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读书笔记人文历史1969-2022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思维导图

1969-2022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148442230 浏览量:752023-10-22 15:15:36
已被使用13次
查看详情1969-2022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思维导图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生平贡献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969-2022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969-2022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9d6e429e45cb3ad861eb81254984472

思维导图大纲

1969-2022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969年挪威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和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过程。

拉格纳·弗里希

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一系列新术语,例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他首先在经济计量学建立“三合一”理论,即把经济理论、数理方法与统计学应用到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中,这为他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首先建立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模型。他指出经济周期需要用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来解释,他建议是一种熊彼特式的模型,即以科学技术推动的经济长波周期模型。发表的《论均衡与非均衡概念》为动态经济学方法论和术语体系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对生产理论和效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简·丁伯根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子主题 1

简·丁伯根是将经济学研究与数学结合起来的先驱者。

他创立了国家宏观经济模型。创立了含24个联立方程式的经济模型,以此反映各类不同经济活动水平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提出了现代动态经济分析和“蛛网理论”。蛛网理论引入时间因素来进行价格与产量的动态分析。

他提出丁伯根法则指导经济政策制定。

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创始者之一,他是凯恩斯学派在美国推广的重要学界领导者。

他擅用数学工具对经济问题进行静态和动态过程的分析。在一般均衡论方面,他补充和发展了希克斯关于静态一般均衡稳定条件;在福利经济学领域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

他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乘数论,以数量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投资乘数论”与“就业乘数论”,首创经济波动模型,对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提出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1971年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实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强调实际经济数据分析,把统计学与经济学相融合。

他是实证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强调真实数据对问题实质的反映.

提出的“库兹涅茨周期”与人口增长分析是长波经济研究的重大突破。

深入研究了国民收入核算问题,被称为“GNP之父”。

1972年英国人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与美国人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

约翰·希克斯

是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者,也是在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理论研究中的先驱。

首先提出了IS-LM模型

对一般均衡理论也有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希克斯就商品、生产要素、信任和货币的整体性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均衡模型。

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贡献巨大。

推进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引入帕累托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重新定义消费可能曲线、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等。

是重新定义和解释消费者剩余。

对福利经济学补偿原则的补充,认为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政策补偿在变动中利益受损的群体。

肯尼斯·阿罗

是二战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贡献包括内生增长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方面,同时也是保险经济学发展的先驱。

发展了福利经济学研究,并提出“不可能定理”。

完善了“一般均衡”的方法论。在代表著作《一般竞争分析》中,研究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如何处理市场不稳定和风险问题,证明和求解了“一般均衡”。

对于复杂经济现象的框架性理解,对经济学家理解世界起到了巨大帮助,也是经济学走向数理化、工具化的一个标志。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创建了投入产出分析法。

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对后来学者有重要启发。

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纲纳·缪达尔

缪达尔是瑞典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他最具盛名的成果,主张重视社会制度研究。

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理论”,对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法论。

他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有深入研究。

缪达尔是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重要人物。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知名的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

他在货币与价格领域的研究。哈耶克以米塞斯的货币研究为基础,进一步解释了商业周期,成为了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的典范。

他提倡的市场自由主义对经济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为70年代的经济滞胀提供了解读。

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做出了杰出贡献。

1975年 康托罗维奇(Leonid Kantorovich)和库普曼斯(Tjalling Koopmans)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以解乘数法打开了解决优化规划问题的大门。

提出的“客观制约估价”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促进了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分析,是他对资源最优利用理论的重大发展。

佳林·库普曼斯

是经济计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贡献广受学界关注。

引入了数理统计学以研究经济问题。

以计量分析对资源配置和效用最大化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活动分析法,对微观经济中经济活动资源配置进行指导。

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强调货币供应政策选择遵循“单一原则”,强调货币供应量的长期增长率应当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且这一增长率应当公布给民众,从而引导通胀预期

提出“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年贝蒂·俄林和詹姆斯·米德

贝蒂·俄林

提出生产要素禀赋假说。即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由其要素禀赋决定,劳动分工与贸易分工都受到天然禀赋的制约。

提出了价格均等定理。价格均等定理也是生产要素禀赋说引申的命题,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国际贸易将最终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平均化。

