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针对“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范文思维导图”的,知识点包含:科学研究中的分类活动的应用、分类和排序的区别、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和分类标准的灵活性。通过在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模板介绍了如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掌握用语言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和顺序,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关注分类的意义和方法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分类思维水平。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范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树图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范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课是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分类。第二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实际操作活动由表及里地认识什么叫分类,了解到分类和排序一样,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它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使物体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使物体排列变得更加合理、有序。
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场入手,观察商场设置的标识,对十几种水果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意义,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能看得到、摸的到、想得到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凌乱的书桌情境,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心协力帮忙整理桌子──解决问题。接着就开始动手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散乱地摆放在塑料篮框里的文具用品开始整理:铅笔放在一起、橡皮摆成一堆、尺子放在一个塑料盘里……分类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开展。在汇报整理结果时,我适时引入了"分类",让学生意识到把具有相同特征或者相似特征的物体放在一起就叫分类。随即让各组学生选择其中一类文具再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交流汇报。这个时候,分类的结果就丰富了,有的小组把铅笔按粗细分成了两份,有的按花色分成了三堆,有的按长短分成了两类;有的小组按形状把尺子分成了直的、三角的、半圆的,有的按长短分成了短的、长的,有的按材料分成了塑料的、钢质的,有的按有没有放大镜分成了两类……丰富的分类结果,不仅让学生弄明白了什么叫分类标准,同时意识到给事物分类时,分类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当分类标准变化时,分类的结果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认识的提高始终是建立他们充分的动手和开放的讨论之中的。当学生对分类概念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一个小问题:"能让这些文具很快地回到他们的小主人那里吗?"听到这个问题,看到自己的文具用品摆放在桌子上,有的学生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惟恐其他同学拿了去,很快地,桌子上的文具又安静地回到了同学们的文具盒里,实验桌上整理得干干净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在学生领悟了分类的含义后,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加深了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分类的作用和必要性。科学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材料,广阔的、多滋多彩的生活是科学学习的对象。分类活动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学中需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周边的世界,可课堂同时又是固定和狭窄的,与现实世界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在引导学生交流了日常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时,我引导学生的目光定格在家庭、学校图书室、公路等几个典型的场合,一些具体的物品分类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了分类活动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品通过分类,组合更加整齐、有序,方便了人们的认识和使用。在这里适时引入垃圾分类的问题,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实际行为产生了指导意义,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垃圾处理这一现实问题。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
正因为分类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普通的生活之中,也广泛地运用于科学研究中中。这里借助两个游戏活动,激发他们对分类这一项过程性技能的关注和投入,也更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指纹分类游戏是为教学展开的第一项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有趣的辨别指纹的游戏,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这段教学的特点是在学生已有较好探究习惯的基础之上,开门见山的介入探究学习。先指导学生印出清晰的指纹,再简单的尝试解决,从而进一步加强技能,得到可辨析的指纹,整个过程中,学生活动是真实的、主动的。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讨论,并在各组所发的记录纸上印指纹印,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判断各自的指纹类型,忙得不亦乐乎。
找海洋生物特征的游戏是对前面活动所习得概念的强化,就是进一步强化根据相同点分类的方法。这个活动本身对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它本身存在几个思维的转折,但是通过集体的讨论和思维碰撞以及教师恰当的指导可以完成,并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
游戏、实践活动都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但课堂教学中组织这些活动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一定要全面引导学生在"动手"时别忘记了"动脑"。手脑并用,学习才会有收获。
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了20以内的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到了20以内的数吗?
教师:对,2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得的确很广泛。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到20以内的数就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
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说。教师:这些信息里面的数是20以内的数吗?
教师:看来在这里20以内的数不够了,这一单元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5根5根地数……
教师:对,我们有很多种数数的方法。但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得最多的数数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怎样数比20更大的数。
教师:这两种数数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数呢?要求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数,1个十是10,2个十是20。
教师: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手中的小棒合起来,从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过在数小棒以前,老师有一个问题,20以后怎么数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数到20以后就是21,2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20后面是21呢?
引导学生回答: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了。
教师继续追问:10根10根地数呢?
要求学生回答:10根10根地数,20以后就是30了。
教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回答:2个十是20,3个十就是30了。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一共有40根)
教师:刚才同学们你们喜欢的方法数了你和同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29后面是多少?39后面呢?
