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by脆脆鲨
《乡土中国》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费尽心血所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从乡土社会的人文环境到传统的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和血缘地缘等方面,全面展现了我国基层社会的面貌,面对这样一部巨作,如果要我们将书中的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是什么样的呢?
一、为什么用思维导图梳理《乡土中国》的知识
在梳理《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的相关内容时,一般会用摘录已经注释的方式从上往下依序说明相关知识内容。而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生物知识,则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工具的特点在整体在基础上系统性地梳理《乡土中国》的内容,以便逻辑有序地展开梳理,并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然了,除了《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外,思维导图还可用于其它诸多场景。如读书笔记、个人规划、工作总结、旅行清单等。
二、如何用思维导图梳理《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整本书共分为了十四个章节,今天我们就通过【树图-帮助中心-读书笔记】逐步解析这本书究竟讲了哪些内容,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乡土本色》
这一章所描绘的内容大抵是整本书的总论,第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第一章也是为全书打下了基础。费孝通先生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什么是“乡土性”呢?
1、乡土社会中的人,离不了泥土,最被接受也是最普通的谋生手段是种地,所以土地泥土对于他们来说最宝贵;
2、乡土社会中的人还不具有流动性,这里的人安土重迁,每一户每一个村落似乎都保持着独立与隔膜;
3、这里是一个熟人社会,因为人口流动性缓慢,所以乡村的生活基本都是带有地方性的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这里始终是个熟人的社会;
2、《文字下乡》
3、《再论文字下乡》
费孝通先生通过这两章,给我们表达了一个观点,或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会用文字,并不是“愚”的表现,为什么呢?
因为乡土社会中,大多数都是面对面的直接用语言沟通接触,而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出现阻隔的产物,所以文字在乡土社会中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在这里,甚至表情、肢体动作都文字更为通用。
《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而《再论文字下乡》说的是时间之隔,在这么一个既安定又所需记忆很少,不断重复生活点滴的地方,文字并不是世代之间传输经验的必需品,因为口口相传就足够了。
4、《差序格局》
“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观点,什么是“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因为中国人“私”的个性的独特,所以中国乡土社会的差距格局也是极为独特的,与西方那种像捆柴火式的团体格局差别很大。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然后像石头丢在水面上的一圈圈波纹一样散播开,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中心,很多人就是很多张网交织在一起。
5、《家族》
6、《男女有别》
《家族》《男女有别》这两篇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不是一个界限,或者说是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与西方的差别很大,西方的极爱他那个就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会做的事物方面很少,基本就是繁殖。但是中国的“家族”有什么区别呢?
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是一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家可以沿着父系的血缘关系网无限扩大,成为氏族或部落,西方家庭的主轴是夫妇,中国家庭的夫妇则是副轴,主轴在父子、在婆媳,是一个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两性之间的情感表达,中国人就表现得非常的矜持,而西方人明显就要开放得多。
所以在中国,所谓浮士德式的恋爱精神是压根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不被允许的存在,因为乡土社会不需要什么新的社会关系,一切都是求稳为主,男女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避免过于激动式的感情破坏掉旧有的社会关系。所以最终男女之间因为家族的事业性而被剥夺了普通的感情。所谓家法、女子的三从四德、亲子间的负责和服从等,也都是事业性的效率所催生出的乡土特色。
7、《礼治秩序》
这两篇讨论的是乡村社会中,人民是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与约束的内容。与现代社会很大的不同就是,乡土社会更注重“人治”而不是“法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靠着道德观念所催生出的“礼”所约束和调节的,而正是通过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的配合,“礼”这种规范被传统所维持。
在这里,折狱并不是维持礼治秩序的首选方案,大家心目中最理想化,也是最欣赏的方案是“教化”,所以自古以来,讼师在乡土社会没有什么地位。
因为乡土社会的传统,不承认有可以施行所有人的统一规则,而现有司法确实采用人人平等的主义,这也是为什么现行的司法制度,在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后,并不能有效的建立起法治秩序的原因。
想要绘制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通常可以使用树图思维导图进行,这是一款适用于电脑端绘图的工具,打开编辑器后将需要梳理的内容填充至节点即可简单制图,同时还带有诸多“节点样式”与“主题风格”功能辅助绘制精美好看的思维导图。是一款简单好用的思维导图绘制工具。下面给大家简单分享用树图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方法。
(1)首先通过树图思维导图工具【新建文件-选择合适的结构】并进入到对应的编辑页面;(2)接下来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将需要梳理的物理知识相关内容呈现至节点。梳理基本内容;(3)随后还可以利用插入图标、备注、链接、关系线、概要等功能进一步思维导图的内容;(4)而后还可以试着借助主题、样式、一键美化等相关功能对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优化处理
(5)当物理知识的思维导图绘制完毕后,直接将图示“保存”至账号云端,或“导出”为png、pdf、jpg等格式即可。
四、大纲(以《男女有别》为例)
乡土中国之男女有别
文章导读
作者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
简介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
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
主要内容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即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
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性别之分
但是浮士德式 的、不以实用为目的、追求生活经验(生命意义) 的创造的恋爱精神
在乡土社会中是不容存在的,因为乡土社会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更害怕旧的社会关系被破坏
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
这便是男女有别的原则,即干脆认为男女之间不必求同,不必了解,在生活上加以隔离
在乡土社会里,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
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更为重要
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面去发展,同性恋和自恋程度发育得不浅
章节概括
1、开篇回顾上一篇的论述观点,并引出本篇将要论述的问题
2、对“感情”定向做出概念性,解释并阐述感情,只有在社会现象中才有意义
3、引述心理学家詹姆斯对感情的定义来论述感情的本质
4、用通俗的话解释感情的意思并阐述感情淡漠才能稳定社会关系
5、作者针对感情提出并论述了解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的观点
6、引用斯宾格勒的两种文化模式并作出解释
7、提出性别差异是妨碍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了解的一大根本因素
8、引出社会秩序的话题男女有别,也只是社会秩序下的一个方面
8、进一步陈述性别差异
妨碍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的了解,而要解决这性别差异问题,维护乡土社会稳定
自然唯有选择无视,甚至必然需要将男女分别开来
9、那么乡 土社会的社会秩序又是如何的,也就引出下一篇的“礼治秩序”
小结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靠感情,而是靠了解
所谓了解,是只接受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 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通过熟悉而产生亲密感
亲密感和激动性的感情不同,亲密感是契洽的,可以发生持续作用
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
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
浮士德式两性情感的象征
两性关系越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就会越深,求同的阻力就越大
于是创造力和变革的需求也越强烈
在浮士德的立场中,生命力也越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越深
浮士德精神就在于不断克服阻碍,也不断发现阻碍,这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终点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