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思维导图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几点疏雨 浏览量:12023-04-06 11:44:0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思维导图

在行测中,大家常常会看到评价型的题——逻辑错误。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cf97db2d4f6644fa916975d50372277

思维导图大纲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在行测中,大家常常会看到评价型的题——逻辑错误。这类题目在试卷中是十分容易区分的,它的问法为"以下哪项对话方式与上述最为相同?"下面树图网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

一、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

主要表现为:

(1)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

(2)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示例1】: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解析】:在这个对话中,司马光夫人所谓的看"人",看的是过来游玩的行人,而司马光所谓的"人",指的是府中的人。可见,司马光与其夫人对于"人"这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示例2】:吉林人遍布世界各地,小王是吉林人,所以小王遍布世界各地。

【解析】:在这句话中,第一个"吉林人"指的是所有的吉林人,第二个"吉林人"指的是小王自己,所以这句话属于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二、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如证明"鸦片能催眠",所用的论据是"它有催眠的力量"。而"鸦片有催眠的力量",又要借助于"它能催眠"来证明。这就是犯了循环论证的自证。

【示例1】:KengDie教的经文《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在《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

【解析】:示例中为了证明"《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所用的论据是"《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可见,论据也是在结论成立的情况下得到的。所以这句话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学习了这两种常见的逻辑错误,接下来让我们用一道题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例题】甲:什么是生命?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哪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

A.甲:什么是真理?乙:真理符合实际的认识。甲:什么是认识?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

B.甲:什么是逻辑学?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C.甲:什么是家庭?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人?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甲:什么是动物?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答案】B

【解析】在甲乙两个人的对话当中,用"有机物"去解释"生命",接下来又用"生命"去定义"有机物"。可见,题干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A选项,先用"认识"解释题目,接下来用"人脑对外反应"解释"认识"。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C选项,用"社会关系"解释"家庭",用"社会单位"解释"社会群体",排除。对于D选项的用"动物"定义"人",用"生物"定义"动物",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B选项,用"思维形式结构规律"解释"逻辑学",接下来用"逻辑"解释"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故答案为B。

拓展:国考行测考试综合分析题型

1、启示型分析题

启示型分析题,主要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中所体现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得出经验或教训。主要的提问形式有"说明从......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从......。得到哪些启示"......。"提供了哪些启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对...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等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2、评论型分析题

评论型分析题,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事件、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主要提问形式有"有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 "对......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对此怎么评价"、"就......进行分析评论"等。"评论"、"评点"、"评价"、"评述"等是该题型的关键词。

要求:有理有据,逻辑严谨,分析恰当,不超过400字。

3、概括型分析题

概括型分析题,旨在考查考生能否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这种题型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比如"分析依据"、"分析特点"、"分析影响"、"分析新变化"、"分析优势"等等。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4、阐释型分析题

阐释型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特定部分,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观点等进行解释说明,既揭示其本来意义,又挖掘其深层意义。重点考查考生结合上下文准确、简明地阐释给定资料的能力。其典型提问形式有"谈谈你对。。。"的理解、"请阐释。。。观点"等。

要求:分析合理,观点明确,200字左右。

5、申发型分析题

申分型分析题就是在结合题目要求的条件下,对某一事件、某一观点进行纵深地、全面地分析、阐发和论述。这类题型有的在题干中明确要求考生"引申,谈谈想法";有的则是引用材料中的观点,让考生"谈认识"。

要求:引申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注:概括型分析题的答案要点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作答时不需要带入考生的个人观点;

申发型分析题的答案要点只能在材料中找到作答的切入点,绝大部分的答案要点需要考生结合相应的知识储备进行纵深的引申发挥,因此它对考生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之前两种题型,其作答难度更大一些。

6、比较型分析题

比较型分析题,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要求考生分析异同的一类题目、看法、意见、做法的异同等等。这类题目往往针对的是具有争议性的材料,因此,一般需要回到相关材料中归纳总结出不同比较体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

7、关系型分析题

关系型分析题,就是要求考生分析出两种以上(包含两种)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如果考生只从哲学角度分析,而不结合材料,那么肯定会造成自说自话的现象。这类题的典型提问形式有"阐述__与__的关系"、"谈谈__、__、__之间的内在关系"等。

拓展:公务员行测民法典知识点

一、考情指导常识部分考情:

1、常识判断分为单选题。

2、常识判断中"时政"占比比较大,需加强积累。多关注一年内国家和本省相关时政新闻,多关注重大科技事件。

3、地理结合国情社情综合考察,与本省的自然环境、人文景点等密切相关。

4、历史人文涉及较广,法律考察宪法、民法、刑法、公务员法等,民法典新修改后结合热点考察可能性大。

民法婚姻部分一直是考试重点,《民法典》在婚姻家庭篇改动又非常大,可能会成为考试热点,以下针对部分修改进行基础知识分析。

二、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篇《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把现行婚姻法、收养法进行合编,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些条款进行了修改,针对以下两个亮点进行分析:

(一)设置协议离婚"30天冷静期",协议离婚难度增加

《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新增"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间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为减少轻率离婚、冲动离婚,维护家庭稳定,《民法典婚姻家庭篇》设置了"离婚冷静期"条款。根据该条款规定,今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的流程变成:

1.夫妻双方首先要向婚姻登记机关递交离婚登记申请;

2.等待三十天,在三十天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3.如果三十天内,双方都没有到民政局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在接下来的三十天内,双方要共同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证。

4.如果在第二个三十天内,双方没有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证,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从流程上看,协议离婚的难度将加大,因为在六十天内,当事人的想法很可能会有变化。

(二)判决不准离婚后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起诉离婚,法院应判离

《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新增"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民法典婚姻家庭篇》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在《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基础上新增一款"应准予离婚"的情形,根据新规定,如果第一次起诉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男女双方分居满一年,再次起诉离婚的话,法院应判决准予离婚。

《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新增的规定应该是吸收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七条的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三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一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

三、技能提升面对新实施的民法典,我们如何可以更好的提升技能,拿到高分?

第一,对比新旧知识点,对于一些考试重点内容如新增加的遗嘱形式、婚姻的条件等,将这些知识点的新旧法条进行对比,以此可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第二,没变的知识点巩固扎实,新改变的知识点反复理解记忆,尤其是一些结合社会热点的改变,如离婚冷静期、增加居住权等,要在理解修改原因的基础上记忆,这样会提升长期记忆能力;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相关文章:

★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逻辑关系题讲解

★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填空题解题示例

★ 2022年份公考行测考试常考问题盘点

★ 202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示例

★ 2022年份行测考试逻辑填空题示例

★ 2022年份行测复习逻辑题解读

★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命题推理分析

★ 2022年份公考行测复习判断推理题分析

★ 2022年份行测备考朴素逻辑题点拨

★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题示例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c248038eedd533c6e475027c13ca59f

微小微营销手机有什么功能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微小微营销手机有什么功能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微小微营销手机有什么功能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d477f816b3413cf567a25edaa37af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