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例文思维导图介绍了最新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北师大版教材中圆柱的体积为例,教学目标包含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为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为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分为旧知铺垫、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和布置作业,利用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例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学时间和效率也当充分考虑,好的教学方法会使得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案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树图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谈话引入
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
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
(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
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三、巩固新知
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
2、完成"试一试"
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个公式适合哪些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5题。
教学内容:
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分配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组织活动。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 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 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 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或课件演示。
第一种放法;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第四种放法;
2.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
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3.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 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5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 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体会到,如果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很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找到数学方法来解决就方便了。
二、教学例2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体书?
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4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 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
(2) 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 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4. 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5÷2=2……1 (至少放3本)
7÷2=3……1 (至少放4本)
9÷2=4……1 (至少放5本)
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5. 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想:每个鸽舍飞进2只鸽子,共飞进6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字母排序的变换问题,并会解决简单的字母变换问题(3个字母排序)。
2、初步体会程度规则对字母排序变换的影响,了解变换的周期性。
教学重点:
简单的字母排序的变换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程序规则对排序的影响。
2、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次序分明。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或数字卡片)、指令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⑴甲、乙丙三位同学排成一列,顺序为甲、乙、丙。
⑵变为丙、乙、甲的顺序。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概括活动的过程。
引入
生:变换前、后两个人的位置。
师:这就是指令,我们通过执行不同的指令可以重新排列甲、乙、丙3人的顺序位置。
二、情境展示,探索新知。
出示A、B、C三张卡片。
⑴ABC→BAC
想一想:执行了什么指令?你能概括说明吗?
(变换左边两张卡片的位置)
⑵ABC→CAB
想一想:执行了什么指令?
(将最右边一张卡片放到最左边,其余卡片顺次进一格或向右退一格)
⑶ABC→BAC→CBA
想一想:这一过程中执行了什么指令?你能描述吗?
(先执行①指令,再执行②)指令)
师:先执行指令①,再执行指令②记作执行指令序列①②,所以(3)还可以记作:执行指令序列(1)(2)
ABC CBA
⑷尝试填空
①ABC (CAB) (ACB)
即执行指令序列②①
ABC (ACB)
②执行指令序列①②①
ABC (BCA)
③小结:改变卡片的顺序可以通过执行不同的指令来完成,与指令的序列也有关系。
⑸继续填空,感受"周期性"。
①ABC (ABC)
ABC (ABC)
学生填完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②CBA (CBA)
CBA (CBA)
进一步验证。
③ABC ( ) ( ) ( )
三、练习拓展,开阔思维。
⒈执行指令序列②①多少次。
ABC ABC
⒉寻找指令序列。
①BCA→BAC,可以执行什么指令序列?
②ABC→CBA,可以执行什么指令序列?(根据学生解答分析情况,进入下一环节:这个指令序列可以缩短吗?)
四、我的设计
你能重新设计一种指令序列,连用2次后,把ABC调整为ABC吗?
五、作业。
⒈一个厨师带了一头猪、一条狗和一筐菜过一条河,因为船太小,一次只能带一样东西,但他不在时,狗要咬猪,猪要吃菜,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过河?
⒉三张卡片A、B、C,根据①交换右边两张卡片的位置,②将左边第一张移到最右边,其余依次向左退一格。
⑴ABC ( )
⑵ABC ( )
⑶ABC ( )
⑷ABC ( )
⑸ABC ( )
教学内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 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 1 ) 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 ) 只用时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三、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硬,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55的图。
2、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土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新授
1、教学例4
(1) 出示例4,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2∶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2) 学生尝试着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3) 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4) 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例4的延伸
(1)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的出:A、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
(2)学生独立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指名投影展示。
3、归纳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4、学生独立完成书P57的"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0练习九第1题,找出图形A放大后的图形。
2、教科书P60练习九第2题。
四、总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 最新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例文
★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2021范文
★ 最新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最新例文
★ 最新初一数学优秀教案范文
★ 最新初一上册教案数学范文
★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例文
★ 初一数学教案大全2021优秀例文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1范文
★ 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例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例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d73434ea6bec195f07de099886e76d5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例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例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e3e7e4920d3a732696bf6762138ef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