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论文框架“新农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途径思维导图

“新农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途径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钻石心 浏览量:62023-04-12 10:11:40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新农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途径思维导图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通过双创教育,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新农科”建设重要方向,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建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新农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途径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新农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途径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817ff647da239d022bec5fdab90cdcc

思维导图大纲

“新农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途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云南省新时期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首次提出"新农科"概念。在2019年9月回信给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秘书长、校长和专家代表时,指出了"新农科"建设方向应是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1]。党的十八大,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及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等,由此"双创"教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千万,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1世纪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必须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此举既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就业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作为涉农类大学,如何以"新农科"发展为契机,结合涉农专业特点,特色鲜明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涉农类大学教育改革必须直面的问题。

1"新农科"背景下涉农类大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1满足社会对农业现代化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

"新农科"建设的提出,反映出当前涉农类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对农科人才需求上的差距,无法适应农

林类经济结构升级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国家战略转型的需要。农业现代化需要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支撑,用最新的生产设备来实施,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来组织,所以农业现代化需要科学的研究、管理、生产和服务人员,此类复合型的人才也正是社会急需的。只有涉农类大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理念的人才,才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转变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管理,助力"乡村振兴"、"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等战略建设。

11.2创新涉农类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要求

"新农科"的建设要求农科类人才全面培养,面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主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重塑涉农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受传统农科办学思维的限制,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并未与"新农科"建设充分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涉农类大学要顺应农业产业升级的的新趋势,把农业与工业、信息技术、医学等学科相结合,设立未来学院,在未来学院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实现各学科资源整合,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探索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提升涉农类大学的综合竞争力,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发展[2]。

11.3提升涉农专业学生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

在高校大量扩招的背景下,应届毕业生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现已超过千万,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社会对涉农高素质、专业化、综合化人才需求旺盛,但涉农专业学生的就业仍旧不乐观,究其原因,目前涉农专业学生就业择业观念落后、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意识缺乏,使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涉农类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涉农专业学生多学科的复合知识架构,培养开放性、发散性、多元化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提升涉农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扎根"三农"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学农为农,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2"新农科"背景下涉农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困境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各高校从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建设等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大学生双创教育成效显著。有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学生创业占整体创业比重约3.7%,与发达国家约20%的比率相距胜远,说明我国双创教育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涉农类大学肩负着新时期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但由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单一的专业结构等因素限制,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在涉农类高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2.1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足

在给全国涉农类高校校长和专家的回信中要求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3],"新农科"教育必须直接正视这一核心问题,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而创新创业教育又是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如何组织实施好创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目前涉农类高校在农科人才培养方案上仍不够完善,缺乏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传统培养范式没有实质上突破,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受限,对人文社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足,学生多数被动式地接受理论知识,尚未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4]。未来农业发展是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的机械化、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传统农林教育模式缺乏对新科学、新技术、新材料的交叉融合,传统的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融合想更为深入,就需要专业培养方案更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不可或缺。部分涉农类大学没有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学习农业学科,只要掌握农业知识与技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理论学习之外的爱好,或者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简单地作为选修课加以应付,主观的认为农林类创业可能性不高等。以上的认知限制了新农科教育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学科的交叉性、能力的多样性发展,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现代农业的诸多要求,无法培养高质量的社会需要的农林人才。

22.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仍显不足

农林学科是一类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更是新农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备条件,高校一般是由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组成。目前依然有部分高校只是在政策层面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未给予足够重视,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完善,组织松散等。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投入较少,仅限于政府层面财政划拨资金,学校未予相应配套资金。由于资金的匮乏,相关的创新创业培训平台及软硬件设施配套严重不足,缺少相关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共建平台等,这些大大限制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机会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导致书本理论内容与现实实践脱节。学校更多地以"双创"大赛、学科竞赛和创业活动为载体,指导部分大学生在某一项目上实践,大多的创新创业项目只停留在项目计划书上,不能落地进行模拟或实践。对于涉农类大学而言,学校对于参与涉农的相关项目,如乡村振兴的农产品电商产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等实践活动或项目,只有商业计划书,没有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实践,缺乏全过程指导和技能指导,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积极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利,不符合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导向。