詹姆斯·米德

提出国内的经济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国内经济平衡主要包括对内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相对稳定、国民收入保持上升状态,经济总体景气。反之,如果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则是经济失衡状态。

提出了保持国内经济平稳的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提出与如今的“逆周期调节”相类似的观点,即当经济衰退时,扩大政府开支、减税、降低利率以拉动经济,反之则采取措施防止经济过热。对外平衡主要指国际收支平衡,即对外收支总体既无赤字,又无盈余,汇率保持稳定水平。

认为要达到内外同时平衡,需要应用至少两种政策手段,

1978年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

提出了管理的决策职能。

提出了“已知最优”的概念,西蒙提出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进行决策时不可能穷举一切方案,而是要从已知方案中寻找满足要求的。

提出了“有限理性”的观点,即管理人和决策者不是完全理性,也不是非理性,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有限理性”。

1979年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和阿瑟·刘易斯(Sir Arthur Lewis)

西奥多·舒尔茨

西奥多·舒尔茨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致力于研究发展经济学,其侧重点在于研究农业在发展中国家所发挥的效用,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提出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培养,人力资本投资是生产支出而非简单的消费支出,同时人力资本需从知识、技能、健康等方面进行投资。

阿瑟·刘易斯

提出“二元经济”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前者依靠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存在大量隐蔽性失业,后者代表现代工业中以雇佣工人扩大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

突破了古典主义中对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的假设,指出在贫困国家在发展初期传统部门的隐蔽性失业使得其几乎存在“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只要现代部门中非熟练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略高于传统部门的平均收入,传统部门的劳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向现代部门,使得资本利润得以不断扩张。

1980年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Klein)

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结合数量方法,将凯恩斯理论转化为数学公式,并根据现实经济中实际数据建立宏观计量模型。

对经济政策评估、经济数据波动测量与预测的计量模型,在结构、规模、预测和先进的估算方法论方面均做出开创性的研究。

1981年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

著名理论为资产组合理论,主要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决定资产构成的研究,他明确提出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精髓是分散投资 风险,同时还提出了托宾税、托宾Q比率、蒙代尔-托宾效应等理论,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

他通过复杂的数学推导证明追求最高收益和风险规避的投资者必须持有多种资产,即“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

1982年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

芝加哥学派的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出了政府对市场管制的分析。

提出竞争与垄断两级模型,将微观基础引入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

创造性的填补了信息经济学的空白。

1983年杰拉德·德布鲁(Gerard Debreu)

把新的分析方法纳入经济理论以及把一般均衡理论予以严密的重组

研究一般均衡理论,即如何通过价格使生产者的供应同购买者的需求取得平衡,并最终通过细致的数学分析对均衡理论做出了细致的描述

1984年理查德·斯通(Richard Stone)

在国民账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将国民核算体系公式化

开创性的将会计中的复式记账法引入对经济的核算,论证了凯恩斯主义中对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这三大决定国民收入主要因素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测算与完善。

1985年弗兰克·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在微观经济领域中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假设理论以及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

提出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本质为消费假说模型,主要论述家庭金融决策的目标是通过合理有效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实现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效用现值的最大化和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即MM定理。

1986年小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Jr.)

开拓了经济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与法制基础。

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干预是导致失灵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公共选择理论,将政治决策引入经济理论当中。

1987年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

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指出技术进步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主张政府必须有效干预市场经济,引导市场技术发展。

提出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和提出的余值法(remainder method)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测量。

1988年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

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发展了古典主义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自由市场是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政策上极力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

提出了“阿莱悖论”、“可分配剩余”、“心理性时间”等概念,并运用数学模型揭示了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

89年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

开创性的将概率论方法运用于计量经济学中,以及对联立经济结构问题的贡献。这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给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完善了计量经济学的概率论基础。他在经济研究中非常重视变量的随机因素,其博士论文也正是从随机因素出发,为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对联立经济结构的分析。经济学的变量有时是由若干变量同时决定的。

1990年 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

哈里·马科维茨

创建了基于均值和方差的证券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模型)。

默顿·米勒

和莫迪利亚尼一起发表了具有重要影响的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MM定理)。

威廉·夏普

发展了马科维茨的理论,创立了具有广泛影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991年罗纳德·科斯