要求学生回答: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
教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回答:2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29,9个一再加1个一就是10了,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就是30了,39后面是40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49后面是多少呢?59呢?69呢?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们四个
人的小棒合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一共有80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加20根小棒数一数,注意,数到九十九以后是一百。
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
教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教师:刚才同学们有的是一根一根地数的,有的是一十一十地数的,都能数出100根小棒。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左边的同学一根一根地数,右边的同学10根10根地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开始!
学生分组数小棒。
教师: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发现10根10根地数比一根一根地数要快得多。
教师:对了,10根10根地数要快一些,但是10根10根地数能数出28,36,47这些数吗?
让学生意识到是不行的。
教师:那么你觉得怎样又快又对地数出28,36,47这些数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正确的'答案是两种数数的方法配合使,先一十一十地数数出几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数出几个一。
教师:你们的手中有捆着的小棒,方便你们10根10根地数,也有一根一根的小棒,方便你们一根一根地数,下面请同学们最快的方法数出47根小棒。
学生数小棒,要求学生先数出4捆小棒,再数出7根小棒。
教师:说明4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呀?让学生说出47里面有4个十和7个一。再让学生这种方法数出28,36,并分别说出28和3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10个10个地数和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数数了,下面我们同学们数数的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课件显示例2图片。
教师:你看,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呀!你知道小灰兔有多少吗?
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排有10只,10只10只地数,有2个十只;剩下的一只一只地数,数出有8个一只,一共就有28只小灰兔。
教师:你看我们数数的时候也到了前面的数数的方法。那么这个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要求学生回答:数了2个10只和8个一只,所以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教师:小灰兔和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呢?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教师:那么55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呢?
要求学生回答:55是由5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教师:再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回答:每一排都是10只,所以采10只10只地数,一共有10个十只,就是100只。
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2题。
(2)练习一第2,3题。
四、实践活动
数一数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有多少。如:班上有多少名同学……
五、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 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评析: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更紧密。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评析: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与包办,而是充分的在情境图的基础上,通过整数乘法意义的回顾,经历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1,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4.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23+10=33 100÷4=25 14-x 2m÷6=20 32+x 5y=40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不是等式的擦去,留下等式备用。
2.根据下面信息,写出等量或等式。
(1)四(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全班共有45人。
(2)天平左端放300g砝码,右端放两袋药丸,每袋xg,天平平衡。
(3)一辆汽车3h行了195km,平均每时行ykm。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等式写在黑板上备用。
二、走进新课
1.根据主题图写等式
师:王大伯家今年水果丰收了。今天,他挑的梨又卖了个好价钱,换回了一大担物品,高高兴
兴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说出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袋化肥的质量=1台电视机的质量
1台电视机的质量+1台风扇的质量=3袋化肥的质量
3袋化肥的质量-1台风扇的质量=1台电视机的质量
师: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写出等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2=20 20+n=30 30-n=20 2.建立方程概念
师:请看黑板:
23+10=33 m÷6=20 100÷4=25 5y=40 25+20=45 2x=300 3×4=12 y÷195=3 10×2=20 20+n=30 30-n=20
师:这些都是等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仔细观察,你能将它们分类吗?说明分类的理由。
学生分类。
师:右面这些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谁来说
说什么是方程?哪些词是关键?(强调"未知数"、"等式"。)
3.介绍有关方程的文化
课件出示:我国的算术中很早就在使用方程这个词语了,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九
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写的一部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着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九章算术》中出现得最早。这一成就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4.方程的'解
(1)师:在20+n=30中,当n=10时,左边20+10=30,右边=30,左边=右边,我们就说n=10
是方程20+n=30的解。
(2)试一试:
①2是4x+2=10的解吗?为什么?
②5是y÷12=10的解吗?为什么?
③方程5y=15的解是多少?
(3)概括小结:什么是方程的解?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巩固应用
1.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00-x=20 16÷4=40?6n=18 32+2a 48-x>24 m÷2=20 x=255y 98-3x=80 2.你能举出一个方程吗?请和同桌交流。
3.判断:
(1)x=5是方程2x-8=2的解。()
(2)m=4是方程m÷4=m的解。()
学生先自己独立解答,再交流汇报。
四、总结评价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
师:我们班有59个同学,老师发现今天有56个同学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
见,有x人暂时还不够积极。你能根据老师刚才的评价说出方程吗?
师: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呢?
五、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相关练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
(2)班的尖子生稍比(1)班多。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是
(2)班的教好,所以,(1)班这个学习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评价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
★ 西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最新范文
★ 数学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 西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 一年级学生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模板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
★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教学设计
★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最新5篇
★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最新版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课件范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课件范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de8885b02fbc1e117b44fe2e321d889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bd555dac39abc680c7fe9aacb9f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