22.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相对薄弱

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新兴专业及多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专业结构既要适应现代农林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要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目前我国涉农类高校仍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虽理论知识较丰富,但部分指导老师只专注于自身的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缺少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与研究,缺少实战经验,指导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我国高校双创项目主要由学生自由组队,导师跟踪指导,第一种是开展项目预研,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公司战略等进行分析,撰写商业计划书;第二种是借助真实的项目,模拟公司运营或有部分真实运营,进行市场分析、财务分析等,进行发展预测而形成的计划书两大类。这二类项目指导老师本身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而目前双创导师队伍构成仍以专业教师为主,通识课教师和思政教师为辅,有创业背景和实战经验的教师更是十分缺乏,从而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的契合度,使得很多双创项目难以进入孵化器,转化为现实,最终创造真正市场价值。涉农类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多与农业、林业、牧业、养殖业等相关,周期性较长,如何实现从实验室走出去,落地生根,需要多方资源协调配合,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专业课教育、通识课教育、思政课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双创项目符合国家政策需要,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整体战略。

3"新农科"背景下涉农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路径

33.1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培养机制

涉农类大学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新农科"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农林人才的重要性,对培养模式加以调整,在制度上、组织上提供相应保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积极推动学科融合,如农科与工科、农科与社会学科、农科与信息学科等。在制度上,建立"新农科"教育为基础的双创教育机制,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校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双创教育学院或者其他组织形式,由校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多部门协同领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评估办学的指标等。在组织上,主动整合"新农科"的相关专业和学院,共同构建跨专业跨院系的兼容的组织形式,发挥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师生优势,以"价值链"关系组织团队,联合培养,共同指导。同时,高校主动利用新兴媒介,如微博、直播等新媒体渠道,通过微电影、微广告、微软文等形式,宣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使创新创业成为高校师生自发行为。

33.2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创业平台服务能力

聚焦"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高校、政府、科研机构和涉农企业等多方参与,依托农业工程专项、农业产业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孵化器平台、校企合作等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大学生参与双创的渠道。各方在合作过程取长补短、共建共享、协同创新,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由于传统农科人才培养的思维惯性是满足就业所需知识和技能即可,而创新创业平台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上述需要。基于此,"新农科"建设要求高校必须冲破传统农林人才培养限制,首先重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引入社会力量,提高与相关行业共同开设的实践课程比重,建立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其次,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给予高校师生必要的经费支持与奖励,保护原始的知识产权,鼓励以技术入股方式进入企业运营。最后,推动学校科研平台、实验中心、数据中心等资源开放共享,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平台。

33.3完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各专业特点及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双创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新农科"建设的方向下,全面梳理涉农专业课程内容,一面重视专业课程教学,一面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延伸。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元素有机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中,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积极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建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实践、实践实训等不同形式,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培养学生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在双创师资队伍建设中,鼓励"新农科"专业尽快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实行学校与企业双向交流制度,健全服务保障机制,着力培养一批专而精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知名专家、成功校友等多方力量,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力度,进一步夯实双创师资队伍,培养国家当前急需的农科类人才。"新农科"建设方向已经明确,目标使命已确定,而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对于涉农类大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首先要求农科类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开展产学研合作,将"新农科"的专业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优化培养方案,探索农科类人才成长新途径。最后,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为专业的双创指导服务,为党和国家培养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涉农类人才。

参考文献:

[1].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9-09-07(1).

[2]张建军,黄庆林,张党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21,22(04):44-50.

[3]谭畅,刘峰.新高考背景下"新农科"人才培养机制经验借鉴[J].继续教育研究,2022,(2):114-119.

[4]焦新安,俞洪亮,杨国庆,等.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10e0023950f5b8b1cd58ca2e19944cc

鱼塘选择途径之媒体网络:案例分析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鱼塘选择途径之媒体网络:案例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鱼塘选择途径之媒体网络:案例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ce4835f9b67d75eaf2d0ec0b8906c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