心,也丰富了歌曲创作形式和手 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3)特点:①张曙的音乐风格亲切、优美、清新,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是 30 年代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曲家。他的歌曲以抒情独唱曲影响最大;②有意识 吸收民间说唱音乐语言、体裁等方面的特征,大胆突破了一般歌曲的传统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歌曲体裁——说唱性的叙事歌曲,如歌曲《丈夫去当兵》;③曾 受到欧洲音乐风格的影响,音乐创作技巧十分纯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2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四)总结:冼星海继承了聂耳的原则,体现了现实性和浪漫特征的双重对 比手法。即用最新(西方作曲技法)创作,运用现实主义题材方法,一般为抗日 救亡歌咏作品;将创作题材的现实性和思想感情的革命性、形象塑造的标题性和 形象性、作品音乐风格的民族性和群众性紧密结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3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乐运动”的开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三)特点:①从演唱形式看:有齐唱、合唱、音乐会的独唱曲,电影、话 剧、歌剧插曲;②从内容上来看:包括群众歌曲、艺术歌曲、一般抒情歌曲、校 歌、纪念性悼歌等。可以说在此期间写了一生影响最大的作品,迎来了创作的高 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7.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①1942 年 5 月 2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 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 80 余人,会议由凯 丰主持。5 月 2 日为第一次会议,毛泽东讲了立场、态度、对象、工作、学习等 5 个问题。②会议的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 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 放的任务”。文艺要很好地“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 有力的武器”。③毛泽东在最后一天作的结论中,针对讨论的问题,联系五四运 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系统回答了文艺运动中有 争论的问题,强调党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立场、态度问题,阐明革命 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③意义:此次会议,对于文 艺界的整风运动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也促进了各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发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 服务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确立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4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要的指导意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8.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的最初 成绩。文艺工作者改变了轻视民间文艺秧歌的态度,与群众一起,指导改造了旧 秧歌,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新内容,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 小型广场歌舞剧。1943 年春节秧歌闹得热火朝天,涌现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秧 歌剧,如"鲁艺"的《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9.秧歌剧:秧歌剧是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小歌剧,音乐吸收了 戏曲、道情和陕北民歌。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反映边区 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 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 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 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 入西洋乐器。共产党到陕北后,研究传统方式并进行创新,出现第一部秧歌剧《兄 妹开荒》(安波)。其他秧歌剧还有《夫妻识字》(马可)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0.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初名民歌研究会,鲁艺音乐系师生发起成立于 1939 年,主要工作采集、研究民间音乐,采集和整理各种作品 3000 余首,且有一批 高质量的论文出版,有相关的论文集。如冼星海的《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吕 骥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对解放区音乐创作、民歌改编、秧歌剧和新 歌剧创作有直接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该会并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1.国民党讽刺歌曲(1946-1949)。艺术特点是以说唱音乐形式来创作,婉 转表达了民众的民主要求。代表作《五块钱》《茶馆小调》,作者为费克,运用 了说唱音乐曲调。《古怪歌》作者为宋杨。《你这个坏东西》作者为舒模。《团 结就是力量》牧虹作词,卢肃作曲。《薪水是个大活宝》作者为杜鸣心等。而到 国民党地区,与昆明、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要求民主,讽刺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 暗现象。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其他国统区作曲家及作品还有张肖虎,作品有艺术歌曲《声声慢》,歌剧《木 兰从军》,交响诗《苏武》等,后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陈洪:曾任上 海国立音专教务主任,作品《冲锋号》《上前线》。《山那边呦好地方》作者为 罗忠镕,是一首进步歌曲。《秋子》是黄源洛作曲,体裁为歌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2.左翼音乐:1930 年 3 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其机关刊物曾连续发 表有关音乐评论的文章,介绍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的音乐观,号召音乐家 们要创作出能为工农大众接受的"新兴的音乐"。"左联"领导人瞿秋白要求文艺家 们深入下层百姓,熟悉和利用各种传统文艺形式,包括民间音乐形式,进行通俗 的革命文艺创作。先后成立的左翼音乐组织有:1932 年秋,聂耳、王旦东、李元 庆等组织的"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1933 年春,田汉、聂耳、任光等在上海苏联 之友社内建立的音乐小组(又称"中苏音乐学会");与此同时,由聂耳、任光、张曙 发起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以及 1934 年春正式组成的"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 组",参加者有田汉、任光、张曙、安娥、吕骥等。当时还有一些音乐家如贺绿 汀、冼星海、麦新等,虽未参加上述组织,但在创作的指导思想上,已自觉或不 自觉地与"左联"的方针相一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5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左翼音乐运动所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为进 步的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如《母性之光》、《渔光曲》、《大路》、《桃李劫》、《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夜半 歌声》等影片和《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等戏剧中的歌曲,多数脍 炙人口并流传不衰。