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范文思维导图是最新的数学教案,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的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操作图片和小组讨论深入思考图形的放缩规律和奥秘,最后让学生画图在小组内分享方法和比例,体验图形放缩的实际意义,并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图形的美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教案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范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学过程,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活动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的活动过程。教案对学生很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树图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
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意义;
2.会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3.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我们壆岗小学是以足球为特色的,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宝贵的罚点球机会,应该派哪名球员去罚点球?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球员的罚球总数与进球数,借机引出百分数。
罚球总数/个进球数/个
淘气2018
奇思107
不马虎2521
二、深度学习,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教师解说,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通过结合生活中常见物品上的百分数进行解释说明。
1, 18÷20= =
7÷10= =
21÷25= =
重点议一议 , , 的含义。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及教学读写法。
像 , , 分母是100,并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但是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18÷20= = =90%,读作:百分之九十
7 ÷10= =
21÷25= =
小结:
像55%,48%…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根据百分数的数学意义,再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谈谈自己对百分数的理解。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解说,通过解说与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比,
百分数的后面是不可以带单位名称的。
分数: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分数后面可
以带单位名称,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
四、小结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一、案例
圆柱的特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为了让学生深化对圆柱的认识,同时也为圆柱表面积的教学做好铺垫,我们特意设计了一节 "给圆柱做新衣"实践活动课。我们是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学的。
1、欲擒故纵。
师: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圆柱,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这节活动课,老师想让大家自己动手来给圆柱裁剪一件 "合体的新衣",大家有兴趣吗?
(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有信心。好,谁先来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做?
(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发言,并板书一般性解决思路:量 ----算----裁----"穿"。)
师:哦!先测算再剪裁 ----所谓"量体裁衣",不愧为一种好办法!但是老师给每个小组只准备了彩纸、颜料等材料,没有准备尺子,因而不能量也不能算。(用笔画掉一般性解决思路中的"量""算"。)
(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2、山重水复。
师:大家不要灰心,可以先仔细地想一想:现有的这些材料可能有什么用途?
(有的学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 "风马牛不相及"的颜料上,并以此展开激烈的研讨,课堂气氛再度活跃。)
3、一石激浪。
生:老师,我想出剪裁两个底面的方法了!
师:快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们可以先把圆柱的底面蘸上颜料,像盖印章那样印到彩纸上,然后把印有颜料的彩纸裁下来,一式两个,最后把它们贴到圆柱的两个底面上。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吗?
生:我是从 "盖印章"中得到启发……(发言被全班同学赞许的掌声淹没。)
(教师只是微笑,不加评判,并在刚才画掉的 "量""算"上面板书:印。)
生:对!还可以像用滚刷粉刷墙壁那样 ……
生: ……压路机……
(全班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4、柳暗花明。
师:看样子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理想的解决方法!下面大家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给圆柱 "做新衣",比一比哪位同学"心灵手巧"!
(全班学生热情投入。)
(课的最后展示作品,评价总结,颁发雏鹰 "创新章"。)
二、评析
探究性实践应用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所在。本书实践活动课安排在教学 "圆柱的认识"之后、"圆柱的表面积"之前,可谓独具匠心。与"圆柱的认识"的教学相比,"给圆柱做新衣"的教学思路正好"反其道而行之"。由于生活性、趣味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所以教学伊始,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但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一听到不能用"量体裁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后,一部分学生则"不知所措"甚至"望而却步"。在这关键时刻,教师并没有束手无策,也没有包办代替,而是抓准时机巧妙地引导学生从现有的材料入手去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当学生刚刚寻找到思维的支点、即将迸开创新的苞芽之时,教师也并没有去指手画脚,更没有去裁决评判,而是采取了"悬而未决"的策略,运用体态语激励和引导全体学生去自己感悟、自主发现,从而获得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佳境。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
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
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
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假设法(反证法)
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再汇报,教师进行总结
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把5支铅笔放到4个铅笔盒里呢?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把6支铅笔放到5个铅笔盒里呢?把7支铅笔放到6个铅笔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上面各个问题,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3)教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那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
【设计意图】回到课开头提出的问题,揭示悬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练习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进一步练习"平均分"的方法)。
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仿照例1"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个抽屉里,都会变成3本,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2)教师: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10本呢?11本呢?16本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7÷3=2……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8÷3=2……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10÷3=3……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1÷3=3……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6÷3=5……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6本。
教师:观察上述算式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数÷抽屉数=商数……余数""至少数=商数+1"。
三、巩固练习
1、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2、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我们学会了简单的鸽巢问题。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也可以用除法的意义来解答。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疑三探教案2021范文
★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例文
★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最新范文
★ 五年级数学三疑三探教案2021范文
★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文案
★ 2021二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文案
★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模板
★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最新例文
★ 三疑三探数学教案二年级2021文案
★ 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例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Linux 网络基础知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Linux 网络基础知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99680f0e48eac8a1aeaadb90447d4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