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论文框架媒体融合改革绩效评价新路径思维导图

媒体融合改革绩效评价新路径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没顾忌 浏览量:02023-04-12 10:53:3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媒体融合改革绩效评价新路径思维导图

面对媒体融合改革,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采用生产流程再造和量化考核管理,不仅提高了记者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新闻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守正”与“创新”同步。本文通过介绍上述举措与经验,以事例佐证,用数据支撑,拿成效说话,力争为其他党报、电台电视台实施媒体融合改革和绩效评价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媒体融合改革绩效评价新路径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媒体融合改革绩效评价新路径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688d4a4f30bd65b7b7b147e4182e08e

思维导图大纲

媒体融合改革绩效评价新路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引言

一般而言,媒体融合主要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榆林传媒中心而言,媒体融合既有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又有这些传统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榆林传媒中心于2016年12月16日挂牌成立,由榆林日报社、榆林广播电视台、榆林新闻网3家市级新闻单位组建而成;2018年4月,正式启动媒体融合改革,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实现机构设置一体、体制机制一体、薪酬体系一体、人事管理一体和传播体系一体;2022年4月,被、财政部、广电总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纳入全国60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之一,媒体融合改革之路越走越宽。作为媒体融合的最前沿,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是由原来的榆林日报社记者部、榆林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两大部门整合而来的,承担着榆林传媒中心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学习强国等20多个平台的采访报道任务,是一支服务中心所有媒体平台的采访队伍。自2020年1月整合组建以来,在榆林传媒中心党委的领导下,新闻采访部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媒体深度融合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深化改革,团队作战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组建之初,在生产流程上几乎与以前没有太大的变化,"移动优先"只停留在了口号。原报纸记者依然为《榆林日报》采写稿件,原电视记者依然为《榆林新闻联播》《榆林零距离》两档电视栏目采制新闻。报纸、电视宣传不统一,有些新闻报纸上登了,电视上看不到;或者是电视上播了,报纸上又看不到。同样的新闻在同一媒体上不能同频共振、齐声发力,导致记者普遍缺乏移动优先的理念,因循守旧、观念落后。面对媒体融合改革中遇到的困境,榆林传媒中心党委及时研究解决方法,加快推进从相加到相融,制定出台了《榆林传媒中心新闻作品创优及中、省媒体刊播奖励办法》《榆林传媒中心月度、年度好新闻奖励办法》《榆林传媒中心创新创优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奖励激励政策,特别是绩效考核给予新闻采访部人均上浮0.2岗位系数(320元)的政策,有力地支持了新闻采访部的融合改革。这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24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武所说:"媒体融合本身就是一场改革创新,必须以管理创新、体制改革作为新的动力,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媒体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使他们能够把这些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出来。"[2]在历经一年的磨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和多方论证后,2021年1月,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制定出台了《新闻采访部深度融合改革方案》和《新闻采访部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大胆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改造生产流程依据新闻报道类别,将所有记者划分为时政、深度、主题、社会、编辑5个组。在深度、主题、社会3个组内,本着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组建了15个团队,团队内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由过去署名"本报记者""本台记者"全部转为"记者"。团队由骨干牵头、新老记者捆绑搭配,使老记者有了责任感,年轻记者有了紧迫感。新老记者一同跑新闻,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团队带动,文字记者学会了基本的视频拍摄剪辑技能,视频记者的文字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1+1>2"的效果。

(二)改革考核机制《新闻采访部量化考核管理办法》打破了过去报纸、电视各自考核,新媒体不考核的现状,重新划定了各平台的计分比例,即一条新闻最高可得100分,其中,新媒体占40分,报纸占30分,电视占20分,广播占10分。新媒体考核标准与阅读量和点赞量挂钩,阅读量和点赞量越高,得分越多,既要求数量,更注重质量。一条新闻只有在四大平台同时,才能获取最高分值。"4321"多平台考核机制,使单一媒体记者逐渐转变为全媒体记者。2021年1月19日,一则"榆阳区设立24个交通疫情防控检查点"的消息经"榆林"客户端后,立即刷屏朋友圈。这是一则不到300字的简单消息,却因信息权威、及时,引发了众多微信网友的关注、转发,阅读量突破30万,成为榆林传媒中心当月阅读量最高的新媒体作品。按照新闻采访部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这条新闻总得分90分,其中,新媒体得分58分,报纸得分15分,电视得分12分,广播得分5分。按1月份分值为每分9元计算,这条新闻总绩效为810元,仅新媒体就得到了522元的收益,占到总绩效的64%。一条新闻从传播形态到考核管理,折射出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坚持移动优先,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正能量传播新业态的决心。全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移动优先在行动上、效果上真正落在了实处,激活了记者向新媒体投稿的积极性。尤其是部分记者在摸清新媒体传播规律后,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选题、人物事迹报道,取得了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传播效果。