唤起民众觉醒、鼓舞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如《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 关头》、《打回老家去》、《大刀进行曲》、《保卫国土》、《游击队歌》等,是"五四"运动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第 一批作品。特点:这些歌曲的音乐语言通俗生动,风格明快有力,结构短小精悍,开创了我国音乐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大众化、民族化的崭新局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音乐家在这一时期深入厂矿、城乡、大中学校和市民当中,讲授音乐知识,组织歌咏活动,了解人民生活。这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家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最 早尝试。左翼音乐运动团结了音乐界的爱国民主力量,扩大了进步音乐的阵线,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了进步音乐。任光、聂耳等在百代唱片公司和联华影业公司 任职期间,曾将大批进步歌曲通过唱片和影片推向全国。同时还组织起百代国乐 队、百代新声会、联华声乐团等,扩大了左翼音乐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曾邀 请赵元任、黄自同贺绿汀、吕骥合作,为进步电影《都市风光》创作音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作品:管弦乐《春节组曲》,合唱有《社会主义好》,民歌有《生产忙》《茶 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古筝 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高山流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李劫夫:1913 年—1976 年,原名云龙,吉林人。著名歌曲作曲家,音 乐教育家。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人民剧社教员,西北战地服务团、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作品:他以民间分节歌形式写作的许多叙事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王禾小唱》和《忘不了》等。特点: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斗 争生活和英雄事迹,曲调亲切动听、结构简练严谨,曾流行于华北各抗日民主根 据地。他运用北方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艺术手法于歌曲创作之中,扩大了歌曲 体裁的表现容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其他歌曲:《八月十五》、《胜利花开遍地红》。歌剧《星星之火》。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热情洋溢、豪迈乐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为毛泽东诗 词谱写的歌曲,如《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七律二首·送瘟 神》和《浪淘沙·北戴河》。1964 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劫夫歌曲 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6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隅歌曲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7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牺牲已到达最后关头》:孟波创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歌八百壮士》:夏知秋创作,其他作品还有《思乡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黎锦光:黎锦辉弟弟,写了许多流行歌曲,如《夜来香》、《香格里拉》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二)延安作曲家群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作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8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①合唱:《吕梁山大合唱》;②秧歌剧《夫妻识字》;③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是民主青年》;④管弦乐《陕北组曲》;⑤1945 年 参与歌剧《白毛女》作曲,1953 年歌剧《小二黑结婚》;⑥理论文章《在新歌 探索道路上》《戏曲唱腔改革的几个问题》《中国民间音乐讲话》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鲁迅艺术学院: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 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 年后更名为“鲁迅 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音乐系的主任是著名音乐家吕骥。为适应战争环 境的需要,音乐系的办学采用短期培训的方式。自 1938 年至 1945 年共办学五期,每一期以三个月至两年不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其最大的办学特色。强调课 堂教学与深入群众相结合,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与参加生产劳动、创作演出与开展 群众音乐活动相结合,逐步积累了适应于战争环境和革命根据地条件的专业音乐 教育方式和经验。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并输送大批音乐人才。许多著名的音乐作 品,如《黄河大合唱》、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都是由该系 师生创作演出的。1939 年 3 月该系成立了“民歌研究会”(后更名“中国民间 音乐研究会”),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资料,如陕北民歌、秦腔音乐等 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奠基阶段(1944-1955),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掀起了新秧 歌剧运动,产生的秧歌剧体裁;1944 年底,由马可、张鲁、李焕之等人为《白 毛女》谱曲,共 44 段音乐;1945 年 1 月开始排练,1945 年 5 月进行首演,为庆 祝五一劳动节演出,并大获成功。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关于歌剧的发展:①创作原则力求现实主义传统,努力创作反映群众生活的 作品;②是对剧中主要人物音乐形象的刻画,力求有鲜明形象、性格的唱腔,既 动听又通俗;③正确解决民族传统和西洋经验,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民族风格。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59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意义:《白毛女》的成功给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带来鼓舞,为后来许多作品,如《江姐》《洪湖赤卫队》《刘胡兰》《红珊瑚》《小二黑结婚》等新歌剧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评价:《白毛女》利用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中国的民族音乐和时代语言相 结合,表现了 20 世纪中国现象和的生活载体,揭示了一些严肃的社会话题:“旧 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在音乐方面通俗易懂,具有时代性、艺 术性、民族性。是一次中西方音乐相互融合较为成功的音乐作品,中国在歌剧艺 术上跨越了很大的一步。影响了后期一些列民族歌剧的产生与发展,如《红珊瑚》《小二黑结婚》《江姐》等作品,影响深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60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27882生产管理总复习资料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7882生产管理总复习资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7882生产管理总复习资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1528f2057fdb838c363dd704f551d28

中国古代设计发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古代设计发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古代设计发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bcea482044aef9571ecf4ea1d00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