现代经济学的重要人物,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也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之一。

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这一概念,提出科斯定理。

1992年加里·贝克尔

将经济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增强了经济学的影响力。

对歧视的经济学分析,认为歧视行为不是单方面的,其产生的经济学效应对歧视者和被歧视者都会产生影响。如果雇主因为性别、种族等原因歧视雇员,一方面雇员的收入会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雇主也会缩小他可雇佣人员的选择范围,进而影响其员工整体素质,导致他无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对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人力资本的研。

1993年 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和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

罗伯特·福格尔

对美国19世纪的运输革命研究。传统认为大规模的交通运输系统对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福格尔设计了反事实的历史编撰法。

对南北战争前美国的奴隶制研究。通常认为美国的奴隶制是一种低效率的生产方式。

对历史人口学研究。福格尔的另一项极有影响的工作是关于历史人口学的研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营养和健康的变化与经济、社会和人口统计行为之间的关系。

道格拉斯·诺斯

使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史问题,从而丰富了经济史研究的内涵。

建立了制度变迁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个方面。

1994年 约翰·海萨尼(John Harsanyi)、小约翰·纳什(John Nash Jr.)和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约翰·海萨尼

对不完全信息博弈进行高度创新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概念。

将不完全信息博弈转换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这种转换方法被称为海萨尼转换。海萨尼转换是博弈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极大地拓展了博弈论的分析和应用范围。

小约翰·纳什

合作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分。纳什最先对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进行了区别,他认为以前的理论包含着某种被称为合作类型的N人博弈思想,它以一种对能由局中人形成的不同合作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为基础。

纳什对非合作博弈的重要贡献是阐明了包含任意个参与者和任意偏好的一种通用解概念,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

莱茵哈德·泽尔腾

提出了颤抖手完美点的概念,利用人类行为包含非理性因素(参与者会犯错误)这一点,形成对理性概念的一种新理解。

1995年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Jr.)

发展和应用了理性预期假说,改变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和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

詹姆斯·莫里斯

信息不对称理论。莫里斯认为经济决策人能够获得的信息通常是不充分、不对称的,而且获得相关信息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信息不完全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经济均衡,进而影响到市场均衡状态以及市场均衡的经济效率。

最优所得税结构理论。

激励机制理论。

信号筛选理论。

威廉·维克里

对于最优税制结构理论和拍卖理论的研究。

1997年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

罗伯特·默顿

放宽了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假定条件,并将其扩展到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上,为以股票、债券、货币、商品等标的物价格变动而定价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

迈伦·斯科尔斯

提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他们的模型开辟了一条适用于许多领域的定价方法,也有助于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促进社会对风险的更有效的管理。

1998年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

修正了“理性”在经济学上的“最优化”,这个修正影响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

通过引入“个人选择”丰富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容。他指出社会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政府的政策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他私人因素,如个人利得等。

证明了多数票获胜的规则总是能达成唯一的决定,解决了“投票悖论”和“阿罗不可能定理”。

1999年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

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和最优货币区域理论。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和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McFadden)

詹姆斯·赫克曼

将微观计量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相融合,集中在劳动力的供给、劳动收益、失业的持续时间、劳动力市场的项目与政策评价,失业的持续时间和判别分析等。

赫克曼是选择问题研究的开拓者,对虚拟变量研究出一套基于选择问题的数据识别、估计、检验和应用方法。

丹尼尔·麦克法登

对微观计量重要的贡献是他对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离散选择的计量经济方法论的创新。

2001年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z)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对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斯蒂格利茨在阿克洛夫的“逆向选择”基础上做了补充,创造了“信息甄别理论”,即掌握较少信息的一方可以对意向特定的交易设立多项选择契约而获得对方更多的信息。

研究了非对称信息下经济激励的作用,强调政府适当干预的必要性。

迈克尔·斯彭斯

创造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改善市场效率的信号显示理论”,即不对称信息市场上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上获益,而市场中经济代理人通过信号显示可以消除逆向选择的不利影响。

乔治·阿克洛夫

证明了市场上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怎样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

