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及其体系、意思表示与合意、民事法律事实与非民事法律事实的区分、区分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意义基本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民事法律行为(一)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民事法律行为(一)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c130b4f7808498627d019b6727e9083
民事法律行为(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磋商意向与签约意向
磋商意向
约定双方于未来“磋商”某一合同;不具有法律意义,不是法律事实
签约意向
约定双方于未来“订立”某一合同;有预约性质,属于法律事实
当事人在签约意向中所约定的、应于未来订立的合同,则为本约
关系
预约和本约是两个合同
本约订立不仅意味着本约的成立,也意味着预约的履行
本约未订立,不仅意味着本约没成立,也意味着预约的未履行。在预约违约的情况下,违反预约的当事人应当承担预约上的违约责任
好意施惠
含义
双方在没有产生合同法律关系意思的前提下,一方向对方施以好处或者便利,对方接受
法律意义
好意施惠约定的违反,不产生任何合同责任
好意施惠的履行中,施惠人对受惠人构成侵权的,依然要承担侵权责任
先行行为导致义务时的损害事实
是指由于一方的行为,使另一方处于危险境地时,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义务
先行行为人履行其义务的判断标准
如果行为人采取有关措施,对方的损害就会避免,而行为人并未采取该措施
夫妻之间的约定
是否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婚姻自由原则,若违反,则无效
是否托于法律的授权性规定,即法律直接允许夫妻间进行约定的事项,以及附着于法律允许约定的补充性约定,则属有效
预言、对他人的预言结果进行传达
没有法律意义,不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运气
运气不是法律事实,不具有法律意义
神童、奇才
无法律意义;作为未成年人,应按照法律的一般规定确定其民事行为能力
概念
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亡的客观事实
体系
民事法律事实
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自然事件
社会事件
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事实行为;非意思表示行为(事实引起的法律后果,源自于法律的直接规定)例如侵权、拾得遗失物、先占、加工
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的行为)。例如合同婚姻收养
对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不同
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有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有与之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有效、无效的判断不同
事实行为:一经实施即依法律的直接规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不存在有效无效的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完成后能否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需要法律进行效力评价,存在有效无效的问题
代理的适用可能性不同
事实行为:行为人自己承受法律后果,不可能适用代理
民事法律行为:可能存在行为人和行为后果的分离,有适用代理的可能性
意思表示
概念
行为人内在的民法法效意思的对外表达
意思:欲追求民法上法律后果的主观意愿
表达:把民法法效意思表现于外
虚假的意思表示与隐藏的意思表示
虚假的意思表示
含义:双方当事人均无法效意思表示,却做出了意思表示(订立假合同)
效力:无效
隐藏的意思表示
含义:被虚假的意思表示所掩盖的另一层真实的意思表示
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戏谑
即,开玩笑
认定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戏谑意思,按照戏谑认定;反之按照意思表示认定
相对人是否应当知道戏谑意思,要从意思表示的内容、场所、方式等方面综合判断
合意
概念
是指各行为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合意使双方,多方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构成要件
各行为人均做出意思表示,反之一方不做出意思表示,合意不成立
各行为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
所做出的意思表示未达成一致的,合意不成立
各行为人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不影响合意的成立。只影响合意的撤销
意思表示的生效
以对话方式做出的意思表示,采取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该意思表示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做出的意思表示,采取到达主义,即该意思表达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采取作出主义,即意思表示做出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