(三)优化资源配置报纸记者与电视记者通过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组建起了5个大组、15个团队。根据小组和团队,重新划分了采访设备、办公设施和办公用房,各小组共同办公。在内容生产上,鼓励团队作战,巩固团队协作成果,以团队为引领,力争短时间内带动更多记者成为全媒体记者。

三、融媒融心,全面加强

划分小组、建立团队,实行"4321"多平台考核机制全媒体考核,双休日双倍、节假日3倍计分,每天必须在微信朋友圈转发3条新媒体作品……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的一系列融合改革举措,如一声声春雷在编辑记者中炸响。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起初的彷徨、忧虑甚至排斥,到最后的理解、适应和欢迎,历经两年的运行,新闻采访部的编辑记者化蛹成蝶,在考核指挥棒的引领下,实现了从单一媒体记者到全媒体记者的蜕变。

(一)将移动优先落在了实处按照《新闻采访部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记者在榆林传媒中心所属的榆林客户端、榆林日报公众号、榆林TV公众号、榆林公众号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稿,根据阅读量、点击量和点赞量,得到相应的分值。2021年和2022年,新闻采访部记者分别在新媒体平台作品8447件和8779件,其中,阅读量1万以上的有71件,5万以上的有15件,10万以上的有7件;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10万的有1678件,超100万的有180件,超500万的有92件,超1000万的有15件,新媒体已成为榆林传媒中心最主要的宣传阵地。

(二)进一步加强了传统媒体的发展融媒改革以来,有人担心坚持移动优先会削弱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稿。从两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坚持移动优先的传播格局不仅没有削弱传统媒体的发稿量,还进一步加强了传统媒体的发展。2021年,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记者在报纸各版面发稿3911篇;2022年,《榆林日报》受疫情影响,从11月中旬起由8个版缩减为4个版,在近50多天版面压缩的情况下,新闻采访部记者全年在报纸发稿3916篇。2021-2022年两年间,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的记者在报纸的发稿量远远高于融合改革前三年的发稿量(2018年发稿3544篇,2019年发稿3156篇,2020年发稿3426篇)。从2021年起,《榆林新闻联播》节假日不停播,实现了全年天天有新闻。2021年和2022年,记者在《榆林新闻联播》和《榆林零距离》发稿3538条和3628条,广播连续2年发稿超2000条,广播电视均远超前几年的发稿量。2022年,新闻采访部制定了《榆林日报特别报道实施办法》,规定每篇特别报道除正常打分外,额外再加100分。截至2022年底,有7篇特别报道相继见报,在深度报道领域有所突破。融合改革以来,在人员减少20多人的情况下,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在报纸、电视、广播上的发稿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近5年以来数量最多的,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做到了"守正"与"创新"同步。

(三)努力锻造全媒体记者队伍传媒行业要创新,必须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传媒行业既是学习型行业,也是创新型行业。报社、电台或电视台都是学习型的机构和单位,因此,传媒人必须不断学习新思想、新观念、新本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3]。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多次组织记者集体学习会,通过骨干记者手把手教无人机航拍技术、面对面培训短视频剪辑等方式,全面提升记者的新媒体能力。目前,本部门一线记者已全部掌握了无人机航拍技术,三分之二的记者已成长为"会写、会拍、会剪、会编"的全媒体记者。

特别是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融合,全体编辑记者牢固树立了全媒体意识,对榆林传媒中心各平台都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大家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榆林传媒中心坚持"移动优先、一体策划、一体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的传播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部门整体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融合进取的精神风貌。四、融合发展,成效凸显媒体融合说到底是为了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两年来,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媒体融合的征程上一路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部门管理办法,绩效考核越来越公平公正,深度融合改革正平稳运行,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采访宣传更加务实高效,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团队作战、多平台全媒体考核,让新闻宣传遍地开花、无缝覆盖。两年来,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的每一次采访,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学习强国等多平台、全媒体传播,形成了立体式轰炸效应,覆盖了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真正做到了"读者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伸向哪里"。