丹尼尔·卡尼曼

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

弗农·史密斯

创造了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他在1982年发表的《作为实验科学的微观经济体制》,统一归纳了先前许多经济实验所采用的个别方法,界定了经济实验应该遵循的步骤,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研究设计和分析系统。实验经济学定义为在可控的实验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不同的变量来观察决策者行为并分析实验结果。

研究了不确定性下的个人偏好及市场行为,他将个人偏好的实验研究扩展到了测量所得税,以及其它因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上,为微观经济学建立了更为坚实的实验基础。

2003年罗伯特·恩格尔三世(Robert Engle Ⅲ)和克莱夫·格兰杰(Clive Granger)

罗伯特·恩格尔三世

建立了描述经济时间序列时变波动性的关键概念:“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并发展了一系列波动性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

克莱夫·格兰杰

发现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特定组合可以呈现出稳定性,即“协整”现象,从而可以得出正确的统计推理。(协整理论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在两个或多个非平稳变量之间寻找其均衡的关系。)

2004年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

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和经济周期背后的推动力”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5年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和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

罗伯特·奥曼

定义了博弈论中相关均衡的概念,即一种非协作型博弈中的均衡,比经典纳什均衡更加灵活;2)交易者连续同级市场经济模型;3)重复博弈的连续交互模型。

托马斯·、谢林

发展了一套“直面现象”的而非数学模型的博弈理论,开创了对议价和策略行为的研究,为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将全球变暖解释为一个议价问题,即如果全世界能够减少排放,贫穷国家将获得大部分收益,而富裕国家将承担大部分成本。

2006年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

宏观经济政策跨期权衡分析,他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对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为新凯恩斯主义奠定了基础。

2007年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和罗杰·迈尔森(Roger Myerson)

莱昂尼德·赫维奇

开创了“机制设计理论”的主要思想及框架,并提出“显示原理”概念,即帕累托最优机制。显示原理是机制设计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创新,它大大简化机制设计的复杂性,现在已经成为机制设计和激励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

莱昂尼德·赫维奇

埃里克·马斯金

创立了“机制执行理论”,确保社会从一系列的选择中做出最好的选择。

罗杰·迈尔森

迈尔森对机制设计理论的重要贡献体现在对显示原理的一般化,即显示原理不仅在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时有效,而且在他们采取不可观察的行动时也有效,以及将其应用到规制和拍卖等重要领域。

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是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理论包括“新贸易理论”和“新地理经济理论”。

2009年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提出的自主治理理论和与其丈夫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共同创立的多中心理论,并在系统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将制度分析应用于公共选择研究中。

奥利弗·威廉姆森

通过引入分析工具,完成了对缺乏分析的旧制度经济学的革新。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

2010年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

彼得·戴蒙德

建立了著名的世代交叠模型,更贴近于现实生活,戴蒙德的研究对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

提出了使经济处于帕累托有效状态的“拉姆齐-戴蒙德-米尔利斯税收法则”。

发现了与传统理论不符的供求出现无效率匹配或根本无法匹配的市场结局,提出了搜寻理论,即使是些微的搜寻成本,都会造成与传统“竞争平衡”模式完全不同的配对结果。

戴尔·莫滕森

在工作搜寻和失业理论有突出贡献,并进一步研究了劳工移动率和再安置等方面的问题。

建立了著名的DMP模型。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针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间交互作用的搜寻和匹配理论。他推动了失业匹配函数的建立以及基于这一函数进行经验估算和在经济的结构性增长方面的研究。

2011年,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

托马斯·萨金特

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和新古典学派的代表,研究领域主要有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等,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和华勒斯共同研究和发展出了理性预期均衡的马鞍路径稳定性特征化及政策无效性命题。

认为经济事态的变化反映了经济体中的个人对于经济政策的预期的更新,而非政策本身的变化。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创立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研究短期经济政策的改变对宏观经济的作用,这类统计模型将所有变量的若干阶滞后变量作为回归元,来估计联合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对比传统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2012年阿尔文·罗斯(Alvin Roth)和劳埃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

