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班级的化学成绩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费点心,多提前设计好教案等各方面教学。下面是树图网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847f5120c038c9ec004d1f7b20a9395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5篇
有些班级的化学成绩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费点心,多提前设计好教案等各方面教学。下面是树图网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合作、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在原子结构信息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导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现两组原子结构信息,让学生练习,并巩固元素的定义;接着自学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阅读元素符号的表格,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最后,通过字母组合游戏、元素与健康、物质中的元素组成练习来加深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策略:
1、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化学教学
2、从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化学教学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
一、教与学目标导航
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3、中考考点:元素的概念,常见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预习案
⑴什么是元素?找出元素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在书上圈划。
⑵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7的原子和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6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⑶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部分,与中子数有无关系?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⑷读课本73页图4—4,了解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少,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是(),所以作物要施肥。
(5)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三、教学案
(一)自学质疑
1、O2、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什么元素?
2、O2、O3、H2O、H2O2等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中什么是相同的?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什么元素?
3、H2、H2O、H2O2等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这些氢原子中什么是相同的?我们把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什么元素?
4、什么是元素?原子的什么决定了元素种类?
5、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00多种,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前4位元素是哪些?生物中,海洋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6、图4—5中外国人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想到了什么?
7、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是什么?
8、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哪些?
9、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
元素的概念
1、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
2、地壳中的前4位元素是氧、硅、铝、铁
3、国际上需要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书写方法
5、元素符号的意义
7、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互动探究
1、对比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四)精讲点拨
1、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发生分裂),分子种类改变
2、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发生分裂),原子种类不变
3、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4、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五)矫正反馈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2、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六)迁移运用
课堂练习
(一)元素符号组合游戏:请把它们变为你认识的元素符号。
ABCMN
auelg
(二)试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
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三)身边的元素——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进补的广告,这里的锌指的就是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
实验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字样并晾干的滤纸,事先用酚酞溶液画好"小笑脸"并晾干的滤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浓氨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
课题1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作业】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 NH3↑+HCl↑、 NH3+HCl= NH4Cl
NH4HCO3 == NH3↑+H2O+CO2 ↑
[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 == Na2SO4+2NH3↑+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课后小结
课后习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它们的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1、充分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物理与化学性质递变规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实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一瓶金属钠,设问: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展示一瓶金属钾,设问:金属钾保存在什么物质中?为什么?
[引入]这说明钾和钠以及锂、铷、铯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6表2-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并加以总结。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导电、导热、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锂能否放在煤油中?)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提问] 推测钫的密度和熔点沸点比铯高还是底?
[板书]二、原子结构
请学生看P36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由学生小结。
[板书]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有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而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推测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结构决定,请同学们根据原子结构的相似点和递变性推出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学生小结]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起反应。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和事实进行论证。
[板书] 1.碱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学生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失电子能力强弱和金属性。
点燃
(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点燃
[板书] 4Li + O2 2Li2O
2Na + O2 Na2O2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教材[实验2-10]。
[讨论](1)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2)钾、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剧烈?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R + 2H2O = 2ROH + H2↑
(1) 锂到钾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碱的碱性越来越强。
(2)锂到钾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
作业:P40:三、四、五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1章 化工设计基本知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1章 化工设计基本知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0ec0519ed26419068a32a511862aadd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辊压断带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辊压断带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5fdf0827fa2a220b0b4047d75df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