同时,媒体融合培养了一大批全媒体记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为例,受疫情影响,四个阶段比赛都要求闭环管理,如果没有融合,每一个阶段至少都要进驻30多名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记者,而实际上,每个阶段只派了10名左右全媒体记者便完成了报道。通过融合改革,榆林传媒中心的新闻宣传影响力持续加强,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各项宣传工作任务。二是向分配要活力,员工积极性高涨。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将所有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每名记者每月得分包含新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各平台得分,以及每天3条的微信朋友圈转发得分(一条1分,三条3分),得分多少,绩效工资就对应多少。绩效考核量化管理,打破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彻底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使编辑记者普遍有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部门比、学、赶、帮、超氛围越来越浓厚。从2021年、2022年两年的绩效工资来看,新闻采访部的65名编辑记者中,有13名的绩效工资超过了部门主任,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年绩效工资差距超过5万元,绩效工资前10名的职工中有5名编制人员和5名聘用人员,职工获得中心发放的外宣奖励最高达2万多元,参与考核的采编人员单月绩效工资浮动最高可达4千-5千元(以前不超过1千元)。绩效考核量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弱化了"双轨制"下编制内和编制外新闻采编人员的收入差距,强化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激励鞭策作用,充分调动了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新闻采访更接地气,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多个栏目及记者成为榆林传媒中心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突出典型,其中,以媒体问政为主要内容的《百姓心声》内参片被列入了2021年榆林市民生十大实事,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新开设的"小红热线"专栏共播发73期,解决老百姓困难和问题136起,其中,桃花园小区吃水难、孩子磕伤获赔偿、阳光紫郡顶楼漏水等一大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小红热线"栏目组共收到17面锦旗,已成为媒体服务群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品牌专栏。此外,郝彦丰等记者通过中心各平台以及"郝记者讲好故事"快手号、抖音号、视频号,持续榆林本土正能量人物和事件的原创短视频,活跃度高、影响力大、传播力广、服务性强,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

比如,2021年为各类困难群众筹得善款及爱心物资总价值157.8万余元,其中,为横山脸部变形女生林林、靖边患罕见皮肤病的女童淇淇筹得善款累计24.6万余元,让两个孩子能够顺利赴上海、西安等地接受治疗,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彰显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四是亮点纷呈,取得多项殊荣。新闻采访部的发稿量创历史新高,在新华网发稿9篇,《人民日报》APP发稿5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稿126条,《陕西日报》以及群众新闻网发稿152篇,陕西广播电视台发稿1220条。在陕西新闻奖评选中,新闻采访部共有8件作品荣获陕西新闻奖,其中,文字通讯《为有源头活水来———榆林黄河引水记》《捕碳记》,电视消息《苏万飞:雪域边疆永远的守望者》3件作品荣获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在陕西省广播电视局组织的全省广播电视节目评议中,新闻采访部负责的《榆林新闻联播》《榆林零距离》先后20多次被表扬。在新闻采访部及其他兄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榆林传媒中心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已走在全国第一方阵。4年来,榆林传媒中心共取得全国性、省级、市级荣誉683项,其中省级以上190项;融合案例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年鉴(2021)》和《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实战案例蓝皮书(2021)》,累计接待全国各级媒体单位学习考察50多批次;连续4年在市直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202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榆林市先进集体"。目前,榆林传媒中心已建成拥有《榆林日报》《三秦广播电视报榆林版》2份报纸、《陕北文学》1份杂志、榆林广播电视台2套电视节目和3个广播频率、2个网站、1个客户端、1个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1个学习强国号、3个微博号、4个微信公众号、7个短视频号、3个今日头条号等30个传播平台的全媒体新闻单位,总用户达1350万。媒体融合不仅是行业市场的需求,更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虽然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较长的路要走[4]。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的深度融合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加之记者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男女比例失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考核中容易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融合改革方案。五、结语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榆林传媒中心主动顺应时展,积极探索改革新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被确定为全国60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之一,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已走在全国第一方阵。作为机构内部媒体融合的最前沿,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又通过管理创新、量化考核、绩效评价等举措,促使记者成长为全媒体记者,推动了榆林传媒中心各平台稿件数量与质量"双提升",也促进了主流媒体在本地发声与外埠宣传上"同发展"。今后,榆林传媒中心将按照"领导要‘换脑’、干部要‘强技’、分配要‘活力’"的发展思路,围绕技术突出一体化、传播突出移动化、内容突出优质化、管理突出实效化、营销突出社群化,达到主旋律更昂扬、正能量更强劲的目标。新闻采访部也将在深度融合的征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榆林传媒中心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10e0023950f5b8b1cd58ca2e19944cc

鱼塘选择途径之媒体网络:案例分析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鱼塘选择途径之媒体网络:案例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鱼塘选择途径之媒体网络:案例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ce4835f9b67d75eaf2d0ec0b8906ca0