阿尔文·罗斯

擅长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罗斯发现了国家住院医生配置计划(NRMP)所使用的算法等价于盖尔-沙普利算法,“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才实现了稳定配置理论的现实应用,如罗斯帮助设计的纽约公立学校匹配系统(挑选学生的机制)和英格兰肾脏移植计划(换肾机制)。

劳埃德·沙普利

一方面是将合作博弈一般解“核”的概念引入研究中,引领了合作博弈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基于合作博弈论的框架,提出了公平分配的沙普利值公式(即按照付出与所得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稳定配置理论以及双边市场中的盖尔-沙普利算法,奠定了匹配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基础。

2013年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拉尔斯·汉森(Lars Hansen)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

尤金·法玛

被誉为“现代金融之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投资组合管理和资产定价,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

与肯尼思·弗伦奇共同提出“法玛-弗伦奇三因子模型”,改进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拉尔斯·汉森

研究出一种适用于检测资产定价的合理性的统计方法,即1982年提出的广义矩方法(GMM)。

与萨金特一同发展与扩充稳定控制理论,他基于这一理论研究风险在定价和决策中的作用。

罗伯特·席勒

提出多种新型风险管理合同,如国民收入或不动产期货合同,在风险管理领域掀起一场适应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发展的革命。

2014年让·梯若尔(Jean Tirole)——在当代经济学三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梯若尔与德鲁·弗登伯格合著的《博弈论》1991年面世,成为博弈论领域中的经典著作。

和拉丰于1993年出版的著作《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完成了新规制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并奠定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导者地位。

推进对垄断行业的规制政策的激励效应的分析,建立了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并将研究结论总结成书《电信竞争》(2000年),推进了电信及网络产业的竞争与规制问题的分析和政策的制订。

2015年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在“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的经济理论贡献”而获奖。

提供了定量测算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这一工具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义和测量贫困,对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2016年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Bengt Holmstrom)———因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奥利弗·哈特

提出了关于契约剩余控制权的概念,以两企业模型为例阐述了剩余控制权在契约存在不完全性时的重要意义,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构建了企业产权分析的新框架GHM模型,涉及专用性投资的事前、事后收益和最优所有权结构的选择等问题。

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系统化,进一步发展了科斯、威廉姆森等人的产权理论。

最主要的贡献是系统科学地解释了“不完全合同”存在的原因。

本特·霍尔姆斯特伦

使用基本的委托人-代理人模型,提出基于“信息量原则”将代理人的薪酬与绩效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制定一份最佳契约。在后续的研究中,他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对如何设计企业高管的薪酬结构、团队中的成员偷懒情况等问题进行研究,在契约理论领域贡献丰厚。

2017年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

将心理学假设融入到经济分析中,通过探讨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自制力等个人特质会如何影响个人选择,从而影响市场。

2018年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M. Romer)--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研究中有贡献。

威廉·诺德豪斯

环境经济学的开拓者,奠定“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基础,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美国经济周期,提出“机会主义周期理论”。

保罗·罗默

内生增长理论的创建者,提出“宪章城市”理论,集学者、创业者、世行官员身份于一身。

创立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知识和人力资本不仅能使自身形成递增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保证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2019年 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2020年 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Wilson)--以表彰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

保罗·米尔格罗姆

参与(FCC)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的电信运营执照的拍卖工作,天才地完成了拍卖机制的主要设计,使FCC的拍卖大获成功。

罗伯特·威尔逊

引入了序列二次规划,这成为非线性规划的主要迭代方法。在价格理论、市场设计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1年戴维·卡德(David Card),乔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Angrist)和吉多·因本斯(Guido W.Imbens)--表彰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论”贡献。

戴维·卡德

位杰出的经济学家,他在劳动市场和公共政策研究方面贡献卓著。

在学校资源对学生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校资源对学生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舒亚·安格里斯特

充分利用“自然实验”事件所带来的行为和结果的变化,可以进行因果关系的推断。

吉多·因本斯

专攻计量经济学,特别是绘制因果推理的方法。他设计了一套统计方法,解决抽签的问题。

2022年 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维格--表彰他们在银行与金融危机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线尚线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线尚线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线尚线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18ab228102bb24c74e3227330b6849e

初中七年级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初中七年级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初中七年级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4836e06aaf2236b0c1b008311fc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